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中山大学化学系十毛老师

中山大学化学系十毛老师

发布时间: 2021-02-08 14:46:16

Ⅰ 同济大学医学院和中国医科大学的比较

我就是中国医科大的学生,这里的研究生还相对好考一点,而且地理位置很好专,就在中山广场旁边属,交通超方便!四周是要啥有啥~!如果你是一个爱逛街的女生,那真是最好的地理位置了.

学校的学习氛围超好~大家都上自习.累死

硬件是出了名的烂,那宿舍~就是一文物!那体育馆,没事不让你进,那操场,小的跟中学的似的!一下雨还全是大泥巴.

你要从南门走到北门,斜穿整个校园步行仅需10分钟左右.很小很猥琐.

学校内部洗澡贼便宜,5毛,不过就是人可多了.

食堂也是人山人海,饭菜不算可口也不算是难吃死了.价格一般,肯定比外面便宜.

内部黑暗,比如化学老师的女婿就是解剖老师,诊断老师的表妹是学校的审计科科长之类的~~~自体繁殖~反正所有的老师都是学长-全部毕业于本校的~!

如果你想在医大的一院二院工作的话,你的成绩得贼拉的优秀,抑或是你"有人有钱"

那两医院,那是相当的豪华阿~特别是一院,刚盖的新楼,跟五星酒店似的.顺便说一下,你研究生去了,也就是当个医助,赚得也很多哦,不过很累.闲不着.

同济不了解.但是在辽宁省内,医大确实是绝对权威地

Ⅱ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办学条件

截至2015年5月,学校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3个):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化学工艺、环境工程 ●质量工程
截至2015年5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试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优质课程(3门)。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6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试点专业(2个):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省级精品课程(3门):石油炼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法律基础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儒家伦理文化与人生智慧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省级优质课程(3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 层次 名称 省级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石油化工工程教育中心 现代通信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示范教学中心 现代机械工程训练中心 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 石油化工实验与实践中心 省级大学生
实践教学基地 茂名石油化工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茂名绿园食品有限公司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
●硬件设施
截至2015年5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新校区占地700余亩,将建设教学实验楼及师生生活用房共计约17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修建大型科技实验楼,开发学生宿舍7区,创办校史馆,第二运动场、第三教学楼、第二体育馆、第二音乐艺术楼等。
●教学成果
截至2015年5月,学校50多年来共为国家培养8万多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的石油化工等行业大中型企业和各级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校、中小学,并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
升本以来,学校以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
(图册“教学楼”参考资料:)

●学校荣誉
截至2010年6月,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志愿者组织”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中国先进体育学校
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中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中国教育工会授予“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广东省高校系统文明校园
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
广东省成人教育先进单位
茂名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综合档案管理“省特级管理单位”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6月28日) 截至2014年10月1日,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共计21059平方米,分布在两个校区,其中主馆位于官渡校区,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于2002年起投入使用,馆内设有流通外借书库、样本书库、设计书库、工具书库、光盘借阅库、期刊阅览室、外文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阅览座位共计1781个。综合部位于光华校区,设有社科书库、自科书库、期刊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等,阅览座位共计175个。
图书馆根据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的要求,努力建设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资源种类包括纸质资源、电子资源、数据库资源等。其中纸质图书126.9万册,电子图书75.8万种,中文期刊1302种,外文期刊100种,电子期刊20928种,报纸143种,中外文数据库23个。
(图册“图书馆平面示意图”参考资料: ) 截至2015年5月,学校拥有1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个省级重点提升平台,4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个省级石油化工技术公共服务示范基地,1个省级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基地,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学校设立了5个直属科研机构和6个校级研究协同发展中心。 科研机构层次 名称 省级协同育人平台石油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平台省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 省级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石化装备安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省级重点提升平台广东高校石油化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省高校
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高校石油化工污染控制与清洁生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高校石油化工装备故障诊断与信息化控制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高校果蔬加工与贮藏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省级地方
历史文化研究基地 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 崇德、博学、求实、创新
“崇德、博学、求实、创新”是学校体制化转、省市共建、升格本科后,在深化教育改革,更好地为石化,石油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形势下,倡导师生要崇尚德性,广博学习,要有求实作风和创新精神,是学校校园文化集中的体现,是学校精神的新诠释。 《我为祖国献石油》
作词:薛柱国,作曲:秦咏诚
学校是从“油”起步的。“油”意味着艰苦,意味着无私和奉献。在学校历史上首永唱不衰、鼓舞着师生为油现身的歌—“我为祖国献石油”。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校歌《我为祖国献石油》歌谱锦绣河山美如画
祖国建设跨骏马
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
头戴铝盔走天涯
头顶天山鹅毛雪
面对戈壁大风沙
嘉陵江边迎朝阳
昆仑山下送晚霞
天不怕地不怕
风雪雷电任随它
我为祖国献石油
哪里有石油
哪里就是我的家 大庆红旗映彩霞
铁人精神传天下
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指引着我们
自力更生建设国家
莽莽草原立井架
云雾深处把井打
地下原油见青天
祖国盛开石油花
天不怕地不怕
放眼世界雄心大
我为祖国献石油
石油滚滚流
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歌词及歌谱参考资料: ) 每年的11月11日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旧名工农速成中学。旧址在国立中山大学。而国立中山大学前身为国立广东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孙中山先生1924年11月11日所题,出自《四书五经》之《中庸》的“劝学”篇。1934年11月11日,该校举行十周年校庆,为校长邹鲁手书。意思是劝讯学子要广博的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切实地履行。而这日,就被定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校庆日。

