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累
⑴ 大学老师是不是都是教授呀,,大学老师轻松吗工资怎么样谢谢
大学里教授不多,讲师多,教授工资是讲师的1倍。教授有无真实本领不重要,课内上的容好不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文章要抄得多,且买版发表得多,拉帮结派,关系到位,课题项目就容易搞到,评教授也就容易些,能做到这些你最好选大学工作。
⑵ 为什么教师这么好的职业还会有人说累大学教授都这样说,那农民该说什么呢...
这就是围城这本小说描述的无解状态。
⑶ 读书读博士想当高校教师,可听说一些高校教师很苦,待遇不好
高校教师的工作很苦吗?确实挺辛苦。高校教师的待遇低吗?确实老师工资条上不怎么高。那要说高校教师又辛苦又清贫,是这样吗?我敢肯定说,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不会。
高校教师是一个非常能体现知识价值和个人努力的职业,可以说,付出基本上都是有收获的。只要你肯努力,那就不会穷,而如果你穷,那多半是你不够努力(或者是太清高)。所以,高校教师这个职业也特别适合穷人家的孩子,因为他们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把握自己的命运。
对于一名想当高校教师又想过上好日子的博士来说,他需要经历这么几个过程:
第一,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
同样是高校教师,985、211高校教师和双非高校教师有不一样的发展轨迹,和专科学校的老师更是有天壤之别。选择一种平台,就是选择一种活法。在985、211高校,科研就是教师的命根子。你得一刻不停地做研究,恐怕只有到了院士,你才有机会停下来,不过那个时候,你恐怕也停不下来了。有个朋友的导师就是院士,他说老先生70多岁了,还是每天工作到凌晨1点,早上6点又起来继续干,经常半夜给学生发邮件打电话。这样的生活辛苦吧?但他们已经乐在其中了。至于收入,随着你科研做得越来越好,回报就会呈指数增长。
而在一些普通高校,科研也很重要,不过做科研更多的是为了把职称评上去。等到评上教授了,科研就会遇到很大的瓶颈,因为学校的科研条件可能已经无法支持你前进了。到那个时候,研究其实不做也可以,想上点课就上点课,想捞点钱就去企业拉一些横向项目来做。我的一个同学博士毕业后去了一个西南地区双非一本,由于博士期间业绩突出,去了之后就给了副教授,很快又上了教授,再往上想冲人才称号就特别难了,后来干脆做点横向,现在日子已经很滋润了。
这两种平台,不能绝对说哪种更好,但想要在学术上有所作为,当然是必须去985、211高校,至少也应该是普通高校里的支撑学科。
结语
总之,在高校里做一个有科研的老师,挣钱还是很容易的,但又不那么容易,可能需要你付出5+2、白+黑的工作时间。当然,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把握两者间的平衡最重要,既不至于太累,又不至于被淘汰,既发不了大财,又能有体面的生活。这样好的职业,你确定你不来体验一下?
网页链接
⑷ 大学教授这份工作如何
我的父亲就是大学教授,要说这份工作如何的话。站在他的角度我觉得应该是挺版享受的,但是我并不这权么看。很少有时间跟家里人一块去聚餐吃饭,工作的原因一般网上都是在家里备课查资料。按理说周六周日应该有空吧,周六周天又去学校图书馆。给我的感觉就是忙,其他方面还好。
⑸ 当大学教师的好处与坏处,困难程度。
如果你只有20~~35岁之间我不支持你,相对来说在大学当老师是一项不错的工作,工作比较稳定,而且工作时间也少,一周才几节课,每年还能享受寒假、暑假两个假期,待遇也不错,社会地位也比较高,受人尊重。
⑹ 请问普通老师是什么阶层,大学老师教授又是什么阶层我们辛苦努力了几年后考上了研究生 硕士 博士
大学教师需要的资格如下:【职称申报学历及工作年限要求】(一)凡申报人所具有学历的专业与现从事的专业不一致或不相近时,应视为不具备规定学历。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时按破格条件进行评审。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学科分类,同一学科内的专业为相近专业。从职称申报的角度,我省把同属文科类或理工科类的专业视为相近专业,但有些特殊专业如医学、外语、理学、工学等应严格要求本专业。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专业)对学历专业有另行规定的按规定执行。(二)参加工作后取得的本科及以下学历,从取得学历之日起满两年后可正常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不满两年可破格申报。(三)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担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4年以上,或博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担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可正常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上述学历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全日制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申报时须提交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职学习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但没有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的人员,需担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方可正常