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发布时间: 2021-02-03 20:33:04

Ⅰ 中国农业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一、陈云林,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196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曾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1961.09——1966.09,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农药专业学习。

二、钮茂生,男,满族,1939年10月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田水利系。曾任河北省省长,原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

三、任洪斌,男,汉族,1963年4月23日出生于辽宁省,籍贯吉林双辽,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机系农机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四、石元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我国著名土壤学家。1949年毕业于武昌文华中学,当年考入清华大学农学院,后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3年毕业于该校农学系,1956年土壤农业化学系研究生毕业。曾于1985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87—1995年任校长。 现为两院院士,《中国农学通报》主编。

五、吴常信,1935年11月15日出生于浙江嵊县,动物遗传育种学家、畜牧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吴常信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陈云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钮茂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任洪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石元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吴常信

Ⅱ 李里特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1981年西北农业大学毕业后被国家教委选为出国研究生;1982年赴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农畜产加工工程专业留学;
1988年2月获博士学位,之后在日本山崎面包公司中央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年底归国在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食品工程系加工工艺教研室任教。
曾任教研室主任、食品工程系主任等职;
1994年任教授,被任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副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5年任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副书记、博士生导师;
1997年来任九届、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
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副书记,食品工程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年5月27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65岁。 (社会兼职等)
中国农学会 副会长;
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 副主任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副主任;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 副理事长;
国际大豆加工利用学术会议 常务理事;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副理事长;
中国粮油学会 常务理事;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常务理事;
北京农业工程学会 理事长;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大豆食品分会 主任等。
量子高科(中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主要研究方向
农产品贮藏加工工程、食品工程(包括生物技术发酵工程)新技术、和谷类食品加工科学和技术研究领域。李里特主讲过《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物性学》等课程。曾任教研室主任、食品工程系主任等职,1994年升任教授和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副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1995~2003年任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副书记。学术兼职主要有: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大豆加工和利用学术大会常务理事等。在农产品贮藏加工和食品工程领域的科研方面主持完成了多项重大研究。“利用自然冷源果蔬保鲜技术研究”,1993年在河北省建成世界首座贮量1200吨的大型利用自然冷源果蔬贮藏库。该研究把当时世界关注的利用自然冷源果蔬贮藏技术研究推到新的高峰。鉴定认为:“本项目的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内外利用自然节能技术和果蔬保鲜技术的重大突破”。目前主持的研究主要有十五国家863项目:“极耐高温木聚糖酶和海藻糖磷酸化酶的研究和应用”;十五攻关课题:“寡糖新产品开发应用中木寡糖新产品开发”等。1993年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在工程技术领域研究获得一系列成果,1995年获联合国大学UNUWA大奖。2001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2等奖。2002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2等奖。另外还获有北京发明协会优秀发明奖等。作为第一发明人取得6项国家专利。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在国外发表学术讲演十数次。著作有:《食品物性学》(被教育部审定为研究生教学用书,农业出版社)、《焙烤食品工艺学》(大学教材,轻工出版社)、《食品原料学》(面向21世纪大学课程教材,农业出版社)、《粮油贮藏加工工艺学》(面向21世纪大学课程教材,农业出版社)等,主编著作有《粮食加工新技术》(2000轻工出版社)、《功能性大豆食品》(2002轻工出版社)、《大豆加工与利用》(2003化工出版社)等 自然发酵对大米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米粉凝胶机理研究
嗜热真菌耐热木聚糖酶对面包品质的改善
粮食加工业的出路在于重视传统主食品工业化
高压静电场和亚精胺处理对冬枣颜色变化的影响
高压静电场对蒸馏水蒸发的影响 主要完成的研究成果:
主持完成或正在进行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际合作基金4项、国家863高科技项目1项、“十五” 攻关项目1项,其它基金项目3项等。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自然冷资源果蔬保鲜机理研究”,1993年在河北省建成世界首座贮量1200吨的大型利用自然冷资源果蔬贮藏库。鉴定意见指出:“本项目的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内外利用自然节能技术和果蔬保鲜技术的重大突破,为解决我国北方果蔬产地的低成本、高效贮藏保鲜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酶法利用玉米芯制取低聚木糖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2001年首次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生产,通过教育部组织专家鉴定,评价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另外,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 另有2项专利正在申请中。
正进行的科学研究项目:
目前主持的研究主要有十五国家863项目:“极耐高温木聚糖酶和海藻糖磷酸化酶的研究和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磁场诱导外源多胺调控果实褐变机理及应用基础研究”和“电场下水分移动机理及其节能干燥应用研究”;
十五攻关课题:“寡糖新产品开发应用中木寡糖新产品开发”和“利用自然冷源果蔬保鲜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国际合作项目有:“传统大豆制品开发研究”;“离子功能水的发生条件、杀菌机理及应用基础研究”,“传统米粉制品的工业化技术研究”,“食品的电磁处理加工技术开发”,“大豆蛋白凝胶与可降解生物材料研究”,“农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以及流通研究”等。

