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不负责
① 研究生导师是不是都不指导学生
学校的确有这个权力。我今年研一,跟了一个很年轻的导师,我是他第一次带的学生,挺幸运的,我老板很尽责,也很照顾我,给我推荐到他在的律所实习,亲自带我办案,应酬什么的也不让我喝酒,还把他的各种人脉介绍给我,还发给我工资……不过我宿舍一位女生跟你一样,选了我们副院长,那位副院长带十几个学生,她根本就不受重视,导师接孙子打扫卫生跑腿什么的活都是让她干,有一次她也是找老板签字还要教研主任签字结果找谁都放他鸽子就这么来回跑了一天饭都没吃,气的她回宿舍崩溃地哭,第二天她老板还嫌他交表交晚了,说的话很难听,实习什么的也没人带她,去了几天就不再去了,后来她也想开了,不就是三年而已,拿学历嘛。你说的听话什么的我深有感触,本科的时候见了老师不过打个招呼而已,不会有什么联系,到了研究生好像就是各种巴结,各种阿谀奉承,各种套近乎,为了这个荣誉那个奖学金什么的,有些童鞋会以在团委党委之类的做事为荣幸,不过他们确实,官腔官样的几个月就练出来了,跟刚上研究生的时候一点都不一样,也算是人家追求的。我觉得你可以跟老板道个歉,去他家坐坐也行,或者有关系的话托一托吃个饭,毕竟辛辛苦苦考上的研究生怎么能退学呢,退学的话你导师脸上也不好看,我们在体制内不得不服软啊,或者你父母出面协调一下,你又没有什么错误就是一点小矛盾不至于退学。
② 遇到刻意刁难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如何正确维护权益
如果我们在研究生期间遇到刻意刁难自己的导师的话,我们一定要正确的维护自己的权益,主要有以下个方法。但是有的学校研究生院不仅不帮学生做做,而且还想着老师的话,那么我们就应该采用最后一种方法,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我们自身的权益,我们可以寻找自己合适的律师,把研究生导师说告上法庭,让法律为我们自己说话,但是最后这个是我们真的问心无愧的前提下才能够采用的手段,一旦我们本身就是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拿法律武器来攻击学校的话,那么我一定会受到不好的影响,甚至拿不到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证,或者是学位证了,所以一定要好好的考虑清楚。
③ 我在读研究生,可我的导师不是我报的,而且感觉根本就不负责,也没有带学生的经验,我改怎么办
知识份子来都有那么一股酸气,眼自高手低很正常,既然赶上了,就不要有什么怨言,既来之则安之。
我劝你一定要改变心态,人与人的关系就像一面镜子,你看你的导师不顺眼,估计他看你也好不了多少。
所以,我劝你多发现发现他的优点,从师者或长者的角度去尊重他、重视他,一定要把关系搞好,而且你在社会上生活的时间毕竟还短,他说的话也不是空穴来风,一点根据都没有。在这个现实世界中,要改变你能改变的一切,但更重要的是要适应你不能改变的一切。后者更重要,你后半辈子的幸福程度,完全看你适应的怎么样,多读些提高情商的书,事情要往开处,没有什么是不能接受的,主动去接受,社会的规则就是那样,你不能为我所用,是自己没有本事,我想你不是没有能力的人,只是经验欠缺一点,不过没有关系,毕竟还年轻,但切记不要钻牛角尖!!!
④ 落实研究生导师责任制为什么是非常必要的
导师要负责对研抄究生进行科学袭知识与技术的传授,为研究生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并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的助研经费,还要对研究生进行理想信念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并协助研究生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依靠研究生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这几个方面而言,导师责任的落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传道、授业、解惑是导师的基本责任,但就此而言,也存在传什么道、授业是否深精、解惑是否到位等问题。而在对研究生日常生活的指导方面,导师们面临的挑战则更大。一方面,导师指导学生较多,同时还有相应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工作,有的导师还担负了繁重的行政工作,这使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时间较少。另一方面,研究生已经成人,其生活的独立性较强,同时,由于代际及师生关系的差距和束缚,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也可能受到影响,这些都使导师对研究生日常生活指导的难度增大。因此,落实导师责任,不仅需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需要通过制度规定,搭建落实导师责任的制度平台
⑤ 研究生的烦恼:论文不会写,导师“不负责”,怎么办呢
其实我认为这样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多加的,努力好好的把这方面给钻研一下,因为这个时候是没有人可以帮你的,最多能帮你的就是一些学长学姐,所以大部分的时间你还是得靠自己。
综上这就是我认为的,如果你的论文不会写,导师也是不管你,那么你该怎么办的方法。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多学多做,慢慢的就可以从最基础的里边摸到一些门道,然后逐渐的探索到一些精髓的地方。
⑥ 研究生导师带研究生需要尽什么义务吗
一、前言我对国内研究生教育机制的了解并不多。之所以对这题目感兴趣是因为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有关研究生导师与学生共同署名发文章的报道。有的报道指责研究生导师欺世盗名,在学生的论文上署名,当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有的文章意在揭示这种现象后面的原因。比如,期刊杂志社根本不会刊登不见经传的研究生的论文,为此导师署名会有助于学生达到发表文章的数量要求。这类潜规则的确令人为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感到担忧。华中科技大学的做法更是干脆,将潜规则变成显规则,将导师署名的做法用明文规定下来。不过,本文的中心不是有关导师署名这类潜规则。而是一个更严肃的问题:。有一位北方某大学的博士导师,因在学生的论文上署名被他人在网上撰文指责为巧取豪夺。这位教授的反驳文章中有如下一段解释:“……我培养研究生,是将合作撰写论文作为锻炼学员的方法之一,选题、主要观点、直至写作提纲多是由我确定,资料也是大多我早掌握。这种方法没有什么不妥,今后还会坚持,……。” 这段话应该可以最后解决这桩导师署名的“公案”了。但也就是这段话驱使我动笔撰写此文。