Ⅲ 湖州市第二中学的杰出校友

裘明德:49年高中毕业,56年山东医科大学毕业,84年至86年获美国哈佛、密执安等大学三张研修证书,现任兰州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享受国务院津贴。
张玉花(上海航天局登月总设计师):86届高中校友,现为上海航天局科技委常委、探月工程某型号总指挥、研究员、上海市宇航学会高级会员。在她身上展现了新一代女科技人员经过自我不懈努力,与男同胞们并肩战斗,让“嫦娥奔月”这美丽传说和“敦煌飞天”这千年飞天梦想变为了现实的风采;展示了新时代女性热爱航天事业,为完成飞天任务无怨无悔忍受压力的宽阔胸怀,和自尊、自信、自力、自强追求完美的优秀品德。
慎海雄:1985年高中毕业,1989年杭州大学毕业,任新华社浙江分社采编主任、党组成员、高级记者(正高)、新华社首届“十佳记者”,享受国务院津贴。
沈宏炜:1985年湖州二中毕业,中国技巧运动员,1988年5月,她和队友在全国技巧冠军赛上,夺得“混双”第二套冠军,1989年获全国技巧锦标赛第一套冠军。1989年10月她代表我国参加在前苏联里加市举行的第七届世界杯技巧赛,她与队友摘取了“混双”第二套金牌和全能银牌,成为湖州第一个世界冠军。为此,1989年被评为浙江省“十佳”运动员,并载入《中国当代青年名人大辞典》。任浙江省体工大队教练。
黄拥军:1983年湖州二中毕业,中国技巧运动员,1988年获全国技巧第一套冠军,1990年获全国技巧及全能第一套金牌。1991年在第八届世界杯技巧赛中与队友合作,获男子四人全能第四名,1994年在第十一届世界技巧锦标赛中与队友合作,获男子四人全能,第一套和第二套三项冠军,并与队友合作,获混合团体冠军。1987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94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朱培坤:浙江湖州人,深圳市百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教授;成都百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百绿生物染色体杂交研究所所长。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的发明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学术理论的奠基人,高等植物多基因改造的开拓者。应用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创造出豌豆—玉米、小麦—玉米、水稻—玉米、高粱—水稻、大米草—水稻、玉米—水稻和玉米—小麦等一系列新类型粮食作物。相继发表《多基因工程试论》、《高等植物纲间杂交的探索》、《植物遗传工程转化学初探》和《高等植物的第三类杂交——染色体杂交》等学术文章。由山东泰山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海内外唯一的一本高等生物(植物)染色体杂交的专著《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蒋承菘: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副部长。1954年毕业于湖州初级中学(今湖州二中),历任中国古生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
卢良恕:著名农学家、小麦育种、栽培、农业与科技发展专家。高中时期就读于东吴大学附中(今湖州二中),1940年高中毕业后进入南京金陵大学农艺系学习,随后在中央农业实验研究所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工作。1954年,由他主持选育的早熟、抗锈、丰产的“华东6号”等系列小麦优良品种推动了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生产。在农业宏观研究领域,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把传统的粮食观念转变为现代”、“种植业三元结构”、“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等重要战略观点。1994年卢良恕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历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农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卢良恕在小麦育种、栽培、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科技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仁:我国著名力学家、地球动力学家和力学教育家。1938年于东吴大学附中(今湖州二中)毕业后进入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学习。1948年,王仁于美国华盛顿大学航空工程系攻读研究生课程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53年获美国布郎大学应用数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力学系和数学系。70年代初期,他走上力学与地质学相结合的研究道路,开辟了中国地球动力学的新领域。1980年王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塑性动力学和地质构造应力场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为中国塑性力学和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
钦俊德:我国著名昆虫生理学家。1933年于东吴大学附中(今湖州二中)毕业后进入东吴大学生物系学习,而后又于1950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获理科博士学位,后转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任荣誉研究员。回国后,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昆虫生理研究室。曾先后任教于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昆虫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他在研究除灭农作物害虫方面硕果累累,曾先后四次获国家和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钦俊德于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为我国的昆虫生理学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徐献瑜:1928年东吴三附中高中毕业,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计算数学专家、中国计算数学的奠基人。1922年,徐献瑜考入东吴三中(今湖州二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至苏州东吴大学。1932-1934年徐献瑜在燕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深造并获哲学博士学位。他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第一个获博士头衔的中国人。1956年,他在苏联编出了中国人写的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程序。