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

发布时间: 2021-02-06 17:29:58

❶ 学术造假的危害

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危害无穷

“只要随便堆砌几万个文字,通过答辩,就能从‘博士生’摇身一变为‘博士’。这样的‘博士’到底价值几何?”日前,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在评审一篇教育部抽检的博士论文后,发博客称该论文差到让他愤怒。陈吉德教授的“冲冠一怒”,暴露出的不仅仅是当前论文评审的诸多问题。

学位论文是一个人理论修养、知识水平、研究能力的综合体现,刻苦钻研、诚实守信是一个学者安身立命之本。如果像这样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用古人的话讲,那就真正是“斯文扫地”。须知,博士生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既是对学校师生负责,更是对一国学术能力、科研能力的保护。我国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目的就是要培养造就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挑起国家改革发展的大梁,如果都像这样腐蚀学术殿堂,连起码的学术准则都不要,连基本的学术要求都达不到,遑论破解“钱学森之问”。

学术是一面镜子,映照的是社会的生态和人们的心态。当人们都忙于巧夺浮名、急功近利,学术研究就不可能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氛围。当人们都忙于钻营讨巧、敷衍了事,真正的学术尊严就不可能得到尊重。当学术也被人们当作摆设来对待,甚至当作商品来交换,那么一个国家的原创力、创新力就会遭遇“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每一篇“问题论文”都是国家教育塔基上的一道“裂纹”,“裂纹”多了,学术大厦就会摇摇欲坠。

❷ 为什么说大学生写作短板亟须补齐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近日宣布,将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由该校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和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彭刚共同担任课程负责人。作为该校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具体举措之一,该课程计划到2020年,覆盖清华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

与不少大学生令人担忧的写作能力相比,众多大学的培养计划里,开设“写作与沟通”类似课程的却是寥寥无几。学生们的焦虑,似乎也只出现在需要写论文、交总结等“特定时间”。

“我都多大了,还要上语文课?”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大学生,他们均表示其所在高校并没有类似课程开设,自己在大学阶段也没有接受过类似训练。

北京某高校学生宋丹阳说,尽管其所在高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应用写作”课程,教授各种写作规范和写作方法:“但同学们基本不听,就随便混个学分。”

写作的意义和价值,被大大低估。

“为什么写作重要?因为它是通过逻辑思维构思布局、组织思想,通过搜集证据取舍素材,通过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达,并通过提炼观点展示结论。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作过程,而是一种思想和论据的组织过程。”这让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有些着急,“几年前我拜访一位朋友。他直言现在的学生有很多优点,比如‘分析能力很强’,但一份两三页的会议总结或纪要都写不好。而这正是很多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

此前,北京大学教授卢晓东表示,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小学阶段的写作教育没跟上:“在整个中小学阶段的语文设置上,我们对语法、字词的正确性方面要求非常高,比如字声要发音很准,写字的笔画不能出错,成语的解释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是对写作的要求却并不高。”

“还需要重新反思大学阶段的母语教育。”上海某高校教师林枫指出,当前,大多数高校不仅没有开设写作必修课程,甚至原有的和母语教育相关的“大学语文”课程也日益边缘化:“再加上这门课程大多被定位为‘文学素养课’,缺乏对基本写作能力的训练,对学生写作能力、思辨能力的提升作用并不大。”

与之相比,在国外不少名校,写作课早已成为其教育体系的关键内容。

一项针对900多所美国高校的调查显示,96%的四年制高校开设了大一写作项目。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写作课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文科专业的学生甚至被要求连上三学期写作课,课程要求也比较严苛。

“美国高校的写作中心于20世纪30年代兴起,目的是为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和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提供写作方面的指导与反馈,尤其关注规范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方略研究院研究员刁若尘表示,“其核心思想是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写作过程’,往往以课堂写作任务为依托,采取多种多样、有针对性的辅导模式。反观内地大学的写作教学,大多还停留在教师批改作文的阶段,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帮助十分有限。”

