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香港大学张贵教授

香港大学张贵教授

发布时间: 2021-02-07 02:10:55

⑴ 香港中文大学研发首个螺旋藻微型机械人是真的吗

据报道,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副教授张立教授的研究团队,成内功研发全球首容个可以在活体内追踪和降解的生物合成微型机械人,对微创或无创诊断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型或纳米机械人是近年生物医学界大力发展的技术,它能在非常狭小的空间,包括人体内发挥功用,尤其在非入侵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庞大的应用前景。现时,科学家大多采用人工合成法制造微型机械人。张教授带领研发的生物合成微型机械人是采用天然螺旋藻,配以人工合成生物兼容铁磁性纳米颗粒(四氧化三铁)作为原材料。螺旋藻被广泛用作膳食补充剂,安全性高,因此利用螺旋藻制造的微型机械人之生物安全性,较其他同类型的机械人高。

研究还表明,微型机械人降解时释出的成分,对癌细胞表现出很强的杀伤力,但不损伤正常细胞,这一研究成果有望为癌症提供全新的诊疗选择。

⑵ 谁知道资助贵州大学的日本财团是哪个财团他们的背景是什么

2007年3月-8月国外来访人员动态
1.1. 1月5日,来自俄罗斯、哈撒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16名学生来我校参观,与人文学院院长、书记,以及该院对外汉语教学中心负责人等举行了座谈。

2. 1月10月至19日,韩国研究小组访问贵州并进行野外考察,我校赵元龙教授等负责陪同。

3. 1月23日至29日,德国洪堡大学农业经济专家Harald Grether博士、Uli Kleinwechter先生(KLEINWECHTER先生的夫人 Teresa Rojas Lara女士同行)到我校经济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4. 1月24日,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代表团访问我校,与我校达成合作备忘录。

5. 1月30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文化领事郭南琳女士访问我校。

6.6. 2月1日至2月8日,韩国国立江源大学任奉吉教授到贵州大学讲学。

7. 2月2日,日本山口大学农学部教授早川诚而一行三人访问我校。

8. 2月7日韩国湖南大学姜胜默教授访问我校。

9. 3月8日上午,山口大学教授拜访经济学院洪名勇副院长,并作座谈。

10. 3月9日至11日,经济学院“现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应用学”国际会议在花溪迎宾馆召开。参与此次会议的外籍专家有来自法国的一名专家、奥地利的一名专家与日本的四名专家。

11. 3月9日下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兹(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访问贵大。并给学生作了关于经济学方面的讲座。

12. 3月12日,法国交换学生9人来到我校。

13. 3月12日,张德匡先生到达贵大,并于3月19日开始为非英语专业学生义务作英语学习的讲学,为期一个月。

14. 3月15日至3月17日,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亚洲区的主任Larry Jones访问我校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15. 3月19日,山口大学教授来访,与生命科学学院张崇玉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金颖若教授商谈制作“环境教育讲义教材”事宜。

16. 3月20日,美国驻华大使馆美国教育交流中心美国教育总监(中国专员)莫华璋先生,与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领事处领事东方迈先生就美留学以及相关签证情况到我校进行讲座以及咨询活动;RONALD CHENG教授为法学院师生作“关于美国刑事诉讼法的若干问题”的讲座。

17. 3月22日,山口大学藤原贞雄教授、植春高久教授拜访了陈校长,并与我校达成协议,在07年底接收外国语学院5名学生到该校进修学习三个月。

18. 3月23日晚,李校长接见了日本山口大学东亚研究所小谷典子女士一行七人,并于24日上午在人文学院副书记庄勇的陪同下到石阡县参观木偶戏。

19. 3月29日,日本GTB组织到外国语学院面试日语专业学生。

20.4月9日,安顺出生的美籍华人、加州柏克力大学机械工程博士、美国核能管制委员会资深工程师韩宗武博士在蔡家关校区为师生作“一个先进原子能发电厂的设计”的学术讲座。