徐献瑜先后在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任教;并历任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任、中科院计算中心研究员、全国计算数学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徐献瑜教授为我国计算数学和计算机软件研究和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高尚荫:著名微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病毒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25年毕业于东吴三中(今湖州二中),并考入苏州东吴大学生物系。而后于美国耶鲁大学深造,并于1935年获得博士学位。1945年他去斯坦利(美著名生物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实验室从事病毒学研究,而后于1947年在武汉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病毒学研究所。高尚萌历任武汉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病毒学武汉研究所所长。高尚萌于1980年当选中科院院士,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病毒学实验室、病毒学专业和微生物学专业,对中国微生物学和病毒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谈家桢:国际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高中时期,谈家桢就读于东吴三中(今湖州二中),高中毕业时他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至苏州东吴大学学习,而后又于 1932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深造并取得硕士学位。1934年,谈家桢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并师从现代遗传学先驱、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摩尔根教授。1937年,谈家桢回到了祖国,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并历任复旦大学校长、中国遗传学会会长。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谈家桢一生致力于遗传学的教学与研究,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遗传学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99年国际上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64年发现的一颗编号为3542号的小行星为“谈家桢星”。 这既是对谈家桢在遗传学领域所取得的开创性成就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他终身不渝、孜孜不倦于中国科研和教育事业精神的礼赞。
潘德明:自行车环球旅行家,1930年6月,潘德明秉持信念,历时七年,行程数万公里,从参加上海组织的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开始,经杭州、广州、由海口进入越南,行到清化,仅剩一人,遂把徒步改为骑自行车,途经亚、非、欧、美、澳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环球旅行。1937年6月从缅甸回到祖国的云南。途中受到29国元首、政府首脑、部长和著名人士接见,曾拜会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圣雄甘地及尼赫鲁,在美国受到罗斯福总统的接见和奖励。1976年辞世。
裘明华:我国著名医学寄生虫学和医学昆虫学专家。1945年毕业于东吴大学附属中学(今湖州二中),高中毕业后进入东吴大学医学系学习。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黄首民:原名黄墨林,湖州青山人。青年时代曾就读于基督教教会创办的湖州海岛中学(湖州二中前身),毕业后留校任教,结识上海来湖求学的吴成栋,成为吴门常客。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接受过西方民主思想的黄墨林火速奔赴前线,投身革命,参加了保卫汉口的战斗,并被湖北革命军政府的都督黎元洪任命为前线督战员。清军溃退后,调任革命军总指挥部黄兴的卫队长。汉阳失守后,他与黄兴等人一起去南京参加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盛典。回沪途中,黄兴为其改名“首民”,意即参加武昌首义之民。1913年,经孙中山推荐,他与荣毅仁等人一起赴美留学,先入密苏里州派克大学(Park University)攻读农科,尤专植棉。后又入阿拉巴马(Alabama)工业学院,于1916年毕业。毕业后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修学商业组织及管理学。居美时曾获得清华奖学金。1917年学成归国。 “五四”运动爆发后,黄首民积极参加民主爱国运动,断绝与日本的工商关系,并动员工厂员工抵制日货。1976年于上海逝世。
王会悟:1898年7月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6岁开始受古典文化启蒙,13岁就独自办起了桐乡县第一所女子小学,20岁到湖州湖郡女塾(今湖州二中)攻读英语。1920年她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结婚。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王会悟参加了大会的筹备、会务和保卫工作,并成为了选点“一大”的功臣。此后长期从事教育和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于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工作。1993年病逝于北京。她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见证人,也是中共“一大”唯一的女性参与者,是我党最早的一本妇女刊物 《妇女声》创办者,是一名优秀的妻子,忠诚的马列主义思想战士,被毛主席称为“真正的人”。
王士龙:双林人,曾就读于湖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现湖州二中)。他品学兼优、思想进步、体格健壮、多才多艺,曾在省运会上获得过标枪和铅球第一名。1935年,他和双林一批青年人组织“双华篮球队”,这个球队是湖州最早的篮球队之一。1937年11月,日寇占领了双林,国难当头,时任双林育才学校教员的王士龙怀着一腔救国热情,参加了省政工队并担任双林政工队副队长,他发动群众,举办训练班,出版抗日刊物等,积极投身抗日运动。1941年,王士龙不幸被捕,坚贞不屈,痛骂日寇,于7月18日被秘密杀害,牺牲时年仅25岁。他是双林为抗日而牺牲的第一人,2006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方慕兰:1952年读高二,1957年西安建筑工程学院毕业,任浙江省电力设计院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胡正海:1949年高中毕业,1953年东吴大学毕业,1957至1959年北京大学学习,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津贴。
莫述诚:1950年高中毕业,北京轻工业学院教授。夫人施印华,1951年高中毕业,北京轻工业学院副教授。
张爱民:1945年高中毕业,1949年东吴大学毕业,任北京燕山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橡胶事业部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津贴。
