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缺博士
① 博士生导师高出教授博导是个什么衔
将博士生导师变成事实上高出教授的一级“职称”,据称是中国人贻笑于西人的一种中国式笑话,但这种笑话,却实实在在反映了中国人的某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和爱好 前不久,北京大学出台了研究生招生改革的新方案,在几个院系试行。 虽然方案的具体细节外界还不清楚,甚至所涉及相关院系的教授有的对此也不甚了了,但大体的内容,据校方有关单位的公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打破博士导师只能是教授才能担任的惯例,凡是符合条件的讲师和副教授,都可以申请担任博士生导师;二是研究生招生不再标明导师姓名,录取后由学生自行在具有导师资格的教师中选择。 这两条之中,以导师资格的改革最为引人注目。将博士生导师变成事实上高出教授的一级“职称”,据称是中国人贻笑于西人的一种中国式笑话,但这种笑话,却实实在在反映了中国人的某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和爱好。 从古到今,国人对于等级制,存在两种兴趣趋向,一是强化等级,让级别越多,级别间的仪式差别越繁复越好。实行了多年的九品十八等官阶,每个级别不仅俸禄有别,而且衣帽服饰也各有等差,彼此间的称谓仪式各自不同。太平天国的农民,刚坐了半个屁股在江山上,就开始大排等级,甚至比清王朝还过分,不同级别之间的子女称呼都不一样。 第二种趋向,是大家都往最高的级别上挤。魏晋时节在士人中推行九品中正制度,将士人分成九个等级(品)。按道理,应该是三个等级呈正态均衡分布才是,可是事实上,由于第一品专门留给皇族,对士人没有意义,所以第二品变成了实际上的最高品,人称“灼然二品”,连第三品都无人问津了。 久而久之,在大家死命的拥挤下,主管分品的中正官顶不住压力,口子越开越大,最后,一项很贵族化的制度变成了头重脚轻的怪物。不少王朝末年,朝廷里的高品官就更多,左宗棠的亲兵,都是正一品顶戴的大员。太平天国也是如此,到天国灭亡前夕,一共封了2700多个王。 这种毛病,到了现代大有愈犯愈重之势。教授之上加个博导,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博士后,也已经被实实在在地变成了博士之上的一级“学位”。 中专技校没人看(其实真正缺的恰是这个层次的人材),本科臭大街,大家眼睛里只认硕士和博士,结果,硕士和博士大扩张,廉价大甩卖。很多学校甚至教授多于讲师。 所有这些毛病都跟官僚制有关。现在所谓的等级都是官等官阶。中国的贵族制很早就萎缩了,取而代之的是无所不在的官僚体制,历史证明,社会的行政导向势必会导致依附于官僚制的等级制,同时迟早会打破等级制的规矩和限制,使最高等级挤满了人,导致这种等级体制整体上贬值。 今天在我们的高校中,职称有着过于浓烈的行政等级色彩 。姑且不说讲师相当于科长,教授相当于处长这样的官方类比,职称设置的本身,也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赋予的权力,至于能否成为博导,那更是要取决于教育行政部门给不给你博士点。 从现在研究生招生中存在的问题看,有导师过滥的问题,有程序缺陷的问题,但从根本上说,依然是行政导向过强的问题。 至于改革的后项内容,其实也存在诸多疑问。让学生放开自主选导师,势必要导致考试科目的泛化,这样不利于研究生阶段专业化的需要。
② 社会工作国内没有博士点,那是不是硕士研究生可以进高校当老师
不一定能够进学校当老师。缺少博士点,并不意味着就招硕士,毕竟版还有相关专业的博士点或者权海外的相关专业的博士点。即使能够进学校当老师,还取决于毕业学校的层次和招收教师高校的层次。首先,毕业学校不论是否是211、985,或者国内比较有名或者声望的,一般情况下,进学校当老师只能比毕业学校层次更低的学校;其次,招收教师的学校层次较高,如985、211等学校不可能招收硕士毕业生为专业教师。
③ 考博士如何找导师啊
首先选择学校,然后查查相关专业的导师情况,选择一位自己想跟的导师。一般学校网站都会有专业方面的导师的信息和联系方式,可以查查。如果找不到,可以和学校研招办联系,要到该导师的联系方式。然后直接和导师联系就可以了。
每个博士生导师手里的名额很有限,所以报考博士前必须先跟你要报考的老师联系,看他手里是否还有名额,一般来说导师不想要你他是不会让你报名的,事先给导师打个电话或发个E-mail(网站上一般都会有联系地址),介绍一下你的情况。
特别你硕士阶段研究的方向和取得的成绩,并表示你愿意成为他的学生并努力工作。要了解他的基本学术观点和学术著作。以免导师提起他的著作时,我们一无所知。尽量多了解他的论著,也为以后的考试做打算。
