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台湾金瓶梅教授清台湾大学

台湾金瓶梅教授清台湾大学

发布时间: 2021-02-09 01:14:41

① 西门庆的相关新闻

山东安徽两省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
基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会给地方带来巨大文化旅游收益的考虑,与围绕《红楼梦》引发的曹雪芹故里之争类似,另一部名著《金瓶梅》引发了两省三地的“西门庆故里之争”,具体涉及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的黄山市。
三地都纷纷举起“西门庆故里”招牌,竞争不息,西门庆也被一改在传统文学名著中“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的艺术形象,华丽转身成为当地政府追捧的文化产业英雄。而且,在这场故里之争中,浸泡了传统文化中闷骚暗流的风月旨趣,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和民生发展,也从根本上实现了世俗心理和价值观的双重转型。 山东阳谷和临清二县,旗帜鲜明、声势浩大地打造“西门庆故里”,使得《金瓶梅》文化之争几成山东的“内战”。先看阳谷。《阳谷县服务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规定,“做大做强《水浒传》、《金瓶梅》历史巨著利用文章”。《中共阳谷县委、阳谷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二〇〇六年八月十三日)也明确规定,“注重挖掘《水浒传》、《金瓶梅》等历史名著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打响水浒、古运河两条旅游线和阳谷古城的品牌,实施全方位发展旅游业”。其背后的项目支撑是“水浒传·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25亩,主要包含三大景区——水浒文化游览区;宋代民风民俗商业游览区;《金瓶梅》文化游览区(内有“西门庆故居”等系列文化景点)。按照规划,该项目总投资5600万元,项目收益预期是:该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可达20万人次,景点商品销售收入可达300万元,预计5年内收回投资。(数据来源:阳谷招商网)
而且,在阳谷看来,无论是《水浒传》,还是《金瓶梅》,最核心的人物并非武松,而是西门庆。所以,该项目名义上是《水浒传》在前,《金瓶梅》在后,但有关《金瓶梅》的内容远远多于《水浒传》。西门庆和潘金莲初次幽会地点——“王婆茶坊”,里面通过雕塑逼真再现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幽会场景;西门庆经营的产业,如生药铺、盐铺、当铺和绸缎庄等一应俱全,还有潘金莲手工艺品、西门庆绒布等特色旅游产品;在景区内,悬挂着100张《金瓶梅》的插图连环画,以及西门庆7个妻妾的精美画像。
狮子楼本来是西门庆丧命之地,可阳谷更乐意把它改造为西门大官人的浪漫之地。2003年10月,阳谷县政府投资3470万元兴建了占地30余亩的的狮子楼旅游城,城内娱乐表演节目,多是表演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卿卿我我。此外,颇有趣味的是,在阳谷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武松故乡”的品牌,巨大的产业需求使得武松和西门庆走向了和谐相处。
比阳谷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是,山东临清亦力挺西门庆。《临清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中提出,“(打造)以《水浒传》、《金瓶梅》、《老残游记》、《三言二拍》等为代表的名著文化”,将自身的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定位于“《金瓶梅》故乡和运河名城”。而且,临清的“西门庆项目”亦力压阳谷,其“金瓶梅文化旅游区”项目,占地8公顷,以名著文化为载体,展示明清时期运河城市市井休闲文化。其中与金瓶梅相关的具体项目包括:1、《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及项目。在福德街建设《金瓶梅》文化街区,按照《金瓶梅》的描写,建设西门庆以及他的妻妾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等的宅院,打造一个“金瓶梅”式的大观园。另外还有王婆茶馆、武大郎炊饼铺、古戏楼、县衙、晏公庙等,出售特产小吃,还上演民间艺术,如“西门庆初会潘金莲”、“武大捉奸”等,游客还可以自费参与表演,演出后得到光盘。交钱就可以参与表演并拍摄成光碟,亲自体会一次西门大官人的极乐生活。2、《金瓶梅》学术会议中心。3、龙山风景区。内有西门庆之妻李瓶儿的墓地,是登高、观光、休闲的城市内花园。 按照临清的规划,该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预计每年游客可达到4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达6000万元。(数据来源:临清政务网) 此外,临清还开辟了一条“金瓶梅背景景观一日游”旅游线路,即晏公庙——运河三桥——工部营缮分司(考棚黉门)——谢家酒楼——钞关——临清闸——龙山——砖厂遗址。
