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布新博士研究生导师
A. 研究生是谁带的博士还是教授,或其他什么人
硕士研究生是要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人带的,博士研究生则需要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回
硕导资答格或者博导资格是学校评出来的,一般要满足一定资格条件同时手上要有相关规模的项目,一般副教授或者教授可以申请,当然有的刚毕业的博士留校工作科研能力很强手上有很强的项目没有评上副教授也可以直接申请硕导资格,
讲师,副教授,正教授都是一种职称,而硕导博导是一种资格,并不是所有教授都是博导的有的教授职称虽高但是不想带硕士博士可能就没申请也没资格带硕士博士,而有的副教授可能需要带所以申请到了硕导博导资格可以带硕士博士,当然现在一般教授也很多了,竞争激烈,副教授一般申请不到博导,只能申请到硕导,只有资格带硕士研究生
B. 大学里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需要干什么
带学生搞研究
C. 博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还有博士生导师谁大
首先,博生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说的是同一个事情。
其次,不能用谁大来衡量,只能从行政级别和学术级别上来区分。博士研究生导师的行政级别与学术级别都要高于硕士研究生导师。
拓展:
博士研究生导师: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内处于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般为教授职称,也有特别优秀的副教授、讲师担任博士生导师。有培养研究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硕士研究生。能坚持正常工作,担负实际指导博士生的责任。有协助本人指导博士生的学术队伍,培养的研究生质量较好。有课程教学经历,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或硕士生课程。对年轻的教授(1972年以后大学毕业)申请担任博士生导师,除具备上述条件外,一般应具博士学位。至少培养过一届硕士研究生或在国内外协助指导过博士生的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有培养本科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本科生。能坚持正常工作,担负实际指导硕士生的责任。有协助本人指导硕士生的学术队伍。有课程教学经历,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课程。
D. 请问博士生导师资格究竟是各校自己授予的,还是教育部授予的
为高校授予。
以南京大学为例,博导岗位只限于在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或学校自主审核通过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已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专业中设立,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按一级学科设立。
博士生导师基本资格申报条件要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治学严谨,作风正派,有良好的学风,具有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优良品质;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和学校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能够胜任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要求。
(4)韩布新博士研究生导师扩展阅读:
博士生导师资格的相关要求规定:
1、在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原则上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年龄一般应在57周岁以内(以申报当年的1月1日为准),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重大学术贡献。业绩突出的副教授也可以申报。
2、原则上要有培养一届以上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经验,或在国内外协助指导过博士研究生,培养研究生的质量良好;有课程教学经历,曾开设与承担研究生课程,无教学、培养等方面的责任事故。
3、各院系在增列博士生导师过程中,应以适当的方式将申请人的材料(科研项目、经费、已发表论文和其他科研成果等)在本单位公示。
E. 导师和教授有什么区别
导师和教授的区别:
1、性质不同
导师:高等学校或研究机关中指导他人学习、进修、或撰写学术论文的教师或科研人员。例如:研究生导师。
教授:教授,是一种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职称。多指在大学或社区学院中执教的资深教师与研究员,但教授与研究员是有区别的。教授有教课的任务,而研究员则没有。
2、起源不同
导师:导师(Hierophant)一词源自希腊语,古希腊埃勒夫西斯秘密宗教仪式的主祭司,主要工作是神秘宗教庆典中呈上圣物,并对初入教者解释秘义。
教授:在宋代才开始成为教师的称谓,当时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专业都设有教授。在中国汉、唐的大学中即设有此官职。
在现代汉语与日本语的语境中,多作为英语“Professor”一词的同义语使用,指在现代高等教育机构(例如大学或社区学院)中执教的资深教师。中国汉、唐两代太学都设有博士,教授学生。博士就是后来的教授。
(5)韩布新博士研究生导师扩展阅读:
根据教育部和人事部联合发布的相关规定,把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其中正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1、现下“教授”都是聘任制的;
2、“特聘教授”,顾名思议,是特殊(特别)聘任的教授,本身是教授;
3、“客坐教授”,是“客情”聘请的学者,不定期的来作报告或搞讲座。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员、企业家、发明者,等等;
