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福建物质结构所博士导师

福建物质结构所博士导师

发布时间: 2021-02-04 23:23:14

⑴ 福州大学出过哪些名人

1、魏可镁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业催化剂工程技术专家。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吴新涛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家,1966年福州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3、林惠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家,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2年毕业于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4、洪茂椿

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1978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5、卢嘉锡

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州大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福州大学副校长,是福大的创始人。

6、付贤智

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

7、林金明

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8、何志毅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理事长兼执行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福州大学客座教授,福大77级校友。

9、黄明东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

10、陈文哲

厦门理工学院院长,82级校友,201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11、王钦敏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毕业于福州大学地矿工程专业,曾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州大学副校长等职务。

12、陈希

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曾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历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副部长、辽宁省委副书记。

13、梁绮萍

福建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四届中共福建省委委员,第八届福建省人大常委。

14、雷春美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委统战部部长。

15、郭振家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局长。

16、叶双瑜

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省直机关工委书记。曾任福州大学党委书记、福建省副省长。

17、李祖可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18、何明华

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

19、陈涛

共青团福建省委副书记。

20、郭廷标

辽宁省原政协主席、党组书记,辽宁省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

21、梁建勇

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22、黄维礼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23、谢兰捷

福建省交通厅厅长,1975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土建系工民建专业。

24、郑松岩

曾任中共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现任福建省省长助理。

25、陈为民

中共福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26、饶南湖

云南省玉溪市市长。

27、陈景河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82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地质采矿工程系。

28、罗映南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教授级高工。

29、陈新楚

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软件百强企业第24名)董事长,福大最慷慨的校友。

30、胡钢

新大陆集团董事长兼总裁,1982年毕业于福州大学电气系。

31、洪志铭

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厂长。

32、王昆东

厦工集团董事长。

33、林云

拓福集团董事长。

34、郑振欣

福建紫金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35、黄其森

泰禾集团董事长。

36、李跃民

福建中烟工业公司副总经理,历任龙岩卷烟厂厂长。

37、涂扬举

国电新疆党组书记、副总经理。

38、陈聪聪

香港绿洲行董事长。

39、周振鹤

中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1963毕业于福州大学矿治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中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⑵ 你好,能推荐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几个化学相关比较好的博导吗最好加上他们各自的研究方向。

  • 一、吴新涛,男,1939年4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结构化学》(英文版)主编,中国科协和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晶体学会荣誉副理事长,福建省科协主席。
  • 研究方向:
    1.纳米团簇的设计合成、结构调控及其性能研究
    2.半导体或荧光性质的纳米复合材料
    3.纳米分子磁性吸附分离材料
  • 二、 洪茂椿,男,博士,中科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研究方向:

  • 无机功能材料
  • 纳米材料
  • 配位聚合物
  •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和应用研究
  • 新材料与器件研究
  • 三、姚元根 男,1962年7月出生。

    ,《结构化学》常务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重要生物过程中的结构化学问题(金属簇物对氮等小分子的成键和活化机理);无机-有机杂化分子树型催化剂的研究。