“大坏蛋”给黄山办了件大好事
与阳谷、临清的喧哗不同,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则是“骚动”了一把。徽州区围绕“徽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基地”这一旅游品牌,重点打造呈坎、潜口、唐模等三个旅游节点,开发建设完成投资9亿元。
徽州敢下狠心挑战山东两地,主要是地区招商引资的产业需求所致。徽州区旅游长年抬不起头来,原因就是离黄山风景区太近,区内的七大重点旅游项目缺乏足够响亮的品牌支撑。
2006年,黄山市徽州区突然声称将投资2000万元开发“西门庆故里”、《金瓶梅》遗址公园等项目,此举立刻激起全国的广泛关注。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黄山市徽州区打出“西门庆故里”之后,的确收到了极其巨大的轰动效应,由此,国内外第一次把黄山市内的黄山区(黄山旅游)和徽州区(徽州文化游)区别开来。一时间,媒体云集徽州,以至于部分景点甚至不得不打出了“拒绝媒体采访”的招牌。黄山脚下生生地“孵化”出全新的徽州文化游,西门庆可谓“大坏蛋”办了一件大好事。
在今天,《金瓶梅》早已洗净了淫书的污名,成为公开发行的世界文学名著,“金瓶梅文化”自然亦被归于传统文化继承的范畴。再加上多样性的价值观变革,俗文化的风行,风月文化搭台,风月经济唱戏,使得西门庆这样的反面典型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开发价值被正视,甚至连孔孟之乡也放下斯文,以至于西门庆府邸两省三地,日夜笙歌,真可谓“野百合也有春天”!而此情此景,真真应了韦庄那句著名的诗句,“(西门庆)一生风月供惆怅,(‘西门庆故里’)到处烟花恨别离”。
裴钰:南开大学人文学者、作家,天津历史学学会理事,致力于当代中国文化重建和文化产业研究。代表作有《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等。 裴钰文章一出,顿时引发了轩然大波,有的媒体甚至刊出了“两省三地争认淫棍西门庆故里”的新闻报道,对这一现象进行批评。由于报道引发的争议极大,三地官员陡感压力。连日来,“西门庆”三个字在当地官员口中都成为一个敏感词汇。
徐保章已经接待了多批媒体,“有央视的、中新社的、上海的、山东的、重庆的。我总结了一个规律,凡是到过现场的人,都不会同意裴钰老师的观点。裴钰的文章只是学术研究,不是新闻报道。裴钰没有来过阳谷,他对这个情况不了解。”
徐保章说,“阳谷不可能打西门庆牌,只是打造文化品牌,涉及西门庆。如果没有西门庆,就不会有武松斗杀西门庆。西门庆这个人物就是给武松做铺垫的。”
徐保章再三声明,“说阳谷争西门庆故里,是不是太荒诞了一点。西门庆只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故里’一说并不准确。”
与阳谷类似,临清众多官员也一致否认争夺西门庆故里一事。临清市旅游局局长李保太说,“我们绝对不会争什么西门庆,西门庆是什么人物。”
临清县委宣传部一位张姓副部长称,临清提出的口号是“千年古县,运河名城”。临清是金瓶梅的故事原型地,已经在临清召开了数次的《金瓶梅》研讨会。临清打金瓶梅牌,也不会打西门庆牌。
临清市委宣传部另一位官员称,“我们还没做什么,就已经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了。”
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村党委书记江海在接受了媒体采访表示,西溪南村确实打算过做强做大旅游产业,但绝对不是打“西门庆故里”这个招牌。
一场风波骤起,吸引大批媒体到来,让三地频频在媒体上曝光,尽管争议极大,但客观上也起到宣传效果。对于这样的看法,徐保章并没有否认,“炒作有负面影响,但也有宣传作用。” 三地为何被卷入西门庆故里争夺战的风波呢?这其实与三地的历史渊源息息相关。 在整个鲁西地区,水浒文化和金瓶梅文化源远流长,有资格争夺《水浒传》或《金瓶梅》文化资源的地方还有很多,包括郓城、梁山、东平以及河北清河等多个市县区。只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一些地方就避不开武松、潘金莲、西门庆等知名人物。从这一点上来说,各地“争也是不争,不争也是争”成为现实写照。
聊城大学教授宋培宪称,鲁西地区历史文化有两条脉络:一是围绕着《水浒传》的草莽英雄文化脉络,另一条就是围绕着《金瓶梅》的运河市井文化脉络。这两条脉络有时也会产生交叉,因为《金瓶梅》就是从《水浒传》中的《武十回》演绎而来的,原形也是《水浒传》。
由于景阳冈坐落于阳谷县境内,阳谷成为武松打虎地,同时也被称为武松的故乡。宋培宪说,武松在景阳冈打虎后,虎被人抬到了阳谷县。在路过县城的紫石街时,武松正好遇到了哥哥。后来,在紫石街旁的狮子楼上发生了武松斗杀西门庆一幕。
宋培宪说,临清是《金瓶梅》的故事原型地,这一点,史学家已没有大的争论。一般的史学家认为,《金瓶梅》中所谓的清河就是指临清。因为清河没有运河大码头,历史上的临清是运河边极其繁华的一座城市,人口曾达到百万之巨。《金瓶梅》中也有直接提到了“临清大码头”。
此外,清河县也有理由大打《水浒传》或《金瓶梅》牌。1989年,宋培宪曾到清河去采风,专门考证过武松的故乡。宋培宪说,清河县史志办提供的清河地名资料中记载,武松是清河县武家洼人,潘金莲是位于清河县城东8公里黄金庄人。据考证,潘金莲的丈夫也叫大郞,同样是家境贫寒,但此人身材高大,后来考取了功名,这也与水浒传中武大郞的形象有所差别。

