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大学老师绩效考核指标

大学老师绩效考核指标

发布时间: 2021-02-09 01:02:35

1. 浅谈如何有效实施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工作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科学性原则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使考核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考核对象的实质,并具有针对性。另外,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定性、定量的方法,还是建立什么样的模型,都必须是客观的抽象描述,抓住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和最有代表性的东西。 2、系统性原则对考核对象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这些指标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有的指标之间有横向联系,反映不同侧面的相互制约关系;有的指标之间有纵向关系,反映不同层次之间的包含关系。同时,同层次指标之间应尽可能的界限分明,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 3、通用可比性原则通用可比性指的是考核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各种参数的内涵和外延要保持稳定,用以计算各指标相对值的各个参照值或标准值应当是不变的。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则找出共同点,按共同点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调整权重的办法,综合评价各对象的状况再加以比较。 4、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指的是实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即内容要客观明确,指标要简化、方法要简便,信息及数据易于采集且准确可靠,整体操作要规范,考核的尺度应尽可能细化。 5、目标导向原则绩效考核是管理工作中控制环节的重要内容,利用实际成果的考核对被考核对象的行为加以控制,引导其向目标靠近。高校教师绩效评估体系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评价对象。评价目的是评判他们对学校的贡献程度后,运用评价的结果,提出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得高校教师提高工作意愿。 2、工作分析。对被考评对象的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了解被考评者在该岗位工作应达到的目标、采取的工作方式等,初步确定绩效考评的各项指标。 3、工作流程分析。根据被考评对象在流程的扮演的角色、责任以及同上游、下游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其衡量工作的绩效指标。此外,如果流程存在问题,还应对流程进行优化或重组。 4、工作绩效分析。工作分析的结果是提供了一些工作内容、工作关系、工作职责和任职者资格条件等书面说明。但要设计好绩效指标体系还需要在进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绩效。绩效是指员工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所取得的业绩、成效、效果、效率和效益。“绩效考评”考评的是“绩效”,所以在设计绩效考评指标之前,对考评主体(考评对象)进行“绩效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5、要素调查。初步列出指标根据上述步骤所初步确定的要素,可以运用多种灵活方法进行要素调查,最后确定绩效考评要素。在进行要素调查和指标体系的确定时,往往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使指标体系更加准确、完善、可靠。绩效考核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绩效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全面、客观的反映被评估者的工作绩效,也利于做出公正的评价。 6、归类合并筛选指标。确立指标体系这个阶段主要把拟定的各种考评指标进行审查、比较归类、合并与筛选。首先根据考评对象进行归类,然后把内涵相同、内容交叉重复较大的指标合并,再对具有因果关系,矛盾关系的指标进行正本清源、去伪存真的筛选,同时再根据可操作化原则,以简单易测的考评指标代替复杂的或看似精确但难以操作的指标。按照设计指标体系的原则,对所设计的指标进行归类、检验,看有没有重复的并组合优化,从而形成指标体系。

2. 设计大学专职教师绩效考核方案

哈哈,大家都一样的,交大的吧。我也在找,你找到了说声哈

3. 对于大学老师绩效考核最重要的问题有哪些方面

把教师的年终考核和绩效工资挂钩应按学校制定的教师考核办法进行。要专从德、属能、勤、绩四个方面综合评定:德,就是考核教师遵守职业道德情况;能,就是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勤,就是考核教师的出勤情况(如是否有空堂和迟到、早退现象等);绩,就是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这个要结合听课、教案检查、作业检查、学生打分综合评定。建议把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量化,实行百分制或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评定,由人事(政工)科、教务处联合成立考核专班发个通知,以便教师有所准备。考核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新年在教学上跨一个新台阶,以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绩效工资挂钩要慎重,差距不能拉得太大,可以向兼课的班主任适当倾斜。