写作应该是学生的基本功,现在却很少有学生能写出好文章了。

来源:光明日报

❸ 2018新闻1+1观看时评800字作文

写时评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下面老师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高考作文最新热点时评作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三入火海,救出多名邻居,自己被大面积烧伤,至今命悬一线。近日,38岁的河南男子王锋受到舆论关注。一周之内,社会各界共向其捐款超过221万元。5月26日,面对从各地持续汇来的捐款,王锋的妻子潘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喊停了捐款:钱已基本够用,拜托大家别再捐了。潘品说,前来捐款的好心人中,有不少人自身经济并不宽裕。“既然我们的治疗费已经差不多了,就不要让大家的爱心浪费了。”(5月27日《新京报》) “喊停已够捐款”不能仅靠道德自觉 龙敏飞 “钱已基本够用,拜托大家别再捐了”“捐款若有剩余,会捐出去”“我不希望大家的爱心被浪费”“已停掉网上捐款项目,将销银行卡”„„这样的话语,出自受助者家人口中,的确令人感动。受助者需要帮助,但并不贪婪,也很有底线与准则,如果受助者都能像这样,愿意献出爱心的人,必然会越来越多,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爱心,不是被骗了,也不是被挥霍了,而是实实在在地用在“爱心事业”上。
对于这次受助人的表态,网上也是好评一片。有人表示,这样的道德自觉,值得肯定,也值得更多的人学习与借鉴;也有人表示,呼吁“钱已够别捐了”的说法,也是一种慈善„„从网上舆论来审视,对此事好评颇高。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样的做法,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底线之举,只不过由于之前一些受助者的素质不高,才显得如今这受助者的高尚。毕竟,不让“爱心流失”,应该是慈善的应有之义。
审视现实不难发现,在慈善方面,现实的状况的确不容乐观。一些慈善机构的信息不够公开透明,令捐助者“很受伤”。此外,网上一些人利用公众的同情心募捐,也没有得到严厉的惩戒,同样是对慈善的一种“伤害”。当然,还有一些人,没有骗捐,但收到的慈善款远远超过他们的需要,但他们也没有“退还”的意思,甚至用于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样的行为,在“捐赠者”看来,同样的不甚合适的,甚至是令人“心寒”的。
通过这些案例足以发现,慈善领域任何的一件小事,一旦处理不当,都可能让“爱心”受到损伤。而并不是每一次,受助者都能有足够的道德自觉,都能合理地进行善款的管理与分配。这就意味着,对善款的管理,应该有统一性的规范。可以说,无论是通过个人募捐还是机构募捐的善款,都应该保持充分的信息公开与透明,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应当好监管者的角色,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善款”合理地用在刀刃上。
遗憾的是,当前对此的约束,似乎还停留在道德自觉的高度上,但这显然是不够的。希望有关部门的能够及时介入,并当好“守夜人”的角色,为善款的合理利用保驾护航,让“善款”落到实处,维护好慈善行业的良性制度。
二、据语文出版社近日透露,新修订的中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大幅调整,40%原有课文被替换。新版教材大幅增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比重,相关课文最高占到全部课文的40%,并且增加了古诗文教学内容。语文教材修订,迅速成为广受热议的话题。 语文教材修订凸显文化自信 封寿炎
语文不仅仅包含工具性的语言知识,而且兼具承载哲学思想、陶冶人心等诸多功能。受此传统影响,今天语文教材课文的遴选仍然广受关注,常被视为时代精神、文化传承、文学艺术乃至情感趣味的风向标。那么,这次大幅调整入选课文体现了什么? 增加古诗文教学、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所占比重,就是要更加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
传承。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厚重的国家,拥有几千年不间断的历史记录,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独一无二。同时,我们还拥有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无论是对于当下,还是对于未来,这些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而深刻的价值。然而到了当代,随着年青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陌生和疏离,文化名家越发难寻。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学校教育大有可为。
