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特聘教授风波
Ⅰ 宋朝 只杀了两位大臣
宋太祖的“秘密誓约”:不杀大臣和言官
宋太祖立下秘密誓约,证明这个开国皇帝确有政治远见,其誓约不仅是保证言路畅通和监察权实施的重大措施,也体现了封建专制时代难能可贵的进步——
据陆游《避暑漫抄》记载,宋太祖称帝的第三年,即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密镌一碑,立于太 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敕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此后每代新皇帝登基,照例由一个不识字的宦官“验封启钥,先入焚香,明烛,掲幔,亟走出阶下,不敢仰视”。然后由皇帝亲自到碑前“再拜,跪瞻黙诵讫,复再拜而出”。仪式庄重而神秘。碑中“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在迷信观念极重的古代,第三条当然是极重的毒誓。但到北宋末年,金军攻破开封,太庙“门皆洞开,人得纵观”,秘密就此公开。此外,被俘的宋徽宗,也曾托曹勋向宋高宗转达重要口信,据曹勋向宋高宗上奏:
“(太上皇)又语臣曰:‘归可奏上,艺祖有约,藏于太庙,誓不诛大臣、言官,违者不祥。故七祖相袭,未尝辄易。每念靖康年中,诛罚为甚。今日之祸,虽不[在]此,然要当知而戒焉。’”(《松隐文集》卷26《进前十事札子》,《会编》卷98《北狩闻见录》,《要录》卷4建炎元年四月,《宋史》卷379《曹勋传》)
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强调优礼士大夫,台谏官的谏诤和纠劾条件在不少场合下是比较宽松的,他们受到宋太祖誓约的保护。官员最重的处罚不过是流放岭南。
北宋末年,陈公辅上奏说:
“汉法,大臣有罪,皆弃市夷族。本朝祖宗恩德之厚,未尝杀戮大臣,然窜逐岭表固有之矣。”
宋太祖誓约在北宋历代执行得相当严格,如大臣卢多逊和丁谓图谋皇位,也仅流放了事。在北宋后期的激烈党争中,大批反变法派流放岭南,变法派章敦、蔡卞制造冤狱,确实想将他们定为“大逆不道之谋”,而置于死地,但宋哲宗说:“已谪遐方,朕遵祖宗遗志,未尝杀戮大臣,其释勿治。”(《宋史》卷200《刑法志》)只有在宋钦宗时开了杀戒。宋徽宗认为宋钦宗诛斩王黼、朱勔、童贯等人“不祥”,故命曹勋传话,要宋高宗引以为训。
宋高宗在位三十六年,这是宋朝政治冤狱和文字狱最滥,正直士大夫受祸最烈的一代,主要也仅开三次杀戒:第一次是杀张邦昌、宋齐愈等降金媚敌者,第二次是杀害直言敢谏的名士陈东和欧阳澈,第三次是杀害岳飞、张宪和岳云。秦桧得势之后,睚眦必报,杀心极重,但毕竟受到了皇帝的羁束,而在大部分场合下,皇帝也仍受宋太祖誓约的羁束,对许多正直士大夫的重惩,也就是流放岭南或海南岛。
南宋第二个权臣韩侂胄得势时,“坐伪学逆党得罪者五十有九人”,但也仅是贬窜了事。为时不久,“伪党之祸寖解”,并未开杀戒。后韩侂胄在政变中被杀,宋宁宗最初并不知情。后有诏斩其同党苏师旦,才开了杀戒。苏师旦原是“平江(府)之胥吏”,又当韩侂胄之“厮役”,属武官,在宋人眼里不算士大夫。第三个权臣史弥远为人阴鸷,他以谋反的罪名,杀害了武学生华岳和济王赵竑,但对许多名士,也仅是设法将他们逐出朝廷,外任地方官。第四个权臣贾似道,对政敌和名士,“小忤意辄斥,重则屏弃之,终身不录”,也未开杀戒。贾似道最终流放到漳州,在木绵庵被县尉郑虎臣“拉杀”,即击杀,并非出自宋廷的命令。宋廷明令斩杀的,只有其幕僚翁应龙。
由此可见,陈公辅的说法是符合史实的。后世认为宋政“宽柔”,从政治文明的角度看来,宋太祖的秘密誓约确是体现了“宽柔”的积极方面。当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总体制下,此种政治文明的进步毕竟是有限度的,不可估计过高。特别宋高宗不顾宋太祖毒誓,亲自下令的两次屠戮,即使在中华古史上也是罕见的凶残。
自宋以后的金、元、明、清以至更晚,在政治文明方面的倒退,则是显而易见的。皇帝的专制淫威不断强化,政治过程的残暴化,动辄迫害和诛戮,草菅人命,反而被视司空见惯。从珍视人命的现代人权和文明理念看来,这是理应被批判、谴责而唾弃的历史罪恶传统。(王曾瑜/河北大学特聘教授、宋史研究会原会长) (本文来源:新华网)
(由此可见不止两位大臣)
Ⅱ 河北大学和济南大学哪个更好
河北大学和济南大学哪个好是要依照个人的观点和角度不同评价,两所学校各有各的特点,下面介绍一下两所学校的主要对比:(最新及详细则需自行参考学校官网)
1、师资队伍
河北大学:
截至2020年8月,学校拥有教职员工3347人,其中,专任教师201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57%;拥有两院院士、国家杰青、“万人计划”;
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优秀人才67人次,燕赵学者、省管优秀专家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30人次。
济南大学: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117人,其中教授304人,副教授76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14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其中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万人计划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人选4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2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教学名师12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
2、院系专业
河北大学:
截至2020年8月,学校有95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分布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门类,是全国学科门类设置最齐全的高校之一。另设独立学院1所——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有本科专业59个。
济南大学:
截至2019年6月,学校设有24个学院,开设96个本科专业。
(2)河北大学特聘教授风波扩展阅读:
河北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8月,设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3个,河北省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4个、河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3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4个、河北省重点学科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基地)、工程实验室2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心)17个,河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与央企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拥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特色专业等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4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等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7个,以及省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26个。
Ⅲ 河北师大大学教授陈超个人资料 陈超为什么跳楼自杀引关注