多种联系方式并用。比如说第一次打电话老师记住你的名字了,第二次很可能就忘了。那我觉得还可以写e-mail,还可以写写信,传统的联系方式或许更能打动导师
真诚和决心。在导师面前,你可能是一个陌生人,那么陌生人的真诚能打动一个人的心。有些问题和想法不妨实话实说。还有就是表明决心很重要。
(3)导师缺博士扩展阅读:
考博士选择导师的注意事项:
看导师的职称:
一般的研究生导师都是教授级别或者正高级工程师,因为这些职称的导师都会在外面接项目的,跟着这样的导师,才能跟着导师做项目,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学东西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如果是副教授或者是一些老师的话建议大家不要选,因为他们都只是在学校任教不会跟一些公司有一些合作的,大家只能学习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而实际的经验是学不到的。还有如果是高官的话也可以选,比如学院院长或者书记,他们一般都是在行政上比较忙。
看看是不是选的老师带自己:
大家可能不知道,有的同学选了自己认为好的老师,可是等到分老师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老师忙,三年可能都见不到老师,而老师会让自己的学生或者是徒弟来帮助自己带学生,这样的话就有一个不好的地方。
一是,他自己本身就带学生又帮别人带学生,所以带的学生就很多,很难照顾的过来,有什么好处不知道怎么分给学生,想教教学生无奈学生太多教不过来,这样是害了学生啊。所以大家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一定打听清楚是不是自己选的那个老师带自己。
选好自己喜欢的方向:
这个大家都应该清楚,每个导师都是有自己的方向的,大家在选导师的时候可以看看导师的简介,看看导师都是做什么方向的,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导师,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们这有机器人方向的,有医工交叉方向的等等,大家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去选择老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选导师不可缺少的3大标准
④ 导师一般会帮自己的博士生推荐工作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很看人。
我硕士的时候,导师老早就跟我说好好跟着他做科研,不用担心工作的问题,到时候实在找不到工作,他可以给我介绍的,接着就一直带我做他的项目。后来快毕业了,我想申请另外一个学校的博士,人家博导看着我的简历直接就问我的硕导很缺钱吗,为什么一直带着我做横向课题,都不专心搞学术,然后跟我说如果他带我读博的话,我硕士基础薄弱,可能会有点吃力,怕被人甩下就要多努力。
接着我没想到毕业论文,硕导一直卡我,一直不给我签字,也不给我任何修改意见,绝口不提给我找的高薪工作了,还建议我延期,我博士都申请下来了,你给我说这?然后我就说老师你说怎么修改,我认真改了您再给我签字,结果他说他可以修改,但是我发表小论文的时候要署名他为一作,为了毕业我认了。而且我申请博士的时候想让他帮我联系老师写推荐信,他也拒绝,让我自己找人。
后来的博导人完全不一样,从不克扣我们,凡事以我们的利益为先,在学校审核的最高限度给我们发劳务费。我们发论文的时候带他名字好发一些就带,不带他也无所谓,家里有事情或者为了找工作奔波,就把手头师门的任务交接给别人,有出国访学机会赶紧联系师门,生怕大家错过机会,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做科研、有更好的出路。由于博导很忙,基本都是师兄在带我们,硕士他都认不全的,可是听说有师妹公考面试没有过,9月份还没有着落,立马联系熟人,十月份就给师妹推荐去了一个非常好的单位。
博士师兄毕业的时候,老师特别忙,但是非常认真地帮他分析了去哪个单位,老师自己也有一个公司,师兄曾经说也可以去那里给老师帮忙,老师说你去我那完全是浪费,然后攒饭局,把业内熟悉的教授召集在一起给师兄搭人脉,集思广益,最后师兄有了最优选择。
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虽说找工作全凭个人本事,但是如果有导师加持,我们做学术会安心尽力很多,找工作也会更有自信,虽然有时候对老师来说只是一句话的事,但我们真的感恩良久,并不是所有老师都愿意为我们说上这句话的。