赵筹:1934年高中毕业,1939年华西大学生物系毕业,1942年获中国大学昆虫系硕士,1949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生物博士,1952年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动物系教授。
闵杰:65届初中校友。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为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和经济史,现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1976年8月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1976年9月至今在本院近代史所工作。任近代史所图书馆馆长。论文《戊戌学会考》获中国史学会第一届优秀论文奖,《论清末彩票》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潘祥康:1961年高中毕业,1966年北京外语学院毕业,曾任驻外政务参赞和大使。
沈培康:1972年高中毕业,82年厦门大学毕业,92年获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博士学位,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员、英国特许化学家、留英学者化学科技理事、中国轻能发电装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
朱宗德:1954年初中毕业,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毕业,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正军职少将副校长。
朱孝林:1960年初中毕业,1964年通讯兵学院毕业,任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五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郑全全:1963年初中毕业,1981年杭州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91年在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郑国昀:1949年初中肄业,1959年山东青岛医学院毕业,任山东滨州医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柏兴:1966年初中毕业,1997年杭州大学研究生,任新华社《浙江经济报》副总编、主任编辑。
周忆:82届高中校友,1992年,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硕士学位。1993年初,加盟中国第一家国际公关公司“中法公关”(后被爱德曼公司合并)任项目主管。 1993年12月,加盟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成为其中国地区第一位公关代表。1999年12月,被任命为摩托罗拉(中国)公司传播与策划部高级经理,同时兼任亚太区企划部品牌推广负责人。2001年10月,加盟IBM大中华区任企划部总经理。2002年9月,被任命为IBM大中华区企业传播与策划部总监。
王筼:1983年高中毕业,1988年中国科技大学毕业,1991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9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获石油工程学博士学位,现任英国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技术研究院研究工程师。
王飞舟:1985年高中毕业,2001年4月日本东京大学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任日本株式会社中田制作所技术部副部长,副总工程师。
黄海:1979年高中毕业, 9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院长、教授。
俞智强:1975年高中毕业,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1999年获南开大学硕士学位,曾任驻英国大使馆外交官、教育局财务司处长,任中誉会计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级会计师。
徐大伟:1975年高中毕业,1982年西北工业大学毕业,任中国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研究院。
徐晨:1980年高中毕业,1984年上海医科大学毕业,1993年获美国泊度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获康乃尔大学博士后,科学家。
夏平:1975年高中毕业,曾任湖州师专化学系副主任,湖州师院化学系主任,湖州师院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民盟湖州市委会副主委(主持工作)、主委,湖州市政协副主席、湖州师院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民盟湖州市委会主委。主持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湖州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浙江省精品课程主持人;湖州师院首批重点建设专业负责人。多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7篇被SCI收录。曾获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湖州市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湖州师院优秀教师等荣誉。
沈坚:1955年11月生,该校1974届校友。历史学博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兼党工委书记、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欧洲学会法国分会副会长,浙江历史学会会长,《世界历史》编委等。1978年3月进入杭州大学历史系学习,1982年1月毕业,留校任教。1988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多次应邀赴法访问研究和讲学。主要著作有《法国近代工业化新论》(专著)、《当代法国》(专著)、《文明的历程》(专著)、《法国通史简编》(合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兴衰史》(合著)、《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合著)等,代表性论文有《记忆与历史的博弈:法国记忆史的建构》、《试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中的稳定因素》、《关于法国近代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再思考》、《论近代法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法国史学的新进展》、《战后法国的工人阶级与社会冲突》、《文化改变城市》、《世俗化与法国天主教的现代定位》等。中央电视台大型争论片《大国崛起》法国篇的学术指导,并应邀在凤凰电视台“世纪大讲堂”做讲座。曾被评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
闵建雄:1975年高中毕业,1994年德国汉德堡大学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任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一处处长,主任法医师。

