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地位
❶ 中文系考研都考什么科目
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典学等。
1、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是中国语言文学类的研究生专业,是研究汉民族语言文字的历史、现状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它的起源,它的兴盛与发展,也就是研究汉民族和汉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未来。
2、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指综合运用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进而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并总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的学科。
分而析之,中国古典文献学大致包括以下分支,即: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校勘学、古籍目录学、古籍注释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
3、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全书共三百三十万字,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七个历史时段,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
4、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首先指的是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其次指的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它限定在"中国大陆"这一范围之中。
自二十世纪末期开始,具有独立思想的中国自由文学的出现,使得中国当代文学大踏步进入世界先进文化行列,成为引领世界文学的先锋,并使中国当代文学达到历史的顶峰。
5、古典学
古典学研究中心立足于中国古典文明的现代处境,研究、疏解、诠释中西古典文明传世经典,以促进对中西方文明的深度认识。
❷ 中国人民大学出国留学3+2获得杰出学者支持计划还是“杰出教学中心”荣誉称号
杰出学者支持计划是人民大学自己举办的会议,“杰出教学中心”是中英政府针对在出国留学3+2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承办大学给予的奖励。目前获得此荣誉称号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hnd。北航在项目承办以来陆续有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进去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政经大学等学校学习。
❸ 到哪里去寻求理想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宣传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应该到社会的发展中去寻找和追求理想。 ■刘建军在信仰及其实践中,包含着对理想的寻求与追求。纵览人类对理想世界的寻求,可以看到三种不同的路向:一是到“天上”去寻求理想境界,二是在心灵中寻求理想境界,三是在社会中寻求理想境界。这几种不同的路向,体现了不同的信仰体系和不同的文化类型。 首先,到“天上”去寻求理想境界。宗教就是这样的。比较成熟的宗教体系都有其终极性的理想世界,基督教讲“天国”,伊斯兰教讲“天园”,佛教讲“西方极乐世界”等。这些理想世界基本上都是不存在于人世间的,而据说是存在于天上或天外。但究竟指的是什么地方,也比较模糊。其实,宗教里讲的天国、天堂,并非实指,也不能深究,它不过是代表一种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是一种虚幻的理想——一种超级的“乌托邦”。正因为如此,宗教讲的天国及其到达,都不是指我们现实的人或我们现实的生活方式。 宗教对天国世界的预设虽然是虚幻不实的,但它作为一种与人的心理期望相对应的价值存在,对宗教体系和宗教信徒的生活起着很大的引导作用。人期盼一个远方的理想世界,不论这个世界是否真实存在,只要这个理想世界能够使相信和追求它的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起到精神上的引领作用,使人们思想感情和行为能超出个人的功利眼界而得到精神文化上的提升,无疑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特别是当信仰者对天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并被引上社会道德的路径时,当这种追求变成一种正向的道德追求时,它就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行善积德上天堂,伤天害理下地狱”,这样的表述虽然不具有科学意义,但却具有一定的道德意义。 其次,到人自身中特别是人的心灵中去寻求理想境界。道德现象中的理想人格追求集中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宗教的成分,但占主流的不是宗教而是道德。在理想追求方面主要是道德理想,而不是宗教的天国理想。中国人对理想世界的态度,往往不是向外探求,而是反身向内寻求,更多地体现在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上。当然,我们也并不是没有向外的理想追求,但这种追求往往是从内在的理想追求开始的。“治国平天下”算是一种治世的理想,但这种理想的追求是从“格物致知、正意诚心”开始的。 对道德理想的追求,是一种自我超越的精神力量。道德本身虽然离不开日常的人伦,但人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却可以超越日常生活中的功利性境界,不仅可以协调人际关系,而且也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这种在人自身中探求理想的做法,使我们营造起了博大的道德文化,为我们的精神追求提供了支撑点,也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了正向的引领。注重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在当代社会中尤其具有启发醒世的作用。不过,对道德理想的追求也有其不足,即过度关注人的心内世界而忽视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和改造。 再其次,到社会中去寻求理想境界。社会生活是人们理想追求最基本的领域和空间,人应该首先和主要地在社会生活中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里既包括理想的社会状态(社会理想),也包括理想的人生状态(个人理想)。这两者相互联系,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之中,丰富着社会理想。但是,社会往往是不完善的,甚至有时是令人失望乃至绝望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就可能会脱离社会,到社会之外甚至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求理想。 同样是在社会中寻求理想,至少有三种路径:一是到社会的“过去”去寻找,二是到社会的“边缘”去寻找,三是到社会的“未来”去寻找。 有些思想家喜欢向后看,认为理想社会存在于消逝了的过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离理想界地越来越远。因此,寻求社会理想,就要回到遥远的过去,事实上是回到原始社会末期去。这样的理想寻求是开历史倒车的,不现实。还有一些梦想家,包括近代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到社会的边缘地带,比如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大洋深处的海岛等处找寻理想的境界,这体现了他们理想的虚幻性。陶渊明的桃花源是一处不易寻找的地方,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岛”本身就是乌有之处。 马克思主义主张到社会的未来中、到社会的发展中去寻找和追求理想。社会本身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完美的,但社会本身是发展的。在这样的发展空间里,可以容纳更多的理想成分。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社会形态。这个社会形态的到来无疑是一个长期的甚至十分漫长的过程,但不论这个过程有多长,只要社会是不断进步发展的,它一定会越来越接近并最终达到理想的境界。
❹ 对共产党宣言经典句子的理解
1、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版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权。
2、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3、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4、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❺ 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大师级的人物呢
给你一个参考啊,以下都是名人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
第二届回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名单答
(共30人)
一、顾问
徐文良 原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张耀灿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二、主任委员
郑永廷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
三、副主任委员
吴潜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张澍军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黄蓉生 西南大学教授
骆郁廷 武汉大学教授
四、委员
祖嘉合 北京大学教授
张再兴 清华大学教授
刘书林 清华大学教授
刘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陈秉公 吉林大学教授
邱柏生 复旦大学教授
余玉花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徐建军 中南大学教授
罗洪铁 西南大学教授
王树荫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王秀阁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苏振芳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王宏维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张立成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杨晓慧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高国希 复旦大学教授
沈壮海 武汉大学教授
万美容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李 辉 中山大学教授
林伯海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卢黎歌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钱广荣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彭庆红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❻ 刘建军的个人简介
