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俞教授
⑴ 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人员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97人,其中版副教授及以上权111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80余人,市管专家3人,学科带头人13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曾宪梓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共计7人;学院还聘请了具备博导、硕导资格的教授20余名担任兼职教授。
⑵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的专业介绍
新闻与传播学系简介
新闻与传播学系是新江汉大学组建之后,在原江汉大学新闻广告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的一个新系,充满青春的活力。下设新闻学教研室、广告学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副教授4人,拥有硕士以上学历者8人,目前有3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较为理想,并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近年来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与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4项省级科研项目。“广告学概论”为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立项课程。
新闻系招收广告学专业本科、广告学专业专科和新闻学专业专科学生,人才培养计划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近年来,广告学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
新闻系专业介绍:
一、广告学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传播学与广告学理论和操作技能、能在广告公司、媒介广告部门、市场调查与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影视广告创作、广告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信息咨询工作的广告学实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传播学、广告学、广告策划、广告史、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经营与管理、广告媒体应用、广告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广告调查与效果测定、公共策划、市场营销学、影视艺术基础、广告摄像与摄影等。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二、新闻学专业(专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合在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杂志社等新闻媒介从事记者、编辑工作专门人才,适合其它机构从事宣传与公共关系工作的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了解中国国情,熟悉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社会活动能力强;热爱并愿意献身于党的新闻事业,系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基础厚实,知识面宽,并掌握一门外语。
主要课程:
新闻学概论、新闻史、新闻采访和写作、新闻作品分析、编辑学、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电视摄像和编辑、网络音频制作、网络视频制作、文艺学概论、新闻栏目策划、广告创意和制作等。
历史与文化学系简介
历史与文化学系系共有专职教师14人,以职称高、学历高、队伍年轻、科研能力强而著称。其中,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者7人,有博士4人、硕士7人,且全部为45岁以下年轻教师,发展后劲足。
目前,历史系承担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文化部科研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6项、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师每年在多种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在中华民国史、拉丁美洲史、近代思想文化史、历史地理、史学理论等研究领域均有一定影响。除承担专业课程外,教师还承担了人文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全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中国文化概论”、“世界现代化进程”为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立项课程。多年来,历史系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历史与文化学系专业介绍:
一、历史学专业(本科)
历史学专业是江汉大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自1977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26年历史矣。本专业实行3+1模式,即前3学年学习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第4学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职员,再分流设置师范专业培养方向,学习高等师范教育必备的专业课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出版、文博档案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史学研究、教学和史学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文化概论、世界文化概论、专业英语、史学概论、历史文选、训诂与版本目录学、历史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历史教学论等。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二、公用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专业(本科)
公用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本科专业是江汉大学新近开办的本科专业,也是湖北地区手个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文化学、经营管理学宽广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在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网络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艺术品业、文物博物业、出版业、会展业、咨询业等文化产业及政府文化管理部门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文化学概论、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心理学、文化经济学、文化市场概论、文化贸易学、文化政策学、文化投资学、知识产权概论、文化产业概论、文化资源学、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分析、经济法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中国语言文学系简介
中文系是江汉大学历史最悠久的系之一,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教授4人,双聘教授2人,副教授22人,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省市政府津贴8人,市优秀专家3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4人,近几年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编写教材10余种,是人文学院的大系之一。
中文系学科分布合理,设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对外汉语、写作与教材教法7个教研室,并社有文艺生态学研究所、社会语言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中文系学术力量较强,汉语言文学为武汉市品牌专业立项建设专业,文艺学为市、校两级重点学科、湖北省硕士学点建设立项学科,文艺现代汉语为学校重点学科、湖北省硕士学点建设立项学科。“现代汉语”课程为湖北省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立项课程,“文艺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为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立项课程。