Ⅳ 华南农业大学的硕士农药学专业的导师哪个好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药学系是华南地区农药学人才培养中心和生物农药研发基地,是我 国植物性农药研发人才的摇篮。全系现有教职工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中级职称4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2人。学科带头 人徐汉虹教授为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 农药学系依托实验室是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昆虫生态毒理农业部重点开放实 验室、华南植物性农药研究中心和华南农业大学农药工程与安全评价中心,依托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 昆虫学和广东省重点学科-农药学,是国家农药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植物源农药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广东省农药标准委员会主任单位和广东省 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是农药学、昆虫学和生物制药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农药学系具有悠久的历史。1939年,我国著名昆虫学家、昆虫毒理学家赵善欢院士留美归国 后,开始系统研究植物性农药,经过三代人60多年的努力,在植物性农药的研发上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沉淀,其影响贯穿我国植物性农药发展史 。1952年,赵善欢院士创建华南农学院杀虫剂研究室,在我国率先开设《植物化学保护》课程。1962年,开设了《昆虫毒理学》和《昆虫生理 学》等课程。1980年8月,经农业部批准成立昆虫毒理研究室。受农业部委托,举办2期全国高等院校化保师资培训班,举办多期农药培训班, 学员800余人,为全国农林院校培养了大批师资力量,为植物化学保护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2001年,在原植物化学保护教 研室的基础上,经批准正式成立农药学系。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药学系拥有3000m2的教学科研用房,拥有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实验室、农药残留检测 室、昆虫生理生化实验室、细胞培养与生测室、植物化学实验室、昆虫毒理实验室、农药生物化学实验室、农药安全评价实验室、农药合成室 、生物技术实验室、昆虫电生理实验室、高效液相色谱实验室、气相与气质联用实验室、流式细胞仪分析室、天平室、分光光度计室、显微镜 室、植物性农药中试车间等功能性实验室,建有面积近2公顷种植206种杀虫植物标本园,试验研究用网室200m2、养虫室80 m2,种植供试作物的耕地约2000m2,资料室1个(100m2),会议室1个(30座),学术报告厅2个(80座和40座) 。 拥有价值约2400万元的仪器设备,拥有Bruke600兆核磁共振仪、气-质联用仪、流式细胞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 色谱仪、制备液相色谱仪、电生理仪、电化学分析系统、FPLC蛋白质纯化系统、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超临界流体萃取仪、双回流二 次蒸馏水器、分子蒸馏仪、荧光显微镜、体视镜、冻干机、光照培养箱、低温冰箱、大容量高速冷冻离心机、叶面积测定仪、Potter喷雾塔等 仪器设备。具备充分的生物试验材料,拥有主要作物、蔬菜的常规病害的病原菌,如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 等,常年饲养小菜蛾、亚洲玉米螟、斜纹夜蛾、敌菜夜蛾、家蝇和致倦库蚊等重要农业害虫和卫生害虫,常年培育松材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 已建立了成熟完善的斜纹夜蛾和粉纹夜蛾的离体细胞培养体系。 经过多年的研究,农药学系在昆虫毒理学、昆虫生理学、植物化学保护、植物性农药、光活化杀虫 剂、害虫综合防治、农药加工与配制、农药残留检测与污染治理、农药生物技术等方面和领域均取得了突出成绩,尤其是在赵善欢院士开创的 植物性杀虫剂研究领域中,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本系先后对我国900余种植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筛选,首次发现50多种植物的杀虫活性 、20多种植物的杀线虫活性和10余种植物的杀螨活性,对印楝、鱼藤、非洲山毛豆、黄杜鹃、紫背金盘、羊角扭、万寿菊、鳢肠、孔雀 草、黄缨菊、观音坐莲、微红新月蕨等60多种植物中的农药活性成分进行了跟踪分离和结构鉴定,系统研究了鱼藤酮、印楝素、三联噻吩、闹 羊花素、羊角扭甙、黄缨菊素等30多种活性成分的生物活性、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研制出绿晶、全敌、欧美德、异羊角扭甙、椰甲清、闹羊 花素等10多种商品化农药,其中印楝素、异羊角扭甙和闹羊花素为国内首次登记,杀虫剂产品由30多家企业转化生产销售并出口,成为我国绿 色食品生产和无公害农业生产的推荐使用农药。 建立了我国最大农药活性植物标本园,引种国内外农药活性植物200多种。首次将印楝成功引种到我国,在云南、四 川和海南等地种植印楝100万亩,将非洲山毛豆引种到广东,成为鱼藤酮的新资源,形成了特色产业链。印楝已成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绿色屏 障,使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聚宝盆,印楝的成功引种被认为是我国继橡胶树引种后的又一创举,成为四川省政府督办的一号工程,云南省21世 纪支柱性产业、海南省建设生态省的主要项目。 在研究昆虫与植物关系的基础上,开辟了光活化农药研究领域。系统调查筛选了我国光活化杀虫植物 ,分离鉴定出系列光活化杀虫成分,并研究其杀虫活性和作用机理,通过制备纳米微胶囊剂,成功将光活化农药用于农田系统。这些开创性研 究奠定了我国光活化农药的研究基础,使光活化农药的概念在国内农药界广为接受,并引发了国内许多单位相继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 首次提出“导向农药”的新概念,建立了“导向农药”研究理论体系,引领农药向智能化、靶向化方向发展。 2000年以来,获省部级奖励40多项。在植物性农药的研究上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一等奖、首届全国发明 创业奖、广东省首届优秀发明专利金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 步二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20多项。杀虫剂产品“椰甲清淋溶性粉剂”先后获得广东省优秀发明专利金奖、教育部科 技进步二等奖、第十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发明奖和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等奖励。学科带头人徐汉虹教授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 者、丁颖科技奖、广东省劳动模范、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等奖励或称号。胡美英教授先后获得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丁颖科 技奖、广东省南粤建功立业女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奖励和称号。 从1997年以来,先后承担国际课题8项,“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多项,省部级课题5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申请专利90余项,其中35项获得授权,出版教材和专著 16部,主编了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教学统编教材《植物化学保护学》(第一、二、三和四版)和《生物农药》,《杀虫植物及植物性杀虫剂》和 《光活化农药》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杀虫植物及植物性杀虫剂》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研究生教育统一推荐用书。 农药学系系主任为徐汉虹教授,党支部书记为曾鑫年教授,副主任为杨晓云副教授。学科带头人和教授委员会主任为徐汉虹教授。 教职员工有:徐汉虹,曾鑫年,胡美英,万树青,杨晓云,廖美德,钟国华,张志祥,周利娟,黄继光,翁群芳,胡琼波,刘承兰,田永清,江定心,罗建军,刘新清,黄翠玲,陈菊
胡美英
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兴宁市人,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参加农业部在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全国植物化学保护进修班学习。1982-198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校进修研究生的主要课程,成绩优秀。 1988年2月-7月考入农业部在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出国人员英语培训班学习,获结业证书。1988年至1990年在美国犹他大学合作科研,进行黄杜鹃、青蒿、印楝等杀虫植物对农业害虫的作用研究,以生物活性跟踪法对黄杜鹃等杀虫植物进行了系统的抽提、分离和结构鉴定工作。曾任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植物保护系副主任,现任农药学系主任、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副主任、昆虫毒理研究室副主任、广东省经济科技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四害防治学会药械组组长。

