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博士复试前联系导师

博士复试前联系导师

发布时间: 2021-02-04 19:34:09

1. 请问考博要先联系导师吗,提前多久比较好考不上可以调剂吗

只能说任何事情都有特例,一般是要联系的,越早越好,因为博士基本上版不像硕权士扩招得厉害,每个学校的博士招生名额有限的很,很多学校博导数超过了可以招生的博士数量,也就是说平均一个博导分配不到一个博士招生名额,另外博士的培养经费招生的博导要负担很大一部分的,所以博导有极大的自主权,即使初试上线分数第一复试博导说不要就不要的,因此现在惯例是考博之前先咨询博导今年有没有招生名额可否报考,有的博导可能报考的人比较多,早就有中意的人选了,可以用的名额早就用完了甚至都排到几年后了,我见过一个同学想报他读硕士的博导,博导回复是可以,但是今年名额用完了,明年也预定了,要等后年才有名额,如果你贸然报考他的博导肯定是失败无论初试考多少分……
另外考博不像考研是全国统考的,都是各个院校自己招考,互相之间都不承认对方的成绩,所以像考研那样的校外调剂是不可能的,校内调剂只限于同一个专业方向的不同导师,但是基于我上述所说每个导师的名额都很紧张,你报的导师没名额等到复试的时候其他导师也未必有名额,当然我见过导师间调剂成功的,这种情况属于运气特好的……

2. 复试有没有必要提前联系导师

对于考研复试而言有很多同学私信询问关于提前联系导师的问题,联系一下吧觉得可以更好的确定一下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但是又怕导师觉得这是什么投机取巧留下不好印象;不联系吧觉得别的同学都联系了自己没联系,导师可能会觉得我不重视……这可怎么办?今天中公考研小编就和大家讨论一下,提前联系导师有没有必要这一问题!先看看其他同学怎么说:

@慕孔

首先表态:需要提前联系导师。

提前联系导师的话,能够在面试的时候有帮助。这不是投机取巧,而是你和当事导师的互相选择。如果这个导师对你不感兴趣,你可以去选择其他的导师。这对导师和学生都是有利的。

@王伟超Mijiag

分学校、分学校、分学校

如果是招生与导师分离,开学后定导师的学校,联系导师对录取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给正常的复习添乱。当然奔着某个导师去报考的除外。

@英双

法不禁止即可行,我认为这是无可非议的,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判断和考量。但不得不说这样会有风险。要是老师认为这是可行的,那么提前联系就是个很好的自我推荐机会。但要是老师认为你这是在走后门,自然就不会理会或录用你。

此外,是否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很大程度与学科性质有关。理工科需要长期和导师做实验,接触会很多,提前沟通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性格特点等是很必要的。不然到时了在实验室才发现自己不适合那就太晚了。文科类的专业学生主要看自己的意愿。事先联系导师其实是个毛遂自荐,也是一个让老师提前了解你的机会,是一种双向沟通。

其实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就不必有那些顾虑,毕竟你只是想要更好的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今晚就有个北大学姐在晨星成长计划微信群分享她的面试经历,如果你实在拿捏不准也可以去听听玩。

@jianbocc cao

要,一定要!

如何联系:个人认为首先应明确表达希望继续深造的愿望,其次应对导师课题组有大概了解,大致阐述自己感兴趣方向,并表明目前自己已为此做了哪些准备。

更进一步:导师邮件回复只要没有明确拒绝,建议直接去实验室拜访,一来表达诚意,而来互相选择,三来至少可以感受科研氛围。

@柴郡

都说需要联系,那我说个画风不一样的吧……

联系导师与否还是看个人。我完全不介意别人提前联系导师混个脸熟,但对我自己而言就是觉得不应该或者说不需要这么做,毕竟,有人提前联系有人没有,联系之人也有先后之分,这就是在我看来的一种不公。也许有人会说,别人知道提前联系为什么你就不?我觉得吧,大家都联系的话,如果我是导师,我也会觉得很烦的。

@菜先森

联系了导师,复试进去的时候没注意看所有面试官。我在那儿就说我联系了谁谁谁,刚说出来周围老师都笑了,原来我联系的导师就在复试组里,场面一度尴尬。

后来,另一位老师继续补刀,问我有没有兴趣读博士,面试前也没人说导师在场的情况能不能大声说想读博士呀,总不能以后上了硕士再反悔不读博吧。sad……

3. 考博士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吗

考博之前,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是每个准备读博的同学都会考虑的问题。虽说博士是考上的,但与导师的关系也很大。据一些博导反映,每年都会有一些考生在报考时没有联系导师,等考试成绩出来后却得知导师已经没有指标了,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遗憾的结果,最好还是能联系就尽量提前联系一下导师。

如果报考专业比较偏,或者是实行导师制的专业,一定要提前联系。如果报考的是普通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基本可以不用联系导师,单个导师对你考博的作用忽略不计。而且联系导师,也可以增加双方交流的机会,会对后继的一些事宜有一定帮助,研究计划书现在也是重要的一环,一般导师的回信往往信息量很大,可以有一个大体的判断。

那么一般如何联系导师呢?

