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研究生怎么和导师相处

研究生怎么和导师相处

发布时间: 2021-02-04 16:05:48

A. 研究生怎么和导师相处

积极主动一点就好了,节日多打电话问候一下。平时多问候一下说有什么作业要布置的,版然后表明权下自己会好好努力,我和导师关系不错啊,他也经常送需要的东西给我,我把他当自己的父亲一样看待,这样说有点夸张,但是很尊敬他,又把他当朋友,你自己好好领悟,不是教教就会的……

B. 研究生如何与导师相处

转的冯长根教授的 我觉得挺有用的:

前不久中山大学的艾云灿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或许该事件只是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紧张的极端个例,那么,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应如何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学科博士生导师冯长根,在其教学生涯中,已有74位博士生成功拿到学位,目前还有8位博士在读。4月2日,他在北京化工大学所作的演讲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丰富经验,为研究生处理与导师关系提出了自己的忠告和建议。

阳光准则:保持与导师的联系

这件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不容易做到。冯长根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在读博士时,就因为导师忙,有时一两个月都没有机会见面,甚至有时他写了留言条贴在导师的门上,约好什么时间见面,最后还是不能如愿。

但是,博士生与导师保持联系又非常重要,博士生进入某个科研领域,对该领域科学共同体最真实细致的体验往往首先来自导师。

很多博士生开始做实验、搞研究时,非常希望得到导师随时随地的指导,但这不现实。冯长根对学生们说:“你们平时见不到我是可能的,但联系不到我却没有可能,我手机天天开着怎么会联系不到呢?”他认为,保持联系并不仅仅是见面。见面不是本质,联系才是本质。

与导师保持联系最快捷有效的办法就是发手机短信,也可以给导师留纸条,此外还有导师的助手、学科组的其他老师,这些都是与导师联系的渠道。

如果博士生与导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他不仅可以得到科研上的指导,而且也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那么导师在与科学共同体内其他同行交流时也乐于推荐他,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的实验毫无进展”

与导师保持联系是第一步,但保持联系要说些什么呢?这就用到了第二条:让导师得到你的消息。

一些博士生在导师出差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时,失去了“导师意识”:“导师出差了,他不会找我了,我也不用找他了。”更糟糕的是,有些博士生甚至会松懈起来,甚至偷懒了。如果导师在出差期间得不到学生的信息,而产生“看起来一切顺利”的想法,那么对学生以及他的研究工作毫无益处。

博士生要有规律地给导师发送一些自己的研究消息,也许有的博士生担心自己的实验没有结果能跟导师说些什么呢?那么他也可以给导师发一个短信:“我连续作了几天的实验,没有任何进展。”

冯长根甚至收到过这样的短信,他的学生告诉他实验样品给浪费了、实验室的仪器给烧坏了等等。

冯长根认为,这样的通报也是有价值的,至少让导师了解到你科研的详细进展。让导师得到自己的消息,他将会成为一名“幸福”的博士生,因为让导师知道自己的研究进展会起到推进研究的效果。

要将向导师通报科研工作的信息成为有规律的任务,频率最好是一个星期一次。

摸清导师的脾气

社会上很多人习惯地把导师“美化”成“观音菩萨”式的人物: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其实导师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有的导师性子慢,也有的导师性子很急,这些现象都是很正常的,人的脾气总是各有特点。

因此,博士生要熟悉导师的说话方式、口头语甚至是思维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挑选最高效的词汇、语言与导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博士生与导师沟通的语言要像玻璃一样透明,一句不行,就再说一句,这也许叫“导师语言”。

冯长根认为,博士生要鉴别自己的个性和人际交往技巧与导师的差别,然后逐步消除这些差别,作为学生,这是责无旁贷的事。导师已经带着自己的脾气和个性在科研中得到了成功,学生没有必要因此去犯低估自己导师的错误。

“我能行!”

博士生在与导师的交往中,赢得导师的尊重也很重要。

博士生的科研工作虽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导师在该领域的经验也比学生多,但是具体科研工作的细节不一定是导师完全了解的,如果博士生在与导师交流时,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信心,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导师,让导师对学生的工作也失去信心。

如何走出这个怪圈并赢得导师的尊重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博士生只要对导师说:“我能行!”冯长根曾经有个学生,他在回应老师交予任务时总是说:“老师,您放心……”这样有信心也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就会赢得导师的尊重。

在与导师的交往中,博士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是赢得导师尊重的首要因素,高于其做出的研究成果。博士生首先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在确保自己已经得到某些深层次的好东西、好想法再交予导师,否则导师也会厌烦。