曾先后多次荣获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建功立业女能手、国家和广东省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优秀指导老师、广州市“三八”红旗手、校教书育人优秀教师、校优秀党员、校“九五”科技研究先进工作者、校研究生优秀导师等荣誉,她所培养的博士研究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先后主持国家和省级课题30多项,获得奖励9项。其中国际合作课题有"荔枝蒂蛀虫辐照检疫处理研究"、"柑桔锈螨辐照检疫处理研究",该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课题有"闹羊花素-Ⅲ杀虫机理及构效关系的研究"、“闹羊花素对昆虫产卵忌避化学感受蛋白研究”等四项,并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省部级课题有"杀虫植物黄杜鹃的毒理及应用研究"、“果蔬农药残留高效降解酶分离纯化及其工程菌构建”等,主持的“稻瘿蚊综合防治新技术”获广东省农业推广一等奖和全国农牧渔业部丰收三等奖;作为主要参加人研究的"川楝素杀虫乳油的研究"获1995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羊角扭甙植物性杀虫剂的研究"获1997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印楝素杀虫剂的研究"1997年通过部级成果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专利金奖。

发表论文160多篇,包括“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J. Appl. Entomol.” 、“ J. Nat. Prod.” 、“Entomology Sinica”、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武汉植物学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植物保护、昆虫知识等著名杂志,参编教材4部。

在教学上,主讲研究生的农药学、昆虫生理学、植物性杀虫剂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昆虫毒理学、农药剂型与加工制备和本科生的植物化学保护、昆虫毒理学、昆虫学专业英语等课程。多年来共培养研究生63名,其中博士生16名,硕士47名。

Ⅳ 中山大学化学系一个级有多少个班入学要考英语分级吗FM变频收音机学校里面有得卖

应该是两个班。去到那里的第一周周末还是第二周周末会有英语的分级考试,有1、2、3级,比例大概是1:8:1,FM收音机有卖的,可以去便利店或者报亭买,一般推荐去报亭买,便利店的优点坑爹了。