⑤ 导师没课题,不给博士任何指导,这样还要读下去吗
亲,既然已经读到博士了,不论怎么样都是要坚持下去的,必须拿到毕业证才行的。
⑥ 博士论文已发表了,导师原因没有毕业证怎么办
与导师的关系还是要处理好,毕竟自己的生杀大权是掌握在导师手中的,博士最重要的就是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两者缺一不可;博士毕业论文发表了以后,最终归档必须要导师签字才可以,如果实在为难的话,相关的事宜可以向研究生院反映,三方协商一下,如何妥善处理好毕业事宜,个人觉得解铃还须系铃人,学生和导师双方都有些责任。
⑦ 考博什么时候开始联系导师最合适啊我第一次考博,不知从哪下手
在决定进行考博的时候要及时联系导师,最晚要在报名前的两到三个月联系内,因为这时也是导师在选容择和选拔学生的时间。联系导师可以通过邮件、短信、电话和QQ等你能找到的方式联系你有意向的导师,咨询一下自己是否可以报考他的博士研究生,一般导师都会及时回复你,即使导师没有名额,导师也会及时答复你的。不过最好的联系导师的方法是能找到业内相关人士引荐,在考试前能当面拜访最佳。
尽早联系的诸多好处:
1.博导有可能安排你做一些现有课题的日常工作,这样一来,你就有机会去了解未来博士期间要研究的具体方向、具体内容。博导也会根据你的科研能力表示是否愿意招收你,因此,会给你一个明确的态度。如果博导对你不甚了解,即便通过入学考试,博导也有一定的否决权。
2.不试着联系,有可能就无法知道今年博导名下是否是有其他有意愿读博的学生,换言之,有可能博导的师兄弟们的硕士已经排好队要考,或者还有可能博导去年特别相中的学生当年没考上,今年要继续考等等。
3.博导会带你参加各类学术会议,通过会议内容更进一步了解该学科的学术前景和学术动态,在此过程中,可以寻找在博士期间的研究内容,因为这是每位博士入学前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⑧ 导师同意报考博士,最后会不会不要你啊
你得了解下同时报考你导师的学生有几个,因为在考试之前,老师都会同意报考的,考的人多了,进面试的人多了,老师最后有选择的余地,从中挑自己最满意的学生。
真不一定是你,不过,你可以多考几个学校。
⑨ 参考研究生怎么看导师的好坏
首先明白,你希望未来往哪方面发展,希望跟怎样类型的导师?
1.如果你希望未来走科研院校的道路,那可以选择跟一个科研能力强的导师,一般这样的导师发的文章级别很高,国内外都有。这样的导师会带着你一起做科研,你会积累相应的能力与经验。此外,你也可以选名气很高的导师,例如该领域在全国数一数二的学科带头人。这类人一般没什么时间管你,但他的名气让许多核心期刊愿意发他以及他学生的文章。此外他的学生一般很牛逼,你会有很好的人脉资源,可以和师哥师姐一起研究,那些师哥师姐可能已经是某个科研机构或学院的老师或研究员了。
2.如果你未来希望去企业,走实践的道路,那你可以选择跟一个实践能力强的导师,例如做了很多国家级、省级或者企业咨询类的横向课题、项目的导师,做了很多企业的顾问、独立董事的导师,他会认识很多企业,而且常年有来往,会常常带着你去企业,像咨询公司一样去做事,或者你会认识很多企业的高管,也了解他们的经营情况,也会看到导师、高管如何处理那些企业中的棘手问题。
3.如果你希望今后走行政路线,在高校或公务员等系统当官,那你可以找在高校的校级、院级领导做导师。例如副校长、院长、副院长。他们很多人在省级、国家级的机关里都有挂职。比如某某协会会长,理事员等等。如果你能力够,他会让你做他的助理,帮他做事,你会认识很多行政机关的领导,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会积累很多知识、经验、人脉。今后走出去从政也会很有名气。
4.如果你希望轻松地度过大学,你可以找一个高官级的导师,因为他没时间管你。也可以找没什么科研、实践项目的导师。不过,要提前了解这个师门毕业论文通过率。有的学校毕业论文通过很难,而一些导师有这样的习惯,如果他觉得你的不行,就提前毙了你的论文,根本没机会参加论文答辩。有的导师无暇顾及你的毕业论文指导,你身边也缺少博士师兄师姐的支持和帮助,也可能会挂掉。
5.此外,还可以根据大家的交流看一个导师的师德。有的导师注重学生的发展,有的导师只觉得学生是自己的下属、助手,帮自己做事而已。差别还是很大的。有的导师注重公平,提供正能量,有的导师可能不注意这些。有的导师温柔和蔼,有的导师可能会严肃严格一些,做错了就要被说。可能心理压力会比较大。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