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力学教授

力学教授

发布时间: 2021-02-06 12:26:46

㈠ 从研究对象和内容上看,理论力学与大学物理中教授的力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我是力学专业的,但实在不明白这个普通力学是什么意思,太泛泛了点。理版论力学在中国大学的教育体权系都是如楼上所言:静力学(从质点到刚体)运动学(只考虑运动,速度和加速度,但不考虑引起它们的原因)动力学(综合考虑力和运动的关系)。然后以此为基础再学习其他力学课程,比如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分析力学,结构动力学等等。

㈡ 力学方面的权威人物有哪些和有关好著作有哪些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伽里列奥·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 1564年2月15日生于比萨,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伽利略家族姓伽里列奥(Galilei),他的全名是Galileo Galilei,但现已通行称呼他的名Galileo,而不称呼他的姓。因为翻译问题,所以姓众说纷纭,以 伽利略·伽里列奥为准。 生平: 伽利略1572年开始上学,1575年随家迁居佛罗伦萨进修道院学习。1589年被聘为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1591年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任教。1609年回佛罗伦萨,1611年到罗马并担任林嗣科学院的院士。1633年2月以“反对教皇,宣扬邪学”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终身监禁。1638年以后,双目逐渐失明,晚景凄凉。1642年1月8日逝世。三百多年后,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不得不在公开集会上宣布:1633年对伽利略的宣判是不公正的。1980年10月又提出重审这一案件,并在罗组成一个包括不同宗教信仰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委员会来研究伽利略案件的始末,研究科学同宗教的关系,研究伽利略学说的科学价值及其对现代科学思想的贡献。 主要贡献: 可分下列三个方面: ①力学 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他利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1582年前后,他经过长久的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算,得到了摆的等时性定律。接着在1585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离开比萨大学期间,他深入研究古希腊学者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他根据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写出了第一篇题为《天平》的论文。不久又写了论文《论重力》,第一次揭示了重力和重心的实质并给出准确的数学表达式,因此声名大振。与此同时,他对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点提出质疑。 在1589~1591年间,伽利略对落体运动作了细致的观察。从实验和理论上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即在忽略空气阻力条件下,重量不同的球在下落时同时落地,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根据伽利略晚年的学生V.维维亚尼的记载,落体实验是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进行的,但在伽利略的著作中并未明确说明实验是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因此近年来对此存在争议。 伽利略对运动基本概念,包括重心、速度、加速度等都作了详尽研究并给出了严格的数学表达式。尤其是加速度概念的提出,在力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有了加速度的概念,力学中的动力学部分才能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在伽利略之前,只有静力学部分有定量的描述。 伽利略曾非正式地提出过惯性定律(见牛顿运动定律)和外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规律,这为牛顿正式提出运动第一、第二定律奠定了基础。在经典力学的创立上,伽利略可说是牛顿的先驱。 伽利略还提出过合力定律,抛射体运动规律,并确立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伽利略在力学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这在他晚年写出的力学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中有详细的描述。在这本不朽著作中,除动力学外,还有不少关于材料力学的内容。例如,他阐述了关于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正确地断定梁的抗弯能力和几何尺寸的力学相似关系。他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他还分析过受集中载荷的简支梁,正确指出最大弯矩在载荷下,且与它到两支点的距离之积成比例。伽利略还对梁弯曲理论用于实践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工程结构的尺寸不能过大,因为它们会在自身重量作用下发生破坏。他根据实验得出,动物形体尺寸减小时,躯体的强度并不按比例减小。他说:“一只小狗也许可以在它背上驮两三只同样大小的狗,但我相信一匹马也许连一匹和它同样大小的马也驮不起。” ②天文学 他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学家。这些成果包括: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现称伽利略卫星),太阳黑子和太阳的自转,金星、木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他用实验证实了哥白尼的“地动说”,彻底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天动说”。 ③哲学 他一生坚持与唯心论和教会的经院哲学作斗争,主张用具体的实验来认识自然规律,认为经验是理论知识的源泉。他不承认世界上有绝对真理和掌握真理的绝对权威,反对盲目迷信。他承认物质的客观性、多样性和宇宙的无限性,这些观点对发展唯物主义的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强调只有可归纳为数量特征的物质属性才是客观存在的。 伽利略因为支持日心说入狱后,”放弃了”日心说,他说”考虑到种种阻碍,两点之间最短的不一定是直线”,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思想,暂时的放弃换得永远的支持,没有像布鲁诺那样去壮烈,但却可以为科学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伽利略奥.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 - 1642)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和哲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他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亚里士(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斯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网络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㈢ 我咨询了一位教授(985工程大学的),他说力学专业的研究生会很苦。苦到根本无法想象。真的是这样吗

