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有权决定博士硕士
❶ 导师可以自主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对此你怎么看
从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回复中看出,对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持支持态度,认为可以释放研发能量。就目前研究生、博士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来看,并不都是那么和睦。很多研究生会称自己的导师是老板,给师生关系隐形地增加了一种雇佣关系;而有些导师也把自己的学生看作免费的劳动力去使唤。这样的一种关系并不是一个能够全身心做科研的状态。还存在导师要求严厉,话语激烈,不给学生留一点颜面,致使学生科研压力大,而采取轻生的行为。
导师和学生原本是两个平等的权利主体,既要保证导师在用权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研动力;又要保证学生在学术研究中,若遇到导师不公平待遇时能够向上申诉,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❷ 对于导师将自主决定硕博士毕业一事,学生有何担心
学生应该担心导师滥用职权,故意刁难,加剧师生矛盾,难以顺利毕业。它一端关系到导师和研究生之间能否形成现代的、健康的师生关系,充分保障学生权益,一端攸关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科研学术质量,哪一端都不容疏忽。一言以蔽之,赋予导师更大自主权的同时,必须对导师套上监督和规范的“紧箍咒”。
❸ 教育部是如何回应导师将自主决定硕博士毕业的
近日,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的建议,教育部表示,该建议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下一步将充分采纳,今年下半年还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职责。
教育部表示,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顶端,博士、硕士学位代表着一定的学术水平,应有高要求和科学的评价标准。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要对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写作发表论文、撰写学位论文进行严格把关,把学位论文的实质性创新作为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要素。
(3)导师有权决定博士硕士扩展阅读
学生觉得毕业更难了
教育部于近日表示,将出台多份文件,细化强化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权责,压实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和研究生导师责任等。随后,“导师将自主决定硕博士毕业”话题立即登上热搜。
赋予导师自主权,是健全导师制的重要内容。没有自主权,导师必然很难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负责。但是,只赋予权利,而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学生也必定担心导师滥用职权,故意刁难,加剧师生矛盾。
这也是该议题登上热搜的原因。网友们担心,导师有了自主权之后,学生“更难了”。实际上,过去导师就拥有对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第一评价权,这些年频发的硕博研究生自杀以及师生冲突,多数不都是因为“导师刁难、故意推迟、不让毕业”等原因,可见硕博士能否顺利毕业,担子本就压在导师肩上。
有网友认为,能否毕业的自主权,就等于让导师决定硕博士能否毕业,会扭曲师生关系。将导师的权力进一步绝对化、义务化,从最直接的结果来说,就是形成导师对学生的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恰恰容易转换成压制,甚至是压榨)。
❹ 为什么有很多硕士生导师还是在读博士啊
硕士生导师只要求是副教授就可以,并没有要求一定是博士的。
申请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原则上须具备以下条件:
1. 政治立场坚定,热心研究生教育事业,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
2. 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一定的学术造诣,熟悉所从事学科(专业)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3. 职称与学历、学位条件需满足下述条件之一:
① 教授或相当职称者。
② 副教授或相当职称者,且为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1985年(含)以后大学本科毕业者原则上应具有硕士学位。
4. 承担有厅局级(含)以上纵向科研项目或横向科研项目,且经费充足。
5. 有较稳定的科研方向,近5年内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学校认定的重要学术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或全国统编教材1部(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或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5篇(理工农医学科门类限前2名,其他学科门类为独著)以上的学术论文,且至少有2篇论文(理工农医学科门类应为第一作者)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中文核心期刊依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界定;外文期刊视为核心期刊;被SCI、SSCI、A &HCI、EI、ISTP、ISSHP、CSSCI检索的国内、国际会议论文,可视为核心期刊论文);或有2项省部级以上鉴定的科研成果(限前5名)。
❺ 导师将自主决定硕博士毕业,这项规定的颁布为何引发争议
因为这一项举措虽然对学生来说是有利的,但是社会上也会对这种做法有一定的质疑性,所以说才会引起大家的热议。
❻ 网友为何对导师将自主决定硕博士毕业争议很大
因为导师自主决定硕士博士的毕业,这就相当于让这个导师只手遮天,很容易一个人的情绪来作出判断。那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凭什么要凭个人的论断来决定自己的前途,如果导师师德有问题,那是不是只能伏低做小了?
所以说绝对不能给导师一个绝对权利,给予老师一定的自主权可以,但是还是要防止老师以情绪论事。就是有点像某些被封闭的黑心产业链一样,还是应该要给予监督,不要让导师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看待。
❼ 导师自主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官方对此有何回应
老师自主决定硕士生和博士生是否能自主毕业的官方回应来了。教育部最新发文表示,硕士和博士生分别是水平比较高的顶尖人才应该需要用更高的学术标准和学术要求进行评价。这并不是一般的评价标准所能够适应的。导师作为培养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第一责任人,对于其研究水平研究质量的把控至关重要。因此,导师作为培养学生的第一责任人是可以决定该名学生是否能够自主毕业。
但这项规定现在暂未发行,仍在试验阶段。教育部也在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当中。只有当规定贯彻落实一段时间后,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调整,以适应大众的需求。
❽ 博士生导师能带硕士吗
可以的。
博士生导师应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内处于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般为教授职称,也有特别优秀的副教授、讲师担任博士生导师。有培养研究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硕士研究生。
能坚持正常工作,担负实际指导博士生的责任。有协助本人指导博士生的学术队伍,培养的研究生质量较好。有课程教学经历,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或硕士生课程。
对年轻的教授(1972年以后大学毕业)申请担任博士生导师,除具备上述条件外,一般应具博士学位。至少培养过一届硕士研究生或在国内外协助指导过博士生的学位论文。
(8)导师有权决定博士硕士扩展阅读:
博士生导师主要工作:
根据博士生学习的定位,博士生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为学生开出几门课,而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或者说,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教”而在于“导”。
1. 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这是进入博士生学习和研究的一个前提性的条件。由于博士生自身学科背景、学术水平的差异,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工作极为重要。
没有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研究状况的基本了解,不熟悉本学科的学术规范,不会运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博士生的学习和研究就没有一个科学的基础。
2.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研究能力
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把读书、思考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学术品位和研究水平。
❾ 大学里硕士生、博士生导师都可已自己自由选择吗
有双向选择的、也有指派的,先选择、再指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