⑶ 梁敬魁的人物简介

梁敬魁,晶体结构化学家。1931年4月28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祖辈在福建闽侯务农,父亲18岁时到福州电力公司当工人,家境清贫。1949年前,梁敬魁所以能继续学习,靠的是父亲所在的福州电力公司工会给学习成绩优秀的子弟以奖学金。
1955年7月梁敬魁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随后被派赴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1956年10月成为苏联科学院冶金研究所金属合金热化学和晶体化学研究生,受业于库尔纳科夫门下。1960年1月获苏联科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晶体学研究室、相图与相变研究室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物理研究所晶体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相图与相变研究室主任,固体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3月至1987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1987年7月又调回北京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1993年12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梁敬魁现任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相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X射线衍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晶体学国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X射线衍射分会主任、北京动态与稳态分子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州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科技大学结构分析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物理学报》副主编、《物理化学学报》和《结构化学》编委、《粉末衍射》顾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无机材料学科评审组成员。
梁敬魁在大学阶段师从著名化学家卢嘉锡,对物理化学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留学苏联期间,在库尔纳科夫指导下从事固体材料热平衡研究。回国初期,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陆学善学部委员(院士)指导下,他在多晶X射线晶体学方面受到严格训练,使他长期在晶体结构化学、材料科学和固体物理三个学科的交叉领域方面从事研究工作,特别是对无机功能材料(包括高锝超导材料、电光、非线性光学材料、快离子导体材料、稀土磁性和贮氢材料)的合成、相关系和晶体结构的前沿课题和应用基础课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梁敬魁在多晶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和点阵常数精确测量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早在60年代初期,计算机程序在中国尚未在多晶X射线结构分析中得到应用时,他就以其深厚的晶体化学理论知识、精确的实验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用多晶衍射法成功地测定了一系列金属合金和无机盐的晶体结构,发现了一些新的结构类型,并纠正了一些文献中的错误。
80年代,梁敬魁在高锝氧化物超导体的研究中,根据高锝氧化物超导体晶胞尺寸a轴与b轴短,c轴长得多的结构特点,提出依据多晶衍射图谱第一条衍射线面间距值,确定超导体晶体结构类型和原子粗略位置的简便方法。他还发现了理想化学通式为TlBa2Can-1CunO2n+2.5(n=1,2,3,4…)的铊系超导体单Tl-O层的新结构类型。指出了Y-Ba-Cu-O体系的超导相属阳离子分布有序的畸变类钙钛矿型结构,Y∶Ba∶Cu的原子比例应为1∶2∶3,推动了早期超导体的合成工作。
梁敬魁在 La-Ba-Cu-O体系中观察到LaBaCu2O4.5(即所谓La-112相)的基础上,纠正了国际上报导的认为La-112为独立相的错误,指出并通过实验证实了它是LaBa2Cu3O7(即La-123相)超导相在富La2O3区域的固溶体,在固溶区内超导转变温度随成分而异。他测定了一系列超导体系的相关系和晶体结构,总结出超导相的结构规律,指出了由于超导相单胞中氧含量的可变性及非等电价离子相互代替的可能性,扩大了探索新材料组分的选择范围。他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有关专家评议指出:所取得的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国际先进的学术水平。
梁敬魁用精确的点阵常数测量和长时间的退火处理,在Cu-Au二元系中观察到一系列虽经国外多年研究也未发现的一系列新的超结构现象,并从热力学的观点加以解释,丰富了有序化超结构相形成的实验和理论。他还提出了晶体点阵常数测量精确度为十万分之三的简便方法。
梁敬魁系统地测定了大量相图,并开拓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从60年代开始,他测定了一系列的Ga合金、稀土合金、碘酸盐、铌酸盐、硼酸盐以及氧化物体系的相图,并开展了相图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研究。70年代末,他通过硼酸钡相关系的相图研究,纠正了在硼酸钡-硼酸钠体系中具有倍频效应的物质是“硼酸钡钠”的错误看法,指出具有倍频效应的物质是硼酸钡的低温相,并依据相图的研究结果,提出并成功地用熔盐提拉法在硼酸钡相变温度920℃以下,首次生长出了硼酸钡低温相单晶体,解决了硼酸钡低温相单晶体生长的原理和实践问题,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打下了基础。80年代开始,他在研究相变的过程中发现一系列新相,并从晶体结构和热力学的角度阐述其机制,加深了对重建型相变的认识。他利用相变的诱导作用,提出制备物相的新方法,用非晶态合成制得在通常条件下难以合成的物相或获得具有某种性质的亚稳相,例如在常压下成功地获得了通常必须在高压下才能合成的r-LiBO2。
此外,梁敬魁主持并完成了核试验爆炸瞬时测温装置的研究,该装置在中国第1次地下核爆炸测温工作中获得成功,这一测温方法现仍被采用。
梁敬魁主持获奖的研究项目有:核试验瞬时过程测温装置的研制,获1978年中国科学院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的建立和完善,获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碘酸盐的相图、结构和相变研究,获198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碱与碱土金属硼酸盐体系相图、相变和相结构的研究,获198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液N2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合成、相关系和晶体结构,获1991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高锝氧化物超导相的合成、相关系和晶体结构,获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梁敬魁与他人合作的静电场作用的a-LiIO3晶体异常现象的研究,获1979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与他人合作的铌酸锶钠锂晶体生成、性能及相关系的研究,获1980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与他人合作的高锝氧化物体系超导体的发现,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梁敬魁还培养了大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
简历
1954.6.1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7 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
1955.7-1956.7 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和哲学
1956.9-1960.2 莫斯科苏联科学院A.A.Baykov冶金研究所金属合金晶体化学和热化学专业副博士研究生
1960.2. 获苏联科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1960.3-1984.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研究员、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导师、晶体学研究室课题组长、学术秘书、副主任、主任、相图相变研究室主任
1984.2-1987.7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导师、研究员
1987.8-现在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导师、物理所和凝聚态物理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3.11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现为院士)