要接续传统、传承文化,古诗文教学是一把关键钥匙。历代哲人、诗人、作家扎根于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刻地体验社会和人生,强调人类的基本情感,专注于语言的艺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不朽篇章。这些篇章与整个历史文化脉络血肉相连,蕴含着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承载着极具中国特色、中国风范的文化价值。古诗文教学的意义,是激扬它们承载的文化价值,并使其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焕发神彩。因此,对它们的学习不仅是“技能性”的,更体现了我们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信。 同时,此次语文教材的修订也有与时俱进的一面。一些原来收入教材的文章此次进行了调整,比如温书林的《南京大屠杀》这次就替换成了从张纯如著作《南京大屠杀》里节选的《死里逃生》。对照着读温书林和张纯如的两篇文章,可谓各有千秋。张纯如的著作,资料更加扎实,细节更加生动,对于人物的刻画也更加层次丰富、性格生动。她在文中除了揭示大屠杀的残酷性之外,也展示了主人公李秀英不畏残暴、勇于抗争的英雄气概,塑造了令人感佩的中国女性形象。
时代在变,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也在不断改变。紧扣时代脉搏,跟上时代脚步,在传承中变革,既固本又开新,应该是语文教学一个永恒的课题。
三、近日,一段“樱桃核有毒,5颗毒倒成年人”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热传。记者向医学、营养学专家求证,专家表示,这一消息为假命题,樱桃核致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5月26日《京华时报》)
纷飞的谣言与我们浮躁焦虑的内心世界 杨朝清
微信朋友圈作为一个区别于家庭、工作场所的“第三空间”,曾经给老百姓带来了愉悦的用户体验。然而,不论是屡见不鲜的“炫耀性晒娃”,还是不厌其烦的拉票,抑或层出不穷的谣言,微信朋友圈不断上演着“变形记”,早已面目全非,让一些人选择了远离甚至退出。那些缺乏科学依据的谣言,为何能在微信朋友圈上大行其道? 在不确定因素增加的风险社会,“樱桃核有毒”无疑触碰了老百姓关于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敏感神经。在一个“吃货”盛行的时代,有不少爱吃樱桃的消费者;危言耸听的“樱桃核有毒”不仅会影响商家的生意,也会加剧老百姓的心理恐慌——尽管吃5颗樱桃核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为了最大限度地自我保护,人们往往采取一种封闭性的社会排斥,对樱桃“望而生畏”。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将谣言看成一种社会情境,它一旦被许多人相信,就会进一步增加相信者的人数,进而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导致人们的认知偏差,激发负面的社会情绪,形成单向度价值判断和同质化思维。在有效信息供应不足的背景下,具有刺激性的谣言对受众的精神需求的满足,谣言内容与受传者预期的吻合以及受传者之间的相互印证, 进一步加剧了谣言“乱花渐欲迷人眼”。
许多谣言并不高明,只要我们多一些独立思考和审慎思维的能力,谣言就会被粉碎。在微信朋友圈,谣言为何成为“打不死的小强”?说到底,急剧的社会变迁,让人们普遍缺乏定力,处于一种浮躁、焦虑的状态;而在一个多元的时代里,多种不良社会心态交织杂糅,让谣言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
纷飞的谣言,让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走调、变味。在微信朋友圈,每个人都有那么几个喜欢转发、分享谣言的朋友。你高冷地不屑一顾、义愤填膺地讨伐,他却乐此不疲、信誓旦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3054369" });
旦地相信谣言是真的,甚至对你进行“道德捆绑”。思考的惰性和文化的快餐化,让许多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原本没有什么生命力的谣言,就又多了一些生存空间。 在社会信任缺失的当下,谣言进一步切割了稀薄的信任存量。“樱桃核有毒”犹如一面镜子,观照出一个时代的病症。只有让真相越早抵达,谣言才会越快攻破。不论是提升制造谣言的违规成本,还是公共部门、科研机构及时以“信”辟谣,抑或提升公众参与、减少谣言的以讹传讹,治理五花八门的谣言,显然需要多方合力。 四、“只要随便堆砌几万个文字,通过答辩,就能从‘博士生’摇身一变为‘博士’。这样的‘博士’到底价值几何?”日前,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在评审一篇教育部抽检的博士论文后,发博客称该论文差到让他愤怒。他强烈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追查论文的相关单位和作者的责任,并作出相应处理。
问题论文“闯关”打了谁的脸 周继坚 陈吉德教授的“冲冠一怒”,暴露出当前论文评审的诸多问题。客观来讲,当前我国高校从本科生到硕士到博士的学位论文评审总体上是严格的,而在这几个层级当中,博士论文的答辩应当说最为严格。和本科、硕士教育相对放开不同,我国的博士教育还是精英教育,国家对博士生的培养可以说是严上加严,很多论文不过关的博士生不得不延期毕业。但这篇“问题论文”恰恰出于博士生之手,陈吉德提到的“资料堆砌、语句不通、文不对题”等诸多问题,着实令人惊诧。