这个不是很清楚,不过力学属于国家规定的“艰苦学科”,录取分数线都比一般专业低的...,而且一般找不满,即使一些名校,每年都有调剂到力学专业的名额

㈣ 兰州大学力学的师资力量

四十年来,力学系在投资小和人员少的境况下,以奋发努力的不懈精神和精干高效的队伍,将力学专业发展成为具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科点,为教学、科研和生产部门培养了一批批本科以上的力学专门人才1000余人,其中不少人已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如63年毕业的力学专业本科生刘人怀教授,现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暨南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校获得院士殊荣的首位毕业校友;力学专业65年毕业的陈山林教授,现任重庆建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所所长、国家级中青年优秀专家;固体力学专业87届博士郑晓静教授,现任兰州大学副校长,为我校争得第一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宝钢教育基金会高校优秀教师特等奖,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
固体力学专业学科点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5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各类基金共70余项,其中在近五年中承担的科研项目有30余项、研究经费达800余万元。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有: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一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经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电磁固体结构力学》一部(是国内这一领域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专著),其它各级出版社出版专著三部,教材四部,译著四部。二人获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特等奖、一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一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教学奖。获省部级优秀教材奖一项和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一项,一人获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培养的博士中一人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联合授予的“做出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二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一人,二人被甘肃省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一名教师获甘肃省高校年青教师“成才奖”,一人入选为国家人事部等八部委的“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的第一、二层次人选,二人入选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等。1998年固体力学专业被甘肃省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

