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鸿教授
① 翟鸿燊是不是北京大学教授网上关于他的一些流传是真还是假
我也看过他的视频,自吹是教授,我在知网上查过了,此人没有发表过论文,根本不可能是大学教授!
②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著名教授、校友
闻潜 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
王柯敬 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前校专长
金哲松博士生导师属
蒋选 博士生导师
王巾英博士生导师
侯荣华 博士生导师
赵丽芬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
张铁刚博士生导师
黄少安博士生导师
张燕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国际金融专业硕士导师 王柯敬 中央财经大学前校长、中央财经大学校友总会会长
侯慧君 中央纪委监察部驻教育部纪检组监察局副局长
魏东 涌金集团 前董事长,前上海校友会会长
黄强 涌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总经理,香港校友会会长
吕世杰 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 主任 ,北京校友会副会长
苑广睿 天津市河北区区长
王敏 兴业银行哈尔滨支行 副行长
张翠平鸿基事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
孟志军 北京市商务委总部经济发展处处长
王再文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
③ 鸿蒙国际董事长郑世宝什么毕业
鸿蒙国际董事长郑世宝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系无线电通信专业。
现任电子工程系责任教授,博士导师,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图象通信与信息处理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数字技术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方向: 数字电视、网络多媒体信号与信息处理、芯片与系统设计。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9.9-1983.7,就读于原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无线电通信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3)于鸿教授扩展阅读
郑世宝主要成就:
1、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89年,排名4。
2、国务院政府特殊贡献津贴奖励,2000年。
3、总装备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0年,排名2。
4、总装备部军事训练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2004年。
5、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4年,排名。
主要研究领域:
1、数字媒体信息处理,包括视频格式转换、降噪、增强、数字修复、数字水印、视频分割与目标提取、视频挖掘等。
2、数字媒体编码,包括视频、音频和流的编码与传输。
3、网络多媒体技术,包括网络流媒体分发和点播,鲁棒性传输、QoS及无线视频数据链。
4、条件接收技术,包括机卡分离、数字证书和数字版权管理。
5、数字媒体信息处理SoC平台等。
④ 天才少女田晓菲:13岁考入北大,28岁嫁52岁美国教授,现状如何
爱情是什么?这是从古至今无数人为之定义的名词,却一直没有一个最标准的答案。
张爱玲眼中的爱情,会让人低到尘埃里,却又在尘埃中开出花;李诞眼中的爱情,是两人一起生活,写出很难写得的浪漫;王小波眼中的爱情,是一想到她,脸上就泛起微笑。
每个人对于爱情都有不同的见解,每一种解释都说得通,爱情是如此宽泛又狭隘的事。
我们作为有情感的人,都无法规避爱情,它有时来得迅猛,轰轰烈烈的让人投入其中,有时又细水无声,一点一点地侵入人心。
虽然我们曾经讲究婚姻门当户对,但爱情从来没有界限,它不分年龄,不分国界,也不分性别,甚至在经典的故事中,爱情还不分种族。曾经,多少人被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感动,又有多少人为聂小倩和宁采臣意难平。
从起初的好感,到之后的知己,两人用时间证明了她们的感情,与年龄无关。她们彼此陪伴,不断成长,这样或许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虽然刚开始不被看好,但如今的田晓菲,已经是事业爱情双丰收。这样的现状,让许多人都放下之前的偏见,感叹于爱情的伟大。
⑤ 徐悲鸿的代表作是,他曾留学于那国,向那个绘画大师学画
徐悲鸿,宜兴屺亭镇人。6岁开始跟父亲除达章读书,9岁就读完了《四书》、《左传》。这时,他的父亲开始教他每天临摹一幅吴友如的人物画。因家境贫寒,除依靠父亲卖画、母亲种桑养蚕补贴家用外,还耕种7亩田,故徐悲鸿自幼就参加农业劳动。
1919年3月,悲鸿夫妻同赴法国,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校长费拉孟为师,并于1920年冬,被法国最享盛名的画家达仰收为学生,每个星期天都去达仰画室学习。
1923年春,他的油画《老妇》入选法国全国美展,获得好评。1924年,他创作了油画《萧声》、《蜜月》、《远闻》等。
1925年,他为筹款购买达仰的油画《奥菲利亚》,到新加坡卖画,为陈嘉庚等华侨领袖画了油画像,筹得一笔不小的款子后,回到了阔别6年的上海,田汉为他举“消寒会”,介绍他与郭沫若等人见面。
1926年3月,他从上海抵达巴黎继续学习。夏天,他到比利时布鲁塞尔,每天到博物院临摹油画。1927年春,他赴瑞士、意大利游览,欣赏了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拉斐尔等艺术大师的传世名画。4月,他学成回国,途经新加坡时,上岸继续为华侨画像,筹得了足够在上海安家的费用。抵达上海后,他在田汉筹办的南国艺术学院义务招任美术系主任。在教学的同时,构思并创作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不久,应聘为中央大学
艺术系教授。1929年离开南国艺术学院, 迁居南京。1929年9月,他受聘为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他大胆提出了革新的主张,提倡师法造化,学习西方一些优秀技法。在用人方面主张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敦请木匠出身已届67岁高龄的画家齐白石担任教授,并亲自编辑出版了齐自石的第一部画集。由于守旧势力的横加阻挠,悲鸿的改革计划难于实施,因而辞职仍回中央大学艺术系执。