稍稍有些个性

许多学生不习惯向处于权威地位的导师提出要求,很多都是百依百顺,这样也没有好处。对于一个学生来讲,稍稍带着一些个性与导师交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如果一个博士生已经应用了上述第四条建议,那么他就得到了一个直接的好处:处在和老师正常交往甚至“谈判”的地位,博士生完全可以跟导师提出一些对实验的方式、顺序等的具体安排,甚至是对某个研究课题的看法,因为导师已经开始重视他的看法,导师也会在你的意见中得到一些启发。

这对博士生自己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博士生的研究过程就是一个被训练成独立研究者的过程,如果他在与导师交往中应用这个准则,那么就会更快地完成这个过程。

给导师写一点东西

对于博士生来说,学术论文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培养环节。对于导师来讲,相关的学术论文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导师可以把学术论文用于申请研究项目。

因此,尽快将自己工作的成果写成论文交给导师,对博士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这首先会让导师对学生有信心:我在你身上付出更多的时间是值得的。同样,博士生的论文也会给导师自己的研究工作带来便利。

冯长根为他自己的导师写的第一篇论文只涉及到一个数据,只有短短的3页,但他的导师拿到论文时是那么的高兴,冯长根也由此和导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于科学技术专家来说,再没有比看到又有一篇带有自己姓名的新的学术论文要递交给刊物更能吸引他们关注的事情了。

而对于博士生来说,导师会因此愉快地阅读他博士学位论文的一稿、二稿……博士自己的论文答辩也变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容易事——因为你研究的某些部分已经作为学术论文发表了。

C. 读研期间如何与导师相处如何与同学相处

那要看你导师的性格了,因人而异!
跟导师的关系要张弛有度,学业上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尊重导师,课下的生活就应该以轻松愉快的态度对待了,不要把导师想的很恐怖,其实也不过是为人父母的长辈而已。 教师节、他的生日、春节等等都要问候。一般而言,你对他的态度决定他对你的态度。
至于室友呢 平时互相帮忙。晚上睡觉前来个small talk,多聊聊天。相处时间久了,自然有感情,不会太冷淡的。

D. 研究生该如何与导师相处

导师都希望自己的研究生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表现出很大的热情、责任感和能专动性。属因此,在研究生初期接触科研的时候,花时间阅读课题组前辈们的文章,尤其是自己导师的文章,了解课题组目前的研究进展,缩小你与课题组前辈们的知识鸿沟,通过阅读文献尽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与导师交流。

E. 研究生都是怎样和自己的导师相处的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被看作师傅与学徒的关系,也不完全是同事之间版的关系、雇主与权雇员的关系。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十分重要。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刚刚进入学科内部问题时,你对这个专业的了解或者对课题共同组的了解,许多方面都来自导师。良好的师生关系会给你带来惊人的收获。

F. 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如何相处

1、让导师经常得到你的消息。如果不这样,导师就会认为你的工作没有问题,产生一种虚化的安全感。如果你的研究做得不顺利,导师又没有你的消息,这对你没有好处。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短信,让导师知道在上一次见面六七天以后,你现在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也是非常好的办法。即使研究没有任何进展,也不用怕跟导师说。让导师得到你的消息,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可以。因为让导师知道你的进程,对你而言一定是有利的。

2、摸清导师的性格。导师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内向还是外向,脾气如何……了解导师的性格,你和导师的相处会更加融洽。可以问问实验室里比你大一点的同学,他们是怎么跟导师相处的。研究生要熟悉导师的说话方式、口头语,甚至是思维方式,要用导师的语言跟他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具备与导师保持联系的能力。

3、赢得导师的尊重。懒惰和不自信会失去导师对研究生的尊重。如果你偷懒,你的导师肯定不相信你;在与导师交流时,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信心,很有可能让导师对你的工作也失去信心。

4、敢于向导师提问题,适当展现个性。如果你得到了导师的尊重,实际上你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地位,你就可以跟导师谈判了,因为导师尊重你、欢迎你。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注意,这是最好的时机,一定要把握。

5、为导师写一点东西。如果想与导师有更进一步的交往,你必须要在学术上比较活跃,特别是学术论文上。论文对你学术上的积累很重要,因为科学共同体评价一个专家,归根到底要看其学术论文。同时,论文也会给导师自己的研究工作带来便利。