② 杨思敏演过什么电影

金瓶梅、戏王之王。

《戏王之王》是一部由陈庆嘉执导,蔡卓妍、杨思敏、詹瑞文回主演的喜剧电影,。答影片讲述的是为了卧底更为逼真,警员陈文龙被派往演艺学院学演技,与同来进修的三级女星单丹一起经历了诸多演技挑战,体会到“生活就是演戏”的故事。

电影《金瓶梅》由毛胜导演,杨思敏、单立文、顾冠忠、叶仙儿, 蔡美优, 兰宝, 陈慧航,何瑞东主演的一部台湾古装片。

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的清河县,西门庆(单立文饰)是当地大名鼎鼎的风流之辈,尽管家中如花妻妾成群,却依然按耐不住外出寻花问柳的冲动,经由王婆(曾亚君饰)的介绍,他结识了名为潘金莲(杨思敏饰)的美艳女子。

(2)台湾金瓶梅教授清台湾大学扩展阅读:

杨思敏当过日本东京电梯女郎,也当过百货公司专柜小姐,是纯正的日本人。虽然当初是以甜美外型与傲人身材在香港演艺圈崭露头角,然而如今却以其难能可贵的敬业态度赢得大家肯定。

杨思敏可以称为台湾美少女写真的开路先锋,1995年她初拍写真集时仅十九岁。杨思敏拥有亚洲第一性感女性,在拍其代表作《金瓶梅》之前,就足以让人一眼难忘。

③ 孟昭连的个人作品

孟昭连 论胡应麟来的小说史观
孟昭源连 崇祯本《金瓶梅》诗词来源新考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孟昭连 《金瓶梅》方言研究及其他
孟昭连 《金瓶梅》的“叙事结构”能说明什么?---再论《金瓶梅》的成书兼与梅节先生商榷
孟昭连 “小说”考辩
孟昭连 作者?叙述者?说书人----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主体之演进 明清小说研究
孟昭连 《三国演义》校注
孟昭连 《中国小说艺术史》(与宁宗一合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孟昭连 《中国小说思想史》 南开大学出版社(即出)
孟昭连 漫话金瓶梅 河北人民出版社
孟昭连 《千年秋兴话蟋蟀》 山东教育出版社
孟昭连 《中国葫芦器与鸣虫》 东方出版社,1998
孟昭连 《蟋蟀文化大典》 上海三联书店
孟昭连 《中国小说学通论》(与人合作)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孟昭连 中国虫文化 天津人民出版社
孟昭连 《中国鸣虫与葫芦》(专著22万字 ) 天津古籍书店,1993
孟昭连 《蟋蟀秘谱》辑注 天津古籍书店,1992
孟昭连 《杜骗新书》校点整理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孟昭连 《金瓶梅诗词解析》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④ 四大奇书指的是哪四部小说