Ⅲ 杜相革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讲授本科生抄的“有机农业概论”袭、“园艺昆虫学”和研究生的“有机农业原理和技术”、“有机农业标准和质量控制”等课程,是第一位在国内高校开设有机农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老师;长期从事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果树、蔬菜、花生、茶叶等多种作物的病虫害综合治理和有机产品生产的技术研究。在北京、河北、南京、福建、云南和广西建立了有机蔬菜、苹果、梨、荔枝和绿茶、乌龙茶试验示范基地,获得多项研究成果,无公害枸杞、绿色食品花生、有机茶等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主持了科技部“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国家标准委员会和国家认证监督管理委员“国家有机产品标准”,农业部“中国有机农业规范化发展研究”、“无公害食品标准”,国家环保总局“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和产品开发”,云南省校合作项目“云南玉溪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和产品开发”,德国GTZ的“植物源农药的研制与应用”,宁夏林业厅的“宁夏无公害枸杞生产技术”等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食品安全和有机农业方面的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研究生教材,主编了《有机农业在中国》等7本有机农业书籍;其中《有机农业导论》和《有机农业原理和种植技术》均为国内第一本有机农业教材和专著。

Ⅳ 中国农业大学有多少院士

中国农业大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分别是石元春、李季伦、吴常信、陈文新、武维华,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分别是:石元春、曾士迈、汪懋华、戴景瑞、李宁、康绍忠、李德发。

院士的介绍如下:

石元春

石元春(1931年2月18日~),中国土壤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195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和农业化学系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吴常信

吴常信,1935年11月15日出生于浙江嵊县,动物遗传育种学家、畜牧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留校任教。1979~1981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进修动物遗传育种学。吴常信一直从事动物遗传理论与育种实践研究。