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我院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工作满三个月可初聘为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五)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我院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三年的,或毕业前在高校任助教不满三年,毕业后从事助教工作,前后任助教累计三年的,经考核达到中级职务水平(符合中级职务申报评审的基本条件和业绩条件),能够履行中级职务岗位职责,可直接聘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取消单列指标后,根据职称结构比例情况,逐步纳入正常评审。(六)在评定职称无论何种级别职称时,职称计算机和职称外语是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条件之一。职称计算机是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有人事部规定的职称评定条件;职称外语是从1999年开始规定凡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专业技术人员需具备一定外语水平的,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时应参加相应级别的职称外语统一考试。大学教师职称:大学教师职称是大学里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级别。其中:助教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教学。讲师是能够独立开设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的大学教师。副教授原则上不仅具有开课的能力,对本学科的整体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自己主持研究项目,而且能把最新的研究用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不断开设成新课。教授是大学里的主体,大学里主导性的工作是由教授承担的。
⑺ 大学教授的工资一般是多少
这个要看各个学校的来情自况了,应为教授的工资是财政厅统一的,而各省的表不一样,再者各个学校的课时费不同。如果只是工资不算课时费的话,应该五千左右。在河北应该是4500,内蒙的话就会5000,在北京就会更高些。如果是正教授工资会比副教授高1000左右
⑻ 高校老师好当吗
不好当,非常不好当。
先说大学工作是不是很轻松。
实行绩效工资后,大学与教职工每四年签一次用工协议,条款包括教学、科研和成果,指标按职称高低有所不同,绝大多数教师须各项均衡。即便教学工作繁重,争取不到科研资金,考核不合格;如果科研资金多,教学工作量少,考核也不合格;两项工作都有声有色,没写出高水平的论文,还是不合格。既然不合格,四年后就得解聘,这个工作轻松吗?
再说工资待遇和灰色收入。
以全国排名40左右的大学为例,工资多少主要取决于职称高低,计及公积金等各类补贴,讲师每月4000多,副教授每月5000多,教授每月6000多。所谓的灰色收入就是课题劳务费,这个问题就不像工资那么简单了。首先,为什么说是灰色?国家有明文规定,课题经费不能支付教师劳务,这是由于教师的所有劳动都已经从工资体现了,所以劳务费只能发给外聘人员或学生,从课题中变相支付教师劳务实际上都是违规甚至违法的。其次,高校争课题与企业拉项目本质上是一样的,大学教授都是项目经理,都需要去投标,考虑到交叉评审,各类专家互相勾结妥协是难免的,课题经费也成了唐僧肉,成为了腐败洗钱的好途径,由此导致绝大多数课题经费和资源都集中到了少数几个“学术”大鳄手里,这就叫寡头垄断,为什么学术要加引号?大家其实都明白,只搞学术成不了大鳄。所以,灰色收入听起来很美,对普通教师而言,其实就是血汗工厂。多数教师是没有什么灰色收入的,一同事清华博士后,入职三年,年薪5万;同学就职于南方某电网研究院,年薪30万,差距就是这么大。
再说时间自由和寒暑假。
教师往往是不用坐班的,无需遵守上下班制度,随时可以来随意可以走。听上去挺好,实际上多数教师是早起晚归,连在家看电视都不踏实,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上班时间其实等于没有下班时间。科研任务多的系所,是没有寒暑假的,多数人都要趁着寒暑假出差、调试设备、现场测试以及写文章。
再说说人才引进和教育质量。
前面罗嗦了这么多,一定有人说既然都博士后了干吗去高校这种苦地方?去了就别哭穷。然而,不少人还误以为高校是个轻松随意的地方,如同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一样。实际上,制度决定一切,这样的就业环境吸引不到多少真正人才。设高门槛高标准却难有高待遇,导致每次考核有许多教师达不到要求,自然不能都解聘,管理法规便形同虚设。此外,学校重视科研资金有时甚于教学质量,站在讲台上做个好老师,既没钱途又没前途,难免落个难堪的下场,更谈不上教育质量,教学认真踏实的老师都是在凭良心做事,天天学雷锋。
最后谈谈改革和希望。
批评高等教育的声音越来越大,选择出国求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国家和教育部正积极想办法提高教育质量,然而,教师薪资体制不改革就无法解放生产力,教师待遇不提高就吸引不了人才。然而,提高公立大学教师待遇,国家承担不起;公立大学改私立大学,学生承担不起,这是真正的困局。于是好多年前就有人建议实行年薪制,在保证教师待遇的前提下杜绝靠课题谋生的乱局,教育部也开始试点,但想必会遭到学术大鳄们的群起抵制。
⑼ 大学老师的工作,累不累
大学老师一般来说如果不是教授级别,只做工作范围内的教学工作,是不会很累的,时间会比较自由。
⑽ 当大学教授是什么体验
假如没有靠各种项目获得的额外奖金,国内大学的待遇真是让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