中文系专业简介:
一、中国语言文学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本科)
培养目标:
本试验班是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发展和具有特色的交叉型、复合型、创新型具有基础扎实及综合素质较高的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竞争意识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人才。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取新的教学方法,使用国家优秀教材或外语原版教材,部分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在管理上,实行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可提前或推迟毕业,同时实行淘汰制,鼓励学生冒尖。
主要课程:
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史、中外语言学史、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论文导引、语言文学优秀博士论文导读、英语夏令营等。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成绩优异者可本硕连读。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出版部门、中等学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实行3+1模式,即前3学年学习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第4学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职员,再分流设置师范专业培养方向,学习高等师范教育必备的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
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美学、民间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史、中外语言学史等。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三、汉语言文学(影视文化)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影电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修养,能在电视台、电台、电影制片厂、文艺团体、文化管理机构、报刊杂志社、高等院校及相关单位独立从事影视创作和评论、影视文化传播、管理、教学、研究以及影视制品流通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中外电影史、影视艺术概论、影视鉴赏、西方电影理论思潮、影视剧创作与评论、网络传播、广播电视新闻采写、大众传播学、文化市场与管理、文艺学概论、比较文学、影视语言、中国文学史、中国汉语通论等课程。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⑶ 湖北工业大学的杰出校友
一、党政管理周霁湖北省十堰市市委书记王有国北京市大兴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夏亚灵湖北省咸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洪兰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区长管锦东原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农管局副局长周本奇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财政局局长李建新湖北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世友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农管局副局长吴威先湖北省省委第二巡视组组长邓绪海湖北省武汉市住房保障和管理局总工程师李波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人事劳动司综合处处长艾一梅华中科技大学纪委副书记王巧星湖北省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成学武警驻深圳海关监管部队参谋长乔亮湖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总指挥郭晓丹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区委组织部部长梁远刚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成福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副处长李昱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营职干事孙羿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办公室主任童江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处长鲁宇清湖北省发改委工业处副处长陈忠湖北发展改革委员会体改处处长阮斌湖北省住房和农村建设厅办公室主任罗栋梁湖北省委组织部党建办学会工作处处长邓彪湖北省信访局办公室主任项克强湖北省扶贫办副主任、党组成员邹国栋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叶勇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政协副主席徐丽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区委组织部部长郭细么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商务和旅游局局长周健强湖北省汉川市气象局原局长李爱萍湖北省汉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田水欣湖北省汉川市政协主席陈祥新 广东省汕尾市副市长胡征国中共汉川市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董青平湖北省天门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万炎知湖北省兴山县国家税务局总经济师、会计师张勇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东湖北省孝感市民宗局局长谢思芳湖北省孝感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叶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龚恒湖北省应城市城乡规划局局长、党组书记罗光勤湖北省汉江消防支队副队长吴少海湖北省仙桃市建委评训中心主任涂明扬国家专用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周宏智湖北省荆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党组书记任小铁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党组书记雷景新四川大学教授、博导、政协成都市委常委严若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外观设计审查部副处长魏邦仁安徽省合肥市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副站长/总工程师谭铭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二局团委副书记罗艳丽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区委组织部处长马思远卫生部副处长易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处副师级参谋冯春国家经贸委商务部信息化司综合处处长吏林山中铁大桥一局董事长朱志勇湖北省鄂州市外事侨务局局长王永久湖北省黄石市城乡规划局局长赖东平湖北省荆门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李波湖北省荆门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董为民湖北省十堰市市委副书记胡仲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院长尚忠湖北省随州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副局长谢晋湖北省质监局计量处处长(参考资料来源 :截至2012年9月)二、专业技术纪道斌神舟飞船记录仪主力研制人丁峰江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太湖学者张晓星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汤亚杰楚天学者、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黄干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陈放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李中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禄寿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张勇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广义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谢紫俞证券时报社美术编辑方明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德汉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国杰广东工业大学教授杨雪强广东工业大学教授洪惠群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景观设计系主任杨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车云鹤湖北广播电视总台广播广告运营中心记者、主持人王瞻宁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程智力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郭晓东江汉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谢银波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嵌入式与多核技术实验室”主任雷晓东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先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林向东海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力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讲师桂婕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李明勇七一二研究所一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鄂德军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姜滨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为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戴碧君中国北车变流技术资深专家、高级工程师熊乃学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正教授、博士生导师明航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吴一兵湖北省荆州市自动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丽萍江汉油田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参考资料来源 :截至2012年9月)三、企业经营邵亚良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忠敏上海东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长青上海赛沃化工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向文军深圳中港深通讯技术公司总经理陈友存深圳立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毛辉深圳万嘉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向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莉武汉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哲义武汉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翼鸿武汉天然气有限公司人事总经理梁晶武汉城市集团开发公司总经理张美华同济堂集团董事长兼CEO谭卫东稻花香集团常务董事、副总经理童国强劲牌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天兵中国智能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高中港二航局五公司常务书记杨林俊中建三局一公司合肥公司经理魏德胜中建三局二公司副总经理张津中建三局广州分公司经理陈明月中建三局二公司华东分公司党委书记伍振中铁十八局集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周苍柏中铁十六局四处总会计师刘代超中铁二十四局集团项目总工明锐祥华工激光工程有限公司经理王康中国烟草总公司湖北分公司经济运行处副处长(参考资料来源 :截至2012年9月)
⑷ 江汉大学是不是211
江汉大学不是211。
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总占地面积140970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68281平方米。主校区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19个学院,72个本科专业。拥有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涉及69个二级学位点。
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及研究生工作站。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9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8个省级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7门省级精品类课程。
(其中的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18年9月30日)
(4)江汉大学俞教授扩展阅读:
截至2018年4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7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32人。具有正高职称188人、副高职称444人,副高以上占教师总数53.70%;具有博士学位441人,占教师总数的37.47%。
现有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26人,“湖北产业教授”3人,武汉市创新岗位特聘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专项津贴及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1人。
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评为湖北省教学名师,19人入选武汉市“213人才工程”和“十百千人才工程”,13人入选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14人入选“黄鹤英才(专项)计划”,市级学科带头人54人。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江汉大学
江汉大学官网-江大信息
⑸ 江汉大学毕业生,闭关2年潜心钻研,一夜之间盗走68件国宝,现状如何
古龙的小说笔下,有这么一位堪称传奇的人物楚留香,他风流倜傥、智慧果敢,走到哪都有众多女子为他倾心。可与长相不符的是,他是一个大盗,总是在午夜潜入他人房中,盗取财物。
但是不同的是,他盗的是那些作恶多端、鱼肉百姓的人家,是一个劫富济贫的侠盗。虽然我们常说:“大丈夫在世,要行的端,做的正。”但楚留香并不在意这些,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惩治恶人、扶助百姓。
楚留香这个有名的大盗可以说是真正的盗亦有道了,但今
聪明的大脑是上天的恩赐,很多人求之不得。但如果有智慧、谋略,不妨为家庭、国家、人类做贡献,给自己一个光明的未来。真正聪明的人,是那些懂得做出正确的选择的人,而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人。
⑹ 百家讲坛有哪些教授讲解
易中天 《品三国》 于丹《论语》《老子》《孟子》《庄子》 阎崇年《清12帝》《明亡清兴60年》 太多了
易中天 “三国” 现在正讲“诸子百家”本周六(12.13.)墨家与法家于丹 “论语”等最近 人大历史系博导 毛佩奇 “刘伯温”专题
马明达 纪年海 王立群 易中天
清史: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康熙大帝》;纪连海《多尔衮》《和珅》《纪晓岚》《刘墉》《李莲英》《吴三桂》《鳌拜》;喻大华《道光与鸦片战争》《评说嘉庆王朝》;隋丽君《慈禧》;王晓秋《甲午风云》;曾仕强《胡雪岩的启示》
清史中我推荐阎崇年和隋丽娟的节目
明史: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孙丹林《唐伯虎》;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
在明史方面百家讲坛比较欠缺,毛佩琦的《明十七帝疑案》关于明朝前期的讲座很不错
宋史没有,只有关于宋朝几位词人的讲座,有康震《李清照》《苏轼》《陆游》,不过在今年百家讲坛会推出袁腾飞主讲的《两宋风云》
唐朝:蒙曼《武则天》《太平公主》;孟宪实《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唐高宗真相》
孟宪实的《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不错,蒙曼一般