刘建军,男,1963年10月生,山东博兴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1980年-1984年在山东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得哲学学士学位;
198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师从乐燕平教授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业研究生,1987年获得哲学硕士学位;
1987年毕业留校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
从1992年开始,师从许征帆教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原理专业博士学位,1995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00年聘为教授。
2008.10-2009.4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访学。
系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学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发表个人专著4部,译作1部,主编与合著60余部,论文120多篇。 1.主持1999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仰问题研究”。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项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项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3.主持2008年教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委托)课题,一般课题《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研究》。
4.主持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品牌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文献与基本问题研究”。
5.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一般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研究》。
❼ 刘建军的代表性著作:
1、《马克思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2、《马克思主义信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3、《追问信仰》,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4、《爱国主义教程》,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
5.《思想理论教育原理新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6.《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代表性论文:
1.《信仰的对立:马克思主义与宗教》,《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6期
2.《“马克思主义新宗教”论评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3.《论社会思潮的发生.发展与消退》,《学术月刊》1995年第2期
4.《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道理》,《马克思主义研究》1995年第4期
5.《论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7年第2期
6.《传统文化中的信仰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7.《试论三种非宗教的信仰形式》,《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8.《从丁光训神学思想看当代中国人信仰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9.《毛泽东与现代中国人信仰的变迁》,《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10.《接受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2期
11.《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本质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12.《如何看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理想信念领域的变化?》,《前线》2001年第8期
13.《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14.《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8期
15.《共产主义理想追求的新阐释》,《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
16.《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1期
17.《从信仰视角看为人民服务》,《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12期
18.《试论思想教育与思想自由的关系》,《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第10期
19.《集体主义的理论证明》,《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第2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20.《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内涵》,《党建研究》2006年第5期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第4期
2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第7、8期合刊
23.《马克思主义学术视野中的信仰概念》,《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8期
24.《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9期
25.《试论意识形态的基本结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12期
26.《科学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学校党建设与思想教育》2007年第12期
27.《论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实现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1期
28.《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必然”论断及其当代阐释,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29.《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7期
30.《〈共产党宣言〉中的十个必然性论断》,《北京高等教育》2008年第7-8期
31.《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的学科归属》,《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8期
32.《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
33.《亲历与思考:柏林反资本主义危机大游行》,《理论视野》2009年第6期
34.《社会大气层: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新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2月25日
35.《恩格斯早年的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著——〈德国民间故事书〉一文初探》,《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期
36.《激活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和职责》,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8期。
获奖情况:
1、参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于2002年11月获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3、参编《邓小平理论青少年读本》于2001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4、《马克思主义信仰论》一书于2000年6月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届优秀科学成果奖。
5、参编《新时期的旗帜》(邓小平理论教学片)于1999年12月获首届“国家音像制品奖”。
6、《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一文于1998年12月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❽ 中文系考研,想选一个北京的大学
中文系考研有几个专业——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献学等,不知道你想报考什么专业(传播学不是中文系,但是在文学院内所以我也列出了)。想将2007年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考研目录和参考书目列出: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是我国大学中建系较早、较有影响的科系之一,著名学者吴伯萧、张毕来、学者、诗人张松如(公木),词学专家唐圭璋、诗人、翻译家穆木天教授和彭慧教授,古代文论学 家王达津教授等先后在文学院任教。
文学院现有9个教研室,一个中国文学研究中心。2006年1月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现有博士点4个(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硕士点8个(课程与教学论、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传播学)。1995年被确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1年被批准建立“中文学科全国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专职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19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17人。
中文学科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近5年来,中文学科教师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项,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荣获国家、省部级科研奖20余项。近年来,中文学科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同国内外许多高等院校中文学科建立了学术联系,聘请了国内外一些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派教师出国学习和任教,接收外国留学生来院深造。