G. 研究生如何与导师处理好关系

特别推荐我自感研究生和我的关系是很好的,过去的,现在的都是这样。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教授
近日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从切身体会出发,给出了6条建议。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十分重要。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刚刚进入学科内部问题时,你对这个专业的了解或者对课题共同组的了解,许多方面都来自导师。良好的师生关系会给你带来惊人的收获。
1、保持与导师的联系
当你开始做实验、做研究时,你会希望你的导师能随时随地帮助你,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导师很忙,而且忙到你想象不到的程度。于是,你就开始担心了。这是很多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都有的一个心理过程。有的时候,论文做得不是很顺利,可能不是由于你的研究水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而是因为你把自己与导师隔离开了。对此,
你一定要与导师保持联系
,让你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导师的脑子里、嘴上、联系记录本上。这样,你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科研上的指导,而且也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
导师在与科学共同体内的同行交流时,也乐于推荐你。这对于你今后的求职、科研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让导师经常得到你的消息
即使研究没有任何进展,也不用怕跟导师说。让导师得到你的消息,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可以。因为让导师知道你的进程,对你而言一定是有利的:如果你没有进展,导师会帮你想办法,看问题出在哪里;如果有一点进展,他会帮助你总结经验,再上台阶。总之,我建议,
研究生最好一周与导师联系一次,告诉导师自己科研工作的进展信息,并使之成为有规律的任务。
3、摸清导师的性格
研究生要熟悉导师的说话方式、口头语,甚至是思维方式,要用导师的语言跟他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具备与导师保持联系的能力。
对于一些导师,如果你不把话说好,很可能要产生误解。对导师说的话,一定要像玻璃一样透明,让导师不会对你说的话产生误解。
4、赢得导师的尊重懒惰和不自信会失去导师对研究生的尊重。
如果你偷懒,你的导师肯定不相信你;在与导师交流时,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信心,很有可能让导师对你的工作也失去信心。很多博士生在跟导师谈话时,常常处于一种没有信心的状态下,对于有的导师,你谈话时没有信心,就会让他也都没有信心了。这是一个怪圈。博士生如果对导师说:我能行。这3个字就可以打破这个怪圈。我以前带一名博士生,他每次都说“老师您放心”
。说到的,他也做到了,我也就对他比较尊重。
更为实质性的,是你的行动。
一是你得到了科学研究很好的结果,二是你通过独立研究充分表现了你工作的努力,这两种做法容易引起导师的尊重。对大多数的博士生而言,毕业以后可能做的是别的研究、别的工作,只有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才有助于你走向成功。
5、敢于向导师提问题,适当展现个性我们很多硕士生、博士生,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在导师的面前像小绵羊似的,不敢提什么问题,不习惯向处于权威地位的导师提出要求。我想提醒的是,如果你得到了导师的尊重,实际上你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地位,你就可以跟导师谈判了,因为导师尊重你、欢迎你。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注意,这是最好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再过几年你将毕业,答辩的时候,一个礼堂的专家可能对你提问题,你要很好地回答,你就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所以,你一定要在此之前就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跟导师提问题。
硕士生可以试着和导师谈谈自己关于研究课题的个人看法,甚至是商量研究工作中的安排;博士生要学习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面与导师对话,这将为以后在一群专家面前为自己的研究辩护做好准备。
6、为导师写一点东西
如果想与导师有更进一步的交往,你必须要在学术上比较活跃,特别是学术论文上。论文对你学术上的积累很重要,因为科学共同体评价一个专家,归根到底要看其学术论文。同时,论文也会给导师自己的研究工作带来便利。
如果你已经赢得了导师的尊重,又稍稍有一点个性,跟导师交往得比较好,并且较早地将自己工作的成果写成论文交给导师,会使导师对你更有信心。导师可能会产生一个想法:我为他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可以在他身上花更多的时间
。如果导师真的这么想,对你是有好处的。
当然,论文是没有那么好写的,特别是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导师可能对你产生好感,他会很愉快地看你的论文。你的博士论文出来以后,他会一遍一遍地帮你修改。论文答辩也会变成一件水到渠成的容易事。
我记得我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答辩委员提问,第一个问题是“你是不是已经发表论文了”
,回答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不难,因为我当时已经发表了14篇论文。后面的答辩感觉就像我们之间在讨论问题一样,我没有感觉到任何的压力,整个过程非常顺畅。

H. 研究生阶段应该如何和导师相处

要有你自己的核心能力,能为导师分担科研任务,成为导师的左右手。研究生回期间导师科研任务相答对繁重,科研实验和学术会议等工作内容缠于一身。作为学生,我们要看清楚自己的长项,利用自己的长项为导师和自己所在的科研团队服务,同时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导师心目中起码在一个专心学术的导师心里,有为才会有位。