一、院校官网查找联系方式

选择好中意的院校,然后在该校的研究生院网站上可以查到博士生导师的名字、招生方向、考试科目以及基本信息。

如果找不到,可以和学校研招办联系,要到该导师的联系方式,然后直接与导师联系。

二、多种联系方式并用

打电话、加微信、发短信、发邮件,有多种联系方式,都可以联系导师。不过还是建议发邮件会比较好一点,使用传统的联系方式往来,可以多次交流,或许更能打动导师。

三、个人相关信息介绍详细

在导师面前,你可能是一个陌生人,如何让陌生人了解你,那就是把个人相关信息介绍的越详细越好。

一般要有个人简历,学习成绩介绍,发表的学术论文,最好有关于硕士期间研究内容的介绍,研究成果,自己掌握的实验技术、特长,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

四、写邮件时注意细节

发邮件时有些细节还是需要注意一下的,信函的格式都有讲究,这也是起码的礼节和要求。内容开头要有称呼,结尾有落款,附件添加清楚,内容通顺条理,言简意赅。

4. 考博需要提前多久联系导师,需要准备什么

联系导师当然是越早越好,多跟老师接触接触,让老师了解你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以及你的成果。英语起码要过线才行。考博这个东西,只要你过了线,基本上就是老师说了算了,他想要你就要你,他不想要你你考了也没用。你可以找几个目标学校的博士招生简章来看看,上面应该会有专硕能不能考。跨考的话,只要老师同意你考,就没问题。

5. 复试前提前联系导师有什么好处

第一,有利于导师了解自己
从导师方面来说,毫无疑问,导师当然希望挑选到能力强,回又对自己研究方向感答兴趣的学生,这样对招收学生与指导他们的学习更为有利一些。但是绝大多数都是跨校跨地区择校,导师无法知道究竟有多少学生报考、无从确切了解报考者的基本情况,师生双方在复试前都十分陌生,既不利于导师选择学生,也不利于学生正确"推销"自己。
第二,有利于自己了解导师
一般来说,导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名望较高的年长教授,并且大多在某一方面有科研项目或者科研成果。选择这一类的导师无疑能在学术道路上快速成长,但是同样要知道选择他们的竞争同样很激烈,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
另一类是如日中天的青年学者。他们年轻而富有开拓意识,大都具有博士学位,是学术上的新星。这一类的导师具有很强的进取心,紧跟学术前沿,热心于研究上的开疆辟土,因而有利于学生接触最新的研究领域,极易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有熟识的学长学姐,最好向他们咨询一下导师的人品和口碑。有些导师基本上见不着面,根本顾不上对自己学生的培养。

6. 考博过了初试后,在复试前需要跟导师联系吗怎么联系谢谢,急!!

恭喜楼主,抄我也是10年博士,已经被录袭取了。
导师一定要联系,这一点是肯定的,否则,分数最高你也会被刷。联系的时候注意几点。
联系方式:打电话,(我认为这个是比较好的方式)大家可以从网上查到导师的工作电话,最好不要冒昧地去打私人电话,可以打办公室电话,时间最好是上午10点到10点半;晚上7点半到8点,下午不要联系,一般下午人的心情比较浮躁。

导师见面是最好的联系方式,但要有全方面的准备,争取给导师留一个很好的印象,如果觉得不好去,就去找上一届的师兄师姐帮忙引荐。或者在上班之前先到办公室门口等到老师来,快下班时也可以去(我就是用的这个方法,我觉得可以体现虔诚)

所以我的建议
(1)是先给导师打个电话,在征得导师的同意下再去见面,这样就不会太冒昧。相信你没问题,今年博士很多学校复试都不刷人。

(2)先见师兄或师姐,询问老师是否有收礼品的习惯,如果有见导师时最好送点特产或水果,但是要记得,不能太贵重了,要尽量多带一些。如果没有特产那送水果是很好的选择,争取多送一些,不仅仅送给导师本人,还要给他学生,让他有一种成功感。

