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乐教授
A.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学理念
近年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经过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发展措施,已初步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下面撷要介绍如下:
大力加强学科建设
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申报新的博士点、硕士点。在学院的统一组织下,近年来,我院就新增了2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和3个工程硕士工程领域。并遴选了一批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利用中山大学的品牌效应和科研环境优势,花大力气引进人才,成效显著。自2000年以来,我院先后引进各类人才 88名,其中按百人计划的有16人,包括美国摩托罗拉专家周渊平特聘教授、黄继武教授、苏开乐教授、常会友教授、汤庸教授、杨智教授、戴宪华教授、王国利教授、谭洪舟教授、马啸教授、林小拉教授等一批国内外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他们当中不少人目前已成为学科带头人。
另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为他们创造访问进修的机会,以挖掘潜力,加大培养力度,目前我院在职教师中有7名获得了博士学位,有15名青年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此外,学院还引进了通信技术专家孙玉院士、计算机图形学专家王仁宏教授和齐东旭教授、信息安全专家王育民教授等国内著名学者来校工作部分时间,以凝聚学科力量,促进科研团队的形成。
这一系列措施,使我院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逐渐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稳定且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术队伍,学科发展有了长足的后劲。目前我院博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共有56名,有6人入选校级以上“千百十”人才工程。
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我院十分注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各单位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最近,我院举办的“新世纪通信技术讲座”,由多名院士主讲,体现了国内外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受到了国内同行电信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学院还聘请国内外计算机、电子通信等知名企业的多名信息科技专家担任兼职教授,促进校企交流,校校交流。不仅如此,我院还与与英国伦敦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日本筑波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
B.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科学成绩
学院十分注重抄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成绩斐然。我院科研经费有了大幅度增长,近三年科研经费总额近三千六百万元,2000年以来,我院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4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级以上的奖励11次,4项成果通过厅局级鉴定,获发明专利3项。
其中:
2004年,以我院罗笑南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黄继武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以汤庸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罗笑南教授等人完成的《“掌讯通”移动数据终端的软件集成系统》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我院黄继武教授、罗笑南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以黄继武、龙冬阳、苏开乐、张方国、刘红梅老师为核心成员的课题组,获2004年省基金研究团队项目资助;
我院罗笑南教授等完成的“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与纺织服装业信息化集成系统”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罗锡璋教授等人完成的“小型腔式光泵亚毫米波激光器的参数化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秦家银教授获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四年来,我院共发表论文647篇,其中核心期刊359篇,被SCI、EI、ISTP收录93篇,出版专著3本,译著2本,教材17本。
C.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的学院领导
廖 珂:
男,湖北公安县人,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中大附中校长。教育硕士导师、大学客座教授、海珠区政协委员。海珠区“名校长”。
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99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研究生课程班结业。1982年起在湖北宜昌担任市教育学院教师、市教育局科长、市教研室副主任、市级重点中学和省级重点中学的主要领导等职务。2003年中大人事处面向全国招聘附中校长时时就任现职。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学科教育》等报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是多项省级专业学会的理事和会员。
严钦熙:
男,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
1984年毕业于荆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1996年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2004年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曾在湖北荆州中学工作,1997年进入该校。曾有教育教学文论和其他文章发表于《中小学英语》《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英语知识》《基础教育参考》《师道》《广州日报》等报刊。
龙飞鹏:
男,中文本科、法律专科毕业,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现任中山大学附中副校长。对古典文学、历史、法律有兴趣,尤其认为思想史与所教学科关联密切,注重学科教学的人文性渗透。
罗朝猛:
教育学博士(教育法学方向)、中学英语高级教师、中山大学兼职教育硕士生导师。曾任教导处主任、教务处主任兼教研处主任,现任中山大学附中教研处主任。
1993年获湖北宜昌市人事局和教育局联合授予的 “优秀教师”称号。1995年9月从湖北省首批示范高中调入附中工作。1997至1999年被教育部公派在日本新泻大学、上越教育大学学习。
他主持并参与了国家“九·五”、“十·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5项,主编出版《聚焦研究性学习》等书10部。在《比较教育研究》等核心报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其中,《我心目中的好学校》在《中国教育报》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网》、《新华网》等数十家网站陆续转载。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先后在《中小学教材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英语教学文章60余篇。
先后获全国第四届教学论坛论文评选一等奖;广东省“十·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成果评选一等奖;广州市教育局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应邀在广东省内外讲学或专题讲座20余场;2008年应邀主持开发和主讲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等。
