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大学教授给女儿一封信

大学教授给女儿一封信

发布时间: 2021-02-04 16:03:06

Ⅰ 写给大学二十岁女儿的一封信

写给女儿的信,当然要自己动手写了,只要是发自内心,相信无论任何文字,都能让女儿感受到你的关心

Ⅱ 李开复《给女儿的一封信》读后感

我最近才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对于一个刚步入或者即将步入大学的学生,可以内说非常好的建议,容大学不是我们所谓的天堂,是磨炼我们意志的地方,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可以从中看到社会的部分真相,大学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你由一个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过程,学会独立思考的过程,解决事情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要有辩证思维,也就是开复老师提到的批判性思维,学会独立,去交那些值得你交的朋友,待人处世要向开复的博士生导师学习,那句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简单的一句话,却是要具有有豁达的胸襟的人才能做到的,对于自己的家庭要负责,提前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在此我祝你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Ⅲ 给女儿的一封信陈志武

陈志武教授给女儿的一封信

陈志武 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陈晓、陈笛:

今年你们分别是15、13岁了,过几年就要离开我和你妈妈,去上大学、独立生活。今天,你们正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特别是文化观、人生观,这些观念最后将影响你们整个人生的经历、幸福、价值 ….. 我知道,今天用中文写信,你们不一定看得懂,但写下来,等你们的中文更好些后,或许还可再看。在此之际,我还是想跟你们交流一些我和你妈妈的想法、愿望。

首先,我要说,你们一生幸福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和指望,长大后你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以是否让自己幸福为标准。我们当然会希望你们总在身边,所有的爱自己子女的父母都会这样想,只是,你们不要管我们的愿望如何,只要你们自己一辈子幸福,我们就开心。一般的中国父母都会跟小孩强调“孝顺”、也指望着小孩长大后抚养他们,所谓“养子防老”。许多父母,或说整个中国社会,都以子女是否“孝顺”来评判子女的“好坏”。你们千万不要有这种包袱,我们真的不希望你们这样想。

说实在的,我和妈妈已经买好退休基金、医疗保险、投资基金,甚至也买好长期护理保险,这种保险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老了不能动、需要他人长期护理,那么,保险公司可以支付这种护理费用。等我们老了,我们要么雇人照顾,要么就去养老院。总之,我们会在经济上做好各种安排,等年长后不用你们“孝敬”回报,不会让我们成为你们经济上的任何负担。我们这样做,不是因为担心你们不“孝顺”,而是我们太爱你们,太在乎我们会成为你们的负担,我们真的不愿成为你们未来职业追求、生活追求的负担,你们的幸福是我们唯一的指望,这包括尊重你们长大后选择职业、选择男友的自由。

这是什么意思呢?设想一下,假如我和妈妈没有自己的养老和医疗保障,而是将来完全靠你们养老的话,我们今天会让你们随便选择专业与职业、选择男朋友吗?不会的!因为那样的话,你们未来的收入、未来的丈夫不只是决定你们未来的生活,也包括决定我们年老时的生活收入,你们未来收入的一份是我们的,也就是说,你们的一部分就是我们的产权,你们就是我们对未来养老、医疗的投资,那样的话,我们能让你们选择学那些没有收入的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等专业吗? 能让你们去找那些没有出息、未来不会赚钱的男生做男朋友并进一步为丈夫吗?那样的话,不管你们多爱某个男孩,只要他未来的收入不会高、看起来也不会孝顺,怎么样也不行,我们不能让我们的退休养老变成个大问号的!

所以,不只是我们已想法买好养老金、保险等,而且,等你们长大成家后,也应该为自己买好养老金、医疗保险、投资基金,之后,也希望你们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样做,要一代一代自己在经济财力上独立、自立,维护自己的尊严!

为什么非得通过金融产品实现自己一辈子的经济自立、不能通过“养子防老”呢?为什么不能强迫子女“孝顺”、回报父母呢?说白了,我不想看到你们把生子养女看成是一种利益需要、把子女当成养老避险的工具,人的价值、人的生命应该超越利益诉求!我想说的是,在自己选择怀孕、生孩子之前,你必须问自己:是不是因为热爱小孩、热爱生命、热爱人之情才要怀子育女?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一定喜欢子女,但出于养老需要而生孩子,那么,你真的对不起还没出生的子女,因为在他们还没出生之前,就被你赋予了终生的包袱,没出生前你的孩子就无选择地担当了众多责任,这样做对后代是天生的不公平!因此,因“养子防老”而生子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自私!—— 当然,在金融市场出现之前的传统社会里,为了生存,“养子防老”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可是,到了金融市场已很发达的今天,还要靠“养子防老”,那就过于自私、过于对子女不公平了。
是不是说,小孩长大后不应该照顾父母、关照看望父母呢?不是。那就要看后代自己的选择了,他们对父母的爱护、甚至抚养可以是自己自由的选择,但不应该是一种无选择权的责任义务。中国儒家强调的“孝顺”是一种强加的义务,这种义务淹没子女的自由选择权。这种强制是因父母自私的利益驱动而至。

