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朱伟教授
『壹』 谁叫朱伟
1.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男,1963年4月出生,1984年6月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回学位。从答事卫生学,卫生统计学与社会医学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成果:主持、承担省、厅级科研项目3项,获省级奖励3项,厅局级奖4项。近年来,在公开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要研究方向:卫生服务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卫生事业管理、医疗保健制度等。
2.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助教
(1958.1—)吉林长春人。擅长油画。198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历任部队美术创作员,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助教。作品有《扑不灭的火》、《军魂》、《日日夜夜》等。
『贰』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的专业简介
环境学院设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给水排水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两个专业按照环境科学类大类招生。现拥有环境与市政、化学两个实验中心和无锡城北污水处理厂、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两个实习基地,现有54名教师,1999年至今,共获33项省、部级教学大奖。
1、环境工程专业隶属于我校环境学院。学制四年。我国著名环境水力学创始人之-一张书农先生于1978年创建了环境水利科学研究所。1986年成立环境工程系,并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1993年取得了环境工程硕士授予权、1998年取得了环境工程博士授予权、2000年建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 33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48%,年龄结构中老、中、青的比例大体为1:10:22。具有博士学位人数14人,具有硕士学位人数13人。本专业由国家‘333’第一层次、年轻的学科带头人王超教授担任专业负责人。
本专业培养城市和城镇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学科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主要课程有:工程力学、测量学、水力学、水泵与泵站、环境微生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水处理工程(一、二)、固体废弃物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评价与规划、水处理实验技术、环境监测。
2、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隶属于环境学院的市政工程系。学制四年。1994年开始招收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1998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市政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获得“市政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现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33人,其中正高职13人,博士生导师8人,副高职5人,18人具有博士学位。至2004年,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分别占教师总数的39.4%、15.2%。由于引进力度的加大,具有外校学历的教师占学院教师总人数的52%,分别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促进了学院教师学缘结构的合理化。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给水排水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学科为土木工程、市政工程。主要课程有:工程力学、测量学、水力学、水泵与泵站、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水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水处理工程(I、II)、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叁』 河海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本人河海大学本科生,觉得有必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不是江苏人,所以在报考这所学校之前对河海大学一无所知,甚至都没听过,当我向别人介绍河海时,他们也是一脸懵,表示没听说过这所学校!但我们河海可是很牛的好吗!
聊起河海大学的名人,那可就多了!
一、茅以升
茅以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桥梁,可以说他是我国的桥梁专家的老师,大师中的大师!
茅老先生是我大河海前身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与国立东南大学工科成立的河海工科大学的首届校长。
咋们学校最牛的奖学金之一也是以严老先生名字命名的!
当然我们河海还有很多名人,比如钱正英,徐芝纶等等!
在当代,我们河海人在各个领域里都不乏名人!
从国家政要到国企老总!和水有关的领域更是河海人的天下,水电站,水利局,供电局等等
严谨踏实是我们河海人的态度,勤奋简朴是我们河海人的作风,不断进取是我们河海人的激情!
河海大学人才辈出,河海大学的历史无比辉煌!相信河海人能更创佳绩!
以上是的分享,感谢浏览!
『肆』 哪位是就读河海大学环境科学的研究生,告诉我一下,这个专业好不好
祝贺你考上河海大学的研究生 我不是研一的 我是大一的......学院设有环境工程系回、答市政工程系、水力学与流体力学中心、化学中心、环境水利科学研究所、固体废弃物研究中心、环境工程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等机构,同时负责建设和管理教育部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全院现有教职工70名,其中:“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博士生导师11名,教授(含研究员)19名,副教授(含副研究员)12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3人。
河海大学老牌子理工学校,理工类的专业都不错......
