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大学老师好轻

大学老师好轻

发布时间: 2021-02-04 10:13:45

A. 大学里的老师是不是都很年轻

大学对老师的任职标准最低是研究生毕业的,一般研究生毕业也就是25,5岁,还是内很年轻的哦,跟学生容不会有代沟的哦,不过也有一些资历深厚的教授,年龄会偏大一些的哦,但是,大学里的老师都是很可爱的哦,跟他们可以成为朋友的

B. 为什么有的大学老师讲课水平很差

每个老师都有每个老师讲课的风格,只是我们有时候并不是能适应每个老师讲课的风格,所以导致会认为教课老师授课不当,婴儿会有其他的想法,所以认真听课才是王道,好好学习。

C. 当大学老师是不是很爽

看别人当大学老师比较爽

D. 当大学老师的好处和坏处,请详细说明

对于年轻的大学老师来说尽管收入不算太高,但是在大学从教也有诸多好处:
1不用坐班,生活随意.你只要按时去上课,并且上好课,同事与学生就会认可你

E. 为什么我会觉得大学老师比公务员好

大学老师强太多了,本人省城市直机关公务员,家里有大学老师和高中老师(都是公立校,都在本市),总结起来公务员还不如高中老师
1、收入,科员的收入比刚入职的教师稍高一点点,不如中级教师,高级教师的工资基本对等副科级。但是公务员只有工资,补贴神马的看具体单位,多不到哪儿去,老师可以养猪,可以补课,我们这儿的工资标准大概是3K左右,一个比较肯干的年轻教师(30岁以下)每个月挣1.5~2万毫无压力,大学老师的门路就更多了,根本没人靠那几片工资过日子的。硬是要比工资的话,大学往往都是省属的,看起来工资没比市直科员多多少,公积金和医保接近翻倍(对,就是这么不公平~~)。至于有些人YY的某些收入,在绝大多数单位根本就是扯犊子。
2、时间,这就不说了,公务员的优越感也就跟企业比一比,碰到老师直接哭晕在厕所里。时间多意味着可以养猪、补课或者培训机构兼职,公务员你哪儿来的时间兼职?而且除了会写八股文你还会干啥?唯一能兼职的地方就是某公、某图这类公考培训机构,问题是你的时间哪里找?同时,根据《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加班是没有任何加班费的。
3、职业前景,如果在市直单位,普通人10年之内最多正科,处级不是靠肯干就能上的;大学老师嘛,10年之内副教授妥妥的,你自己去问问是副教授牛逼还是大多数市局的科长牛逼(注意我说的是大多数)。而且正科还有多少是主任科员(比如各种军转干部一辈子主任科员),拿着科长的工资但是和科员一样干活,讲白了还是臭屌丝。
4、你一定有听过“辞职下海”,公务员的纪律限制很多,要正经做生意必然要辞职;但是大学老师这方面的限制几乎没有,很多教授手头都有规模不小的产业,还根本不用怕八项规定。
钱少,时间少,升不上去,破规矩多,市直公务员是不折不扣的赔本买卖,我们市直单位里几乎没有来自普通家庭的年轻人(指买房有困难的水平),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干一段时间必然辞职。当公务员要么区县,要么省直,市直是最屌丝的。
大家可能觉得我这是一面之词,在有意抹黑这个职业,我只是实话实说,毕竟当大学老师得读到博士,绝大多数公务员是本科毕业,人家比你多读那么多年书,活的比你高贵是很正常的。

