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曾卫民教授
『壹』 中南大学的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怎么样
中南大学生命科复学学制院于2003年5月成立,成为中南大学下属的第六个医学口二级学院。这对将中南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充分体现学科优势和特色,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实现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保证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全面提高,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2013年4月,中南大学正式发文宣布,决定将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
2014年6月,学校决定将生命科学学院与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并,成立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一组人员、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
『贰』 中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哪个校区2010新生怎么报到
我就是物理学院抄的,我们袭学院现在还在本部,不过电子信息系的实验室都搬到南校区了,还有新生都是住的南校区升华公寓,现在上课都是去新校区上的,只有做个物理实验会在本部做。
新生报到须知都在你的录取通知资料袋里都有,很详细了!
『叁』 中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大二转专业难吗
一般大学里转专业都比较困难,你可以直接打电话到该学校的招生专办咨询~~~中南大学学属校还是比较好的,复读不一定能考这么好。生物本科出来可以当中学老师~~~其他的,读到博士了也还好,硕士就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不太好找工作。
『肆』 求公共管理学院院刊名字
我是湖南师大的学生,在湖南师大商学院读书。一、教学质量:不同的学院教学质量不同,外国语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是我校最好的学院,这两个学院的教学质量都还比较好,其次还有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其他的学院的教学质量都一般,因为这都不是师大的强项(师范专业,外语专业,生命科学)。在同一个学院来讲,讲师上课不怎么好,都是照着教材念;但是教授上课就精彩多了,但要到大二时教授才会给你们上课,因为大一上的都是公共课,教授一般给我们上专业课。二、校园布局:师大有好几个校区,本部是二里半校区,和湖南大学在一起,同时还在南校区,和中南大学在一起,此外还有咸嘉湖的医学院校区,桃花坪的树达学院校区,人民武装学院也有一个校区。师大和湖南大学是全国唯一两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面还有公路,汽车要从校园里经过。总之,师大的校区比较分散,有可能上课还要搭车。三、校园宿舍:讲实话,师大的宿舍比较紧张,总的住宿水平和高中的差不多,因为师大只有一个天马学生公寓,其余的大部分都是50年代修的房子,地板是木的,里面有时会有老鼠。但好地方和坏地方是各个学院一届一届轮着来的,这得碰运气。此外新生一般住在南院(体育学院)那边,去上课要搭公交车(305。202),不过一次只要一元钱,大二的时候会搬到别的地方,有可能是公寓,也有可能会是条件差一点的寝室,这得看运气。如果一开始就住在江边,你们四年都会住在江边,虽然条件差一点,但是便宜一点,只要600元一年,公寓要1200元一年。作为学长,对你说一句实话,师大的条件虽然不怎么好,房子不怎么新,但大学是学知识,学做人的地方,毕竟大学是有大师的地方呀,希望你在大学好好学习,扩大视野,搞好人际关系,快乐每一天。讲得也许不太全面,希望对你有用!
『伍』 中南大学的生物科学实力怎样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伴随着湘雅医学教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早在1942年,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医学教育学家任邦哲教授建立了生化科,随后设立生物化学教研室。1943年,我国医学遗传学奠基人和生殖工程的开拓者卢惠霖教授创建生物教研室。1978年,在夏家辉教授领导下成立医学遗传学研究室、医学遗传学教研室。1984年,卫生部及国家计委通知夏家辉教授组建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0年,成为全国首批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5月,在夏家辉院士的大力倡导下,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基础,依托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原湖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系、细胞生物学系、遗传学系、分子生物学系、神经生物学系共同组建了全新的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夏家辉院士任第一任院长。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努力,学院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特色明显的研究型学院。
2013年4月,中南大学正式发文宣布,决定将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
2014年6月,学校决定将生命科学学院与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并,成立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一组人员、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
『陆』 想考中南的研究生,请我基础医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哪些专业比较好啊听说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哪个呀
中南大学现在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遗传学实验室属于湘雅医学院的,不是生命科学学院
『柒』 刘静的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刘静,博士,中南大学“升华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对象。世界红细胞学会会员;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中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青年委员会委员。2005年6月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湖南省优秀毕业研究生奖励。2007年至2010年期间赴美国纽约血液中心(New York Blood Center),师从世界顶级红系专家Dr.Narla Mohandas和Dr. Xiuli An,先后以博士后和助理教授(Assistant Member)身份从事红系发育相关研究工作。
