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导师对博士作用

导师对博士作用

发布时间: 2021-02-06 02:32:44

『壹』 读博士是学校重要还是导师实力重要

我身边有很多读博士的同学,从他们的口中我了解到,读博士的时候还是导师比较重要内。

以前有一次遇容到我同学的时候,和他谈论起读博士,是老师重要还是学校重要的这个话题,我同学对我说:“在读博士的这段时间里面,我发现在博士的时候老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导师能为自己找到一份很非常好的工作,同时一份好的导师他能够帮自己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就算以后出来找工作,利用这些知识也是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的。”

除了这些,他还我和我说了很多关于导师好的原因。知道以后我就觉得读博士一定要找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好老师能够改变自己的一生。

『贰』 博士生导师在考博中能起多大的作用

能否录取由来博导决定,如果他不源愿意录取你就算你考了全校第一也没有用,愿意录取的话入学考试是个形式考多少也无所谓,就算是校长也无权干涉
博士是学校单独招生,单独划线的,又不象硕士是全国统考有全国统一的最低线,现在谁考博之前不先跟导师定好了,跟导师交流过专业课分数会很低吗?

『叁』 博士是导师重要还是研究方向重要

导师重要,当然如果导师的研究方向和你想象的一致这更重要。

『肆』 能不能介绍研究生导师的重要性

研究生在读书期间基本上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就象班主任老师那样引导和督促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导师一般还能提供比其他老师给你的更多的学习和研究上的支持;导师很可能与自己的研究生和蔼交流并建立父子或兄弟般的真挚感情。具体说来,导师对自己的研究生在学习和人生中有以下作用:
1指导专业阅读
研究生的学习不仅与本科学习一样具有专业化特点,而且更加细分和深入,学习和思考的抽象程度大为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导师的介入就显得重要了。导师往往是所带研究生学习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该领域的大局和枝节都比较熟悉,因此导师指导下的专业阅读往往更为精粹、更为有效、更为省力。导师指导专业阅读包括专业基础阅读和专业课程阅读,指导形式由低到高分为三种,最初是开列书目,将本专业和具体课程包罗的主要经典、权威著作陈列出来并限定阅读时间;其次是交流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大家集中在一起交流经验心得,导师点评;最后是撰写论文,阅读的最高境界在于推陈出新、激发创造,学生根据阅读的收获选取角度在导师指点下撰写研究论文。
2指导专业研究
研究生的学习已经不再只立足于知识的薪火传承,还要追求知识的开拓创新,所以开展研究是研究生的光荣使命,而导师往往在研究方面经验丰富,指导起来轻车熟路。许多刚刚入学甚至是入学多时了的研究生将研究工作视为畏途,以为是件高深莫测的事情,盲目地将其神秘化,这一方面反映了研究工作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另一方面更反映了研究生需要导师的指导。学生在接受导师的研究指导时需要注意三点:一是研究方法的领悟,如何选题,如何查文献,如何撰写论文,如何投寄稿件,这些都是做学问的基本素养;二是研究方向的选择,哪些是前沿研究,哪些是研究热点,哪些研究相对容易出成果,哪些研究困难较大,这些不可能只是个人的兴趣问题;三是导师课题的融入,导师一般都有研究课题,融入导师的课题团队既容易步入研究正轨又与大家交流了感情。
3指导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块,或者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压轴大戏,它在研究生的学习中具有决定意义。毕业论文不仅是研究生学习中含金量最高的一项任务,同时也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从准备开题到最后通过答辩一般要历时一年半载,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需要完成三到五万字的写作,许多人会几易其稿。这项艰巨的工作当然主要靠研究生本人完成,但导师的点拨和启发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茅塞顿开的指点使学生增加信心、少走弯路。总之,导师是研究生闯过毕业论文难关的强力后盾。
4其它方面作用
导师不只是一个指引学习和研究的象征符号,也是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许多导师思想精妙、行为高远、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很可能就是难觅的为人治学楷模,与之相处将使自己得到全面熏陶,真可谓受益终生。大部分导师也是经过寒窗苦读熬出来的,他们理解读书的艰难,不少导师愿意给自己的弟子提供适当的经济帮助,绝大部分导师会利用自己的资源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也很乐意给想去攻读博士的弟子推荐介绍。由此可见,导师的作用不仅有学习上的集中性,也有生活上的广泛性。

『伍』 研究生的导师起到什么作用啊

研究生导师起到引导、指导作用
1.平时上课,传授知识和老师的日常生活讲演和经历内等,如出国游学等容
2.指导毕业论文写作,帮你毕业,拿到学位证。
3.帮你推荐博士学位的导师学校,
4.写推荐信,帮你求职和出国留学
5.通过导师联系导师的资源,将来好发展
。。。

『陆』 导师对在职博士学习有什么影响

在职研之家为您解答:客观地讲,导师在当下在职博士招生工作中,基本上拥有最后的“决定权”,因此如何甄别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导师须严把“入门关”

目前,我国的博士生招生程序虽然也仿照欧美国家的做法:要求有“两名教授的推荐信”及“博士期间的学术方向的计划”,但在实际操作中,易流于形式。因为确实有部分学生考博并非为了学术,而有的学科又苦于无学生报考,鉴于这种情况,一些“为一纸证书”而读博的考生被录取了。可想而知,这样的学生将来在科研上能有什么创造性!相比之下,日本东京大学在人才录取方面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其指导思想是“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导师在选拔博士生时,“要看他过去研究的内容,今后研究的方向、思路以及程度。重要的是研究的内容,对今后的研究要有成熟的计划,对将来研究的方向、速度计划要比较清楚,教授才愿意接受这样的学生。”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导师在选拔研究生时,在同等条件下,要注重有学术潜质的学生,真正让献身学术的优秀人才得以深造。对于潜质一般,尤其是以博士学位镀金的官员要有敢于说“不”的勇气。