F. 高校老师好当吗

不好当,非常不好当。
先说大学工作是不是很轻松。
实行绩效工资后,大学与教职工每四年签一次用工协议,条款包括教学、科研和成果,指标按职称高低有所不同,绝大多数教师须各项均衡。即便教学工作繁重,争取不到科研资金,考核不合格;如果科研资金多,教学工作量少,考核也不合格;两项工作都有声有色,没写出高水平的论文,还是不合格。既然不合格,四年后就得解聘,这个工作轻松吗?
再说工资待遇和灰色收入。
以全国排名40左右的大学为例,工资多少主要取决于职称高低,计及公积金等各类补贴,讲师每月4000多,副教授每月5000多,教授每月6000多。所谓的灰色收入就是课题劳务费,这个问题就不像工资那么简单了。首先,为什么说是灰色?国家有明文规定,课题经费不能支付教师劳务,这是由于教师的所有劳动都已经从工资体现了,所以劳务费只能发给外聘人员或学生,从课题中变相支付教师劳务实际上都是违规甚至违法的。其次,高校争课题与企业拉项目本质上是一样的,大学教授都是项目经理,都需要去投标,考虑到交叉评审,各类专家互相勾结妥协是难免的,课题经费也成了唐僧肉,成为了腐败洗钱的好途径,由此导致绝大多数课题经费和资源都集中到了少数几个“学术”大鳄手里,这就叫寡头垄断,为什么学术要加引号?大家其实都明白,只搞学术成不了大鳄。所以,灰色收入听起来很美,对普通教师而言,其实就是血汗工厂。多数教师是没有什么灰色收入的,一同事清华博士后,入职三年,年薪5万;同学就职于南方某电网研究院,年薪30万,差距就是这么大。
再说时间自由和寒暑假。
教师往往是不用坐班的,无需遵守上下班制度,随时可以来随意可以走。听上去挺好,实际上多数教师是早起晚归,连在家看电视都不踏实,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上班时间其实等于没有下班时间。科研任务多的系所,是没有寒暑假的,多数人都要趁着寒暑假出差、调试设备、现场测试以及写文章。
再说说人才引进和教育质量。
前面罗嗦了这么多,一定有人说既然都博士后了干吗去高校这种苦地方?去了就别哭穷。然而,不少人还误以为高校是个轻松随意的地方,如同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一样。实际上,制度决定一切,这样的就业环境吸引不到多少真正人才。设高门槛高标准却难有高待遇,导致每次考核有许多教师达不到要求,自然不能都解聘,管理法规便形同虚设。此外,学校重视科研资金有时甚于教学质量,站在讲台上做个好老师,既没钱途又没前途,难免落个难堪的下场,更谈不上教育质量,教学认真踏实的老师都是在凭良心做事,天天学雷锋。
最后谈谈改革和希望。
批评高等教育的声音越来越大,选择出国求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国家和教育部正积极想办法提高教育质量,然而,教师薪资体制不改革就无法解放生产力,教师待遇不提高就吸引不了人才。然而,提高公立大学教师待遇,国家承担不起;公立大学改私立大学,学生承担不起,这是真正的困局。于是好多年前就有人建议实行年薪制,在保证教师待遇的前提下杜绝靠课题谋生的乱局,教育部也开始试点,但想必会遭到学术大鳄们的群起抵制。

