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士换导师
① 考研更换导师好不好
研究生导师一般是不会被换的,除非导师有特殊原因,不能继续胜任工作。
研究生导师的选择:
兴趣、专业积累是选择导师的主要标准和原则
关于选择导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值得探讨,那就是什么样的导师适合你?最有名气的导师?最有地位的导师?最有权力的导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兴趣和专业积累才是选择导师的主要标准和原则,所以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在报考某个学校和专业之前,应该对该专业的导师及其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积累来选择导师,同时我们还应该综合学生和导师双方面的情况来衡量,比如你了解到导师是以研究电视媒体为主的,那么他就不太适合一个以后想在报纸方面发展的新闻学研究生;比如导师性情严厉,喜欢批评,那么他就不太适合于一个心理容易紧张、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比如导师在学术上要求非常严格,那么他就不太适合一个不想从事学术事业的学生。其次院校也应该会将导师的基本情况和研究方向公布出来,供学生更好地选择,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搜集导师信息,选择相应的导师,比如学校网站,论坛,相关专业学术网站,搜索引擎,或者是通过身边的朋友等等。
另外强调一下选择导师要注意的几点:不要选有行政职务的人做导师,有行政职务的人时间太少,这些人心思不在做学问上;不要选择名下带很多博士的导师,物以稀为贵,人也一样。导师的精力有限,多了带不过来,所以干脆不带。
联系导师注重良好的第一印象
根据学校设置的不同,在正式录取之前,有的学校报导师,有的报导师组,到复试再决定导师。有的同学误认为报导师组的就不用联系导师了,听天由命,并且有的学校在招生目录上也确实不列出导师的名单,但是不提前联系导师而去参加复试确实是一种很大的冒险。只要条件允许,就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在面试之前主动联系上导师,不管是报导师的还是导师组的。报导师的应该在报名前就联系,要弄清楚有没有内定的或者保送的,报导师组的可以在复试前联系就好了。而且应该在充分了解导师的情况下去联系,要以导师喜欢的方式去联系他。
在与导师第一次接触时,要注重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次接触形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可以E-mail,电话或者是第一次在导师的博客中留言,和导师见面是无疑最直接的联系方式,但要有全方面的准备,一个充分的准备包括穿着、谈吐、态度、对老师性格的了解、专业知识掌握等,最好能做一个简历,把自己的一般情况和获奖情况以及发表过的文章放在一起,尽量把简历作的美观些,凸显出你的个人特点,另外最好也准备一份英文简历,以备需要。也许因为有了你的这份简历,导师就不会太在意你自我介绍时的紧张了。发E-mail和博客留言也是常用的方式,但无论你采用哪种方式,第一次接触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去了解你,并且喜欢上你。建议大家最好还是先通过E-mail与导师取得联系,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再给导师打电话,一般不要轻易登门拜访或打电话,先约好或者有人引见,再去拜访。
不要过于频繁与导师联系
第一次接触之后,如何巩固联系、保持接触的延续性,以加深导师对你的印象也显得十分重要,大家还可以巧妙利用一些节日获取好感,中秋节、教师节,给导师寄个电子邮件或发个短信,很可能收到奇效。不一定要收到导师的回信才算成功,记得介绍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别玩匿名短信。另外,在联系导师的过程中要切忌不要频繁地与导师联系。过于频繁的联系既影响导师的正常生活,也会让导师觉得反感,影响对你的判断,每次联系的内容不要重复太多,争取每次都能提供一些帮助他了解你的新内容,相反,如果没有什么话题就不要盲目打电话联系,与导师的联系不在于次数的多少,而在于每次联系的质量。适宜的、恰如其分的联系才是最佳巩固联系的方式。最后,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心态,不要过分注重导师的作用,要认识到导师固然重要,但考研的关键仍然在于自身的学习备考情况。
② 报考博士应如何选择导师
首先当然是如何获取导师的联系方式,建议大家首先通过email电子邮件的形式联系,然后再考虑其他的方式电话或者拜访,获取导师的联系方式的途径很多,比如:学校的官方网站上一般会有介绍,主要在研究生院的导师介绍,各个院系的导师介绍等会可以找到。导师发表的论文,大家可以通过网站查询导师的论文获得email地址。还可以通过向本实验室的学长们获取。 用写信的方法我觉得也很不错,通过手写的书信更会让导师感受到你的诚意!!我建议华慧考博的考博专家介绍说,考生在联系导师前,首先要了解他的基本学术观点和学术著作。以免导师提起他的著作时,考生一无所知。尽量多了解他的论著,也可以为以后的考试做打算。而且在联系导师时,要多种联系方式并用。比如说第一次打电话老师记住你的名字了,第二次很可能就忘了。所以可以换种联系方式以增加老师对考生的记忆,除了打电话外,还可以写e-mail,或者写信,传统的联系方式或许更能打动导师。但采用信件的方式联系导师时,最好在信中加上自己的email地址,毕竟导师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给每位考生写信寄信的。还要注意的是,在联系导师时,要真诚和有决心。在导师面前,你可能是一个陌生人,那么陌生人的真诚最能打动一个人的心。有些问题和想法不妨实话实说。