拥有稳定科研方向,主攻造血干细胞发育与调控、白血病治疗的分子机制研究。主持国家级、省级及校级科研课题4项,参与科研课题6项。申请美国、中国发明专利共3项。发表SCI、CSCD等期刊收录论文近30篇,在PNAS USA、Blood、FEBS Letters、 Cancer Letters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科研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7篇;在Blood上发表SCI收录论文摘要3篇,其中第一作者2篇。第一作者论文总影响因子44,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0.555。注重教学研究和改革,参编公开发行教材4本,参与国家级、省级及校级教改课题4项。为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医学分子生物学及湖南省精品课程(本科)医学分子生物学第四主讲教师;为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精品课程高级分子生物学第三主讲教师。竞争性获得湖南省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一等优秀学术论文、中南大学“芙蓉百岗”明星、中南大学首届青年“三十佳教师”等奖励、中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中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励。
创新性研究成果:
1.研究发现天然抗癌前导化合物lycorine具有明显的抗白血病作用,明确了lycorine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关键靶分子;为进一步开发新型抗白血病药物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佐证,具有源头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2.阐明了红细胞生成过程中膜蛋白的精细表达变化,发现并鉴定了红系分化发育过程中独特的分子标志物,为研究造血发育、造血紊乱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承担的课题:
1. 中南大学“升华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启动基金:2010.6–2015.5 100万元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Lycorine 上调p53非依赖的p21转录机制及生物学效应研究,2010-2012, NO.30971517 30万元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Lycorine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2006-2008, NO.30500269 27万元
4.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博士论文基金:基于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筛选lycorine治疗白血病的靶分子,2007-2009 3万元
5. 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对象:2007-2010 1万元
发表的SCI科研论文:
1. Liu J, Guo XH, Mohandas N, Chasis JA and An X. Membrane remodeling ring reticulocyte maturation. Blood, 2010, 15(10):2021-2027.
2. Chen K #, Liu J #, Heck S, Chasis JA, An X, and Mohandas N. Dynamic changes in membrane protein expression ring erythropoiesis: Resolving the distinct stages of differentiation. PNAS USA, 2009, 106(41):17413-17418. (# Contributed equally)
3. Liu J, Hu WX, He LF, Ye M, Li Y. Effects of lycorine on HL-60 cells via arresting cell cycle and incing apoptosis. FEBS Letters, 2004; 578(3): 245-250.
4. Liu J, Li Y, Ren W, Hu WX. Apoptosis of HL-60 cell inced by extracts from Narcissus tazetta Via?Chinensis. Cancer Letters. 2006, 242(2):133-140.
5. Liu J, Li Y, Tang LJ, Shi YW, Zhang GP, Hu WX. Treatment of lycorine on SCID mice model with human APL cells. Biomedicine &Pharmacotherapy. 2007, 61(4): 229-234.
6. Liu J, Hu JL, Shi BW, He Y and Hu WX. Up-regulation of p21 and TNF-alpha is mediated lycorine-inced death of HL-60 cells. 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 2010, 10:25.
7. Li Y#, Liu J #, Tang LJ, Shi YW, Ren W, Hu WX. Lycorine inces apoptosis and G0/G1 cell cycle arrest of the human multiple myeloma KM3 cell line. Oncology reports. 2007, 17 (2):377-384. (# Contributed equally)
8. Blanc L, Liu J, Vidal M, Chasis JA, An X and Mohandas N. The water channel aquaporin-1 partitions into exosomes ring reticulocyte maturation: implication for the regulation of cell volume. Blood. 2009, 114(18): 3928-3934.
发表的SCI论文摘要:
1. Liu J, Hu JL, He Y, Shi BW and Hu WX. HL-60 cell death inced by lycorine is e to p21-mediated cell cycle arrest and TNF signaling stimulation. Blood, 2009, 114(22):4158.
2. Liu J, Shi BW, Hu JL, Hu WX. Lycorine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of HL-60 cell line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p21. Blood, 2007, 110(11): 4178.
3. An X, Liu J, Chen K, Heck S, Chasis JA and Mohandas N. Dynamic changes in membrane protein expression ring murine and human erythropoiesis: Resolving the distinct stages in terminal erythroid differentiation. Blood, 2009, 114(22): 4039.