当然,我要强调,如果你们是出于爱小孩、出于对人情的热衷,那么,在有了小孩之后,你们就必须为这种爱的选择付出代价,也就是说,你们必须对养育小孩、供他们上学有完全的责任,你们有义务把他们养大成人,让他们长大之后成为他们自己的人,享有不属于你们的独立人格,更不是你们的产权,他们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人。之所以我们要强调这些,是因为如果你们不想承担这种责任义务,你们完全可以选择不生小孩,并同时利用金融市场安排好自己的未来养老等。这种选择权和责任的匹配,对你们公平,对没出生的小孩也公平。

我很高兴地说,我和妈妈对你们没有压力,平时要你们好好学习、要进取向上,不是因为我们有所求,而是完全从你们自己今后的幸福着想,因为我们爱你们,你们生活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说实在话,我们今后不需要你们的任何经济支持,也不会拿你们未来的成功在朋友面前炫耀。你们的专业选择、职业追求、生活道路,我们会尽我们的判断给你们参谋,但是,这些参谋判断完全是基于对你们的利益的考虑,而不是基于我们的利益,因为我们对你们只有爱护,没有我们自己的利益诉求。

希望你们今后也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不要通过养子来防老,而是给孩子以自由,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你们的爸爸。

2008年6月1日于耶鲁大学。

Ⅳ 原文 给女儿的一封信苏霍姆林斯基

亲爱的女儿:
您的问题使我心情非常激动。
今天你整整十四岁了。您正跨越一个界限,越过它你就是一名成年女性了。您问我:“爸爸,什么是爱情?”
一想到我今天已不是跟一个幼稚的孩子在说话,我的心就跳得益发欢快。你在跨越这个界限,愿你幸福。但我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您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千百万女性,尤其那些十四岁的少女,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在思考着:什么是爱情?对此各有各的理解。每个男青年,当他们已萌发成年男人的气质时,也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现在,亲爱的女儿,我给您的信再不是从前那种信了。我的宿愿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但愿父辈的每一句话如同一可颗小小的种子,从中萌发出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
从前,这个问题也同样使我不能平静。在我少年和进入青年早期的时候,祖母玛利亚是我最亲近的人。她真了不起。 我心灵中所获取的一切美好的、智慧的、诚实的东西应该都归功于她。她在战前去世了。是她在我面前打开了童话、祖国语言和人类美德的世界。有一次,在初秋宁静的夜晚,我和她坐在一棵枝叶繁茂的苹果树下,望着向温带飞去的鹤群, 我问道:“奶奶,什么是爱情?”
奶奶善于用童话解释极其复杂的难题。她那双乌黑的眼睛显露出沉思和不安的神情,不知为什么,她用一种特别的,从未有过的目光看了我一眼。
“什么是爱情?……在上帝创造世界时他就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并且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孙。给男人和女人都分了土地,教给他们如何筑造窝棚,又给男人一把铲子,女人一把谷粒。‘生活下去,繁衍你们的后代吧!’上帝对他们说道:‘我去忙自己的事了。一年以后我再来,看看你们这里的情形。’
“刚过一年,上帝带着大天使加夫里拉就来了。那正是清晨,太阳升起 的时候。他看到窝棚旁坐着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面前的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而在他们旁边放着一只摇篮,摇篮里躺着熟睡的婴儿。那男人和女人一会儿望望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在他们目光接触的刹那间,上帝从那目光中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这种美胜过天空和太阳、大地和麦田――胜过上帝所创造的一切。这种美使上帝迷惑不解,惊慌不已。
“这是什么呀?”他向大天使加夫里拉问道。
“这是爱情。”
“爱情是什么意思?”
大天使无可奈何地耸耸肩。上帝走到男人和女人面前追问他们,什么是爱情。可是,他们也无法向他解释。于是上帝勃然大怒。
“好呀!看我不惩罚你们才怪!从现在起你们就要变老。一生中的每时每刻都将消磨你们的青春和力量直到化为乌有!五十年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眼睛里还留春着什么东西,该死的人!
“上帝为什么要发怒呢?”我问了奶奶一句。
“是因为没有经过请示就创造了一种他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你还是往下听吧!五十年后上帝同大天使加夫里拉又来了。这次他看到,原来有窝棚的地方已盖起一幢圆木造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地里一片见黄色的麦穗,几个儿子在耕地,女儿在收麦子,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老头儿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时而望望红艳艳的朝霞,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有一种新东西。
“这是什么?“他问大天使。
“忠诚。”大天使答道,但还是解释不清楚。
上帝怒不可遏。
“你老得还不够快吗?该死的人,你活不了多久了。我还要来,看看你的爱情还能变成什么样!”
三年以后,上帝带着大天使加夫里拉又来到这里。一看,有个男人坐在小土丘上。他的一双眼睛充满忧郁悲伤的神情,但不光中却仍然使人感到一种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这已经不仅仅是爱情和忠诚了,还含有别的东西。
“这又是什么?”他问大天使。
“心灵的追念。”
上帝手抚胡须,离开了小土丘上的老头儿。举目向麦田、向火红色的曙光望去:金黄色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他们一会儿望望火红色的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期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这就是爱情,小孙子。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捧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这就是爱情,亲爱的女儿。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同样,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不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