21.4月23-29日,美籍华人、美国加州州大长滩分校机械及航空系叶先扬教授到我校作学术访问,并分别在北校区及蔡家关校区为师生作了3场讲座,两场为机械方面的学术讲座,最后在北校区为全校师生做了一场关于“台湾问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讲座。

22.2007年6月8日,德裔华人、著名中提琴家胡伟先生访问我校,参观了我校艺术学院。

23.2007年6月12日,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教育处教育参赞蔡志明先生一行访问我校。

24.2007年6月19-21日,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校长Singarvelou先生一行访问我校,陈校长会间了客人。

25.2007年7月2日, 法国上阿尔萨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校长Arnaud Haeringer先生及项目负责人丹尼斯女士访问我校,并为我校蔡家关校区的师生做了有关赴法留学方面的讲座。

26.2007年7月12-16日,世界民族学人类学联合会妇女研究会主席哈里森博士应我校人文学院邀请来我校进行学术访问。

27.2007年 7月5日, 教育部“春晖杯”留学人员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苏贤斌博士、德国汉诺威大学许剑飞博士、日本永久技术研究所陈妙生博士、日本分子化学研究所总裁于宪法博士一行四人对我校进行了学术访问。

28.2007年 7月9日,以色列海法大学Tzion Fahima 教授访问我校农学院,并与我校讨论签订合作协议事宜。两校将在最近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⑶ 香港大学的研究生值得读吗要求高吗

我去年刚毕业~个人感觉是非常值得的,时间短,全英文授课,就做学术而言,还是挺国际化的。在读港大master之前,我没有英文文章,从没参加过啥会议。但是在这边读了一年,投了一个国际会议和一篇英文期刊在审,随说学制短,只要你付出的多,能得到的几乎都能。而且就一年,使劲逼一逼自己,毕业拿distinction也是很有可能的。而且港大很美哇,边学边欣赏风景也是极好的。


⑷ 香港大学博士录取都有奖学金吗

是的,香港大学博士只要录取了基本都会获得奖学金。但是前提是你有申请奖学金,学校发放录取通知时会通知申请人奖学金情况。

一、香港大学博士奖学金申请条件

学校认可的硕士学位,本专业或关联专业;GPA不低于3.0/4.0,雅思或托福达到良好以上;专业不同或要求工作经验、论文等。

二、香港大学博士奖学介绍

1、Postgraate Studentship,以TA或RA的形式颁发给全日制的MPhil和PHD,条件是有乙等荣誉的本科学位。奖学金的金额为每月13,100港币。港大的PHD学费是每年42,100港币,因此,只要不是花费太严重,这个数目已足够覆盖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

2、University Postgraate Fellowships。一次性颁发给PHD以及SJD,金额为70,000港币。UPF申请的截止日期是12月31日。这两个奖学金都在学校发放录取时通知时通知申请人是否获得。另外,港大学生如果在校表现优异还可以获得学业奖学金。

展资料:

香港大学博士入学之后可供申请的奖学金

1. Dr Lo Kwee Seong Ecation Foundation Travel and Conference Grants

1)就读MPhil和PhD的学生可以申请。专业不限,经济较为困难的人可以申请

2)学生出差的差旅费用(必须跟自己的研究相关)。学生去香港之外的地方,参加会议,在会议上发表论文的费用。这两种费用,可以申请这个奖学金。

3)公开申请。有经济困难的同学才能申请。其他方面无限制。

2. Erik Kvan Postgraate Scholarship

1)在哲学与心理学系攻读MPhil和PhD的学生,可以申请

2)申请人是在香港居住满5年以上的人

3)共9000港币,公开申请

3. Hung Hing Ying Scholarships

1)针对自然科学领域

2)申请以上领域的研究硕士和博士的学生,可以申请

3)1.5万港币

4)根据学生的学习进步,以及优秀程度授予奖学金

4. J.G. Phillips Memorial Scholarship

1)针对生物学领域

2)申请以上领域的研究硕士和博士的学生,可以申请

3)用途:帮助学生承担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参观海外实验室的费用

4)评选标准:学业表现;参加会议或者参观实验室的计划,是否得到了导师的批准

5)8000港币

6)公开申请

5. Sir Edward Youde Memorial Fellowships (For Postgraate Research Students)

1)5万港币

2)在香港居住了超过3年

3)在香港的8所公立大学中,已经注册成为了研究硕士

4)或者,在指定日期之后,注册成为硕士生或者博士生

5)或者,由机构的领导者提名

6)并未开始做全职工作

7)每年9月提名,12月面试。12月未接到通知的人,基本就被淘汰了

⑸ 香港金融界老大是不是张五常请详细介绍下

张五常
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1935年生于香港,1982年至今任香港大学教授、经济金融学院院长。1959年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学习,其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曾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是第一位获此职位的美国本土之外的学者。 1969年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界。1991年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
身为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的张五常果真会像一些媒体传言的那样,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华人吗?诺贝尔奖委员会是否正在收集张五常的资料?日前,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负责诺贝尔奖评选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对记者的答复是:在委员会作出决定之前,候选人的任何资料都是个秘密,他们不对任何传闻作出评论。
记者就此采访了正在成都讲学的张五常。张五常表示,确有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有关人士在收集他的资料。关于诺贝尔奖,他说,许多时候是别人一厢情愿。诺贝尔奖是很珍贵的奖项,张五常认为:“我在经济学里面四十年的苦苦研究只是得到了一个获此殊荣的机会。”有记者问张五常:如果您获了诺贝尔奖,您认为最可能获奖的理由是什么?张五常回答说,最可能的是1969年写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
诺贝尔奖委员会每年都会向成百上千的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发函,让他们提名来年诺贝尔奖的候选人,提名一般在每年的2月1日截止。接下来,诺贝尔奖委员会将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对候选人的成就进行考查并作出选择,最终的结果会在每年的10月公布。
2008年4月16日,发现张在腾讯上的文章《粮食如何算安全?》
粮食如何算安全?
在两会的研讨中,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受到重视,而要减少农民人口的声浪似乎是提升了。在此同时,粮食安全问题的声浪提升得更大。后者是二百多年前欧洲重农主义的思维,“粮食安全”的表面解释是一个国家的农产品需要自供自给,不靠进口。这几年中国的农用地减少,自产的粮食下降,中国成为一个粮食进口国,是以为忧。