4. 假设你是财务部职员现在要对大学的老师进行绩效考核你会选择哪种绩效考核方式

对大学老师的绩效考核可能一方面按照学生的评价来定,另一方面要按照科研成绩

5. 大学教师360度绩效考核怎么写

根据本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以及职责的重要性进行编写。具体可在网上搜索一下相关资料。

6. 大学教师的kpi指标

绩效考核我觉得没有必要考虑的过于复杂。

首先你需要明确每个教室岗位的工作专流程和工作职责。然后你属在根据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制定老师需要完成的工作项目和工作量。工作量一定要落实到数字上,并且不可以脱离实际。

根据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时间基本就可以制定绩效考核了。

首先需要了解理解应用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了。

1、让员工走出“绩效就是扣工资”的思想误区,为员工量身订制“赏罚分明”机制,给员工安全感;

2、强化绩效的监管机制,防止管理层“放水”,让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3、绩效管理三维度:只能全力以赴、不能尽力而为,因为目标只有一个!

4、从岗位职责提炼KPI,推动权责利体系建设;从管理计划提炼KPI,保证体系合理性;

5、这是一场真正将绩效落地的课程,让无法量化的KPI指标得到数据支持。

方向是好的,细节决定成败。

7. 如何构建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保证员工的工作活动和结果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一种手段和过程,它是通过识别、衡量和传达有关员工工作绩效状况和水平的信息,并作出相应指引来使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核心职能,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绩效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能缺少,我们要认真的学习,也要让员工参与到绩效考核中,只有得到员工的支持和认可才能顺利的实施下去,那么我们的企业又该如何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呢?下面来具体的讲解一下。
重组绩效管理组织,提升评估机构、评估主体水准。绩效评估是绩效考核的重要一环,它不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属”工作,而如果仅仅依靠人力资源部是难以有效完成绩效管理的,因为它必须是全员参与才能真正有效。所以关键是要加强绩效评估组织建设,把公司老板、主要高管、各业务部门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员工代表都纳入绩效管理小组,确保绩效管理组织既有“重量”,也有“质量”,并且更具“权威性”。同时,在评估主体的选择上也要进行重新甄选、确定,以确保评估的公正客观、真实有效。
要优化绩效管理流程,明确角色分工,保障实施顺利。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想保证这个系统的良好运转,必须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不断地优化流程、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应该至少包括评估内容、评估机构、评估主体、评估频率、评估操作流程、评估的方法、结果的运用、申诉与处理等几个方面。因此,必须加强绩效管理辅导,推动绩效计划有效实施。强化绩效沟通。要明确沟通原则,注重沟通过程,强调考核信息反馈;同时加强培训、辅导、跟踪;注重信息收集。要优化信息收集方法,精炼信息内容,关注存在问题;加大干预力度。要对绩效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及时反馈、研究,给出建议,并进行指导与帮助,从而有助于绩效计划的顺利实现。
科学调整绩效指标,确保考核内容精炼有效。在很多企业里,当初制定之时是根据公司战略来做了,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公司战略会不断修正,战略调整了,绩效管理工作却没有相应地进行修正,没有跟上公司发展变化的步伐,从而导致了严重脱节。所以企业在制定关键指标,注重战略导向,并确保各类关键绩效指标的平衡。要运用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注重任务绩效、周边绩效和管理绩效的有机协调,注重主要绩效指标与基础绩效指标的合理搭配,以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健全绩效反馈机制,发挥绩效面谈真正作用。要从面谈前的准备开始,让主管人员、员工都明晰自身的责任,充分准确的做好每一次准备;要进一步明确绩效反馈面谈的原则;对面谈技巧进行强化训练。尤其要针对典型的面谈情况,譬如:优秀的下级、没有明显进步的下级、绩效差的下级、年龄大工龄长的下级等等,要通过实操演练、实战式培训,强化提高管理者面谈水平,确保绩效反馈面谈目的充分实现。只有做到:认真总结、完善内容、有效评估、吸收经验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就一定能进一步完善,使之为企业的长治久安、稳定员工、提高效率创造条件。