指导教师
中国古代文学:李立、周奇文、陈向春、黄季鸿、高长山、曹胜高
中国现当代文学:*逄增玉、黄凡中、张文东
汉语言文字学:*付亚庶、*张世超、李勉东、俞咏梅
文艺学:*王确、*刘雨、程革、何明、王红箫
课程与教学论:宋祥、刘莉萱、李晓明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孟庆枢、*刘建军、*赵沛林、高玉秋、柳东林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吴长安、胡晓研、彭爽
传播学:张恩普、金振邦、杨卓、石晓峰、张树武
注:姓名前标“*”者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备 注
104文学院
68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4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现代汉语②文学概论
复试科目:①语文教育学②写作
01中学语文教学论
050101文艺学
11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07文学理论④418美学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写作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复试科目: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01文艺美学
02文艺批评
03西方文论
04文学创作理论
05文学文体论
06文艺传播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语言学理论④422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中国现当代文学史②中国古代文学史
复试科目:语言学基础
01理论语言学业
02应用语言学
0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9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08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④419古代汉语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中国现当代文学史②中国古代文学史
复试科目:古代文献阅读
01汉字学
02汉语史
03现代汉语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12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09中国古代文学史④419古代汉语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外国文学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复试科目:文学理论
01先秦两汉文学
02唐宋文学
03元明清文学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9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07文学理论④420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中国古代文学史②外国文学
复试科目: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
01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02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研究
03中国现代各体文学研究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0比较文学理论④421外国文学史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②西方文论
复试科目:当前比较文学理论探讨
01比较文学理论
02欧美文学研究
03日本文学、中日比较文学
04中俄比较文学研究
050302传播学
8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2传播理论④423新闻理论与实务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新闻学②新闻写作与作品分析
复试科目:传播史与传播实务
01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
02新媒体传播
03传媒与舆论
04编辑出版
05广告传播
参考书目
专业名称
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名称
编著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备注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三种文学史可以任选其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
郭预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
《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年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李道英、刘孝严
东北师大出版社
1998年
古代汉语
同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古代汉语
汉语言文字学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王力
中华书局
1999年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
1980年
《汉语音韵》
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古代汉语语法新编》
于富章
东北师大出版社
1990年
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
《现代汉语》(增订三版)
黄伯荣、廖序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新编现代汉语》
张斌
复旦大学出版
2002年
《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
文艺学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教程》
童庆炳
高等育出版社
2002年
《文学理论》
韦勒克
三联书店
1988年
美学
《美学》
朱立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美学原理》
朱立元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8年
《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教程》
童庆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教育学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朱绍禹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当代语文教育学》
刘淼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教学论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理论
《比较文学简明教程》
乐黛云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版
《中国比较文学十论》
孟庆枢、王宗杰、刘研 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年9月版
《文学理论》
勒内·韦勒克,奥·沃论著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名著鉴赏》
孟庆枢、李毓榛主编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1年5月
《西方文论》
孟庆枢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
《外国文学史》
郑克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2003年版
《世界文学历程》
张良村等主编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7年版
《外国文学史》
赵沛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语言与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理论
《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徐通锵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第三版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上下册)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增订三版
《古代汉语》(1-4)
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1999年第三版
传播学
传播理论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11月版
新闻理论与实务
《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
复旦大学出版社
《当代新闻写作(第二版)》
周胜林等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9月版
吉林大学~~~
102文学院(学制2年)
(联系电话:5166024
联系人:陈武军)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1大学语文综合素质课程与教学(含影视艺术)
02大学语言文学课程与教学
03中外语文课程与教学比较研究
04对外汉语课程与教学
050101文艺学
01文艺理论
02中国文学批评史
03文艺阐释学
04文艺美学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1语言学理论
02对外汉语教学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1汉语史
02汉字学
03汉外对比研究
04现代汉语语法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1隋唐五代文学
02宋代文学
03辽金文学
04明清文学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1鲁迅研究
02近现代中日文学关系研究
03中国现代文学转型研究
04中国新文学思潮研究
06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吉林大学的比较乱,你愿意的话发E-MAIL到我信箱 我给你发去~~~
❾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术委员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2008年3月至今):
秦宣、张雷声、杨凤城、齐鹏飞、梁树发、吴美华、徐志宏、刘建军、张新
❿ 刘建军的介绍
刘建军,男,1945年生,历任县长、县委书记、市外贸局长,中国中非商会分会回长,世界华人答联合总会副主席兼非洲分会会长、维多利亚自由贸易区管委会中方主席,中国国际合作局非洲分局长。西非六部联合荣誉大酋长等,先后任北大研究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卫学院、河北大学、河北农 、保定金融专科、现代管理大学和中央党校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