G. 为什么现在大学教师都年轻化了

老的退休了,大学扩招,自然需要大量年轻教师。

根据一些同学的提问,我归纳了一下。新生入学报到时主要要准备如下东西、要注意如下事项:
1.相关证件。包括: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入学通知书)、户口迁移证、党团组织关系证明(介绍信)、一寸登记照若干张(可以多带几张,以备它用),等等。这些很重要,一定不要忘记。另外,把父母、爷爷奶奶即各个近亲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业和职务搞清楚,填下来,到学校要填各种表格,有的表格需要这些信息。
2.钱和卡。上学要交学费和住宿费(分别为每年4500-500元与1000元左右),合计要6000左右(个别专业可能要高些,如艺术类专业)。因为新生出门较少,没有什么旅途安全经验,建议少带现金(但千把块钱还是要带的,以备一些不时之需)。可以在家中先办一张信用卡或储值卡用于交学杂费等。有的学校会给你寄一张卡,让学生把钱存在其中,你可以用这张卡,也可以不用。如果家庭条件还可以,办一张信用卡,把它关联到父母亲的储值卡(如工资卡),每月刷卡后直接从父母亲的卡中扣款,这样的好处是方便、安全。但如果你不想让父母亲知道你的消费情况,可以自己在老家办一张储值卡(让父母亲往里冲钱),然后办一张信用卡与之关联。也可以到学校再办储值卡与信用卡,但这样你父母亲异地往你的储值卡打钱时要付手续费。
3.一般情况下,各个学校都要配发一些学习和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东西不是无偿给你的,都要你花钱购买。学校发的物品质量都很次而且贵,建议学校发的东西如果可以不要就尽量不要,能自己买的就别买学校发的,有些生活必需品则可以在离开家时先配好,免得到学校后由于人生地不熟不好买。
4.衣服被褥。你平常穿的衣服,春夏秋冬各季的,都要带,除非学校距你家乡很近或者父母亲有机会出差来学校给你带东西。内衣和袜子至少要两三套,各季的外衣至少也要两套。如果你现在生活的地方和要去上学的城市的地理气象与生活环境是否相似,那么准备的东西和在老家差不多;如果相差太大,就要带些那个城市需要的衣服(例如,如果你生活在北方,但上学的城市在南方,那么太厚的保暖内衣裤就可以不带了)。被褥也是这样,夏天去学校,可以带一床薄被(如毛巾被),厚被子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到学校后再买。席子可以到学校根据床宽购买合适的,床单和枕头(枕套)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到学校再买。
5.洗漱生活用品。要带牙膏牙刷、毛巾、漱口杯、香皂肥皂、洗发水、梳子、手机(看家庭条件)等,以便在途中和到校后就能使用。男生要带剃须刀、女生要带各种女性用品和洗面奶等。至于洗脸盆、晒衣架、拖鞋、雨伞、水瓶、指甲剪、剪刀、小刀、台灯之类的东西就不一定要带了,有的学校会发,就算不发自己买也不贵(这些生活用品到了学校买也很方便,而且到时候和舍友一起去买还能快速缩短距离)。条件可以时,可以带个照相机,为自己和同学照照相,也是人际交流的一种很好方式。
6.学习用品。可以带几支水笔、本子、字典、词典(英汉汉英词典等,包括功能强大的电子词典)、书包(背包)。如果学校没有不允许,你家庭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带笔记本。但最好不要带,尤其是当你迷恋上网或者玩游戏的时候,带笔记本会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和同学的正常交往。另外,还可以预备一些生活中用到的药或创可贴之类,虽然不一定会用到它们,不过等需要的时候随手可以找到也很方便。
7.旅行箱。如果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得钱花不了,不需要买太贵的,毕业后可以买更好的。箱子可以大一些,能装下自己的衣服及平常不是常用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即可。但不要过分大,免得不好携带,到学校在宿舍也不好放。一般以80公分左右长、50-60公分宽为佳。
8. 如果可以的话,带点家乡的特产,不是一定要去给老师,而是给舍友或班上同学吃,毕竟你有四年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越早熟悉越好。
10.如果坐火车的话,可以凭录取通知书(入学通知书)享受学生票优惠。
11.一点小建议:大学学习勇攀高峰,加入社团量力而行,大学社会实践多多益善,尊敬老师有难必问,同学相处宽容大度,大学恋爱不鼓励也不反对。
12.入学测试和体检。有的大学在新生报到后一段时间内,要组织几门文化课的新生入学测试,对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有较大出入者要进行重点核查。如果你考试没有作弊,不要有任何担心。考试范围和难度不会超过高考,考得好坏无所谓。体检也很容易过,除非你有不符合入学要求的重大疾病而且在高考体检时又使了花招,一般是不要紧的。只要你高考时正常体检、正常考试,这两项都没有问题,现在可以放心玩!
当然还有另一种入学考试,那是为各种分班做做准备的,比如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分到英语快班。
13.新生军训。大学新生要进行军训,军训一般只有两个星期。按照《国防教育法》的规定,组织学生进行军训,这是贯彻国防教育法的具体行动,是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和军队培养造就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的重大举措。参加军训可以增进同学友情,应该积极参加。如果身体条件不许可,应该尽早跟辅导员或班主任讲清楚,以免发生意外。
14.宿舍是在你去之前就安排好的,这个不用担心。住宿条件有好有坏,不要太拘泥于这个,主要是要和同舍同学友好相处。不要以为住宿条件差就不能适应,人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而且不太好的生活条件对你以后的成长和工作、生活很有好处,不管你的家庭是多么富有!
15.专业不理想,调换专业。一般学校进校一年后都可以调换专业。调换专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在原专业很难学下去,学校会帮助你换一个好学一点的专业(但一般不是很好的专业,也不是热门专业);另一种是你想换一个你心仪的其它专业,这种时候一般都要由你要转入的专业所在院系进行资格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转入,有的学校还要交一笔费用。