1933年1月,应法国国立美术馆之邀请,赴巴黎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览,5月10日正式开幕,有法国教育部长、外交部长及各界著名人士3000多人参加,报刊发表评论文章200余篇,观众超过3万人。又应意大利的邀请在米兰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并先后在比利时、德国柏林和法兰克福举办徐悲鸿个人作品展览。1934年5月1日在苏联红旗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展览期间,他应邀到苏联美术协会、美术院校等多处讲演。接着,画展又到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的隐居博物院举行。
1934年8月载誉归国。
1940年春,他应印度诗哲泰戈尔的邀请,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2月l7日为圣雄甘地画了一幅速写像,甘地在画上签名。
他先后在圣蒂尼克坦和加尔各答举行画展,所得款项均捐献祖国救济难民。同年11月,又从印度到新加坡。1941年先后在吉隆坡、槟榔屿、悒保3个城市举办救灾画展,热爱祖国的华侨竞相抢购,所得10余万元美金全部捐献救济难民。
1949年3月,徐悲鸿参加了以郭沫若为团长的新中国代表团,赴巴黎(后改在布拉格)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在回国途中的车厢里,为田汉、丁玲、郑振铎、邓初民等人画了素描像。在教学工作之外,他还参加了制定国期、国徽、国歌的工作。其中国歌的投稿数以千计,但没有一篇尽如人意。在毛泽东召开的讨论会上,悲鸿提出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的建议。这个建议立即得到周恩来的支持,接着大家纷纷发言表示赞成,从而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正式通过。1949年10月1日,悲鸿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听着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闭幕后,周思来总理亲自任命悲鸿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不久,又当选为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⑥ 请问瞿鸿燊“国学大师”是谁封的,博士是何时得来的
自封的。手下给戴的高帽子。博士头衔没找到出处。
⑦ 华中师范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看到这个话题,我搓搓手,觉得我可以!!!
作为一枚大四学姐,过去四年上过不少老师的课,总的来说,华师的老师都是很耐心负责的,而且平易近人,对于学生的问题都会超级仔细地解答。在华师,教授们学术水平都很高深,但各有各的风格,在我四年的学业生涯中,有两位教授令我印象深刻,学弟学妹们有机会可以去蹭课啊,当然欢迎其他学校的小伙伴呀~一位是有风趣幽默的戴建业教授,另一位是知心大姐姐田媛。
首先说戴建业老师吧,先贴一张戴爷爷的照片。
⑧ 一级教授的一级教授历史
一级教授评定自1956年国家评定来,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历史,但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来,一级教授称号逐渐淡出学界视野。自从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再次评定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后,“一级教授”这个名次再次在学界闪耀起来,紧接着山东大学等高校都开始聘任人文社科一级教授。自此文科教授也有机会进入到一级教授行列,成为人文社科领域里的“院士”。 北京大学一级教授 :冯友兰、唐钺、熊十力、江泽涵、许宝禄、段学复、周培源、黄昆、叶企荪、王竹溪、饶毓泰、胡宁、傅鹰、黄子卿、张景钱、李汝祺、陈祯、乐森浔、王力、游国恩、曹联亚、季羡林、魏建功、冯至、朱光潜、向达、陈岱孙
清华大学一级教授:章名涛、孟昭英、梁思成、张光斗、施嘉炀、钱伟长、张维、张子高、马约翰
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陈垣、黎锦熙、傅种孙、钟敬文、黄药眠、武兆发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何干之、何思敬
北京医学院一级教授:马文昭、胡传揆、藏玉涂、刘思、毛燮君、薛愚毕、华德、沈琪、林振纲、吴朝仁、金宝善、蒋明谦
北京工业学院一级教授:张翼军
北京钢铁学院一级教授:魏寿昆
北京地质学院一级教授:冯景兰、王鸿祯
北京铁道学院一级教授:金士宣
北京农业大学一级教授:戴芳澜、俞大绂、沈其益、林传光、熊大仕、黄瑞纶、李连捷、陆近仁、周名、娄成后
天津大学一级教授:潘承孝
南开大学一级教授:邱宗岳、杨石先
唐山铁道学院一级教授:顾宜孙、罗河
大连工学院一级教授:钱令希
沈阳农学院一级教授:章守玉
吉林大学一级教授:王湘浩、余瑞璜、唐敖庆
东北地质学院一级教授:俞建章
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级教授:朱物华
复旦大学一级教授:陈建功、苏步青、周同庆、郭绍虞、卢鹤绂、周谷城、陈望道
上海交通大学一级教授:陈孝刚、钟公瑾、周铭、周志宏
西安交通大学一级教授:陈大燮
同济大学一级教授:李国豪、叶雪安
上海第一医学院一级教授:颜福庆、黄家驷、胡懋廉、钱慧、张昌绍、荣独山、徐丰彦、谷镜开、林兆耆、杨国亮、吴绍青、陈翠贞、王淑贞、郭秉宽、苏德隆、杨铭鼎
上海第二医学院一级教授:高镜朗、兰锡纯、邝安堃、叶衍庆、胡文耀、倪葆春
上海水产学院一级教授:朱元鼎
南京大学一级教授:曾远荣、高济宇、戴安邦、徐克勤、胡小石
南京农学院一级教授:冯泽芳、罗清生、邹钟琳、魏景超、王栋
南京工学院一级教授:杨廷宝、刘敦祯
华东水利学院一级教授:黄文熙、严恺、徐芝纶、刘光文
浙江大学一级教授:李寿恒
浙江农学院一级教授:陈鸿逵、吴耕民
山东大学一级教授:冯沅君
山东工学院一级教授:刘先志
青岛工学院一级教授:王之卓
武汉大学一级教授:李剑农、李国平、高尚荫
武汉水利学院一级教授:愈忽
华中农学院一级教授:章文才
中山大学一级教授:姜立夫、陈寅恪、容庚
华南工学院一级教授:冯秉铨
华南农学院一级教授:蒋英
厦门大学一级教授:卢嘉锡
四川大学一级教授:柯召、方文培、徐中舒
西南农学院一级教授:侯光炯
四川农学院一级教授:杨允奎
四川财经学院一级教授:陈豹隐
云南大学一级教授:刘文典
云南农业大学一级教授:秦仁昌
西北大学一级教授:岳劼恒、张伯声
西北农学院一级教授:虞宏正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聘任14名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另外有9名荣誉一级教授。
卫兴华、方汉奇、王传纶、甘惜分、邬沧萍、罗国杰、夏甄陶、高放、高铭暄被授予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一级教授称号
方立天、刘大椿、纪宝成、吴易风、宋涛、张立文、李文海、陈先达、周新城、郑杭生、胡乃武、黄达、曾宪义、戴逸被聘任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教授。 山东大学自2010年来大量聘请人文社科一级教授 ,截至目前已有13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加盟山东大学,成为山东大学一级教授。这13位学者分别是:
法学院:武树臣、杨海坤、郭明瑞
历史文化学院:张海鹏、狄德满(德国)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温儒敏、盛宁