Ⅳ 赵建利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1987.9-1991.7,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学习(本科)
1991.9-1994.7,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学习(研究生)
1994.8-1995.4,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乡镇企业与社会发展学院教师
1995.5-2002.7,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教师
2002.7-2009.6,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师
2009.6至今,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教师 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专题(研究生)等课程
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社会保障 1.广西水电资源开发与少数民族发展,主要参加人,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资助项目,2009-2011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品课建设,主要参加人,中国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09-2010
3.我校文史类选修课程的功能定位与优化研究,参加人,中国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09-2010
4.新建南广铁路项目社会评估,主要参加人,铁道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2008-2009
5.社会保障案例研究与分析——社会政策与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主要参加人,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2007-2008
6.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与社会保障研究,主要参加人,中国农业大学“985工程”资助项目,2005-2007
7.西部民族五十年——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发展与现状,主要参加人,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资助项目,2005-2006
8.中国西部五省区各民族校外青少年高危行为与艾滋病易感性研究,主要参加人,卫生部疾控中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2005-2006
9.长江/珠江上游水土保持项目社会评估与少数民族发展计划,参加实地调研,河海大学世界银行贷款项目,2004-2006
10.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顺畅流动的机制保障研究,主持人,中国农大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问题青年研究基金项目,2003-2004
11.二十世纪中国民族思想的历史演进,主持人,中国农大“两课”教学与研究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03-2004
12.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民族观的继承与发展,主持人,中国农大管理工程学院自选课题资助项目,2000-2001
13.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实证研究,参加实地调研,农业部农研中心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1994-1997 1.和在共赢——西部民族地区发展项目的人文关怀,副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新农村文化建设读本,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3.2008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情况报告,参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4.2006-2007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情况报告,参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5.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民素质教育,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
6.关于提高公共选修课质量问题的几点思考,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论文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7.从史料看先秦至两汉间云南开发的经验教训,中国南方民族史研究文集,群言出版社2005年。
8.略论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基本特点与研究方法,《中国民族》2004年第11期。
9.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10.传统道德必须在继承中发展,《中外企业文化》2004年第1期.
11.毛泽东民族观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初探,《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2.毛泽东民族观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3.试论中国传统民族观的历史演变,《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Ⅵ 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有哪些

这个不能给复你全列出来吧。。建制议你上农大网去查,www.cau.e.cn,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网页,你进去以后找师资力量的链接,就能找到了

Ⅶ 郑志浩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1981-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经济学学士
2002-2004年:美国阿肯色大学农业经济与农商系专,理学硕士属
2004-2008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农业经济系,哲学博士 1985-2002年: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处长、高级统计师
2002-2004年:美国阿肯色大学农业经济与农商系,研究助理
2004-2008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农业经济系,研究助理
2008-2009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农业经济系,博士后研究员
2010年-至今: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郑志浩:《贸易自由化与农村贫困: 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对贫困农户福利的影响》,宣读论文,第四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2010年7月13-15日,桂林。
郑志浩、赵殷钰:《收入分配变化对中国城市居民家庭在外食物消费的影响》,宣读论文,第三届CAER-IFPRI国际学术年会,2011年10月23-23日,成都。

Ⅷ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蒋建新

是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怎么给你E-mail地址啊。

Ⅸ 中国农业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大四准毕业生来回答下这个问题。这种问题专业方面的课不太好推荐吧,毕竟大家专业不同,而专业课又都需要一定门槛,总不能推荐你去学流体力学吧······还是给大家介绍选修课好了。不过我要另辟蹊径,推荐一位体育老师。

郭大海老师的网球课

老师授课水平:郭大海老师有多年的网球教学经验,悄咪咪说一句他可是农大男子校队的教练哦。曾带领我校男子校队在北京高校网球团体赛小组赛中均以2-1的比分力压石油男乙一队和理工男乙三队,最终以头名出线挺近十六强,突破性的创造了我校出战首都高校团体赛的历史最佳战绩。

毕竟大学也不是只有学习是不是,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啊!适当的锻炼身体还是很必要的,况且在农大体育必须要修满4学分,也就是4个学期。郭大海老师就是不错的选择哦。

PS.需要自备网球拍

热点内容
2017年西南大学考研 发布:2025-08-20 21:34:38 浏览:288
2014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时间 发布:2025-08-20 21:34:27 浏览:879
清华大学邮局营业时间 发布:2025-08-20 20:57:01 浏览:227
优秀的大学生简历 发布:2025-08-20 20:54:19 浏览:701
美国大学日照一中 发布:2025-08-20 20:49:11 浏览:637
大学尔雅课程截止时间 发布:2025-08-20 20:42:37 浏览:945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倪青 发布:2025-08-20 20:18:45 浏览:178
厦门大学广告系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8-20 20:16:37 浏览:11
大众大学生 发布:2025-08-20 20:16:23 浏览:140
上海大学机械专业学硕 发布:2025-08-20 19:49:59 浏览: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