8.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请问大学老师有绩效工资吗

大学教师也是事业单位,他们同样归属事业单位工资管理规定。所以,实行绩效考核工资,但学校的有些领导属行政任命,给予职务工资,那就另当别论了

9. 高校教师绩效评估体系包括那几个部分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科学性原则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使考核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考核对象的实质,并具有针对性。另外,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定性、定量的方法,还是建立什么样的模型,都必须是客观的抽象描述,抓住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和最有代表性的东西。
2、系统性原则对考核对象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这些指标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有的指标之间有横向联系,反映不同侧面的相互制约关系;有的指标之间有纵向关系,反映不同层次之间的包含关系。同时,同层次指标之间应尽可能的界限分明,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
3、通用可比性原则通用可比性指的是考核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各种参数的内涵和外延要保持稳定,用以计算各指标相对值的各个参照值或标准值应当是不变的。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则找出共同点,按共同点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调整权重的办法,综合评价各对象的状况再加以比较。
4、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指的是实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即内容要客观明确,指标要简化、方法要简便,信息及数据易于采集且准确可靠,整体操作要规范,考核的尺度应尽可能细化。
5、目标导向原则绩效考核是管理工作中控制环节的重要内容,利用实际成果的考核对被考核对象的行为加以控制,引导其向目标靠近。

高校教师绩效评估体系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评价对象。评价目的是评判他们对学校的贡献程度后,运用评价的结果,提出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得高校教师提高工作意愿。
2、工作分析。对被考评对象的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了解被考评者在该岗位工作应达到的目标、采取的工作方式等,初步确定绩效考评的各项指标。
3、工作流程分析。根据被考评对象在流程的扮演的角色、责任以及同上游、下游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其衡量工作的绩效指标。此外,如果流程存在问题,还应对流程进行优化或重组。
4、工作绩效分析。工作分析的结果是提供了一些工作内容、工作关系、工作职责和任职者资格条件等书面说明。但要设计好绩效指标体系还需要在进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绩效。绩效是指员工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所取得的业绩、成效、效果、效率和效益。“绩效考评”考评的是“绩效”,所以在设计绩效考评指标之前,对考评主体(考评对象)进行“绩效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5、要素调查。初步列出指标根据上述步骤所初步确定的要素,可以运用多种灵活方法进行要素调查,最后确定绩效考评要素。在进行要素调查和指标体系的确定时,往往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使指标体系更加准确、完善、可靠。绩效考核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绩效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全面、客观的反映被评估者的工作绩效,也利于做出公正的评价。
6、归类合并筛选指标。确立指标体系这个阶段主要把拟定的各种考评指标进行审查、比较归类、合并与筛选。首先根据考评对象进行归类,然后把内涵相同、内容交叉重复较大的指标合并,再对具有因果关系,矛盾关系的指标进行正本清源、去伪存真的筛选,同时再根据可操作化原则,以简单易测的考评指标代替复杂的或看似精确但难以操作的指标。按照设计指标体系的原则,对所设计的指标进行归类、检验,看有没有重复的并组合优化,从而形成指标体系。

热点内容
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学院导师 发布:2025-08-08 05:38:40 浏览:591
你听说过女大学生吗 发布:2025-08-08 05:27:56 浏览:649
2017中南大学考研大纲 发布:2025-08-08 05:16:52 浏览:8
河北大学比较文学考研 发布:2025-08-08 05:15:29 浏览:769
上海财经大学孙宁教授 发布:2025-08-08 05:14:01 浏览:786
武汉大学孙晋教授 发布:2025-08-08 05:13:55 浏览:245
安徽工业大学考研复试 发布:2025-08-08 05:09:16 浏览:919
吉林大学2017放假时间 发布:2025-08-08 05:06:43 浏览:34
厦门大学政协理论知识教授 发布:2025-08-08 04:52:54 浏览:522
大学生笔比例 发布:2025-08-08 04:52:47 浏览: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