明代的四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名称的确立有个历史过程。从明代天启年间到崇祯年间先后问世的《韩湘子全传》、《三遂平妖传》、《斥奸书》、《禅真逸史》等书的序言或凡例,都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说部中的“大哥大”相提并论,却都未亮出 “四大奇书”的名号。此期间有类似“四大奇书”的说法,又并非上述四书。崇祯间笑花主人序《今古奇观》有云:

元施、罗二公大畅斯道,《水浒》、《三国》奇奇正正,河汉无极,论者以二集配《伯喈》、《西厢》传奇(按,指《琵琶记》传奇、《西厢》传奇),号四大书,厥观伟矣。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选》第1056页,济南: 齐鲁书社1990年2月版。

清顺治年间西湖钓叟序《续金瓶梅》,将《三国演义》拿下,称另三本为“三大奇书”: “今天下小说如林,独唯三大奇书,曰:《水浒》、《西游》、《金瓶梅》者。何以称乎?《西游》阐心而证道于魔,《水浒》戒侠而崇义于盗,《金瓶梅》惩淫而炫情于色。”朱一玄《金瓶梅资料汇编》第690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稍后李笠翁(渔)采用西湖钓叟“奇书”之名,竖起了“四大奇书”的旗帜。李笠翁为清初的两衡堂刊《三国志演义》作序,劈头就说:

尝闻吴郡冯子犹赏称宇内四大奇书,曰: 《三国》、《水浒》、《西游记》及《金瓶梅》四种。余亦喜其赏称为近似。见北京图书馆藏两衡堂刊本《三国志演义》卷首。按,通行毛宗岗评本《三国演义》卷首金圣叹序便是毛氏据李序改托的。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附录“丛书目”载《四大奇书》,按云: “以《三国》、《水浒》、《金瓶梅》、《西游记》为四大奇书,始于李渔(《〈三国志〉序》)。”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第221页,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但李笠翁没有贪此功,他将原创之功推给了冯梦龙(即冯子犹),只说自己赞同冯说而已。而现存文献中尚未见冯有此明确的说法,于是有人推论给《平妖传》、《斥奸书》作序的张无咎、峥霄主人可能就是那神秘的冯梦龙。冯梦龙是明代集作者、编者、策划者于一身的著名俗文学家。要么李笠翁所见冯氏另有明确号称“四大奇书”的文献而今已散佚,要么他借冯氏之名说事,因为当时与俗文学套近乎虽有利却未必是什么荣耀的事。总之,李笠翁之后虽时有波折,“四大奇书”之名却基本定论。

而将“四大奇书”论述得最精当的,当推清康熙年间的刘廷玑。刘氏在其《在园杂志》卷二有云:

壬辰(按: 康熙五十一年,1712)冬,大雪,友人数辈围炉小酌,客有惠以《说铃》丛书者。予曰:此即古之所谓小说也。小说至今日滥觞极矣,几与六经史函相埒,但鄙秽不堪寓目者居多。……降而至于四大奇书,则专事稗官,取一人一事为主宰,旁及支引,累百卷或数十卷者。

如《水浒》,本施耐庵所著,一百八人,人各一传,性情面貌,装束举止,俨有一人跳跃纸上。天下最难写者英雄,而各传则各色英雄也。天下更难写者英雄美人,而其中二三传则别样英雄、别样美人也。串插连贯,各具机杼,真是写生妙手。金圣叹加以句读字断,分评总批,觉成异样花团锦簇文字。以梁山泊一梦结局,不添蛇足,深得剪裁之妙。虽才大如海,然所尊尚者贼盗,未免与史迁《游侠列传》之意相同。

再则《三国演义》,演义者,本有其事,而添设敷演,非无中生有者比也。蜀吴魏三分鼎足,依年次序,虽不能体《春秋》正统之义,亦不肯效陈寿之徇私偏侧。中间叙述曲折,不乖正史,但桃园结义,战阵回合,不脱稗官窠臼。杭永年一仿圣叹笔意批之,似属效颦,然亦有开生面处,较之《西游》,实处多于虚处。

盖《西游》为证道之书,丘长春借说金丹奥旨,以心猿意马为真配根本,而五众以配五行,平空结构,是一蜃楼海市耳。此中妙理可意会不可言传,所谓语言文字,仅得其形似者也。乃汪漪从而刻画美人唐突西子,其批注处,大半摸索皮毛,即通书之太极、无极,何能一语道破耶?