我曾经指出,作为人口最多的大国,比例上优质的耕地实在少,要成为经济强国,中国一定要让大量的农民人口转到工业上去。这样一来,大量进口粮食无可避免。目前的情况,是好些地区工业用地的回报率比农业用地的回报率高出10倍以上,而一部小电视机出口可以换取大约一吨非优质的白米进口。农转工可图之利可谓大矣。
一年多来,可能由于政府对农业与农民的多方协助,农转工的速度显然不足,因为工业大叫民工荒。虽然目前的经济整体发展还算好,但路线是走错了。继续下去,这路线的不良效果会明显化。爱护农民是鼓励他们转往工业,协助他们留于农业,早晚害了他们。
我们今天不容易估计中国的农民究竟是人口的百分之几。官方的数字是69%,但半农半工的人口多得很,而不在市区的工厂越来越多。以全职农业算(例如两个半农算一个),农民的人口百分率应该低于69%。不这样,直觉的判断是中国不会见到有骄人的工业发展。纵观外国经验,要成为经济强国,中国的全职农民要下降至人口的25%左右。这含意着中国的粮食要大量进口了。
安全吗?我曾经指出,没有任何供应,能比让他人赚钱的供应来得安全。就算国与国之间有政治纠纷,有禁运的可能,有钱可赚的商人总有办法,何况世界上有那么多农业出口国要互相竞争。要走向经济强盛之途,中国没有其他选择。但我可以提供三点,增加粮食供应的安全性。( 注1)
(一)政府全部开放粮食进口,让私营(或称民营)的商人处理,绝不限制牌照数量。这是毫无农业的香港从来没有缺粮的主要原因。数之不尽的零散粮食商人,互相竞争,各出奇谋,各有门路,有什么战争或政治上的风吹草动,他们总有办法。 (注2)
(二)在海上以浮笼养鱼与在海滩殖蚝、蛤等,有利可图的例子早有前科。政府要把所有宜于人工繁殖海产的海岸与海滩,以招标的形式租出去,让民营投资者博一下。 (注3)
(三)界定与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容许有权利界定的农地有自由转让权。当然,不少地区政府要靠土地租出或卖出为生计,而农、工、商、住的土地用途的划分是一门湛深的学问,篇幅所限,这里不说了。
客观地看,中国需要的知识进口、石油进口、铁矿进口等,比农产品进口更重要,但为什么两会不讨论这些进口的不安全呢?我的答案是:不能不进口的,无可奈何,于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客观地看,农产品也是不能不进口的,而外国的供货商人远比石油或铁矿为多。
关于注解:
注1:经过2008年出现的粮食危机,似乎张的主张有站不住脚的嫌疑。
注2:商人唯利是图没有错,但是在某些情况是不会出现冒死为某国进口粮食的,例如朝鲜的粮食问题没有张所说的解决办法的,所以从国家的角度,侥幸的心态不能有。
注3:关于海产养殖,由于近几年中国政府对环保以及人民生活的重视,大量限制了圈海养殖的范围,还海于民的力度不断加大,所以张的这个想法实在不是很现实,也有违人民亲近大海的民意。
但是辨证的看不同的声音也不失为对政府和人民的一种参考,还有其他比较好的经济学家郎咸平,大家可以参看他的观点。
争论:
一直以来关于张有许多争议,可能最大的争议是自由竞争的理论,这个论点初看很好很强大,可是仔细的想想似乎有许多问题,例如:中国是否有公平竞争的环境,即使有,但是我们都知道竞争结果永远是少数人是胜利者,失败者怎么办?国家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经济的问题,只是用经济学想问题而忽略最广大普通人民的利益是不会有哪个政府肯冒这个险的,贫富差距的扩大永远是国家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满足少数人的利益永远不会是真理。
著作
卖桔者言
科学说需求 (经济解释, 卷一)
供应的行为 (经济解释, 卷二)
制度的选择 (经济解释, 卷三)
五常学经济 (经济解释, 卷四)
经济的看相与把脉
三岸情怀
中国的前途
存亡之秋
伟大的黄昏
学术上的老人与海
挑灯集
卷帘集
凭栏集
随意集
张五常先生
195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师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1967年获博士学位、随后跟随诺贝尔经济获得主科斯工作,1969年获聘西雅母华盛顿大学教授,1982年至今任香港大学教授。
张五常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二,1997年,他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一职位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
张五常是演讲大师,从欧美到中国,从大学的讲坛到法院的殿堂,从智囊会所到公众论坛,听者包括学生、教授、家庭妇女、小职员、企业家、总理、总书记,有人说是微言大义,有人说是危言耸听。几天前,他来广州中山大学做演讲,听众之多,反响之强,中大教师无出其右。 张五常是公认的产权理论大师,他的朋友如科斯、弗里德曼、阿尔钦等学界泰斗说他是“百年来只此一人”。张五常拒绝诺贝尔经济学奖,理由是评奖委员会太“功利”,他引用了一句广东家乡话“面子是人家给的,架子是自己搭的。”但他公开称:“我的文章中至少有六七篇100年后还有人读,哪个诺贝尔奖得主敢这样说。”