⑷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机构领导

历任所长姓名 任期 卢嘉锡 1960.2-1984.3(此后任名誉所长) 梁敬魁 1984.7-1987.6 张乾二 1987.6-1992.5 黄锦顺 1992.5-2000.6 洪茂椿版 2000.6-2013.9 参考资料: 历任党权委书记姓名 任期 周长清 1972.7-1973.6 李庆京 1974.12-1977.10 庄牧 1982.10-1989.11 赵木铨 1989.11-1994.1 林东钦 1994.1-1998.7 黄锦顺 1998.8-2000.6 程文旦 2000.6-2009.6(2000.6-2003.3任副书记主持工作 参考资料:

⑸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曹永革怎么样

福建工大岩土工程研究所,属福建工程学院举办的高校全资科技型校办企业。本所前身于93年3月开始在三明市进行基桩静载试验,1994年6月通过福建省建委桩基检测资质考核,获得桩基检测资质证书。之后在福州、三明、泉州、莆田、龙岩、宁德等地区开展岩土工程检测业务,1996年申报福建建专岩土工程研究所,在省建委、省编委、省科委等支持下于1996年11月批准正式成立福建建专岩土工程研究所,进行了法人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2002年随着主管单位合并升格成立“福建工程学院”本科高校,本所的发展又迎来新的机遇。为统一协调“福建工程学院”校办科技产业的全面发展,2005年3月本所经省教育厅、工商局、建设厅等管理机关批准更称为:“福建工大岩土工程研究所”。

多年来本所开展了大量的岩土工程检测、监测和岩土工程试验。本所技术力量雄厚,具有一批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经验的教授、高级工程师带头,众多经过多年实践锻炼的岩土工程师组成的岩土工程科研、检测队伍,还有数量充足的助工、技术员和内务管理人员所组成的企业团队,依托福建工程学院教育和科研平台,贯彻实践“产、学、研”结合的办所宗旨。有能力完成各类地基及桩基静载试验、高低应变动测、声波透射法检测、钻芯法检测和基坑监测以及有关岩土工程的其他检测和研究工作。

到目前为止完成的检测工作量已达数千个工程项目。特别是福建工程学院成立以来的近三年,本所业务更有突飞猛进的发展,2003年至今每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以上,检测、监测、试验成果得到社会好评,并完成了一批有影响的岩土工程科研成果。

为全面提升我所的综合实力和学术水平,我们不断努力提高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准确性,重视科研和生产第一线的投入,不断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本着“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的精神,坚持“质量第一、人才第一、科学公正、诚信至上”的宗旨,竭诚为社会用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努力为实践高校教育、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开拓前进。

⑹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怎么样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更多信息和资讯。

⑺ 曹荣的个人简介

1989年、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1996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专物及化学科属技系做博士后,2000—2002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物质科学国际研究中心聘为日本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高级专家。现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结构化学》编委,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及福州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无机化学基础研究,开展含硫过渡金属化学、金属原子团簇化学、金属配位聚合物化学及无机纳米分子材料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系统地开展了含有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极配体的MO(W)-Cu-S化学物的研究,合成并表征了二十几个新型化合物,在国内首先开展95MONMR的研究工作。

⑻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介绍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简称福建物构所(FJIRSMCAS)。研究所由卢嘉锡院士回创建于1960年;1961年调整合并为理答化研究所;1962年改名为华东物质结构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1973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1研究所以结构化学和光电材料优势带动新能源、新材料、激光技术、装备制造等相关学科发展。根据2016年3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有职工702人;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3个,福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福建省级技术开发基地1个,福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有在学研究生共402人。

热点内容
大学教授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5-08-18 00:03:03 浏览:325
大学教授一年能收入多少 发布:2025-08-17 23:47:43 浏览:496
山东大学数学2015级推免生名单 发布:2025-08-17 23:36:29 浏览:332
沈阳本科生购房与契税 发布:2025-08-17 23:24:14 浏览:71
厦门大学专项计划专业 发布:2025-08-17 23:20:07 浏览:205
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分数线 发布:2025-08-17 23:08:46 浏览:418
本科生论文格式教育学 发布:2025-08-17 23:07:14 浏览:899
华南理工大学车辆博士 发布:2025-08-17 23:01:24 浏览:337
黄河清浙江大学人文教授 发布:2025-08-17 22:26:27 浏览:301
美国大学比较文化硕士项目 发布:2025-08-17 22:24:41 浏览: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