经济学院:安体富
儒学高等研究院:池田知久(日本)
文化遗产研究院:刘铁梁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张祥龙 金光亿 (韩国)
管理学院:吕政
⑨ 南京大学历届校长的名字
1、潘 菽南京大学校长(1951-1957)
潘菽,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心理学家、教育家。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前期执教30年,培养了许多心理学人才。1955年以后,一直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致力于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深刻而独特的理论见解。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郭令智南京大学代校长(1982-1984)
郭令智,地质学家,中国板块构造和地体构造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1951年回国,任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地质系水文工程地质教研室主任。
1956-1978年任南京大学地质系区域地质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78年任南京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1982-1984年任南京大学副校长、代校长及校务委员会主任。1984年任南京大学顾问。曲钦岳南京大学校长(1984-1997)
3、陈 懿南京大学代校长(1996-1997)
陈懿,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多相催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氧化物相互作用和纳米非晶合金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
在物理化学教材建设和中国化学学科的教育改革等方面都做过富有成效的工作。陈懿于195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胶体化学专业,并留校任教随即参加物理化学课程和实验的教学。
他感到没有扎实的基础就不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1957年参加了李方训教授主持的热力学经典名着的读书讨论和有关电解质溶液的研究工作。蒋树声南京大学校长(1997-2006)
4、陈骏南京大学校长(2006-)
张异宾,祖籍山东茌平,1956年3月17日生于江苏南京。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并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哲学一级学科负责人,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负责人,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负责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
⑩ 福州大学无机化学学科带头人是谁
好像无机化学没有领头人。。。。发两个可能的吧。。。。
谢增鸿,福州大学食品安全与环境监测研究所所长,福州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200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福建省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课题首席科学家。福建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常务副组长,主持“人口、健康与公共安全科技发展问题”的研究编写工作。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福建省中药材GAP技术平台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监理组长。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福建省现代分析仪器研发平台建设”项目监理。
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厦门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已在Anal. Chem.、Electrophoresis、J. Chromatog. A、Talanta、Anal. Chim. Acta等著名国际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7项。
目前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1项。
李旦振,男,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福州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福建省重点学科带头人。
198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半导体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长期在福州大学从事材料物理与化学、光电材料和半导体器件物理研究,近几年来,主要开展纳米材料和半导体光催化的研究,一直从事半导体光催化功能材料、纳米光电材料和微结构半导体材料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过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和福建省重大专项前期研究等十几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近500万元。
近年来,充分发挥其集半导体物理、光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于一身的优势,利用光子技术、纳米技术和微波电子学技术解决材料、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提出的应用和理论问题。特别在新型可见光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纳米组装技术合成的光催化剂、微波场助光催化技术的研究等领域里,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工作。在《Chem. Comm.》、《J. Mater. Chem.》、《Photochemical & Photobiological Science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被SCI、EI收录三十多篇。发明专利4项(己授权2项)。200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