学位论文是一个人理论修养、知识水平、研究能力的综合体现,刻苦钻研、诚实守信是一个学者安身立命之本。如果像这样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用古人的话讲,那就真正是“斯文扫地”。须知,博士生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既是对学校师生负责,更是对一国学术能力、科研能力的保护。我国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目的就是要培养造就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挑起国家改革发展的大梁,如果都像这样腐蚀学术殿堂,连起码的学术准则都不要,连基本的学术要求都达不到,遑论破解“钱学森之问”。
学术是一面镜子,映照的是社会的生态和人们的心态。当人们都忙于巧夺浮名、急功近利,学术研究就不可能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氛围。当人们都忙于钻营讨巧、敷衍了事,真正的学术尊严就不可能得到尊重。当学术也被人们当作摆设来对待,甚至当作商品来交换,那么一个国家的原创力、创新力就会遭遇“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每一篇“问题论文”都是国家教育塔基上的一道“裂纹”,“裂纹”多了,学术大厦就会摇摇欲坠。
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层出不穷,最该反思的还是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学生不认真研究、导师不严格把关,根源是制度出了漏洞,或者制度被架空。应当反思制度规定的论文评价体系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对学术腐败和学术造假的打击是否起到了作用。如果造假作弊的行为得不到惩处,好的论文得不到激励,敷衍塞责的行为得不到约束,最终只能是“劣币驱逐良币”。
惩治学术腐败,毫无疑问须从“把关”入手,以“追责”收尾。导师应当作为学生论文的第一把关人,承担学生学术行为的连带责任,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使导师不再空当摆设。学校作为学术机构,应当对全校学生的论文质量承担责任,必须深究学校在论文把关方面的主体责任,由教育部门进行监督和考核,对于问题严重的学校要不惜取消其自主评审资格。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介入查处学术不端行为,树立良好的学术导向。 五、“因为是学中文的,所以就很敏感,第一眼看到就觉得这四个字不对劲。”日前,在重庆大学中文系读大三的小赵和朋友在沙坪坝三峡广场聚餐,几个人在新世纪超市旁的空地等人时,被一组雕塑吸引,雕塑上“昭君牧羊”四个大字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对此,当地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2下载券 暂无评价
下载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我要定制简历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3113367" });
/* pc阅读页3-4页间(新) */
var cpro_id = "u2845472";
有关部门表示:昭君生活在塞外,应该是有牧羊经历的。(5月22日《重庆晨报》) “昭君牧羊”,权力无文化很可怕 郭文斌 对于“苏武牧羊”“昭君出塞”,读过历史我们都知道,我们还真不知道“昭君牧羊”,不过,当地有关部门却表示,昭君生活在塞外,应该是有牧羊经历的。于是想当然地就有了“昭君牧羊”的城市雕塑,且存在多年了。期间想必也有大学生提出过质疑,但由于当地有关部门的固执己见,却让“昭君牧羊”,成为了当地人人皆知的“地名”,这实在是悲哀。 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不仅仅是增添城市美景,更是一种人文教育,因此,需要追求美感,更要追求科学性、真实性。显然,“昭君牧羊”不符合历史事实,退一步说,历史上真有“昭君牧羊”,也应该是经过考证的,而不是相关部门所说的“应该是有牧羊经历的”,如此猜测而成的“昭君牧羊”等同于儿戏。“万一这些孩子以后只晓得有‘昭君牧羊’,不晓得昭君出塞、苏武牧羊怎么办?”市民的忧虑显然不无道理。
城市雕塑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本应该谨慎用之。既要有预算,又要相关的审核。不知道“昭君牧羊”是谁出的注意,又是谁审核的,怎么相关人员就没觉得不妥,这真是不可思议。不过,现在城市雕塑,以怪异来吸引眼球的也不少。由某知名网站发起的“2012年十大丑陋雕塑评选”活动曾引起全国网民的强烈反响,在全国大中城市矗立的许多著名和不著名的雕塑作品引发了全民的共同讨伐和质疑。不过,质疑归质疑,只要权力部门不想拆,仍然会继续矗立于城市街头,老百姓又能奈若何?其实,即便是拆了,浪费的还是纳税人的钱,谁又会受到问责呢?
历史文学允许想象,但将一种文学想象的场景用作一处地名或地标,这是不允许的,因为会造成误解,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对城市雕塑,应该尊重历史,少些“戏说”