Ⅵ 应用化学与有机合成考研考哪些学校好

这是我们老师给我们提供的资料,共享之:

权威的有机化学专业排名即深入分析
1、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其它所先不考虑)
2、兰州大学和南开大学
3、浙江大学
4、北京大学
5、中国科大
6、复旦大学
7、四川大学
8、南京大学
9、厦门大学
10、中大大学
大陆高校化学学科排名全面分析
1.北大 北大当之无愧在高校化学排名第一,各个方向都不错。
2-5 复旦,南开,清华,南大
复旦,南开,清华,南大处于第二梯队,其中复旦上升速度非常快,光从这两年发表的论文高分子和物化都处在最前列。南开,南大都是传统化学强校,南开的有机,南大的无机都是强势学科,南开的无机上升很快Inorg.Chem.已经超过南大。清华也是强在物化,清华高水平的文章不少,但相对规模较小.
6-7 吉大 科大
科大化学因为内乱,IF>7的文章不多但整体实力还是挺强;吉大化学不如从前但整体实力还是不错,尤其是理论计算化学。
8-9 厦大 浙大
厦大化学的年轻院士很多,文章却不是很多,不知道为什么?IF>3浙大的化学文章远多于厦大,而且高分子发展神速,仅次于复旦。
10.中山
应该是中山大学,不温不火。但中山大学是大陆化学学科明显的分界线,中山肯定不如前9所学校,而又比后面的学校强不少。
关于费用,到07年,这些名校都是自费的,几乎没有公费的,倒是可以争得到一、二、三等奖学金,数量不少。
考比较好的学校的英语,分数线一般在55分(大部分)或50分(如北大06年),所以不算特别高,不是很难的考的。
不知你要考什么方向,假如你考有机: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是最强的,但很难考,竞争很激烈,分数顶的也很高,研究所的生活很繁忙、很严谨,跟大学差别较大。所以,要去就做好心理准备,但绝对是个求学搞科研的好地方。
兰大的有机是它的特色,很强的,如果你很看重专业排名,而不是特别重视地理位置和学校综合排名,兰大是很好的选择。
南开的有机也很强,可以考虑。
浙大化学也就有机较强了,这几年投入的经费很多,师资很强,所以发展较快。每年的分数线不是很高,去年就340左右,题也不难,可以考虑。来浙大就学有机了,其它的方向建议选别的学校。
北大是化学综合较强,重点还是物化和无机,对有机就不是很强,而且很难考,从北大的考试科目上就可以看出,而且一定是5年硕博连读。感兴趣的话可以考虑。
其它的复旦、南大、中科大、清华等也不错,吉大的无机很强。复旦重物化,清华的无机也不错,南大的物化很牛,无机也还好。中科大的无机很不错。
11-14 上海交大 山大 武大 兰大
上海交大不仅工科好医学也有了,理科文科都飞速发展,大概工科发展高分子比较容易,像浙大一样高分子不错。
山大IF>3的化学文章是非前十名学校里最多的,和厦大差不多,但好像没什么特色,CRY STALLOGRAPHY还不错。
武大的理科一直没有起色,文科也越来越差,如果没有合并学校武大就变成3流了。理科除了生物外,就算分析化学还行。
兰大化学出去的牛人太多了,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不少兰大毕业的,这点和吉大很像,有机很好。
15-17 华东理工 川大 北师大
华东理工 川大 北师大都一般化,华东理工的化工还是很强,北师大的化学不想数学和物理那么强。

新一轮重点学科遴选:
高分子
复旦肯定没有问题,浙大科大南开属于第二梯队,然后上交大、北化工、南大、北大、吉大都不错,中山比较够呛,在广州华南理工和中山差不多。
分析化学
北大应该是第一,其他的几个学校武大、复旦、南大、厦大都差不多,接下来湖大,然后南开的分析也有所起色。

