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陆靖教授
1. 为什么陆靖要出走复旦,到华东师大做副校长了
陆靖要来出走复旦,到华东师大做副自校长的原因是:
1、陆靖在复旦只是教务处的处长,是个处级干部。可是华东师大的副校长却是个副部级的干部。工资和待遇比以前多了不少。
2、教务处的处长只能管理教务上的事情,不能施展其抱负。华东师大的副校长,可以管理一个学校的事务,权力和职权都大得多了。
3、职位的提高,也为后来到达更高的职位,提供了条件。
陆靖,男,1962年2月生,上海市人,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1987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复旦大学化学系副主任,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处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现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分管:职业教育处、高等教育处、学生处。
2. 大学四年怎么度过
金融危机给今天的大学生上了生动一课,就业市场上的种种不如意,让他们不得不回望四年大学生活:所学知识是不是太少?选择专业是不是太盲目?有没有为就业做过充分准备……复旦大学教务处长、化学系教授陆靖与大学生分享自己做学生、做教授、做教学管理者的体会和经验,相信会给校园里的大学生更多启示。 我大学时有一个同班同学,真是绝顶聪明。平时,晚上5点半或6点,我们都抱着书到教室去自修、看书,一般我们会看到10点或者10点半。而他每次看到8点就回去了,所有的书他看完一遍就记住了。 他进实验室做实验和别人也很不同。很多学生进实验室,一般都是手里拿一本书,书上说干什么,就照着干。他每次进实验室的时候,就带一本本子,上面只有一个实验标题。他进实验室后,直接就动手开开关。时间一长,我发现了,他真的是读书方法不一样,他进实验室的时候,其实已经搞懂了为什么要开这个开关,为什么要开那个开关。而我们大部分同学做实验时,都是依照课本按部就班做的。 更重要的是,这个同学做人也做得很好,和同学之间相处得很好。所有的文体活动也都表现出色,唱歌、跳舞、打球都很棒。 在复旦大学,学生一般看的是三种书,第一种他当然会拿本教材;第二样东西是外文;第三样东西是杂志或者报纸。大家在中学读书时,一直是只读教材与教辅的,但如果到了大学,仍然是只读教材或者教辅,是不是大学教育的悲哀呢?比如一个读中文系的学生,从来没有读过《红楼梦》,永远只读别人点评红楼梦的文章,你能指望他以后去研究《红楼梦》吗? 大学设置了那么多专业和学科,一个学科之所以能够成立,一定有它的道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间,一定会留下千古不朽的名著。我建议大家要去啃一啃那些非常厚的书,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从头读到底,但是读名著的感觉,和读教材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建议化学专业的学生,去读一读《化学界的本质》。建议读物理专业的学生,去看一看《量子力学原理》。看了这两本书后,你就明白:“秋水文章不染尘”的境界,不仅仅是在文学作品中,在科学作品中同样存在。大学期间,如果要提升自己的修养,只有读这种名著。所以,在大学里不应该只读教材,而应该读你这个领域内的名著。 读书读得细,其实是不容易的。在很多你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上,可能你们是习以为常的,是不是你们多长个心眼,问一问为什么?讲一个小的例子,根据中学的知识,氢原子外面的电子一层一层上去,最里面一层叫K,下面一层是L,最外面一层是M,为什么不叫A、B、C、D啊?你们好像以为天生就应该是K、L、M啊,但你从逻辑角度来看,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最早想到的是A、B、C、D啊。原来,当年科学家发现了氢有这样一个能量状态的时候,不知道还有没有更低的能量状态,为了谨慎起见,他在26个字母当中,取了中间一个。如果是A、B、C、D的话,万一有再低的,就没有字母可以取了。这都关涉到中学的知识,但如果你书读得不够细,你肯定答不出来。 其实,我们的同学读书的时候有个很大的问题,你们有的时候读书过于细,什么叫过于细?每个题目都会做了,但是对一门课的总体的知识结构,是不了解的,或者是忽视的。从来不考虑一章与一节之间,上一章与下一章之间,一章里面的各个节之间,它是怎么串起来的。因为有很多的知识,它是连贯的,不是分裂的,我之所以让学生把目录给我讲一遍,实际上是想看他是不是知道,一门课讲下来,所有的知识之间的连贯性是什么,对一门课有没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你只会做题目,没有对一个学科的宏观的概念,你是不会有发展的。大家应该对自己读的书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3. 本科读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但是想从事理论化学(如结构化学,量子化学的研究),想知道哪里该怎么考研
下面给的是已经召开的 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 的网址,
可以看出国内做这个的实在是太多了。
你可以参考里面的报告人的信息,了解国内该领域的牛人的大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