Ⅳ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一封信》的读后感

家信是人类亲情的寄托,是最人性, 最亲切的表达,是匆忙岁月保留下来的珍品,是人人都喜欢阅读的文字。
39封给女儿的信,来自就要去世的父亲、篮球明星的母亲、蘇霍姆林斯基、在酒泉基地工作的母亲……他们把他们的生活经验,目光中的期望,殷殷叮嘱用爱的笔记录下来,传给他们的下一代,成为永世的珍品。
《给女儿的39封信》这主要写了39位家长怀怀著一颗乐观,顽强的心给女儿写的一封封信,他们其中有的写了对女儿的期望与叮嘱。有的写在女儿高考前的,有的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女儿的信,有的写信给离家出走的女儿的信。在这些父母其中,有的是作家,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在建筑工地的地铺上一字一句地书写。无论怎样,在这一封封信的字裏行间,都流露出父母对女儿的关心,爱护与爱。
有一封信是一位患了重病,就要永别人世留给女儿的最後一封信,他一定想了很久很久,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告诉他的女儿。他说:“小时候,他常陪他的女儿捉迷藏,每次都很快被女儿捉住或有是女儿找不著自己就主动跑出来,但是这一次他会藏得很久很久,但不出来,否则就输了......还有台湾的李敖写给女儿的信中,细谈起了美元,还有篮球明星隋菲菲一封家信,他的父母因为听说他学会做饭而高兴,并告诉他来到NBA要更加努力,不要想困难低头。
品尝完这份美味後,我突然发觉,我和父母之间是否缺少了某种东西,令我们都无法摊开心扉?我知道父母都担心花季的孩子,但是我们却偏偏不顺他们的意。当我看完蘇霍姆林斯基给他同样是处於花季的女儿的信後,我明白了。蘇霍姆林斯基作为一位父亲,他却回答了女儿这样一个问题:什麼是爱情?很多中国父母很忌讳这个问题,可是如果父母正确地告诉孩子,孩子就不会误会生活了。如果当面很难说清楚,那赶快拿起笔呀!父母把期望写下,孩子把困惑写下,十年以後,或者二十年以後,这就是回忆,永恒的回忆。有时候,文字有著用语言说不出的魅力。
这些父母,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乐观,坚强,对女儿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深地打动着我。家信,是人类亲情的寄托,是最人性最深切的表达,是匆忙岁月中保留下来的珍品。

热点内容
大学里老师怎么查 发布:2025-08-18 09:03:43 浏览:936
2013年天津大学博士招生简章 发布:2025-08-18 08:49:12 浏览:684
2016宁波本科生落户条件 发布:2025-08-18 08:47:41 浏览:856
吉林大学的博士点设立 发布:2025-08-18 08:47:06 浏览:980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专业排名 发布:2025-08-18 08:42:24 浏览:622
北建工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8-18 08:41:29 浏览:728
研究生告导师去学校哪个部门 发布:2025-08-18 08:41:27 浏览:246
甘肃万名大学生进企业 发布:2025-08-18 08:27:11 浏览:865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有哪些专业 发布:2025-08-18 07:54:15 浏览:1000
筑波大学博士教授简历 发布:2025-08-18 07:50:40 浏览: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