二、何为研究生的学习?高等教育的内容可以粗粗地被分为两大块:教学和学术研究。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即教内容,又教方法。所谓内容,就是“是什么”,方法就是“如何”发现是什么。高等教育将大学学习按照内容和研究程度的深浅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不同层次。本科学习的目的意在使学生对某一领域中的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有较普遍的理解。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知道有什么”。硕士阶段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专业中的原理,进行开发或者描述性研究,寻找答案来。也用一句话来总结呢,就是知道“为什么”。博士阶段学习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探寻、发现并解释物质或者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换言之,博士阶段的学习目的是要发现新的“是什么”并解释“为什么”。高校的学生只有到了研究生阶段才能真正接触学术研究层面的活动。本科生的学习基本上还是在某个领域中打底子。到了硕士生学习期间,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教的比重大于学生的独立研究。导师的作用还是集中在观点介绍,文献引用和综合讨论的方法上。学习的目的是将所学专业中的问题搞精通,达到能够解释的水平。但是这并不排除硕士学习中发现新关系的可能。美国学术界就不乏这样的例子,一篇硕士论文揭示了一个新的因果关系。因篇幅所限,在此就不引用具体例子了。博士学习与硕士学习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博士学习的目的是要在专业领域中发现并证明一种新关系的存在。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这个“新”字。被前人发现而且已经证明存在的关系没有任新的何学术价值。在另一类研究中,博士论文的目的是要证明一个被前人认为是存在的关系并不存在(推翻)。这里提到的“关系”是什么?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学术研究可以被分为三大类,一是描述性研究,指的是对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将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它们之间的关系系统地加以描述就是描述性研究。二是开发性研究。开发性研究是将一个新的研究对象概念化、系统化的研究。这类研究在将直观的观察上升到系统研究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是解释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的目的是在事物之间发现并建立因果性关系。博士阶段的学习是一个为解释性研究做准备的过程,最后的博士论文也因该是解释性研究。建立一个新的因果关系(或者推翻一个被公认的因果关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这正是为什么博士学位会怎么难读的原因。从观察到一个值得研究的关系,到确认其学术价值,课题的建立,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所有的困难之处都源于这个“新”字。正是由于博士研究中的“新”字,导师的“教”的工作越来越少,“导”的工作越来越多。
三、博导都“导”些什么?导师的作用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题。导师必须能够为学生指出学术兴趣中的问题是否有人研究过。既然有导师之称,那么博导就应该对自己的专业领域中的各种研究的主要成果,派别,主要观点,研究状况的过去、现在、发展趋势等问题了如指掌。所以,当学生开始考虑一个博士论文课题的时候,博导就应该帮助学生弄清楚计划中议题的“新”的程度,在理论上对该领域的贡献。在选题上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美国的博士学习中,博士生在通过博士资格的总考后才真正成为“博士候选人”。其中许多人在成为博士候选人时都还没将博士论文的题目确定下来。没有确定的题目,就提不上有自己博导了。这是美国的体制。中国的博士培养体制基本上是“作坊师徒”方式。导师挑选学生,进校后就跟着导师“学艺”。学术上的独立性可能会较差。博导在学术选题的问题上的主要角色是建议和帮助。如果在快毕业时学生都不能自行找到感兴趣的博士论文议题,需要导师为自己选题,那导师带研究生的水平就值得怀疑了。第二,导师应该能够为学生指出文献的范围、阅读重点。文献的阅读实际上涉及到如何从理论上对所选议题的支持。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要确定博士论文选题是否“新”,完全依靠对相关文献的熟悉程度。作为博导,对本领域中文献应该十分熟悉。在这个阶段中,从学生的水平来看,虽然尚未像自己的导师那样读书破万卷,但在博士阶段的学习中,应该能够在文献研究中将本领域各个学派的观点加以分类和综合,用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终建立新的因果关系。如果一个博士生到开始写博士论文时都还没具有自行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导师要负责任。换言之,导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能教给学生的东西中,重要的东西莫过于教学生如何读书。本科生和硕士生读书,目的还倾向于汲取和理解。
⑦ 研究生导师不管学生,怎么办
凉拌。自己学,自己写论文,主动约导师吃饭。能毕业有学位就行。不要将一切希望寄托在导师身上。现在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
⑧ 研究生不能顺利毕业难道导师一点责任没有嘛
有把握水平够了毕业要求,导师还为难的话,可以去研究生管理部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