张五常看不起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因为“他们不明世事”。他自己,除了正儿八经的学生和教授生涯之外,逃过荒,做过生意,卖过古董,搞过艺术展,打过官司,当过分析员,自然是“读万里书,行万里路。”所以他的文章格外简单,却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张五常讲话直截了当,不给人丝毫面子,因为他爱真理,而且因此骄傲。他说,1983年的一个晚上,写完《企业合约的本质》一文,虽尚未成稿,但已知是传世之作,一百年后还会有人阅读,“于是,我仰天大笑。”
张五常有一头蓬乱卷曲的白头发,虽然六十几岁,看上去仍然十分卡通。他的经历也是卡通化的,有一种现实世界缺少的简单和戏剧化。比如他小时候常常逃学,两次被开除出校,中学都没毕业,可是他从进大学到成为正教授,仅仅花了9年时间。他的专业是经济学,但是他和香港三位名摄影家一起出摄影集,而书法成就,则获得上海中国画院封为画师。
初初见到张五常,那感觉是不大好的。在白天鹅酒店的大堂吧,张顶着他那一头乱发,没有什么笑容,在一群人的簇拥下出现——名人,权威的排场逼人而来,我有点想放弃这个采访了。但是我很快知道自己错了。乱纷纷坐定之后就发现,除了他太太和两三好友,七、八个年轻人都是本地的普通大学生甚至中学生。不管他们问什么,张总是乐于回答,渐渐高兴起来,口若悬河。看样子他是真的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从早到晚,没有一点疲倦不耐烦的神色。他第二天还跑到中学去演讲——中学生怎么听得懂他那新制度经济学呢?他跟他们讲怎么读书,怎么挑老师,说“老师很重要,但是也不是这么重要”。学生们鼓掌鼓得快疯了。
人活到一个境界是没办法的了。象张五常,他即使坐在一张不大舒服的椅子上,也是很自在的。在中学演讲,每当学生咬紧牙关鼓掌,他就往椅背上一靠,手臂垂下来——还是很自在的样子。他是不会让自己不舒服的。他肆无忌惮地评论书法,摄影,音乐,也是鲜明的“张式”的,好是好得不得了,天下第一,坏就是垃圾,一钱不值。眼睛里从来没有权威。当然,这你就不能象对他的经济学那么认真了。他拍黑白照片,有中国画的韵味。他拍人物,却是影楼式的干净艳丽,把美丽的太太拍俗了。
读那么多书,又还懂得运用肢体语言,他的握手是温暖而舒服的。走在沙面的小路上,他和太太自顾自手拉着手,把一班人甩在后面。他的身材瘦而高,年轻一点的时候大概称得上玉树临风。但是他现在仍然说话风趣,喜欢和美女吃饭。张太说他,“事后都不记得了,跟我说,上次吃饭在旁边那个女的是不是你?”真有他的,这样就过关了。
他的太太美丽而能干,在美国有自己的事业——可不是家庭妇女。在内地,他太太做他的普通话翻译——几乎是同声翻译。教授在生活上是个好伴侣吗?他太太说:“看你要求的是什么了。他真的非常可爱。”又取笑他,“吃穿是不讲究的,人家一看他衣服就知道他太太回来了,他自己是不会配颜色的。吃饭也马马虎虎,有时候吃完了说,‘不好吃’,可是他也吃了很多。”两夫妻一般的好口才,说出话来刮辣松脆,活灵活现,跟一般口讷的读书人大不同。 小档案: 履历: 195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师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钦。1967年获博士学位。 1967年—1969年,在芝加哥大学与诺贝尔经济获得主弗里德曼和科斯等工作。 1969年,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 1982年—2000年,任香港大学教授、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 1997年,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一职位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 学术贡献: 对财产权影响经济行为的重要性的信念,使他几乎是排除一切地集中研究交易费用的各个方面。他几篇重要的学术论文,使他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在领奖演辞中指出,张五常和另外两位经济学家也为得奖成果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目前正在撰写集数十年学术研究精华的著作《经济解释》。
部分英文论文: 《佃农理论》,1969
《合约的结构与非私产的理论》1970
《蜜蜂的寓言》,1973
《儿女的产权与婚姻合约》1974
《价格管制理论》,1974
《社会耗费之迷》1978
《企业的合约性质》,1983
《新制度经济学》1993
《交易费用的范式》1998
部分中文文章(集): 《卖桔者言》 ,1984
《中国的前途》,1985
《再论中国》,1987
《三岸情怀》,1987
《凭栏集》,1991
《随意集》,1992
《往日时光》,1993
《卷帘集(上、下)》,1998
《挑灯集》,1999
《学术上的老人与海》,2000
《张五常论教育》,2001
《张五常论学术》,2001
《狂生傲语》,2001
《经济解释》,2000年11月01日至2002年10月23日连载