最后祝楼主成功
如还有疑问,请给我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7. 复试前怎么联系导师见面好见面说什么,怎么说

既然LZ的初试成绩很好,就更不应该有担心,大大方方的去找导师。联系导师的目的是:让导师了解自己多一点,自己了解导师也多一点。通过联系导师,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从而增加考生成功的机会。
以下是找到的参考资料:
1.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的意思是考生应该如实向导师讲述自己的研究兴趣、特长等相关信息。一般来说,诚实的考生更能获得导师的青睐。主要基于:其一,诚实是一名研究者应该具备的首要品质。科学研究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探寻事物背后的本质。如果研究者缺乏诚实的品质,总是幻想走捷径,无疑难以进入科学的怀抱。其二,诚实在当今学术界显得弥足珍贵。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不良副产品也开始弥漫学术界。浮躁之风愈演愈烈。一些学者为了评职称、获奖励,往往不顾论文质量,粗制滥造,把别人的研究成果堂而皇之地据为己有。因此,诚实在当今学术界是如此的重要,导师在选择学生时也将会对其投入更多的目光。
2.与人方便的原则。与人方便原则的意思是考生应该尽量考虑导师的需要,避免引起导师的反感。一般来说,硕士生导师是一所高校或研究所的中坚力量,大都承担极为繁重的科研、教学和行政任务。因此,他们大都非常忙碌。那么遵循与人方便原则,尽量考虑导师的需要就显得极为重要。这里所说的“需要”指的是:其一,工作需要。考生应该避免在工作时间打扰导师。比如有些考生在导师上课或办公时间拨打其移动电话,极易招致导师的不满。其二,休息需要。考生应该避免打扰导师的休息时间。一般来说,午休、晚上九点以后是导师的休息时间,考生应该避免与其联系。总之,考生应该切记:导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该尽量从导师的需要出发,避免弄巧成拙。
3.重点突出原则。重点突出原则的意思是考生应该与导师谈论其感兴趣的话题,避免天马行空。一般来说,导师比较关心考生的研究兴趣和特长。主要基于:其一,考生的研究兴趣直接关系到日后导师的指导。如果考生的研究兴趣与导师的研究领域契合度高,无疑能减轻导师的指导压力,提高指导效率。其二,考生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导师日后的声誉。一般来说,学术能力和道德素养是评价一名导师的核心指标,而其所带学生日后在学术上的成就也是重要的指标之一。诚然,能力强的考生能够更快的掌握研究方法,把握研究前沿,从而产生更多的研究成果。总之,考生应该牢记:导师的时间很宝贵,尽快进入正题吧!
联系导师的方式
1.电话联系。这里所说的“电话”,指的是导师的办公电话。导师的私人电话,一般情况应尽量避免拨打。除个别院校外,导师的办公电话大都公开在校园网上。考生可以通过登录报考院校的网站搜寻导师的相关信息。既然办公电话是公开的,那么考生在导师办公时间就可以拨打。电话联系的优点是费用少,效益高。比如通过与导师电话交谈,导师可能对考生的一些重要信息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电话联系的最大缺点是信息量少。显然,导师不可能与你长时间通话,另外考生的紧张会进一步缩小传达给导师的有用信息。比如,有的考生第一次与导师通电话,高度紧张,从而不知所云。
2.邮件联系。与电话相同,导师的邮箱一般也会公布在校园网上。邮件联系的优点是费用少,信息量大。比如考生可以通过邮件,向导师详细介绍自己,如研究兴趣、爱好、特长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导师可以对考生有比较全面的把握。邮件联系的最大缺点是缺乏直观性,留给导师的印象可能不够深刻。比如考生的个人形象、气质等信息。但是,邮件联系依然是实现考生与导师交流的较好途径。
3.面对面交流。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直观、信息量大。借助它,考生和导师对彼此都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导师对考生表示赞许,则无疑增加考生成功的机会,有些导师甚至会指定要某考生。面对面交流的缺点在于成本大,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面对面交流的成本包括住宿费、交通费和时间成本等。有些考生所报考的院校距离甚远,因此是一笔不少的花费。另外,由于近年来招生单位加大了复试权重,因此复试前的时间极其宝贵,时间成本是较为巨大的。更糟的情况是,有些考生由于见导师前准备不充分,加之紧张的情绪,可能会掩盖自己的优秀的一面,而将自己平时很小的缺点放大。比如,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过于害羞而不善表达等。
LZ在与导师会面时赠送礼物宜少不宜多。首先,完全不赠送是不恰当的。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朋友、亲戚见面互赠礼物,乃人之常情。毕竟中国社会是礼仪之邦,空手去见重要的人不符合普遍的道德规范。当然也有导师会拒绝LZ的诸如水果之类的小礼品,但毕竟是极少数。其次,过于贵重是不合适的。一般的导师,特别是年龄大的导师,对这种现象是极其反感的。他们常以为人师表、治学严谨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过于贵重的礼物极易招致导师的警惕心理,继而对自己的人品产生怀疑。诚然,学术研究需要纯粹的心态,过于世故的学生很难做好学问,也较难获得老师的好感。总之,通过见面时赠送导师价值较低的特产、水果之类,较易获得导师认同。 而且应该做到大方自然,畏畏缩缩,反而惹人怀疑!