㈤ 孙德军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教授

孙德军,男,1967年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流体力学学位点负责人。
1983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修流体力学专业,1988年获得学士学位(五年制本科),1991年获得硕士学位,1995年获得博士学位,并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
1995年起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任教。2004年1月晋升教授,同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曾先后赴美国田纳西大学空间研究院、台湾大学应用力学所等进行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流动稳定性与流动控制、微尺度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等。1989-1997年参加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主要从事钝物体绕流尾迹特性与控制的研究。1998 年以来负责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中科院创新方向性项目2 项,主要从事旋转射流的稳定性与数值模拟、多流体界面数值模拟与并行算法、微尺度流动、生物运动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旋拧流的最优扰动和和感受性研究”,此外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细长体大攻角绕流非对称涡产生机理、结构演化及其控制研究”、面上项目“磁场作用下晶体生长中热对流的稳定性和非线性演化”、以及863项目等课题的研究。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在权威的国际流体力学刊物Physics of Fluids 上发表论文5 篇,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Oceans,Physics Review E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被国际同行在J. Fluid Mech.和Physics of Fluids 等权威刊物上多次引起。合作撰写了专著《旋涡流动的稳定性》。
主讲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流体力学基础》、研究生专业基础课《高等流体力学》和《计算流体力学》,以及《流动稳定性和湍流》、《流体力学中的渐近方法》等多门课程。 Ma DJ,Sun DJ,Yin XY. Solution of the 2d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with source terms in surface elevation splitting form.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2007. (in press) Qin FH,Sun DJ,Yin XY. Perturbation analysis on gas in a straight micro-channel. Physics of Fluids,2007,19,027103. Ma DJ,Sun DJ,Yin XY. Multiplicity of steady states in cylindrical Rayleigh-Bernard convection.Physics Review E,2006,74,037302.(SCI: 089HD) Cai Y,Ma DJ,Sun DJ,Yin X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wo dimensional interface breakup.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6,16⑸: 554-558. (SCI: 068EV,EI: 06249938664) Ma DJ,Sun DJ,Yin XY. Axisymmetric breaking to travelling waves in the cylinder with partially heated sidewall. Chinese Physics Letter,2006,23 ⑹: 1515-1518. (SCI : 054Ⅵ) Ma DJ,Sun DJ,Yin XY. A glob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wake behind a rotating circular cylinder. Chinese Physics Letter,2005,22⑻:1964-1967. (SCI: 953AY) Sun L,Mu M,Sun D,Yin X. Passive mechanism of decadal variation of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Oceans,2005,110 (C7),C07025. (SCI: 951PM) Hu J,Sun D J,Hu G H,Yin X Y. Secondary instabilities of linearly heated falling film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5,15⑶:205-212. (SCI: 926YC,EI:05169052976) Hu J,Hu G H,Sun D J,Yin X Y. Instability of liquid film flowing down a linearly heated plate.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3,13⑻: 568-572. (SCI: 708GJ,EI:03357616020) Sun DJ,Hu GH,Gao Z,Yin XY. Stability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a swirling jet with centrifugally unstable azimuthal velocity. Physics of Fluids,2002,14⑾. (SCI: 603AQ,EI: 02507266796) Qin FH,Sun DJ,Yin XY. Discussion about the similarity of micro-scale gas flow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2002,3(3-4): 573-576. (SCI: 574RR) Hu G H,Sun D J,Yin X Y,Tong B G. Studies on stability and dynamics of a swirling jet. Acta Mech. Sinica,2001,17⑶: 237-244. (SCI: 466MP,EI: 02096871541) Hu G H,Sun D J,Yin X Y. A numerical study of dynamics of a temporally evolving swirling jet. Physics of Fluids,2001,13⑷: 951-965. (SCI: 411KN,EI: 02096876653) Yin,X Y,Sun D J,Wei M J,Wu J Z. Absolute and convective instability character of slender viscous vortices. Physics of Fluids,2000,12⑸: 1062-1072. (SCI: 303VT,EI: 00055167516) Hu,G.H.,Sun,D.J.,Yin,X.Y.. On the topological bifurcation of flows around a rotating circular cylinder. Acta Mechanica Sinica,1997,13⑶:203-209. (SCI: YC049,EI: 98024090088) Hu,G.H.,Sun D.J.,Yin X.Y.,Tong,B.G.. Hopf bifurcation in wakes behind a rotating and translating circular cylinder. Physics of Fluids,1996,8⑺:1972-1974. (SCI: UU385,EI: 96083262920)

㈥ 有没有流体力学方面的教授

教授还是很少上网络知道的。有问题说出来,可以大家讨论。
要是考研直接找老师就可以了。

㈦ 北京大学力学系教授杨立清近况

他很好

㈧ 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学科的张伟教授怎么样

可以去评教网上看看!

㈨ 我听说北大力学系很好,有人能介绍一下吗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是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与社会活动家周培源教授亲手创立的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十多年来,本系为国家培养了包括数十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大批优秀人才,分布在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工业部门与高新技术领域,为我国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与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是国家第一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和一般力学等四个博士点和硕士点及一个力学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新增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两个硕士点,其中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等学科均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同时,我系还拥有“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力学专业),现有教授21人,博士导师20人,副教授18人,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特聘教授3人。有6人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4人次获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基金资助。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在本科教育方面独具特色。经过4年的本科培养,我们的学生不仅掌握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科学素养;在个人素质方面,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语言(中、英文)运用能力,可以成为能运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手段解决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且,根据北京大学免试推荐研究生政策,我系所有正式毕业的本科生均有资格免试推荐直读国内硕士研究生或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有10%左右毕业生赴国外攻读学位,其他毕业生进入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土木、水利、机械、航空航天等工程技术部门与高新技术领域从事与力学、工程科学和计算机应用有关的工作或学习。