若深切人情世务,无如《金瓶梅》,真称奇书。欲要止淫,以淫说法;欲要破谜,引谜入悟。其中家常日用应酬世务,奸诈贪狡,诸恶皆作,果报昭然。而文心细如牛毛茧丝,凡写一人始终口吻酷肖到底,掩卷读之,但道数语,便能默会为何人。结构铺张,针线缜密,一字不漏,又岂寻常笔墨可到者哉?彭城张竹坡为之先总大纲,次则逐卷逐段分注批点,可以继武圣叹,是惩是劝,一目了然。惜其年不永,殁后将刊版抵偿夙逋于汪苍孚,苍孚举火焚之,故海内传者甚少。

嗟乎!四书也,以言文字,诚哉奇观,然亦在乎人之善读与不善读耳。不善读《水浒》者,狠戾悖逆之心生矣。不善读《三国》者,权谋狙诈之心生矣。不善读《西游》者,诡怪幻妄之心生矣。欲读《金瓶梅》,先须体认前序,内云: “读此书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读此书而生效法心者,禽兽也。”(按,此二心说乃东吴弄珠客序中语)然今读者,多肯读七十九回以前,少肯读七十九回以后,岂非禽兽哉!朱一玄《金瓶梅资料汇编》第560—561页。

既从思想、艺术、评点论及“四大奇书”之奇之所在,又极为中肯地提示“四大奇书”的读法,指出“四大奇书”虽“诚哉奇观”,关键还在作为读者的你“善读与不善读耳”。堪称极为精当的导读。

⑤ 宁宗一的个人著作

《中国古典小说戏曲探艺录》(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
《说不尽的金瓶梅》(天津社科院出版社,1990年5月第1版)
《中华文化集粹·文馨篇(上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
《宁宗一小说戏剧自选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
《走进困惑》(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
《名著重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教书人手记》(大象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小说研究论文集《倾听民间心灵回声》(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心灵文本》(自编文集)。
《心灵文本》大象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宁宗一讲金瓶梅》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金瓶梅可以这样读》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 《中国小说史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5月第1版)
《元杂剧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
《明清戏剧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第1版)
《中国文化要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金瓶梅百问》(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等。 《中国武侠小说鉴赏辞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2月第1版)
《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贡献》(天津社科院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
《金瓶梅小网络丛书》(共四册,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
《中国小说学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古典小说精言妙语》(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千篇经典诗词曲》(包括唐诗、宋词、元曲各一千篇,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等。
以上著作中三项获国家奖、两项获华北地区奖、五项获市级奖。
另外:个人新校注的古典小说有《喻世明言》(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参与审定的有《金瓶梅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此书为《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之一种。 在教学与科研的近五十年间,所发表论文约有二百五十万字(大部分收入以上各书中)。
其中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有:
《中国戏曲艺术发展规律浅探》(《光明日报》1963年10月27日)
《关于戏曲表演艺术特点的几点理解》(《南开大学学报》第4卷第1期)
《说不尽的金瓶梅》
《一位古代小说家的历史反思》(原发《光明日报》,后被中国权威刊物、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1986年第10期转载)
《关注古典作家的心态研究》(《文学遗产》1997年第5期)。
进入21世纪,代表作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的明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史里寻诗到俗世咀味——明代小说审美意识的演变》(原发表在《天津师大学报》2001年第6期),此文又被《新华文摘》2002年第4期全文转载。