无机化学
南大以前是绝对第一,但现在南开可以与之一比高低,吉大也很强,接着是北大,再下来科大和苏州大学都有一定的竞争力,然后东北师大,山大,厦大都差不多。

有机化学
前三名优势明显,北大和南开并列第一,感觉北大稍强,第三兰大。接下来应该是浙大和清华,再次厦大和科大。

物理化学
物化强校很多,因为物化是化学最容易发好文章的方向,处于上升期的学校也不少。第一梯队的数量就很多:科大、北大、清华、吉大、南大,复旦也很好,浙大物化处于其下。
接下来南开厦大,厦大物化以前不错,但近几年很一般,感觉名大于实,姑且放在这一档次。
然后山大武大上海交大都不差,福大也还行,整个福建的物化还是不错的。大连理工、北化工也过得去。
化工专业今年的学校排名: 1天津大学 2清华大学 3华东理工大学 4浙江大学 5大连理工大学 6北京化工大学 7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8华南理工大学 9南京工业大学 10北京理工大学 11湖南大学 12南京理工大学 13四川大学 14中南大学 15哈尔滨工业大学 16厦门大学 17浙江工业大学 18东北大学 19青岛科技大学 20西北大学
重点学科预测:
无机化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
候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分析化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
候补:复旦大学、湖南大学
有机化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
候补: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化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
候补: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南开大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
候补: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关于应试:
英语,作文是背出来的,因为写出来的作文都是中国式英语,在短期内提高不大。背好的作文,特别是背出一般文章通用的作文框架,不但节省时间,用词丰富会让老师赏心悦目,而且会奏几十到一百的字数(大作文总共才200)。强烈推荐,王若平编的《万能作文》,属考试书虫系列。背上一段时间万能框架,然后写一些作文,搞得熟练,ok!你的作文一般就是20多分(满分30分),再配合良好的阅读,上线是没问题的!!!英语真题最重要,特别是近几年的,你会发现出题的规律性,这非常的重要。大量无选择的做模拟题,不但因方向不对而浪费时间,而且有些很难而对考生英语复习的心情产生影响,所以不要去做。只有真题是最接近明年你要考的试卷,甚至出题方式都接近,考的单词虽然多,但近几年的转来转去就那几个单词,特别地常用,做过近几年真题就会发现的。将真题做几遍后(至少两遍),然后再认真总结,比如出题人的出题方式等,找到规律,是很有利的
英语先将真题做几遍,搞通规律,这对你明年的考试本身就很有帮助,当你再拿到卷子时会发现跟它的感觉很亲近。然后进行的就是单项训练,对完型、新题型、翻译分别进行一下单项训练,熟悉一下,就问题不大了。此外可以再找一本阅读训练再读读,作为真题外的阅读训练。关于记单词,单词挺重要,但不像六级那样依赖单词,也不像六级那样单词考的那么死,所以要记单词,但即便是天天记单词也不一定对阅读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单词的数量不少。我建议,先将真题上出现的单词熟记,因为这些单词相对来说更重要,因为是出现过的,而且有些单词是几年来反复出现的,今后还有可能出,所以挑相对重点的看。还有,即便是某些单词不认识,只要对真题阅读做习惯了,有了规律,单词依旧不太影响阅读,甚至可以猜出来。对于专业课,每个学校都不一样,跟你选的学校有关,所以早定学校,才能开始复习。由于每个学校专业课的教学方式都不一样,课本也往往不一样,所以各个学校的专业课差别也是蛮大的,一定要按着所要报考的学校所要求的课本和重点进行复习,切勿自己随意看课本或加减重点,能搞到历年专业课真题的话反复做,在理工科往年真题中,往往能见到原题或类似原题的。
政治,到后来有个冲刺班,有时间报一下也好,一定要找个有名的、好的。我知道政治“领航”的很不错、我去年上的是“雏鹰”陈先奎的,凑合吧,至少哲学和毛概还是听好的。毛概上个冲刺班,他会帮你画重点,然后下来狂记一把,一般还是比较准的,像去年的选择题就还好。哲学、政经要自己先将资料看1到2遍,因为这2门要理解的,然后在做做、看看(时间不足的时候)一些知名度高、可以信任的模拟题,一定要看熟,捂上答案可以立刻反应出来就可以了。答题可以在邻近考试时有人压题,可以买本背背,去年我买的陈先奎的,毛都没中,还是去买领航的吧,背背大题。平时多看看书,对答大题也会有很好的感觉,许多都是考试时自己发挥的。
总之,应试是有技巧的,抓住了可以事半功倍,最好的例子就是英语作文,要是方向错误的话,累死了都有可能分不高。

热点内容
河南大学专业设置 发布:2025-08-08 03:24:05 浏览:453
汕头大学录取名单 发布:2025-08-08 03:23:32 浏览:202
复旦大学硕博连读名单公示 发布:2025-08-08 03:11:49 浏览:819
大学收假时间表 发布:2025-08-08 03:09:45 浏览:180
大学老师一年多少钱 发布:2025-08-08 03:01:02 浏览:8
谢菲尔德大学金融专业 发布:2025-08-08 02:55:31 浏览:317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放榜时间 发布:2025-08-08 02:52:22 浏览:357
萨日娜青岛大学教授 发布:2025-08-08 02:45:25 浏览:446
选研究生导师选带学生多的还是少的 发布:2025-08-08 02:44:37 浏览:715
大学生与戏剧 发布:2025-08-08 02:43:17 浏览: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