❹ 南京师范大学影视文学(1)考研怎么准备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01方向:
⑤F012古代戏曲作品评论
《中国戏曲选》,王起主编,人民文学1985年版;
《元明清戏剧分类选讲》,欧阳光著,高等教育,2007年版。

02方向:
⑤F013影视美学
《影视美学》,彭吉象著,北京大学,2002年版;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罗伯特·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著,中国电影,1997年。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01方向:
⑥文学理论基础
⑦戏剧理论基础619 中国古代文学史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著,上海古籍,1998年版。

620 影视史评:
《世界电影史》,[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北京大学,2004年版;
《中国影视艺术简史》,谢柏梁、袁玉琴主编,中国电影,2006年版;
《西方先锋派电影史论》,华明著,中国电影,2006年版;
《当代港台电影研究》,孙慰川著,中国电影,2004年版;
《新语境中的中国创作》,白小易著,中国电影,2007年版。

810 中国古代戏曲史:
《中国戏曲发展史》,廖奔、刘彦君,山西教育,2000年版。

811 影视理论:
《影视艺术概论》,周星主编,高等教育,2007年版;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明主编,复旦大学,2002年版;
《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沈国芳著,中国电影,2005年版;
《影视声音造型艺术论》,魏南江著,中国电影,2008年版;
《影视视听语言》,陈吉德等著,国防工业2012年版。

热点内容
多伦多大学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申请 发布:2025-08-02 14:55:43 浏览:43
烟台大学的英语专业分数 发布:2025-08-02 14:53:33 浏览:622
2003电子科技大学贵阳录取名单 发布:2025-08-02 14:53:32 浏览:863
南京大学扬州籍教授 发布:2025-08-02 14:49:47 浏览:893
石川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发布:2025-08-02 14:31:42 浏览:710
大学有什么科目的教授 发布:2025-08-02 14:31:11 浏览:766
大学生活与职业发展 发布:2025-08-02 14:26:51 浏览:706
武汉大学生班 发布:2025-08-02 14:26:45 浏览:165
张雷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8-02 14:18:54 浏览:157
梦自己到做了大学老师 发布:2025-08-02 14:14:37 浏览: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