⑥ 台湾版五集电视剧金瓶梅里演李萍儿的是谁

我有链接 可以看的 链接:http:可//汉字不要pan..com/s/个1sj0qZEH 密码:867d

⑦ 兰陵笑笑生的身份考证

“兰陵笑笑生”只是笔名,究为何人呢?该本欣欣子序后接着有一篇廿公《金瓶梅跋》,廿公跋第一句话说“《金瓶梅传》,为世庙时一巨公寓言。”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则说是“嘉靖间大名士手笔。”就是说,“笑笑生”是明嘉靖间“一巨公”、“大名士”。
“一巨公”也好,“大名士”也罢,仍无真实姓名。这就为后人留下研讨《金瓶梅》作者的充分余地。《金瓶梅》作者成为《金瓶梅》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迄今已提出六十人之多。其广有影响者为: 此说见于房文斋先生所著《金瓶梅传奇——兰陵笑笑生秘史》,东方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该书指认《金瓶梅》一书为丁纯父子之作,兰陵笑笑生就是丁纯、丁惟宁。
丁纯(公元1504—1576年),字质夫,号海滨,山东诸城天台人。27岁考中举人,做了20多年的“岁贡”,却屡试不第。直到50岁上,方才除授钜鹿县训导,后又升任长垣县教谕,成为一县学政的全权主持者。由他开始撰写《恶豪传》,后经其子丁惟宁继续创作,更名为《金瓶梅》。
丁惟宁(公元1542—1611年),字汝安,又字养静,号少滨。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进士。后授保定府青苑县知县、山西长治县知县、巡按直隶监察御史、中宪大夫湖广副使。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主编万历版的《诸城县志》,年仅45岁退职后还家,居于九仙山山麓下(即今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丁家楼子村),现村中有丁公祠堂(文物保护单位)。
丁惟宁在五莲县兰陵峪旁隐居二十余年,埋头撰写《金瓶梅词话》。后继其第五子丁耀亢(公元1599—1671年)增删、修正、校订、出版。兰陵笑笑生即丁纯父子之称。“兰陵”并非山东峄县之兰陵,而是山东五莲县九仙山之阳的一条深谷,原名就叫“兰陵峪”,乡民俗称“兰陵口子”,后改为“洗耳泉”。
为《金瓶梅》写跋的“廿公”写道:“《金瓶梅》为世庙时一钜公寓言,盖有所刺也。然曲尽人间丑态,其亦先师不删‘郑卫’之旨乎,中间处处埋伏因果,作者亦大慈悲矣。”继丁其伟、金亮鹏先生考证,“廿公”就是丁惟宁的第五子丁耀亢。“世庙时”,是指明世宗嘉靖朝。丁纯在嘉靖年间乡试中举后,被授为直隶钜鹿训导。明清时代的诸城一带,有以先人在何处做过官,便以其地冠称某公的习俗。这里的“钜公”,正是丁耀亢对其祖父之尊称。
“欣欣子”为谁?即钟羽正也。钟羽正,字淑濂,号龙渊,青州钟家庄人。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进士,任礼科给事中,工科左给事中,曾主编《青州府志》。署欣欣子,暗寓欣然自得、欣然自适之意。笑笑生,“笑”什么?一则,笑对世事之荒谬坎欹;二则,笑对人生之祸福。
“东吴弄珠客”,即董其昌也。董为晚明著名的大才子、书画家,是丁惟宁的挚友,称《金瓶梅》“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警世宝典”。
这一学说得到金学界的高度关注,山东大学教授、山东《金瓶梅》学会会长王平认为,“丁惟宁说”的论点有很大说服力。来自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也认为“兰陵笑笑生”之谜有望在诸城找到源头。