4、“兼职教授”,校际间、学校与社会间,互相聘请讲课的教授。本身是教授,实际讲课或搞科研、带研究生。
5、“荣誉教授”,是对知名的老教授、有成就的老领导,授予的荣誉称号;
6、一般教授,是大学聘任的正高级职称,既上课、又搞科研、带研究生,也是学术带头人。
7、“叫兽”同音词,一般用来戏称爱装什么都懂的人。
F. 为什么有很多硕士生导师还是在读博士啊
硕士生导师只要求是副教授就可以,并没有要求一定是博士的。
申请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原则上须具备以下条件:
1. 政治立场坚定,热心研究生教育事业,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
2. 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一定的学术造诣,熟悉所从事学科(专业)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3. 职称与学历、学位条件需满足下述条件之一:
① 教授或相当职称者。
② 副教授或相当职称者,且为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1985年(含)以后大学本科毕业者原则上应具有硕士学位。
4. 承担有厅局级(含)以上纵向科研项目或横向科研项目,且经费充足。
5. 有较稳定的科研方向,近5年内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学校认定的重要学术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或全国统编教材1部(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或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5篇(理工农医学科门类限前2名,其他学科门类为独著)以上的学术论文,且至少有2篇论文(理工农医学科门类应为第一作者)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中文核心期刊依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界定;外文期刊视为核心期刊;被SCI、SSCI、A &HCI、EI、ISTP、ISSHP、CSSCI检索的国内、国际会议论文,可视为核心期刊论文);或有2项省部级以上鉴定的科研成果(限前5名)。
G. 韩布新的出生地
中文名:韩布新 英文名:Han Buxin 籍贯:北京 出生地:安徽肥西 性别:男 民族:汉 国籍:中国 职业: 研究员 毕业院校:安徽中医学院,中国科学院
韩布新,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医学硕士,心理学理学博士,现任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
韩布新,医学学士(安徽中医学院,1986;现名安徽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1989)、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993);曾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业务处副处长(1995-1996)、处长(2002-2006);现任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应用心理协会(IAAP)理事(2006-2014)、秘书长和执委(2014-2018)、全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2000-2015)、副主任(2015-)、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1997-)、常务理事(2002-)、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6-2014)、民族心理学专委会委员(2015-2017)、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2013-),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常务理事、老年心理专委会主任(2010-),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老年心理卫生专委会副主任(2010-),《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应用心理学》、《中国老年学杂志》、《台湾心理谘商季刊》编委;为国内外10余本核心学术期刊审稿人;曾赴瑞典Stockholm大学心理系、美国Fuller心理研究院等二十余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开展学术交流;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发展(认知年老化、宗教心理学),主持或参与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标准项目、863项目、973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研项目4项、中科院特别支持项目1项、中国科协调研项目3项;获得国家专利1项;主持或参与制订、修订国家标准10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出版《心理学文献计算机检索手册》(1993)、《中老年心理健康与咨询》(2002)、《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2013)等3本著作;指导32名研究生完成硕士、博士论文并获得学位;曾获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杰出贡献奖(2004)、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2006)、中国老年学奖·学术成果奖(2007、2010)、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优秀心理卫生工作者(2011)、中国老年学学会优秀工作者(2013)等荣誉称号。
社会任职: /韩布新 编辑
H. 教授和博导谁的职称更高
没有可比性,因为教授是职称,而博士生导师不是职称。
1、教授
教授,是一种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职称。多指在大学或社区学院中执教的资深教师与研究员,但教授与研究员是有区别的。教授有教课的任务,而研究员则没有。