陈超1958年10月生于太原市,1982年执教于河北师大中文系,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诗学、比较诗专学、现代西属方哲学。生前曾任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燕山大学人文学院、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兼职教授,《新诗评论》编委等职。
Ⅳ 龚延明的个人经历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历史学教授、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杭州大学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特殊津贴。1960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同年八月留校任教。1962年8月至1974年7月,响应祖国号召,离开大学助教岗位,投笔从戎,在部队十二年。从当工兵至军党委学习秘书。1974年重返杭大历史系任教。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评为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导师。199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5年开始招收博士生。1999年开始接收留学生及指导博士后。1993年11月至2000年3月,先后任杭州大学与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2000年5月,被任命为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主任。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6年至今,任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
2003年,被聘为《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特邀编委。
2007年5月,被聘为国家《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审定委员会委员。
2001年起,被聘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2009年9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1996-2005年,被选为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2006年至今任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1985年至今,任岳飞研究会会长。
2009年,被聘为杭师大特聘教授。
2009年,被推选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专业委员会(2009年由中央民政部批准成立)主席团主席。
2010年7月1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第二批外审专家。
2008年11月,应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与费正清研究中心邀请,赴哈佛大学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9年8月至9月,应日本北海道大学之邀,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应早稻田大学文学部邀请,赴早稻田大学访问讲学。
Ⅳ 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的学院简介
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是我国北方唯一的一所质量技术监督学科的高等学府,始建于1984年。学院现面向华北、西北、东北地区招生,招生区域遍及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新疆、内蒙、青海、甘肃、陕西、河南、湖北、辽宁和吉林等18个省区,是为国家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工商企业、海关、商检、环保、气象、农林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培养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测试技术、无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自动测量与控制、质量管理、电子商务、防伪技术、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等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学院 。
学院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教师共74人,包括教授6人,副教授28人,讲师37人。另有特聘教授1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士1人(博导、研究员),国家级专家4人(博导、研究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博导、研究员),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硕导、研究员),留美博士1人(硕导、教授)。学院现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先后完成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下达的20余种教材编写任务,大部分已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学院专业课教师大部分都获得了国家或国际相应机构颁发的专业证书。学院有测控技术与仪器、产品质量工程、安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四个本科专业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点。另设检测技术及应用、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产品质量检验方向和质量工程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四个专科专业。现已初步形成学科门类齐全、覆盖面广的质量技术监督相关专业学科群。学院有传感器测试、测控技术、无损检测、安全性能检测、长度计量、温度计量、电磁计量、压力流量计量、产品质量检验和食品安全检测等多个专业实验室,是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一级培训鉴定站,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专业培训中心,美国康菲公司中国分公司无损检测技术总监单位,英国壳牌公司中国分公司无损检测技术总监单位,法国阿发卡国际质量体系审核认证公司审核认证参与单位。
在学术领域,精密数显热敏电阻温度计添补了国内空白,具有国内先进水平,获厅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自校式铂电阻数字测温仪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准该测温仪作为国家二等标准温度计推广使用,用以替代现国家使用的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二等标准贡铊温度计和二等标准铜康热电偶。该测温仪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由张钟华院士主持,学院作为主要参加单位承担的 “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在国际标准比对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07年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核磁共振标准测场仪”科研开发及应用推广项目也在顺利进行中。