吴汉平:
男,中学政治一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毕业。1997年开始任教于中大附中,长期担任毕业班教学和团委工作,现任中大附中德育处副主任。
伍建兴:
男,1989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数学系,现任中大附中教务处主任。
曾先后担任师范、初中、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有16年班主任、年级组长和其它教育管理经历。一贯坚持严谨治学,乐育英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面对一群充满活力、可塑性强而又反叛怀疑的青少年,他的最大乐趣在于赢得学生的认同与尊敬,实现教书和育人并举。教学中融入艺术思想,令课堂气氛生动而学生思路开阔。所指导的中大附中2001届高考成绩超过了部分上一类生源学校的水平。
马春秀:
女,中共党员,中学化学一级教师,1996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现任中大附中副校长。
多年负责学校办公室管理和招生工作,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两个效益齐增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获中山大学附属学校万里马管理奖。
李玉芬:
女,中学信息技术高级教师。1984年毕业于南京河海大学,现担任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专业委员会理事,海珠区中学信息技术教研会会长,海珠区科协委员,中大附中信息中心主任。
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近20年,在《广东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参加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材编写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7项,获国家级奖17项。多次被电视媒体采访报道,并被广州市教育局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普教系统现代教育技术先进个人、广州市科技教育先进个人。
谢春红:
女,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1994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现任中大附中总务处主任。
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10多年,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始终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爱校敬业、教书育人、乐于奉献。曾获优秀班主任、优秀年级组长、先进教研积极分子、先进师德个人和中大工会工作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邓作逵:
男,中学化学高级教师,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第二期“名师工程”教坛新秀,广州市优秀化学教师、广州市第二批骨干教师,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园丁。
于2009年、2011年广州市“我与化学优秀园丁”评选活动中两次荣获广州市“优秀园丁”称号;作为2009年广州市优秀教师被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教育基金会表彰;曾在广州市第三届中青年中学化学教师素质大赛 “化学实验技能”二等奖。
该教师参加工作14年来,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及科学学习的方法,课堂富有激情,气氛活跃。并深得学生、家长的喜爱。班主任工作踏实认真、尽心尽责,且具有人性化,所带班级的班风、学风和学习成绩均表现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市、区等各种竞赛获一、二、三等奖40余人次,个人在市区获奖达38项之多。
具有各种化学特殊能力,详见网络。
D. 请问有谁能介绍一下中山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的以下几位教授的情况急!!!!
我校3才俊入选国复家新世制纪人才
我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名单已于日前确定,共有819名专家入选,其中广东省14名,我校就占了3名,他们是罗必良、严小龙和陈瑶生。
据了解,“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是以培养国家急需紧缺的高级人才为目标,该工程预计到2010年,培养造就数百名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杰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理论家;数千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各学科、各技术领域有较高学术技术造诣的带头人;数万名在各学科领域里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年轻人才。
附表:
入选名单
郭弘(华南师范大学)
刘敏(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罗必良(华南农业大学)
韩日畴(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严小龙(华南农业大学)
林本海(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陈瑶生(华南农业大学)
黎夏(广州地理研究所)
陈新(广东工业大学)
林青山(广东省农科院)
赖小平(广州中医药大学)
唐小平(广州市)
谢大雄(深圳市)
李蓉(深圳市)
E.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相当于地方什么级别
教授是技术职务,与行政职务没有对应关系。教授有正教授、副教回授之分。在目前实行的技术职答务序列中,一级至四级是正教授,五级至七级是副教授。如果按照工资标准参照,三级教授的收入低于正厅级干部,高于副厅级干部。五级副教授的收入低于削弱厅级干部,高于正处级干部。
F. 中山大学哪个教授比较牛
一个旧的。
我感觉你的眼睛恍惚,秋天在远去,
你毫无觉察,除了这突然的空虚
像暗护群星的夜晚,
什么是焦虑?
当落叶泛黄的时候会想起彼此哈哈
G. 中山大学音乐系袁教授
作为中山大学的学生,可以肯定的说目前中山大学根本就没有音乐系,所以不存在什么音乐系袁教授……
H. 中山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值得你翘课去蹭
【关于南校岭院的优质好课】
1.郭凯明老师的宏观经济学课
先简短的介绍一下郭凯明老师
郭凯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结构转型、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和中国宏观经济等。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07.09-2012.07,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南京大学商学院,2003.09-2007.07,获管理学学士学位
职业经历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17.01-现在,副教授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2013.09-2016.12,讲师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07-2013.08,主任科员
郭老师把课程内容讲得浅显易懂,即使是宏观经济学这种偏学术类的学科也让学生很好接受,老师在宏观经济的课堂上也要求我们多去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财政部等找数据,每周进行分析。其他专业的同学想来旁听的话是非常推荐的,其实宏观经济学在经济学里是相对基础的课程,难度不会太大的。
此外,中美贸易战开始时,郭凯明老师还特地额外的开讲座,向全岭院学生讲述其背后的原理以及发生的原因,是比很多课程都还要实用的讲座,受到大家的好评!
I. 鲁迅到广东担任中山大学教授后,四月辞职,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要辞职
1927年,鲁迅在广州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国家大事,蒋介石的“4·12”政变,让鲁迅彻底地与国民党政权决裂,选择了独立并边缘的斗争生活。第二件是家事,这一年,他与许广平恋爱并决定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