『伍』 朱伟的教育工作经历
1978年-1982年,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地质专业,学士;
1982年-1989年,中国有色工业回总公司兰州答有色金属建筑研究所,工程师;
1992年-1994年,日本大学,生产工学部土木工学科,硕士;
1994年-1997年,日本大学,生产工学部土木工学科,博士;
1997年-1999年,日本大学,生产工学部土木工学科,讲师;
1999年-2002年,河海大学,土木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教授;
2002年-2010年,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
2010年-2012年,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3年-至今,河海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兼重点工程办公室主任。
『陆』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的研究成果
主要成果:
1、城镇污水高效脱氮除磷与尾水资源化技术(该项成果为国际先进),该项成果2012年获得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实现了产业化,已在10个以上污水处理厂得以推广应用。
2、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规划与污水处理厂优化调控技术,通过系统规划与优化,实现低碳排水与城市排涝安全,同时实现雨水资源的利用;借助活性污泥模型优化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实现节能减排。
3、印染废水分质处理与再生利用技术(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水专项课题),该项技术已在多家印染企业推广应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4、水工程设计与优化,采用先进的研究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实现成果的快速转化。
在研项目:
1、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污水处理系统区域优化运行及城市面源削减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011ZX07313-002)
2、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园区化乡镇工业废水氮磷深度削减及资源化成套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012ZX07101003)
3、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基金项目“富营养化及有机复合污染水源原水高效低耗预处理技术研究”(708047)
4、江苏省太湖治理科研课题“太湖流域上游地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方案研究”(TH2012302)
5、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低氧生物倍增污水处理技术与模块化装备研发及产业化”(R201302)
『柒』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的学院简介
学院设有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化学中心、环境水利科学研究所、固体废弃物研究所、环境与市政实验中心等机构。教育部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挂靠我院建设与管理。 学院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景观生态学等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市政工程、景观生态学等4个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现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
全院现有教职工74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10名,教授(含研究员)15名,副教授(含副研究员)16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4人。
在校本科生8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名。
近年来,学院深入开展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形成以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治理为特色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和观测实验基地。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最新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七,为江苏省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江苏省重点学科;教育教学研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环境工程被列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被列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并通过建设部专业评估;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水专项和省部级直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科研任务等200余项,学院主持申报的“重大水利工程影响下长江口环境与生态安全” 项目获得2009年国家“973”计划立项,并获得重大专项资金资助;学院年均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部分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0余项,出版专著与教材20余部,发表SCI、EI检索论文300余篇,申请和获得国家专利50余项。
学院正以良好的态势迅猛发展,在国内外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广泛影响。
『捌』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的学院领导
院 长:王 超 (现为河海大学副校长,院长职务撤销)
副院长:华祖林
副院长:陆光华
副院长:王沛芳(主持事务)
党委书记:陈 杰
党委副书记:笪学军
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季 莉
『玖』 河海大学 朱伟 怎么样
不知道楼下那位你的言论从哪里来。据我所知,朱伟老师是一个很厉害的回大牛。一回国一开始在答土木学院已经站住了一片天,后河海开始组建环境学院被调到环境这边当副院长,是环境学院的几位创始人之一。有人说他是门外汉,一个国家“863”的首席科学家被人说成是环境方面的门外汉,我就不理解了!朱老师是个博学的人,在淤泥,盾构,蓝藻,污泥,湿地方向都有很大建树。具体可以网络“朱伟课题组”。且朱老师有很多项目,足以去支撑研究生及博士生的研究花费。该课题组有丰富的资源及优越的实验室条件。也不像楼下说的没有博士愿意来读。据了解,朱伟老师每年都会有很多学生来找他。
『拾』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的介绍
环境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著名水利科学家张书农教授的倡议版下,权经水利部批准于1978年成立了河海大学环境水利科学研究所;1986年招收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1988年成立了环境工程系;1994年环境工程系与当时的环境水利科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了环境科学及工程学院。1995年环境科学及工程学院与水文水资源系合并成立了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学院。2002年学校院系调整,再次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年更名为环境学院。目前,环境学院已经成为河海大学学科综合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