H. 怎么看待大学教师职称晋升中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

大学教师职称晋升中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看法:
一、科研与教学虽然性质不同,却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科研能促进教学,只有前沿科研成果不断融入到教学中,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教师把自己的科研经验分享给学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反之亦然,教学可以促进教师已有知识的系统化,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创新,发现新问题,提高科研水平。
二、从国际评价标准来说,科研在提升学校排名、知名度等方面,比教学更有力。依靠教授的学术声誉、科研水平来提高大学知名度的传统途径,被世界各地普遍认同和接受。虽然教学活动也可以提高学校声望,但在短期内,提升力相对有限。于是,国内高校自然不敢忽视科研。
三、从政策导向上,国家强调了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政府对高校考核评价时,科研就成了相对重要的指标。与此相应,为鼓励科研,学校在制定教师评聘标准时,也偏重科研。
不少高校在职称评审时,更看重科研论文,“科研评价差的教师,教学再好,也很难晋升。相反,科研成果显著的,哪怕教学评价差些,也容易晋升。”在评价科研时,大都看产出,以教师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为基准,而对于教学,则看投入,以教师是否完成工作量、遵守教学秩序为基准。
四、同时,在奖励先进时,科研成果受奖励的力度更大。整体而言,在教育教学方面,表彰多、奖励少。而在科研工作方面,以前有‘提成’,现在的奖励也比较多,国家层面还设立了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及其他各种奖励,而且都是重奖。

I. 大学教师还是重教学轻研究好

评论:莫逼老师重研究而轻教学

1993年,清华开始试行的人事改革制度中规定,讲师、副教授在规定时间内学术成果不足以提高职称,应自行走人,即“非升即走”,后来调整为“非升即转”。2014年4月,清华大学决定不再续聘外文系讲师方艳华后,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毕业生、共计50多封4万余字的请愿书,希望将这位“因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导致科研成果不足”的老师留在教学岗位。目前,方艳华已与校方达成一致,转岗为职员。
大学老师应该重科研还是重教学?事实上,这是一个伪问题,因为重研究与重教学本质上并不矛盾。老师通过提升科研能力等,是充实自己,老师充实了自己,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但因为大学老师的时间与精力等毕竟有限,重科研与重教学在现实中,又往往是有所侧重的。而清华大学“非升即走”的人事管理模式,明显有引导老师重科研的意思!
“非升即走”制度的出发点和管理初衷无疑都是好的。但如果具体执行中过于死板,则明显就会偏离教育的本意和大学的精神。
首先,何谓老师?老师是传授文化与技术的人。古语则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传道”乃是老师的第一责任,作为老师,也有必要先在完成了教育与教学任务之后,再去搞科研之类。因此,以“科研成果不足”对老师进行转岗甚至辞退,明显不妥!
其次,何谓教育?教育是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教育则明显是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与教学。离开了教育与教学,教育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如果老师一味地投身科研,天天都写论文求发表,势必会偏离教育与教学的目的,这不是教育的本义!
再次,何谓大学?大学是一个高等教育机关,其有提供教学条件和研究条件两大职能。而且这两大职能中,提供教学条件是基础,其次才是提供研究条件。一个大学,如果将老师的科学成果等看得过重,多少是有些本末倒置的。
老师是知识传授者,不是专业研究人员,也不是专职论文作家,能教育好学生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而研究成果斐然,但却教育不好学生的老师,其最多只是一个好研究者,而不能称为是好老师。就此而言,大学针对老师的人事管理制度,还需以教学为主,以科研为次而制定和实行。至少,不能一味地以“非升即走”的管理模式,逼老师扔下学生,重科研而轻教学,放弃“传道讲台”,而将教学、将大学当成“研究平台”“加薪平台”“职称平台”甚至是“升职平台”!

热点内容
工商管理专业上海大学 发布:2025-08-18 10:42:43 浏览:471
西南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发布:2025-08-18 10:42:04 浏览:695
大学老师开学想辞职 发布:2025-08-18 10:37:01 浏览:755
大学生学茶 发布:2025-08-18 10:30:23 浏览:533
关于大学老师的作文200字左右 发布:2025-08-18 10:10:17 浏览:21
本科生数据信息系统 发布:2025-08-18 10:08:36 浏览:4
仪器专业大学排名 发布:2025-08-18 09:51:51 浏览:78
大学教授搞帮派 发布:2025-08-18 09:48:44 浏览:812
李小英老师简介天津大学 发布:2025-08-18 09:24:21 浏览:954
大学里老师怎么查 发布:2025-08-18 09:03:43 浏览: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