教授为大学教师职称的最高级别。中文的教授两字则源于“传教授业”的字义,是中国古代就使用的学官名称,在中国汉代、唐代的大学中都设此职位。这个词语与英文没有关联。日语中则与中文同用“教授”来称呼大学中的老师。
2、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应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内处于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般为教授职称,也有特别优秀的副教授、讲师担任博士生导师。有培养研究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硕士研究生。
能坚持正常工作,担负实际指导博士生的责任。有协助本人指导博士生的学术队伍,培养的研究生质量较好。有课程教学经历,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或硕士生课程。
对年轻的教授(1972年以后大学毕业)申请担任博士生导师,除具备上述条件外,一般应具博士学位。至少培养过一届硕士研究生或在国内外协助指导过博士生的学位论文。
(8)韩布新博士研究生导师扩展阅读:
职责:
一、教授
教授的工作是在大学里针对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开课、或授与学生专业训练,如科学和文学等领域。另外教授也必须深耕自己专精的学科,以发表论文的方式来获得商业上的合作机会(包括了政府在科学上的顾问、或是商业发明等);
同时训练自己的学生将来有足够的能力与他们交棒。在授课、训练、提交论文与寻求商业合作这四个方向里,要取得平衡则端看学校、地点(国家)和时间额外因素。例如在欧美的顶尖大学中,学校相当重视在独一领域中专精的教授,而且常常将他们做为该校的宣传重点。
二、博士生导师
根据博士生学习的定位,博士生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为学生开出几门课,而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或者说,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教”而在于“导”。
1. 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这是进入博士生学习和研究的一个前提性的条件。由于博士生自身学科背景、学术水平的差异,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工作极为重要。
没有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研究状况的基本了解,不熟悉本学科的学术规范,不会运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博士生的学习和研究就没有一个科学的基础。
2.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研究能力
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把读书、思考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学术品位和研究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教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博士生导师
I. 考博士如何找导师啊
首先选择学校,然后查查相关专业的导师情况,选择一位自己想跟的导师。一般学校网站都会有专业方面的导师的信息和联系方式,可以查查。如果找不到,可以和学校研招办联系,要到该导师的联系方式。然后直接和导师联系就可以了。
每个博士生导师手里的名额很有限,所以报考博士前必须先跟你要报考的老师联系,看他手里是否还有名额,一般来说导师不想要你他是不会让你报名的,事先给导师打个电话或发个E-mail(网站上一般都会有联系地址),介绍一下你的情况。
特别你硕士阶段研究的方向和取得的成绩,并表示你愿意成为他的学生并努力工作。要了解他的基本学术观点和学术著作。以免导师提起他的著作时,我们一无所知。尽量多了解他的论著,也为以后的考试做打算。
多种联系方式并用。比如说第一次打电话老师记住你的名字了,第二次很可能就忘了。那我觉得还可以写e-mail,还可以写写信,传统的联系方式或许更能打动导师
真诚和决心。在导师面前,你可能是一个陌生人,那么陌生人的真诚能打动一个人的心。有些问题和想法不妨实话实说。还有就是表明决心很重要。
(9)韩布新博士研究生导师扩展阅读:
考博士选择导师的注意事项:
看导师的职称:
一般的研究生导师都是教授级别或者正高级工程师,因为这些职称的导师都会在外面接项目的,跟着这样的导师,才能跟着导师做项目,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学东西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如果是副教授或者是一些老师的话建议大家不要选,因为他们都只是在学校任教不会跟一些公司有一些合作的,大家只能学习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而实际的经验是学不到的。还有如果是高官的话也可以选,比如学院院长或者书记,他们一般都是在行政上比较忙。
看看是不是选的老师带自己:
大家可能不知道,有的同学选了自己认为好的老师,可是等到分老师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老师忙,三年可能都见不到老师,而老师会让自己的学生或者是徒弟来帮助自己带学生,这样的话就有一个不好的地方。
一是,他自己本身就带学生又帮别人带学生,所以带的学生就很多,很难照顾的过来,有什么好处不知道怎么分给学生,想教教学生无奈学生太多教不过来,这样是害了学生啊。所以大家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一定打听清楚是不是自己选的那个老师带自己。
选好自己喜欢的方向:
这个大家都应该清楚,每个导师都是有自己的方向的,大家在选导师的时候可以看看导师的简介,看看导师都是做什么方向的,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导师,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们这有机器人方向的,有医工交叉方向的等等,大家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去选择老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选导师不可缺少的3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