研究生导师数
Ⅰ 一般每个导师每年招几个研究生招生人数按什么规定如果招不到对导师有何影响
一般导师都是2、3个左右
人数是按老师的资历
Ⅱ 研究生应该如何选择导师~~~
很多学生来选研究生导自师,喜欢选那种名头特别大的,或者当学校、学院领导的,其实我个人觉得这种方法特别盲目。因为越是社会职务多的导师,越是没有时间指导学生。特别是那些有行政职务的导师,自己开展科研工作的时间就特别有限,更不用说指导学生了。
欢迎关注“苏苏快跑”微信公众号,邀你一起关注高等教育和家庭教育问题。
Ⅲ 教育部明确研究生导师十不得,读研期间导师的影响力有多大
影响力可以关乎到一个学生的“生死”与成功与否。今日我国对于研究生导师明确了十个不得,这十个不得就不一一列举了。为什么会突然之间有这样的规定,其实这与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案件有很大的关系。这类案件的受害人很多都是研究生,他们用自己的死亡来揭露一些不良导师的面孔。这是怎么一回事?
好的导师不会做那些让人憎恶的事,而是带着学生前进,帮助学生在学习获得进步,并且获得自己的研究成果。好的导师还可以是学生的搭档与朋友,这样的话大家可以在学术上同进步。
Ⅳ 为什么不少大学介绍里研究生导师人数比教授副教授人数还多
很简单,因为硕导不来一定必须自是教授或者副教授,部分讲师有时候也是可以当硕导的。现在研究生扩招太厉害,上个世纪是几个导师带一个研究生,现在是一个导师带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研究生,如果必须是教授副教授才能当研究生导师估计中国的教授早就累死完了。
Ⅳ 硕士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谁大
一样的。如果是研究生导师就不一样了,因为它还分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
Ⅵ 硕士研究生从导师那里学的东西多吗
研究生期间应该开始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所以导师一般采用宽松管理。除了几个重要的时间点老师会主动的找学生以外,其余时间都需要学生主动与老师联系。导师是否真的成为你的导师,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努力,同届的几个学生,可能会得到不同数量的指导,这并不是导师厚此薄彼,而是平时交流频度和质量决定的。因此,我的建议是: 1)自觉地将阶段性成果向导师汇报,听听导师的建议,老师也许会从研究方法和细化问题的角度帮助你反思,更多的时候是为你提供其它的数据来源和支持(人力、物力)。 3)和老师的接触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类,正式的需要预约,真的是有事情要讨教。非正式的包括路过老师的门口,打个招呼,闲聊两句。有时候正是这种无心插柳,可能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和资源,也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指点。 4)不要唯导师命是从,有时候导师分配给你某个任务也有投石问路的意思,是因为想发掘你的潜力。所以多和导师交流你的兴趣和想法,可以方便老师分配给你所想要的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情。 5)记住,任何时候研究中遇到问题,都可以直接进入导师办公室,寻求帮助,即使你认为是你自己的问题。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让老师知道你是因为有问题而进展停滞,而不是忙其它事情去了。 研究生期间学生应该学三件事情: 1)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尽量广地涉猎学科基本知识,尽量深地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过去和现在 2)掌握独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尽量多的学习各种研究方法,熟练掌握研究过程和步骤 3)学会写论文:写论文不仅是训练表达能力,更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论文体例虽是八股,但却是整理思路、与他人沟通的有效结构,不可不尊重 学生论文研究和导师的角色作用 我尝试过三种指导方式: (1)让学生自己去找感兴趣的领域,自己研究,老师至少给予方法论上的指导 优点:学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可以帮助老师开拓思路和方向 缺点:大多数学生在研二的时候还没有确定的目标方向,选择方向的过程异常痛苦。学生所选择的领域也许是导师所不熟悉的,为了能够从内容上提供指点,导师也要看相关的文献,如果学生多了,每个人都是一个领域,导师就很难给出专家级的指点,学生也有顾俊奋战的寂寞。所以除非学生有非常强烈的意愿,我将不采用此法安排论文了。 (2)学生做老师申请的项目 优点:项目有明确的研究要求,老师能够具体指点,还有同学一起攻关 缺点:因为老师对项目的认识在短期内很难传给学生,因此有可能出现学生总不得要领的表象,造成学生的挫折感。如果老师对项目干预很少,学生就需要自强自立,否则项目的质量和成果、对学生的培养可能都达不到预期。目前我还没有掌握这种方法的技巧,所有的项目几乎都是自己亲历完成,无法借助他人之力,这是以后必须要改进的。 (3)老师表达对某个方向领域的兴趣,学生自由开垦 优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着眼点,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老师因为对该方向有兴趣,也许没有深入,也许过去已经有过积累,所以还能够对学生的着眼点给予建议。学生自由发挥后,往往有出人意表的结果,师生都会因此欣喜。这是我所发现的论文期间师生关系作为融洽的一种合作方式。
Ⅶ 硕士生导师每年都会招硕士吗
硕士生导师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要不找招收研究生。硕士生导师招研究生并内不是绝对的。
硕士生导师应是容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有培养本科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本科生。能坚持正常工作,担负实际指导硕士生的责任。有协助本人指导硕士生的学术队伍。有课程教学经历,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课程。
(7)研究生导师数扩展阅读:
硕士生导师的具体要求:
1、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和学校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
2、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身体健康,心态积极向上,每年保证能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基地指导硕士生。
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原则上具备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硕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近三年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亦可申请硕士生导师资格。
4、具备本门学科系统深入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工作,具备解决复杂理论问题、技术问题和应用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硕士生导师
Ⅷ 每个导师所录取的研究生数量有限制吗
有的!不同职称有不同要求,我们学校一般规定是,教授3--6个,副教授3个以下。不过也不是一定的,大概是这样的,最多一般不会超过7个
Ⅸ 研究生如何选择导师
1. 导师最佳年龄:30~35。一定要选择年轻的导师。年轻的导师在单位历浅,做事情比较小心内谨慎,对学生负责的容几率比较大。2. 职称考虑: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为最佳。职称越高,名气越大的导师,往往不把带学生当成一回事情。3. 不要选胖子做导师。4.不要选有行政职务的人做导师。有行政职务的人时间太少,这些人心思不在做学问上。
Ⅹ 怎么查某个研究生导师带了几个研究生啊
官网上应该查不到,最好的办法就是联系上导师或者导师的学生,问一下详细内的情况。
研究生容导师带的学生数目跟导师的职称密切相关,教授可以带几个,副教授可以带几个,在不同学校有不同要求,但是没有详细的计算公式来计算。
主要原因有:
导师每年不一定招满自己可以带的最多蹙额生的数目,比如导师每年有四个招生名额,但是可能实际来报道的只有三个;
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说是一般能按时毕业,博士就说不准了,可能会出现延期等情况,导致导师带的学生数量没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