两晋南北朝和隋朝没有讲座
三国:《易中天品三国》;周国平《鲁肃》《关羽》等
汉朝: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王立群《吕后》《项羽》《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先秦和秦朝:王立群《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孙立群《吕不韦》《李斯》《范蠡》;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⑺ 1999年江汉大学校长是谁
柏盛湘,男,1944年6月生,湖北省南漳县人。教授,196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系,1969—1983年历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师、系党委委员、系党委副书记、副系主任。1994-2002年任江汉大学校长。
⑻ 江汉大学医学院的简介
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是江汉大学办学规模较大的学院,在院学生数达2000余名。也是在江汉大学各学院中学科门类设置最多的学院,现有医学、农学、生物学三个学科门类。目前开设有临床医学; 护理学;针灸推拿学;园艺学;生物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和3个专业方向(全科医学方向;养生康复方向;花卉与庭院工程方向)。其中医学类专业办学时间较长已有近47年历史(原武汉市第二医学院) ,是江汉大学各专业中开办时间最长的专业之一。新江汉大学成立后,学院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建筑面积达2.3万M2(系江汉大学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学院) 。设有大、中、小各种教室共20间,座位2608个,其中有8间多媒体教室,座位1478个。学院设有各类实验室123间,使用面积达7600 M2。以上教室、实验室条件能充分满足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40人,教师中具有教授及正高级职称教师25人,副教授及副高级职称教师52 人,高级职称教师数占教师总数 55%。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硕士学位教师43人,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数占教师总数32%。目前,学院还有15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8位教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学院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拥有一批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省、市级特殊津贴、专项津贴的专家13人;全国、省、市级劳动模范4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25人;博士、硕士生导师8人;全国、省、市级优秀教师5人。江汉大学唯一的首席教授(余来宁)出自我院。
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我院“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评为“武汉市重点学科”;“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两个学科被湖北省学位办批准为“湖北省硕士点建设学科”;“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外科学”三个学科被评为“江汉大学重点学科”。在这些重点学科的带动下,学院其它学科在学科建设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实验室建设水平是衡量办学实力的重要条件。院在实验室建设中的硬件投入、建设规模及水平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投入300万元重点建设了“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和“生命科学基础课实验中心”;投入200万元组建了“遗传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2004年投入500万元用于“生物技术专业课实验室”,“园艺专业专业课实验室”和两个 基础课实验中心的建设;投入200万元新建了国内一流、功能齐全的“临床技能实验室”。2005年投入80万元组建高水平的“数码显微镜互动实验室”;投入150万元新建达到SPF级动物饲养标准的“实验动物中心”。学院实验室建设投入总经费达到1430万元。学院各种实验仪器设备数达到1854台/套,仪器设备总值高达1830万元。在实验室建设水平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我院“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实验室”评为“武汉市重点实验室”;“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和“生命科学基础课实验中心”经湖北省教育厅评审认定为“湖北省合格实验室”;“基础医学实验中心”被武汉市评为“武汉市示范实验室”。
学院一贯注重科学研究工作,设有 “江汉大学遗传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江汉大学肿瘤研究所”、“江汉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江汉大学现代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所”、“江汉大学神经药物研究所”等五个科学研究机构,为 开展科学研究构建了良好的研究平台。2002~2005近4年来,学院获得了大量的各级科研立项课题,获立项资助科研经费数连续4年位居江汉大学各学院之首。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部项目1项,省级项目15项,市级项目13项,院级项目38项。全院科研经费达413.2万元。近年来取得省、市级科研成果7项,均为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97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70篇,编写教材5部,专著4部。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5项。
学院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使教学活动能有序进行。在教学改革方面,生物化学、病理学、解剖学三门课程率先在江汉大学开展双语教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学院教师积极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使用多媒体教学课程率达到70%,应用率为江汉大学各学院之首。近年来,在江汉大学组织的多媒体课件竞赛中,学院参赛课件数和获奖数均 位列全校第一。学院许多学科还积极开展了换位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的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⑼ 江汉大学是民办的还是公办的
江汉大学是公办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
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
学校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21个学院,66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一级),7个市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10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教学团队。
现有专任教师111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98人。有双聘院士1人,“楚天学者”12人,二级教授14人,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专项津贴及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5人。有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优秀青年骨干人才,16人入选武汉市“213人才工程”和“十百千人才工程”。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
学校设有武汉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院、武汉生物医学研究院等54个科研机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7亿元。现有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图书馆藏书212万余册,电子图书52万册,中外文期刊22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4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