⑹ 香港大学出了哪些厉害人物

香港大学从1911年成立至今,历史可谓十分悠久啦!作为香港的高等学府,自然是出了许许多多的杰出校友。这也是港大成为许多海内外学生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下面就来说说几位我知道的一些港大名望人士吧!

1. 杨润雄

他曾创作的《爱在瘟疫蔓延时》相信很多老一辈的人都不陌生!可能一些年轻学生没有听过,其实我也是通过一位香港本地的同学推荐后才去了解的。我也推荐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他,陈伟霆的《尾巴》、王若琪的《左手》、蔡卓妍的《往事并不如烟》都是他的填词作品!

以上,希望能帮助到你,以后有时间再来多补充些回答!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

⑺ 贵师大有那些出名人

钱声帮,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台长助理
黄剑,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教授
钟书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潘安华,全国模范教师,中学特级教师,贵州省管专家
郑重,全国优秀音乐教师,国家级音乐骨干教师,中学音乐特级教师
邰胜萍,国家级骨干教师,教育部“华夏园丁”获得者,特级教师
聂捷夫,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国家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
陈建华,中学“全国1000名杰出校长”,中学特级教师,省管专家
王正武,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功能食品与食品化学学科带头人
朱厚泽,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
徐以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周焜光,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原副政委,桂林警备区政委,少将
蔡仲,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
张笑一,全国优秀教师,省高校教学名师
李小平,“中国十佳乡村英语教师”
肖贤彩,原贵阳十九中校长、贵阳幼儿师范学校校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特级教师
熊易农,一级文学编辑,贵州省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
吴如嵩,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孙子兵法研究专家
方友鑫,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苗月,峨眉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导演
刘纯斗,六盘水市第二中学校长兼党总支副书记
夏光敏,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刘吉平,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蔡运龙,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章典,香港大学教授、哲学博士、博导
张卫刚,中国飞碟射击队双向项目主教练
王三运,甘肃省省委书记
刘鸿庥,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这些都是知名校友。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林树明
省管专家:蔡永生、熊康宁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管专家:伍鹏程
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谢晓尧
学校名师!

⑻ 香港科技大学大教育出来了那些名人

香港科技大学,简称科大(英语: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HKUST),是一所成立于1991年月的高度国际化研究型大学,亦是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院校之一,由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及霍英东研究院五所学院组成。科大现于多种大学排名被评为世界前50名,THE-QS在2010年将之评为亚洲第二,仅次于香港大学,社会科学领域获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评为两岸三地之首,其“EMBA课程”与“机械工程研究发表量”更是世界第一。

由于其历史过短,所以不可能培养出有多高知名度的学者。

科研及学术成就
理学院
生物化学系张明杰教授完成的“构建神经系统信号传导复合体的结构基础”项目获得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生物化学系主任叶玉如教授,于2004年3月荣获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L'ORéAL·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香港女科学家和第二位中国女科学家。
生物化学系梁纯教授实验室发现新的DNA复制起始蛋白以及新的抗癌途径,发表于《细胞》和《癌症研究》杂志上。
生物学系张东才教授发明了分子生物感受器,并用于监测细胞凋亡过程。
化学系徐兵教授,首位杜邦欧亚青年科学家研究奖获得者(2001),合成了世界首例可抑制抗药肠道球菌生长的水溶胶化合物。
化学系韩利强(Richard Haynes)教授在德国拜耳公司及世界抗疟疾基金会资助下开发的新型高效抗疟疾药物目前进入二期临床实验;
化学系任能博(Reinhard Renneberg)教授开发的心脏血液生物传感测试芯片已于2003年在德国上市。
数学系黄劲松教授的「半单李群上的非交换调和分析」,于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2等奖。 物理学系汤子康及王克伦教授关于「纳米结构氧化锌半导体薄膜的室温紫外受激发射」的研究,及生物化学系主任叶玉如教授关于「新形神经肌肉突触讯息传递机制的鉴定」的研究,同获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2等奖。
物理学系科研小组成功研制出直径为0.4纳米的纳米碳管,是迄今世界上最细的单壁纳米碳管。这一项研究成果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推举为全球当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工学院
截至2006年,电子及计算器工程学系共有11位教授当选IEEE院士。
电子及计算器工程学系李泽湘教授获美国国家自然基金会技术创新奖及国家自然科学奖。
先进制造研究所获国际制造工程师学会颁授LEAD奖项,以表扬研究所在先进生产工程与工程管理方面的卓越教研成果。
机械工程学系郑平教授获美国航空航天协会颁发2003年度热物理奖。
土木工程学系邓汉忠教授获美国离岸能源中心选为"殿堂级技术拓荒者"。
科大培养的芯片专家张善銮博士(1997年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本科毕业生,2002年同系博士毕业生),其研究论文在四年内曾三度被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举办的国际固态电路研讨会 (又称芯片奥运会) 所接受,得以在大会上宣读论文。无论在内地和香港都是前所未有的。
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学系宗福季教授是大中华地区质量控制领域第一位获取美国质量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Quality)认可的"六西格玛黑带"(Six Sigma Black Belt).
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学系李忠义教授2005年当选IIE(国际工业工程师协会)院士。

