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授
『壹』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反思才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才会寻找解决方法,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贰』 叶澜教授的著作有哪些
《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1999.2006
《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集》(主编,三联书店,回1999年)
《走出答低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
《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技出版社,1990年)
『叁』 叶澜教授的简介及著作有哪些
叶澜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学教授。她的著作有《“新基础教育”论》《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新基础教育”研究史》等,都是教育专业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肆』 叶澜教授文章读后感
[叶澜教授文章读后感]2010年01月11日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作为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亲身经历并参与书写过一段共和国的教育史,由于各自所处时代不同,这段教育给我们留下的精神印记和教育气质也不一样,叶澜教授文章读后感。 60后教师,生于国家浩劫却又是一个火红而单纯的岁月,高等教育尚属于精英教育,为理想和事业而献身——“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这代人接受的最初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双基”、强调基础是当时最重要的教育理念。70后教师,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比60后少了磨难,多了冲劲和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建构是当时教育改革的重点,同时,应试教育的激烈竞争也拉开了大幕。80后教师成长在物质文化生活飞速发展时期,也是高等教育全面扩张走向大众教育的时期,教育改革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推进,却又是应试教育进入登峰造极的时期,这一代教师个性强、视野开阔、知识更新快,但在知识素养、责任心、进取精神等方面由于个体的差异显得参差不齐,优秀教师成长速度、崛起规模明显落后于前辈教师,读后感《叶澜教授文章读后感》。现如今,我们面临共同的教育背景与时代要求,三代教师都面临机遇和挑战:60后教师如何延长职业高峰期,涌现更多的名特级教师和避免少部分教师被边缘化;70后教师如何成为各级学科带头人,如何实现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转型;80后教师如何提升综合素养,成为令人放心的优秀后备教师群体。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叶澜教授在文中告诉我们,一方面教育随时代在发展,不断提出需要我们解决的新问题。另一方面,教育也是有规律的,比如夸美纽斯、凯洛夫至今仍有研读的价值,“文化要传承发展、个体要成长发展,都不能没有基础”。同时,教育更应该具有生命本源价值,如“知识、技能的习得、运用和发展是人生一辈子不能没有,且是易见、易识和可变的。但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时代所经受的教育,对个人心灵、精神、气质的孕育,却留在生命的深处,在需要的时候,它会唤醒内在的力量,以一生的积累和独特的姿态,去回应所面临的时代,去圆心中的梦。”这恰恰是应试教育所缺乏的。 所以,叶澜教授在这篇文章中用她对共和国六十年教育的亲身经历、体验与反思告诉我们,我们要为共和国六十年的教育成就欢呼,我们更要理性地对待教育六十年的发展历史,明确新时期的教育责任,我们要做“经师”,为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学业知识基础与方法基础,我们更要做“人师”,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唤醒学生内在的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在学生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播撒希望的种子,赋予学生征服前进道路上可知的和不可知的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力量。 我们需要好的分数,这是教育现实给我们的无可奈何的宿命。但是,除了分数,我们还能为学生做些什么?这是教师这个职业赋予我们的责任。〔叶澜教授文章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伍』 叶澜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出自哪里
课堂应是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走固定的路线。特别是课堂上某些意外生成稍纵即逝,如不及时点拨,那是非常遗憾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课堂的反映,及时地生成教学目标,调整预设的教学板块。上述案例中,教师讲解习题时,要比较到哪家商店最合算,先分别算出各商店的应付钱款,然后比较出到哪家商店付的最少,这样做毫无疑问是对的。可是事起波澜,学生提出了另外一种做法,计算哪家商店打的折扣低。一般教师在处理这一环节时,会比较两种方法可靠度的高低,得出第一种方法肯定是对的,从而否定第二种方法。但这样的处理就会与精彩的生成擦肩而过,学生就少了一次锻炼思维的机会。案例中,教师顺水推舟,抓住了这一契机,让学生共同探究为什么算折扣出现错误?原来广告上的折扣和实际购物折扣有怎样的区别?怎样买才能享受到最低的折扣?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是学生思维不断得以发展的过程,也是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探究历程。二:将错就错,退一步海阔天空将错就错是我们面对课堂意外生成时的一种极好的策略。将错就错,不是对学生错误?低俗地迁就,而是认真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根源,合理开发?利用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辨错?思错?纠错的过程中,将学生个体的思维错误转变为促进学生群体思维发展的资源。上述案例中,教师把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的错误,巧妙地转化为学生共同探究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给学生的思维开启一片崭新的天地。经过讨论,学生意识到计算中的错误不再是简单的失误,还有其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进而,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开放的思维情境,让学生在自主辨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陆』 下面这段话是叶澜教授在哪篇文章中说的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
这个?blog.stnn.cc/bdfzcd/Efp_Bl_1002205301.aspx
『柒』 叶澜教授谈:一堂好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我国教育界权威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女士认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
基本要求(1) :有意义
叶澜说,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基本要求(2) :有效率
她介绍,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基本要求(3) :生成性
叶澜介绍,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基本要求(4):常态性
叶澜说,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在她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因此,她告诫老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基本要求(5) :有待完善
她认为,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基本要求(6) :有趣味
『捌』 叶澜老师的“五实”观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应遵循“五实”,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扎实。“一节好课应该是一节有意义的课”。对学生学习来讲,叶澜老师认为有三级意义:初级意义——学到东西;中级意义——锻炼了能力;高级意义——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2、充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效率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来说的,对全班多少同学有效率,对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困难学生的效率是否相同。二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3、丰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真情实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4、平实。“一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不仅现在可以上,什么时候都可以上。……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5、真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真实也是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指标,没有真实,“好课”也失去了价值。虚假的课虽可取得一时半会的成功,但不利于教师树立研究意识,更不利于教师向研究型转变。叶澜老师提出的“五实”评价标准为我们怎样上好一节课给出了漂亮的解答,为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扎实推进课堂教学研究,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指明方向。
『玖』 叶澜教授的四个还给体现了有效教学的哪些原理
叶澜教授的四个还给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理念。把知识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孩子就自由了。
『拾』 我写了一本小说,主人公名字叫叶澜,今天百度发现有个北大有个教授也叫叶澜。我该怎么办,涉嫌侵权吗
怎么算侵权了,我看小说就有很多重名的,反正是你自己想的又不是抄袭的,但如果你很介意的话你就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