按:《金瓶梅》的作者是否丁纯父子?“兰陵”是否山东五莲县九仙山庄之峡谷?“兰陵笑笑生”是否就是丁纯、丁惟宁?凡此种种,国内外金学专家正在进一步考证中,此说尚未有定论。 最早透露这一信息的是明袁中道《游居柿录》。1939年阿瑟·戴维·韦利(英)在英译本《金瓶梅》的导言中首次提出,却闹了一个音近而误、张冠李戴的笑话。不期60年后,潘承玉《金瓶梅新证》却完成了此说剥茧抽丝、瓜熟蒂落般较为全面的论证。该书首先通过对小说中佛、道教描写的分析,把《金瓶梅》的作者定位为“一位生平跨嘉、隆、万三朝,而主要活动在嘉靖朝的人物”。接着“指出小说作者同时又是资料丰赡的戏曲学者、技巧纯熟的戏曲作家、素养全面的画家与擅长应用文写作的幕客”;“作者应该有边关甚或御敌的生活阅历”,“具有较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御敌卫国意识”;“作者有强烈的方言俗语爱好”;“作者必有以上各方言区(按指绍兴、山东、北京、苏州、山西、福建、广东等)的生活经验”;“有著书藏名于谜的爱好”。并通过《〈金瓶梅〉地理原型考》、《〈金瓶梅〉中的绍兴酒及其他绍兴风物》、《〈金瓶梅〉中的绍兴民俗》、《〈金瓶梅〉中的绍兴方言》等考证,“证明小说作者必为绍兴人”。然后逐一论证“徐渭符合《金瓶梅》作者的一切条件”。潘承玉还把小说诸谜如“廿公”、“徐姓官员”、“清河县”、“兰陵”、“笑笑生”等破解为“浙东绍兴府山阴县徐渭”,归结到“绍兴老儒说”。潘承玉还考索了《金瓶梅》的抄本,认为董其昌是流传线索中的中心人物,而陶望龄是传递抄本的关键人物,而“陶望龄手上的《金瓶梅》来自徐渭,而且极可能就是徐渭的原稿”。潘承玉还做有《金瓶梅文本与徐渭文字相关性比较》,“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徐渭文字是徐渭所写,《词话》也是徐渭所写”。他进而论证“绍兴士人与严嵩”、“沈练与严嵩父子”、“徐渭与沈练”,在《缘何泄愤为谁冤》一节中,认为“徐渭因感于乡风并激于沈练的死而写《金瓶梅》,而他握以行文的这支笔,则同时饱蘸了他一生的全部不幸”。严格地说,潘承玉才是徐渭说的创立者。
潘承玉《金瓶梅新证》出版于1999年,书中他详细论述了《金瓶梅》作者之“徐渭说”。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研究员邢慧玲在阅读了潘承玉此书后,特地从河南赶到绍兴。看了绍兴的城市结构,邢慧玲惊叹小说中所描写的“一府两县”格局和“县前街”、“东街”、“大街口”、“狮子街”、“灯市”以及“五里原”等等内外景观布置在绍兴城几乎全部找到实景。看完徐渭晚年故居“青藤书屋”,邢慧玲惊呼:“《金瓶梅》中西门府所在地就在绍兴!我要潜心研究,将毕生精力献给徐渭,献给《金瓶梅》的作者徐渭!”
《金瓶梅新证》为何让邢慧玲如此信服?
在《金瓶梅新证》中,潘承玉对《金瓶梅》文本进行了全面细致地分析,列表详细对比小说中关于佛教与道教描写前后的变化。通过对比,潘承玉提出:《金瓶梅》所写年代是由佛教长期失势转而得势,道教长期得势转失势的时代。小说所反映的时代跨嘉、隆、万三朝而以嘉靖朝为主,全书定稿约在万历十七年后,进而得出结论:作者非嘉靖或者万历年代人物,应当是一位生平跨嘉、隆、万三朝而主要生活在嘉靖朝的人。
《金瓶梅》中,涉及小曲27支、小令59支、散套20套30种,涉及《西厢记》、《两世姻缘》等戏剧作品24部。
很多场合,人们应该说、骂、哭的时候,作者难掩戏曲创作的冲动,以“曲”代之,创作出众多戏曲;《金瓶梅》在人物描写上惟妙惟肖,巧妙运用了绘画中的白描技法,清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竹坡说:“读《金瓶梅》,当看其白描处。子弟能看其白描处,必能做出异样省力巧妙文字也”;除了诗、词曲、骈文等文学性文体,《金瓶梅》作者运用了部分非文学性应用文体,其中多为官场用文,如第四十八回曾御史的奏章,“违越光仪,倏忽一载。知己难逢,胜游易散。此心耿耿,常在左右……”。
根据以上三点,潘承玉提出:《金瓶梅》的作者除了是位小说家,必定还是一位娴熟的戏曲作家、画家和善于写作官场应用文的幕客。
关于小说的地理原型潘承玉也做了新的考证。