⑼ 港大教授杀妻被捕了吗

据港媒消息,香港大学校委会成员张祺忠因涉嫌杀妻藏尸于28日被香港警方拘捕,警方28日下午发现妻子尸体被藏在其位于港大黄克竞楼的办公室。张祺忠系港大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现年53岁。

罗国凯说,嫌犯的女儿曾贴出寻人启事,根据调查,嫌犯无经济问题,家庭间中有争拗但无家暴纪录。

与张祺忠夫妇熟悉的香港大学职员协会会长陈捷贵对此案感到愕然。据港媒报道,陈捷贵介绍,两人育有一对子女,张祺忠的妻子在失踪后,自己还曾见张祺忠街上贴寻人启事寻妻,所以对张祺忠被捕感到惊讶。

张祺忠加入港大26年,在港大任职16年,其最为人熟悉的是曾卷入2016年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议窃听风波。

2016年港大的副校长遴选风波,有人泄露校委会内容,而当时成为教职员代表的张祺忠携带保温瓶到校委会会议,被当时校委纪文凤质疑其保温瓶藏有窃听器,张祺忠随即从瓶中倒出茶,以证清白。会后,张祺忠于个人脸书上传保温瓶照片,发文称,自己被质疑场地有茶水供应为何还要带保温瓶,保温瓶被怀疑是窃听装置。

⑽ 香港大学李晓岩教授在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有带博士生吗

至硕士之间的时程。有些硕士课程如MBA等,除了学士资格外,通常还会要求若干年的工作专经验。在大部分的属国家,硕士是攻读博士学位的基本门槛。新学年开学前,班主任凑在一起抓阄分班。我拿过自己抓到的那份学生名单看了看,没有熟悉的名字。张老师把头凑了过来看了看,很高兴地祝贺我:“老宁,祝贺你,今年你有事情干了。”
经打听我了解到,名单中一个叫晓晓的,是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孩子。在接下来的军训中,我初步领教了他的厉害。队列训练中,教官屡次因队伍不整齐而训斥他们。有一次,教官非常生气地从队伍中拉出了一个同学:“你是怎么回事啊

热点内容
哈尔滨大学教授丧偶男找女友 发布:2025-08-03 09:35:55 浏览:103
大学生出国留学申请条件 发布:2025-08-03 09:34:21 浏览:609
湘潭大学文艺教授 发布:2025-08-03 09:23:49 浏览:264
2017福州大学保送名单 发布:2025-08-03 09:18:07 浏览:34
悲惨大学生活全文阅读 发布:2025-08-03 09:17:26 浏览:804
西电本科生科研经历 发布:2025-08-03 09:10:34 浏览:865
大学生改名字麻烦吗 发布:2025-08-03 09:04:53 浏览:597
荷兰大学开学时间 发布:2025-08-03 08:44:49 浏览:838
大学生在学校开什么店 发布:2025-08-03 08:27:06 浏览:242
香港大学教授茶道 发布:2025-08-03 08:25:24 浏览: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