(二)导师要注重学术规范的教育

在博士生入学之初,导师就要对其进行学术规范的教育和指导,以明确的评价标准保证博士论文的规范性和原创性。在这方面,西方国家的博士教育做的比较好。如美国对博士论文的要求就有明确规定,即博士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创造性研究,对本学科要有独特的贡献;其论文结构大致分为绪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分析讨论等。相比之下,我国的博士生甚至在论文开题时,还对论文的结构框架不甚明确。无疑,这与导师的“忽略”有着直接的关系。就笔者所了解,目前不少导师倾向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格式”的训练有所忽视。其实论文的“格式”并非单纯的形式问题,而是涉及到研究方法问题。并且,学术规范对培养博士生的创新品质亦有促进作用。

当然,这里的学术规范是狭义的讲,广义的学术规范还包括学术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剽窃、不伪造数据等学术道德问题。鉴于目前“不规范”的学术事件时有发生,故而亦应引起导师的注意。

(三)导师须加强“导师组”的合力,并在师生之间营造自由探讨、辩论问题的热烈氛围

我国的博士生培养大多以导师为主,对“导师组”的作用发挥不足,甚至个别院校还没有“导师组”的配置。事实上,“导师组”与导师的相互密切配合更有利于博士生的培养。在德国,博士生教育尤其重视导师指导与导师组指导相结合。且导师和导师组的教育方式多采用研讨式,针对某个问题(难题),进行专题研讨,真正打破那种习惯于课堂上循序渐进,不敢也不想越雷池一步的传统教学模式。研讨的过程重在培养博士生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其创新品质,同时也为教师提高自身学术能力提供了强大动力。这种重视“导师组”与研讨课的做法值得借鉴。

(四)导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科研机会,并积极探索“以科研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模式

1989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位曾获诺贝尔奖的化学家唐纳德克拉姆在《关于研究生教育在它最佳状态的非常有说服力的陈述》中指出:“大约四十年来,我的科研小组由十七人组成。研究生平均花四年时间做他们的论文科研,头两年的工作包括他们承担的教学任务和他们修习的课程。后两年做他们的科研问题,每周工作在七十小时以内。……虽然学校对博士生发表的文章没有硬性规定,但是许多博士生在权威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中科院院士保铮先生在《浅谈博士生的一些体会》时也强调博士生科研的重要性:“我们的博士生入学后就参加到一个课题组,成为课题组的成员。第一学期以学习课程为主,同时了解课题的情况,从第二学期起将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同时扩展了知识面,并得到实际锻炼。”“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突出了实践能力训练,确实有利于培养博士生的创造性品质。因为学生既接触了学术前沿,又参与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检验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同时在科研探索中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发现新的学科增长点。当然,上述虽主要针对理工类博士生,但是对于人文学科的博士生,尤其心理学、社会学等应用方向的博士生,进行必要的科研训练也是大有裨益的。这就需要导师发挥积极能动性,尽量为博士生“牵线搭桥”,提供科研机会。

此外,导师还应鼓励并力求为在职博士生参加国内外高端学术论坛创造机会,加强博士生与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的交流、互访,让他们尽量能把握到最新的学术动态。

(五)导师要善于调动博士生间的凝聚力,并形成“团队精神”

在谈到科技创新问题时,左铁镛院士认为,“在当前的科研环境下,走‘独立大队’、‘自立门户’和‘个人’的单干户路子是走不通的,靠小科研项目写上几篇论文,再讲授一门不重要的小课以解决职称问题的发展模式,并不是未来学科骨干、学术带头人成长的最佳模式。”左先生固然是针对教师的科研创新而谈,笔者以为对博士生的创新品质培养亦有启迪意义。博士生尤其是理工类博士生,尤其需要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为大型的试验和科技项目需要全体人员的通力合作,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因此导师在给博士生提供课题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便为未来的科技创新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柒』 想考博,但是导师是博士刚刚毕业的,是个硕导,对我能有帮助吗

虽然你的导师现在比较年轻,但是他有自己的人脉,可以给你推荐比较好的导师还是需要跟导师搞好关系。

『捌』 读博士导师重要么

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

有人开玩笑说,博士看老板,但是我们总是开玩笑说,博士的老板其实就是导师,导师让你干嘛,你就得干嘛,你说重要不?

总结

给你些建议,感觉题主既不了解导师的重要性,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我们实验室来说,60+的硕士,20+的博士,有人被虐成狗,有人很滋润。刻薄一点来说,单单这种有些自以为是的态度,就会被很多导师和师姐(也可能是师兄)容不下。实验室的环境相对封闭,想过得好,还是要把自己的棱角磨平一些。只要不是选了一个业内、校内有名的导师,还是应该让自己像水一样适应环境。



热点内容
华侨大学教育博士 发布:2025-08-02 15:55:39 浏览:117
斯坦福大学有哪些专业 发布:2025-08-02 15:55:38 浏览:277
小雪大学生 发布:2025-08-02 15:43:23 浏览:276
常州大学教授汪七应 发布:2025-08-02 15:40:45 浏览:805
杭师大学生处 发布:2025-08-02 15:24:08 浏览:527
2016山东大学研究生录取名单 发布:2025-08-02 15:23:14 浏览:156
中山大学眼科医院时间 发布:2025-08-02 15:10:41 浏览:626
多伦多大学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申请 发布:2025-08-02 14:55:43 浏览:43
烟台大学的英语专业分数 发布:2025-08-02 14:53:33 浏览:622
2003电子科技大学贵阳录取名单 发布:2025-08-02 14:53:32 浏览: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