2005年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按力学类招生,学生在本科的前两年不分专业,在三年级初自主选择专业。我系现设有两个本科专业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理、工学位)前三年学习基础课,第四年按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动力学与系统控制)、计算力学、应用软件等专门化方向分流培养,并作毕业论文。

工程结构分析专业(工学位)不仅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实验及计算机的基础培养,而且着重培养学生有关结构工程的分析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使他们成为应用与发展计算机技术进行工程结构设计与分析的高级专门人才。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本科生教学计划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现设有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结构分析两个理、工科本科专业,学制4年,毕业授予理学、工学学士学位。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本科生的教学计划本着全面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充分发挥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面向21世纪的综合性理、工类人才。

在本科的前两年不分专业,全体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全校公共课,以数学分析、线性代数与几何、常微分方程等为代表的数学主干基础课,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为基础的力学主干基础课,以及计算机和基础物理等课程,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数学、力学基础。

从本科第三年起,学生分为理论与应用力学和工程结构分析两个专业进行学习,而这两个专业又分别开设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力学、生物力学、实验力学、工程结构分析、应用软件等专门方向,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由于专业方向覆盖面较广,为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选择,有利于综合培养人才。

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90学分
全校公共必修课:30学分
院系必修课:47学分
分流专业必修课:13学分

2.选修课:44学分
包括全校性通选课及专业选修课。其中:
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6学分
A.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至少2学分
B.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
C.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
D.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
E.语言、文学与艺术类:至少4学分,其中至少一门是艺术类课程
具体课程请参考学校通选课课表。
专业选修课:至少28学分
可以根据理论与应用力学和工程结构分析两个专业所分流的6个专门方向来自由选择课程。

3.生产劳动(必修):一周,不计学分

4.毕业论文:6学分

理论与应用力学

一、专业简介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成立于1952年,是由我国老一辈著名科学家周培源教授创建,是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
本专业为理、工科专业,学制4年。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科学素养,受到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的训练,能运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手段解决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力学以及相关学科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能继续攻读力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学位,也可以到工程技术或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管理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必需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某一专业方向的专门知识,受到理论分析、实验技能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语言(中、英文)运用能力。

三、授予学位
毕业授予理学、工学学士学位。

工程结构分析专业

一、专业简介
为了适应工程界对力学与结构分析人才的需求,1996年我系成立了工程结构分析专业。
本专业为工科专业,学制4年。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
本专业不仅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实验及计算机的基础训练,而且着重培养学生有关结构工程的分析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使他们成为以应用与发展计算机技术进行结构设计与分析为专长的人才,毕业后既可以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也可以直接进入土木、水利、机械、航空航天等工程技术部门从事研究工作,能够适应这些部门工作的现代化的需要。
本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语言(中、英文)运用能力。毕业生能在工程结构分析以及相关学科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能继续攻读工程结构分析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学位,也可以到工程技术或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管理工作。

三、授予学位
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拥有一支研究领域广泛、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 现有教授(含研究员和教授级高工)20人,博士导师19人,副教授17人,高工、高实7人,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特聘教授3人,有6人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4人次获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基金资助。
近年来我系的教师承担了多项国家各部委、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和重点项目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仅被SCI 和 EI检索的文章近三年来就有150余篇左右,受到有关领导和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㈩ 重庆交通大学力学教授易志坚写的什么论文

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内问题。在论容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生留汉 发布:2025-08-02 04:06:11 浏览:234
成都中医药大学老师介绍 发布:2025-08-02 04:01:25 浏览:16
世界大学食品专业排名 发布:2025-08-02 04:01:20 浏览:21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时间 发布:2025-08-02 03:52:48 浏览:710
大学生违纪主要 发布:2025-08-02 03:49:52 浏览:966
太原大学老师招聘 发布:2025-08-02 03:48:18 浏览:600
怎么找国外大学的教授 发布:2025-08-02 03:42:33 浏览:987
人民大学天津专业 发布:2025-08-02 03:35:36 浏览:732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按摩手法讲学 发布:2025-08-02 03:29:49 浏览:17
复旦大学副教授徐冲 发布:2025-08-02 03:22:54 浏览: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