8. 考博前一定要跟导师联系吗如何联系有知道的吗

是的,考博士前一定要联系好导师。虽然理论上来说,博士是考上的,但与导师的关系很大。联系导师,增加双方交流的机会,会对后继的事情帮助很大;导师的回信往往信息量很大,可以有一个大体的判断;后继写科研计划书可以请导师给选题。

联系导师首先要根据自己硕士的专业挑选中意的学校,然后在该校的研究生院网站上能轻易查到博士生导师的名字及招生方向、考试科目。查到导师的名字再到其学院的网站上可以查到其详细的资料,根据导师的称号、资历、论文、项目等可以大体判断出其水平高低。

根据自身的条件及导师的水平可以初步选定自己的导师,根据网页的联系方式,可以先发个email,附上自己的简历,有论文发表最好,如果导师对你感兴趣,可以电话交谈,进而预约时间面谈,最后可确定导师。

(8)博士复试前联系导师扩展阅读:

根据博士生学习的定位,博士生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为学生开出几门课,而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或者说,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教”而在于“导”。

1、 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这是进入博士生学习和研究的一个前提性的条件。由于博士生自身学科背景、学术水平的差异,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工作极为重要。

没有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研究状况的基本了解,不熟悉本学科的学术规范,不会运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博士生的学习和研究就没有一个科学的基础。

2、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研究能力

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把读书、思考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学术品位和研究水平。

9. 请问考博考试前就要联系导师吗还是怎么样的

最好联系一下,因为这个本来就是双向选择的

10. 复试前联系导师提前见面,需要准备些什么

关于复试联系导师的问题,历届研友看法不一。小编今天以过去三年的经验,从准备期、面试期和调剂期三个时期来跟大家聊一聊,到底复试前应不应该联系导师。


1.准备期——不建议联系导师。


复试准备期,也就是我们从考完初试到参加复试的这段时间。这段时间为什么不建议联系导师呢,简单点说,八字还没有一撇,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可能有几百人报考,就算你发邮件导师一般也不会搭理你,而且如果频繁发送电子邮件,或者是打电话,也会引起导师的反感。


建议:

有时间可以去知网查阅相关导师或者相关专业的论文,使用中国知网的检索功能。这里以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为例。作者名字输入林崇德,然后在机构菜单里选择北京师范大学。这里就会筛选出以北京师范大学为机构,以林崇德教授为第一(二)作者的论文。

走到调剂的同学,一定要发动自己的人脉资源,可以向考上的学哥学姐获取相关院校的缺额信息,获取导师的联系方式,可以给导师发电子邮件。其二也可以发动自己本科的老师,他们都是硕士或者博士学历,有着深厚的人脉资源,如果你跟你本科老师关系不错,可以让他们帮你打听,甚至你足够优秀的话,他们还会给你推荐,直接引荐给相关院校的导师。多的就不说了,大家都懂,要善于利用优势资源。

热点内容
大学生铺 发布:2025-08-18 07:21:22 浏览:580
大学生毕业就业方 发布:2025-08-18 07:00:10 浏览:868
南京女大学生青海失踪 发布:2025-08-18 06:55:29 浏览:661
温州大学一批的专业 发布:2025-08-18 06:50:53 浏览:825
浦发大学生 发布:2025-08-18 06:50:51 浏览:335
想当高中老师要选哪个师范大学 发布:2025-08-18 06:44:21 浏览:752
美国陆军后勤大学 发布:2025-08-18 06:37:13 浏览:598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 发布:2025-08-18 05:58:55 浏览:78
中国政法大学程春明教授 发布:2025-08-18 05:54:36 浏览:744
我和研究生导师小说 发布:2025-08-18 05:49:31 浏览: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