现有大专以上在校生2000余名。学院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三一重工等多家国内500强的大型企业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签有就业协议,毕业生有良好的就业渠道及较高的就业率。现学院培养的学生在质监部门或各工商企事业单位中大都是业务、技术骨干或担任领导职务。
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愿与社会各界携手,勇于进取,开拓创新,为国家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Ⅵ 李寅的介绍
李寅,研究员抄、教授。袭现任清东陵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室主任,河北大学、河北联合大学特聘教授。兼任中国清宫史学会理事,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出版专著有《清东陵揭秘》、《清代帝陵》、《清代后宫》、《实说清后宫》、《清东陵密码》、《清朝十二帝疑案正解》、《雍正和他的甄嬛们》、《清十二帝后宫疑案》等,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2012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清东陵密码”;2013年10月,在《百家讲坛》主讲“清代皇陵谜案”;2013年12月,在《百家讲坛》主讲“雍正和他的甄嬛们”;2014年6月,在《百家讲坛》主讲“清十二帝后宫疑案”;2014年8月开始,在《百家讲坛》录制“探秘清代帝陵”系列节目。
Ⅶ 丁放的人物经历
高中毕业后曾当过知青和煤炭工人,1978年2月考入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77级),1982年1月毕业,获学回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答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唐宋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导师为宛敏灏、刘学锴、余恕诚先生;1993年9月至1994年8月在北京大学作访问学者,导师为袁行霈先生;2001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导师为刘崇德、詹福瑞先生。
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两度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曾获曾宪梓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2001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教师。
1999年被遴选为安徽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8年成为安徽省首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1999年起聘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04年起聘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现招收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2005年被聘为“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
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学院院长。
Ⅷ 印象初的人物经历
1995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科学院挑选为中国当代科技精英之一。1995年10月当版选为中国科学权院院士。1996年2月被河北大学聘为终身教授,2001年被山东农业大学聘为特聘教授。现任《昆虫学报》编委,《昆虫分类学报》编委,《动物分类学报》编委,《中国农业科技导报》编委。
Ⅸ 湖北大学和河北大学哪个好
湖北大学
北大学地处华中重镇、九省通衢——湖北省武汉市,是湖北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历史溯源于1931年创办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1944年,在著名学者李四光先生的推动下,改建为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建国后,学校迭经改制和整合,先后历经了湖北省教育学院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1984年改制为湖北大学,实现了由单一师范学院向综合性大学的跨越。在办学历程中,湖北大学经历过筚路蓝缕的岁月,忍受过调整分合的阵痛,但湖大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在逆境中谋发展,于艰难中创事业,学校的文化传统中逐渐积淀了“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校训精神和以“自强不息、克难奋进”为基本特征的“习坎”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湖大在湖北省10所重点大学中位列第八,其中文科第四名。
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综合实力日益增强。湖北大学拥有文、史、哲、理、工、经、法、管、教、医等10个学科门类,设有文学、历史文化、商学、政法与公共管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与电子技术、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环境、教育、体育、艺术、外国语、哲学等15个院,另设有继续(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培训学院、知行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人民武装学院。学校现有55个本科专业、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公共管理硕士MPA、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以及工程硕士、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9个(覆盖62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10个,19个学科获准设立“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湖北大学(本部)现有教职员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3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9人,校内特聘教授3人,“琴园学者”特聘教授50人,正、副教授6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0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近300人。有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工程”,10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7人入选湖北省“111”人才工程, 28人和14人分别入选湖北省属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湖北省教学名师4人,30人曾被授予国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58人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