I. 怎么与导师相处,才能愉快的过完整个研究生生涯

研究生和自己导师相处不能再是单纯的学生和老师的相处模式,尤其是当你的导师级别比较高、平时又比较忙的情况,如果我们自己跟导师相处时再不注意分寸,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和导师相处愉快是有一定技巧的,这也是考验你社交能力的一关。
一、信任你的导师
导师虽然不是你的父母亲人,但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无论哪个导师能达到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是有自己独特的成功法则的,导师的眼界和人生阅历绝对是远胜于你并且具有可学习之处的。导师会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加到学生身上,如果你在奋斗过程中遇到的不适应与困难不和导师讲,失去对老师的信任,这样的学生很难顺利成长,如果学生不用老师指导就能成功毕竟是少数。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不是天才,更何况天才也需要引导,无论何时,无论何种境况,请你信任你的导师,“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点反过来看也是成立的。
二、摆脱依赖,能够独立解决的事情就不要麻烦导师
考研本就是你自己做的决定,这意味着从此你走上了一条自己选择的路。从此以后你要靠自己了,没有人会逼着你交作业,没有人会督促你做这做那,这一点比大学本科的时候更为突出。至少本科的时候还有点名达到考勤记录。
领导和老师都很忙,除学术之外的细微末节的事情要有自立能力,那是需要自己拥有的生存知识,因为研究生是成人,成人不仅仅意味着可以结婚,更意味着可以自己确定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选择。你要知道,和你同龄的人说不定已在为人父母了哟。相比于他们你所要面临的生活问题与责任可能不值一提。
三、眼光放长远,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
学术梯队和企业、学校一样,是按贡献排序的,能做出业绩必然会得到表扬和关注,这是竞技场、训练营,不是保姆站,领导和老师也是人,要生存,而且要为团队生存负责,压力很大,不可能没有规矩,接受规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同时,又要坚持自己的主见和目标,不能人云亦云,追求卓越是必然的选择,慢慢看到成功会有快乐,过分计较成功路上的得与失是不明智的,更多的时候需要忍耐和坚持。
四、结束无意义的争辩,多做有效率的沟通
很多好论文都是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出来的,百遍、千遍地改出来的。这种沟通能力没有,不愿讨论,导师也没办法,毕竟导师是指导,不是给学生写论文的。 第七,对导师的交流中应该有平等交流的能力,比如辩一个问题,要拿证据,你拿不出证据回答老师的问题,就去找,找不到你就承认错误,就去修改,直至正确为止。不能因为谁谁用过了就说是对的,不能因为已经发表的某些论文的错误,而认为自己的错误没有关系。这和面子没有关系,如果明明自己不对,还继续争辩就没有意义了。
五、心态平稳,耐得住寂寞
如果让老师或领导随时重视你,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读研究生毕竟和本科不同,如果真想争得重视与骄傲,那就拿出你的实力做出成绩来,没有成绩,又说别人对你不好,没有条件和环境等等,无意义,没有人必须惯着你,你需要自己承受被冷落而带来的寂寞,做学术本就是一条不能躁的路。其实人人都想被人关注,不想被冷落,想做话语中心的那个人,但是得不到你想要的关注也无可厚非,需要把心态放平稳。

J. 读研期间如何与导师相处啊

转的冯长根教授的 我觉得挺有用的:

前不久中山大学的艾云灿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版注,或许该事件只是研究生与导权师关系紧张的极端个例,那么,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应如何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学科博士生导师冯长根,在其教学生涯中,已有74位博士生成功拿到学位,目前还有8位博士在读。4月2日,他在北京化工大学所作的演讲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丰富经验,为研究生处理与导师关系提出了自己的忠告和建议。

阳光准则:保持与导师的联系

这件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不容易做到。冯长根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在读博士时,就因为导师忙,有时一两个月都没有机会见面,甚至有时他写了留言条贴在导师的门上,约好什么时间见面,最后还是不能如愿。

但是,博士生与导师保持联系又非常重要,博士生进入某个科研领域,对该领域科学共同体最真实细致的体验往往首先来自导师。

热点内容
大学里老师怎么查 发布:2025-08-18 09:03:43 浏览:936
2013年天津大学博士招生简章 发布:2025-08-18 08:49:12 浏览:684
2016宁波本科生落户条件 发布:2025-08-18 08:47:41 浏览:856
吉林大学的博士点设立 发布:2025-08-18 08:47:06 浏览:980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专业排名 发布:2025-08-18 08:42:24 浏览:622
北建工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8-18 08:41:29 浏览:728
研究生告导师去学校哪个部门 发布:2025-08-18 08:41:27 浏览:246
甘肃万名大学生进企业 发布:2025-08-18 08:27:11 浏览:865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有哪些专业 发布:2025-08-18 07:54:15 浏览:1000
筑波大学博士教授简历 发布:2025-08-18 07:50:40 浏览: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