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化物所博士生导师待遇
㈠ 2012年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研究生待遇是怎样的考上的是工费研究生。都需要交什么其他的费用住宿费用
大化所科研实复力绝对牛,硕士补助一般制>2000RMB,需要交伙食费,住宿费,网费(760RMB/年),水电费等。具体的费用看个人的花费,但是到手的一般>1600RMB/月。
硕士每年名额不是很多,要考的话,你需要好好准备!
㈡ 天大的化工博士几年毕业,天大和大连化物所的化工博士哪个好就业
应该是天大吧。大连化物所的博士,我觉得95%都延期。
㈢ 大连化物所的博士,将来干什么
应该是呆在研究所里做研究吧。
㈣ 博士生导师一般有多少年薪
将聘请28岁的北大女博士李琳为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同时提供的,还有220万的安家费和90万的年薪.
㈤ 硕士去大连化物所怎么样呀
大连物化所的在读研究生工资2000 以及历年的各科分数(工科),还有学费回15000,大连化物所重点学科领答域为: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全所共有职工1044人,包括正高级169人,副高级407人,中级334人,初级76人,博士后111人。据2015年10月统计研究所共有24个。
㈥ 我参加了大连化物所的夏令营。面试通过了,但是我现在不确定我有没有外推研究生资格。但研究所老师说只要
需要参加复试,不过肯定会通过。相当于走过场。
㈦ 大连理工大学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哪个待遇更好些,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属于事业编制吗
看到过一个中科院系统的博士的评论,在中科院系统,科研经费是课题组组长专、研究所所长控制的,哪怕属课题是自己申请的,所以,虽然有些补贴和奖金,但是单位统一发的。如果有科研能力,在高校申请的课题,经费全部归自己支配(学校和院系少量提成,全国高校都一样),考虑这些,实际收入就会高一些。
所以,在中科院系统,除非有经费支配权,否则收入是偏低的。
㈧ 大连化物所一般的薪水是多少
怎么问了2遍??
要看你跟那个导师了
要是项目多的导师 工钱会很多。1000¥一个月很正常。
有的博士可能一月1万。
化物所里面好像没有本科生,应该全是研究生。
㈨ 我考研想报考大连化物所,有必要提前联系导师吗
初试后复试前的这段日子,各位考研er除了等待成绩的煎熬,还在忧虑另一件事情,那就是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一起来分析一下到底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吗?
就目前来说,绝大多数报考外校的考生囿于主客观条件,对所报考的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导师缺乏必要的了解,不了解学校某学科的基本设置与学术力量,不知道导师研究领域与主要成果。因此,虽然一些考生被录取了,但对今后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比以前容易解决,因为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并了解某些学校、某些专家学者的情况。
例如,到所报考的学校网站查找该学校某专业设置与招生数量,了解导师的基本信息与学术力量的基本情况。若对某位导师有兴趣,还可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或许会得到更多资讯。同时,可以通过某些专业网站获得大量信息。
大多数考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考研复试前联系导师的重要性。那么,复试前联系导师到底有多重要呢?
客观上来说,作为导师,他们希望考生能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一个基本了解,这样对招收学生与指导他们的学习更为有利一些。但是,由于导师们的教学、科研工作十分繁忙,没有时间、精力与考生进行大量的联系沟通,因此只得采取回避措施。如此,师生双方无法进行有效地沟通,导致导师盲目招生、考生盲目报考的情况,甚至入学后导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产生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报考前与导师进行有效沟通很有必要。
►总的来说,联系导师指导有以下几个好处:
►有利于导师了解自己
不同于博士生的招考,硕士生导师往往无从知道考生的能力和研究兴趣。毫无疑问,导师当然希望挑选到能力强,又对自己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学生。一方面源于导师往往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如果自己所带的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感兴趣,那么将非常不利于导师对学生的指导。
比如有的学生由于对所选择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没有丝毫兴趣,导致师生关系非常紧张,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源于报考的学生能力良莠不齐,高分低能的现象比比皆是。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复试前师生之间的互动,将有利于导师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为复试成功加分。比如,有的学生将自己曾经发表的论文、学术研究上获得的奖励以及毕业论文等材料传给导师,如果导师认为该生的能力和研究兴趣都甚合心意的话,则无疑胜券在握。
►有利于自己了解导师
一般来说,导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名望较高的年长教授。他们大都已经在某一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类导师的最大优点是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为人大都谦和,因而有利于学生在学术道路上的快速成长,师生关系都较融洽。另一类是如日中天的年青学者。他们年轻而富有开拓意识,大都具有博士学位,是学术上的新星。这类导师的最大优点是具有很强的进取心,紧跟学术前沿,热心于研究上的开疆辟土,因而有利于学生接触最新的研究领域,极易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显然,如果你希望在学术上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选择年长的教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希望在短期内把握学术前沿,那么年青学者应该摆在首位。
当然,有人强调选择导师应该考虑导师的人品和口碑,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确实有一部分导师成天忙于学术走穴,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培养。我们时常在一些报道中看到,某位学生在研究生期间与导师仅谋面一两次,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在了解导师时,应该对其人品和口碑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考生要去见老师的话,一定要重视和老师的面谈,做好各种准备。例如你对这门学科的了解,你对整个学科发展的认识,以及未来你考上研究生之后你所要做的事情,和老师去进行学习的时候你的学习态度,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态度,这都决定了你未来是否能够得到老师认可。
必须要强调的一点,不管是跨专业,还是本专业的同学,都必须在见老师的时候,强调自己的学术背景,强调自己的求学能力,强度自己踏实认真的学习精神,这都是非常关键的。
►但是在联系导师之前,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导师是否认同这种做法
提前联系导师无可非议,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判断和考量。但不得不说这样会有风险。要是老师认为这是可行的,那么提前联系就是个很好的自我推荐机会。但要是老师认为你这是在走后门,自然就不会理会,更可能会降低复试的印象分,所以在联系导师之前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明白这位老师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上届师兄师姐的复试经历就是很好的证明。
►学科性质决定提前联系的必要性
是否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很大程度与学科性质有关。理工科需要长期和导师做实验,接触会很多,提前沟通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性格特点等是很必要的。不然到了在实验室才发现自己不适合那就太晚了。在联系的时候最好由自己的老师和同门引荐。文科类的专业学生提前联系的必要性就不是很强了,如果是考取本校研究生提前联系导师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是考取外校研究生就必须要慎重了,有些同学确实不知道如何和导师沟通,建议最好不要采取行动。
►邮件方式沟通最保险,切勿长“歪心”
提前联系导师便于导师了解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看这种行为背后的意图。有些学生就是想挖复试的题目,或者了解导师的为人等以便更有利于自已顺利通过复试,这些目的很容易被导师看出来,旁门左道的方式自然会引起导师反感。导师更希望的是学生介绍所学课程、研究意向等与学术有关的信息,最好以信件或邮件的方式沟通,打电话、请吃饭、送礼这些方式建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