还有就是在联系导师时,要充分表明自己报考这个专业和选择这个导师的决心,这也是联系导师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由于e-mail是最常见的联系导师的方式,所以旺旺考博网的考博专家还特意向我们介绍了应当如何书写联系邮件:第一封email只要内容是关于个人的一个介绍:年龄,求学的经历,学术的成果,硕士论文的内容可以较多的介绍一下,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导师通过这封emial对一个陌生的同学能够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要把第一印象做好,为以后的进一步联系作准备。其次关于信的内容可以简要的谈谈自己对未来所报考导师,实验室和课题的了解和理解,让导师能够真实的感受到考生的诚心、信心和决心!第三主要是表达一下自己报考的强烈愿望,因为导师也都清楚,考生虽然联系了很多的导师和学校,但最后报考的也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所以一定要表达坚决报考的意愿和对导师课题的浓厚的兴趣,这点十分重要,至于以后的email的联系,则取决于导师回信的内容。
③ 考研想换导师.怎么办啊
还是别换好啊。弄不好了更麻烦。要不你就先去找那个更好的导师。如果他要你的话,也可以让老师们之间联络啊。
④ 在美国读博士如何换导师
只要你能找到愿意接受你的新导师就可以换过去了。不过本校的很难,除非是你导师没钱了,不然其他人都不愿意接受你的。
实在混不下去,只有换学校了。重新申请。
⑤ 读博士期间可否转换导师
理论上可以,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很麻烦
⑥ 考博士,如果报考的老师没考上,可以调剂么
考博士,如果报考的老师没考上,可以调剂。
博士考试若是所报考的老师没有录取学生,则可以调剂到同等专业的其他老师的门下。换句话也就是说,同专业的考生,可以在同专业的不同的导师下进行调剂。但是跨专业是不能进行调剂的,跨学校也不存在调剂一说。
专业内差别不大的方向见可以调剂,但成功率几乎为零,因为考博士都是提前选好导师了,考上后再换导师。博士生不可以跨校调剂,博士生只能校内调剂。一旦校内调剂失败,就等于当年报失败了。
(6)考博士换导师扩展阅读
专业调剂也称“专业服从”是指招生学校在录取时对某些专业录取满额,将剩余考生向有空额的专业调拨。对于考生而言,是否在所报专业已录满额情况下,愿意被调剂到其他专业。
⑦ 研究生在读可以换导师吗
研究生在读可以换导师,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规定》第五条:
研究生入学后,遇导师病故、调离、丧失指导资格、健康不佳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履行指导职责时,须申请转导师,必要时可以同时申请转专业。
研究生学习满一学年后,对其他学科(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有权根据自身学习、科研状况或创业需求,申请转导师、转专业一次。
(7)考博士换导师扩展阅读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阶段,师生关系、教学系统已经发生了内在性变化。一方面,师生关系由“教学关系”转化为“导学关系”;
另一方面,教学行为由知识传授型转化为科学研究型。导师在“教”,更在“导”,“导师导什么”“研究生研究什么”就显得非常重要。随着信息化时代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学生更易获取知识、掌握前沿。
而导师之所以成为导师,穷尽自身所钻研的学术领域和科研本领,能胜学生一筹的仍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更重要的是,研究生导师亦是思政教育工作者,承担思政教育职责。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
既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学习研究方法、进行科学规范的学术训练,又引导学生坚守学术道德和科研精神,是导师职责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好人生导师,使自己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质、品味的“大先生”,尽己所能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扣子”,导师责无旁贷。
⑧ 若博士生与导师之间有矛盾想更换导师,该怎么做
一般情况下来说,大多数的导师对博士生而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我们来说尽量不要主动地扩大矛盾,就应该听从导师的意思和安排,但是如果确实发生了必要的矛盾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可以向学院提出申请更换导师,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来来思考问题。
其实不得不说的是,如果说本身和导师之间确实存在矛盾的话,那么这个时候更换导师几乎微乎其微,也正是因为如此,更应该在某些方面主动的顺从自己导师的意思以迅速完成自己的学业,而且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适当的“监视”自己的导师,保持自己的核心权益。
其实对我们来说不是说博士生和导师之间的矛盾,也成为社会矛盾的重点,所以更应该被社会所关注,而当下更应该以一种比较明智的方法来切实协商博士生和导师之间的矛盾,这样的话才能构成良好的学术圈。
⑨ 我是硕士,想硕博连读换一个博士生导师读博, 硕士阶段的导师不同意怎么办
最好协调好,不要和导师关系弄僵了,只能靠自己协调,可以说你换过去给她帮忙啊,求一求
⑩ 在什么情况下博士研究生应当考虑更换导师
除非导师调走或病逝,否则不能换。程序非常复杂,得到教育部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