博士、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1.造血干细胞发育与调控 2.抗肿瘤前导化合物治疗白血病的靶分子研究
『捌』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与教学
2002-2009年,中心独立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3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
国家973项目:2项(分题负责单位);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项目牵头1项,参与5项;
国家卫生部课题:3项;
省级项目:13项;
市科技项目:108项;
国际合作项目:9项;
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我国CDC系统中是受资助项目较多的单位之一。 2002-2009年获得各级科研成果23项,其中
省科技进步 特等奖 1项
二等奖 1项
三等奖 4项
市科技进步 一等奖 7项
二等奖 2项
三等奖 5项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 三等奖 2项 ☆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流感、人感染禽流感、疟疾、SARS、军团菌等;
☆非传染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
☆寄生虫病:疟疾、肝吸虫、隐孢子虫等;
☆伤害:交通、职业、学校等;
☆营养、环境、职业、社会、心理等健康危害因素;
☆学科层面:现场流行病、分子流行病、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毒理(生化、分子)。 ☆庄志雄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化与分子毒理学,独立指导26名博士、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现为中国毒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委员、中国医学教育学会预防医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亚洲毒理学会理事、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卫生毒理学会主任委员、广东热带医学会副理事长、《卫生毒理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中国性病艾滋病杂志》副主编、10余种杂志编委。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广东省科研基金十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参加编写4本著作和教材的编写。多次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深圳市和广州市科技进步奖;1993年起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程锦泉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特聘教授,广东省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现任深圳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公共卫生管理》及《中国公共卫生》杂志副主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预防医学副会长、深圳卫生经济学会理事。先后在国际国内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七.五攻关课题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主持广东省卫生厅课题1项,深圳市科技项目等5项,还主持《深圳市区域卫生规划研究》,《深圳市卫生政策研究》、《深圳市控制梅毒艾滋病母婴传播及经济学评价研究》等项目以及参与世界卫生组织,中国欧盟,中英、全球项目。2002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2008年分别获得深圳市科技创新奖。
☆张仁利教授: 2000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医学部,获得病原生物学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热带病研究,现为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子生物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深圳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体感染受体分子生物学;传病蚊媒雌雄蚊差异基因组研究;同时担任广东省寄生虫学会理事,深圳市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热带医学杂志编委等社会职位;先后在国际刊物Infection and Immunity, BBC, Cancer Research, Internationl Parasitology, parasitol Immunity 等刊物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1998年获日本大幸医学奖。先后主持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Science(国际科学基金)、教育部等科研课题;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何雅青研究员:现任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医学病毒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中华临床与卫生”杂志副主编,深圳市预防医学会病原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防治人畜共患传染病专家组成员,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兼职教授,为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脊髓灰质炎病毒、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71型、SARS病毒及溯源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20余篇论文发表在国家一级杂志上,3篇论文发表于国外杂志上,其中论文《华南地区动物SARS样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在研课题两项,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各一项。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张建清主任医师,博士,是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恶英重点医学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现为广东省质谱学会理事、深圳市保健科技学会理事、深圳市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深圳市营养学会理事、深圳市预防医学会理化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共计24篇,参与编辑专著1部。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立项课题共计11项,同时获得国家、省级和市级科技成果奖共计三项。 ☆中山大学的博士后流动站。
☆已同以下高校建立高等院校教学基地(含研究生、本科生):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
☆共培养博士研究生23名、硕士研究生30多名、博士后3名。
迁地重建:
目前,一个占地3.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由一栋综合业务楼、一栋预防医学门诊楼、一栋后勤服务楼和三栋实验楼组成的新的疾控中心迁址重建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预计至2008年,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深圳疾控中心将在瑭朗山绿树红花的映衬下,呈现在世人面前。
『玖』 中南大学有哪些“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南大学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1.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通过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高性能复杂制造是国家当前发展的急需,也是支撑国家战略竞争力的基础,是制造领域高难度前沿方向的概称。实验室主任段吉安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熊有伦院士。
2.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4年卫生部通知湖南医学院夏家辉教授牵头筹建“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7年10月22日由卫生部和国家计委组织专家通过论证,1989年拨款开始建设、1991年验收合格、正式向国内外开放。2014年6月,中南大学决定将生命科学学院与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并,成立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一组人员、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
3.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依托于中南大学(原中南工业大学)进行建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先后有42名固定人员在实验室工作,其中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及研究员28人。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黄伯云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左铁镛院士,学术委员会顾问为黄培云院士。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相图计算与材料设计;粉末冶金过程理论与模拟;制粉、成形、烧结与全致密化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备原理与性能;先进航空刹车副用复合材料;纳米粉末及纳米晶块状材料等。
『拾』 中南大学化学生物类有哪些专业
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 软件工程
生物科学(本科类)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
学院现有专任教职工52人,教授9人(博导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5人(遗传学系设在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教授13人)。学院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芙蓉学者1人、升华学者3人、海外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CMB杰出教授1人。
学院现有遗传学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湖南省一级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及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学校精品课程4门。
学院现设有生物化学系、分子生物学系、细胞生物学系、遗传学系,生物化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生物质能研究中心、东方田鼠实验动物种质资源库和开发应用中心4个研究所(中心),生物实验室1个专业教学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