在《金瓶梅》第一回中,清河县知县说武松:“虽是阳谷县人氏,与我这清河县,只在咫尺。”武松打虎之事“传得东平一府两县,皆知武松之名”。
在明朝,“一府两县”在同一城的现象并不多见,小说中东平府含有两个县治,阳谷县与清河县,西门府所在地为清河县。小说中虽明确说明西门庆所住地址为“大宋国山东清河县牌坊”,但是明朝时,东平府并非“一府两县”的格局,由此认为小说所写故事的发生地即山东清河县的观点不严密。
如果西门府不在山东,那么小说地理原型究竟在哪里?
潘承玉查遍明代各史,发现整个北方地区仅有顺天、西安两府,南方地区有应天、苏州、杭州、湖州与绍兴五府,存在“一府两县”现象。
为了确定具体原型到底是哪座城市,潘承玉继续寻找《金瓶梅》中的线索。
小说第四十八回中写道:“(东平府)调委阳谷县丞狄斯彬,沿河查访苗天秀尸体下落”,“巡访到清河县城西河边”,由此得出两县治的具体方位是:清河在东,阳谷在西,两县中间有界河。
明朝,在可查证的“一府两县”的府城中,两县治呈东西向排列于府治两侧,并以河为界,只有绍兴一府。
通过对小说文本与明朝史实的研究,潘承玉提出颠覆金学界传统论断的新观点:《金瓶梅》中所描写的地理原型非山东清河县,而是浙江绍兴市。
至此,小说中妇女唯一发型为“杭州簪”,向西门庆借银子的“杭州刘学官”又称“前边刘学官”等等,与小说第七十四回,薛姑子宣卷讲到:“这赵郎见词不能依随,一日作别起身,往山东买猪去”,与第九十四回,媒婆薛嫂听人说:“我那边下着一个山东卖棉花客人。”与小说地理原型为绍兴在逻辑上完全吻合。因为,只有是绍兴主人才会对朋友说我这边有个山东客人,山东主人没必要故意称对方客人是山东客人,只有在江南杭州附近满足“一府两县”格局的绍兴,才会称“杭州刘学官”为“前边刘学官”。
既是绍兴人,又集画家、戏剧家和幕客为一体,明朝时哪位绍兴人士最有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呢?
最终种种线索集中于一人,此人便是明朝绍兴大名士徐渭。
2000年10月,吴敢教授在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长篇论文《20世纪〈金瓶梅〉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中说:“潘承玉所作《金瓶梅新证》是所有《金瓶梅》作者研究成果中逻辑最为严谨、推论最为精微、行文最为典训、结构最为周到的一种。”
兰陵笑笑生与王世贞有深仇大恨
无论是《金瓶梅词话》,还是《绣像金瓶梅》,均可以发现其中有大量影射王世贞(1526-1590年)乃至太仓王世贞家族的内容,态度甚不友好。
一,两个版本第十七、十八回,均出现了倒霉的兵部尚书王黼,因为保卫京师不力,致使敌军深入,被言官弹劾,五月下狱,被皇帝亲自判决秋后斩首。王世贞的父亲王忬(1507-1560年)恰好就是这样死的,死后也恰好被追封为兵部尚书。王世贞和亲友,极其忌讳此事。
二,两个版本第六十五回欢迎六黄太尉的山东官僚行列中,出现了两个例外人物,他俩既不是北宋晚期的真实人物,也不是明朝正德、嘉靖年间进士。一个是“右布政陈四箴”,现据考证是影射万历十七年冒死上谏的大理寺官员雒于仁。一个是“青州王士奇”,现据考证是影射青州兵备副使王世贞和他的长子王士骐。同时出现的黄甲、凌云翼、狄斯彬同是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癸卯科江南省试举人,王世贞恰恰在这一科。而王世贞和凌云翼、狄斯彬、曹禾、黄元白都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
三,两个版本中西门庆的官商事业继承人张二官名叫“张懋德”,王世贞的弟弟王二官名叫“王世懋”。如果是王世贞或者门客这样写《金瓶梅》,情何以堪?
四,《绣像金瓶梅》敌视王世贞,进一步升级。第一回中应伯爵说“如今年时,只好叙些财势,那里好叙齿”,明显影射李攀龙、王世贞因为少年显贵而排斥老诗人谢榛的丑行。
五,《绣像金瓶梅》第三十回回目“蔡太师擅恩锡爵”,明显犯了“王锡爵”(1534-1614年)的名字。王锡爵是太仓王氏的领袖,帮助王世贞升官,帮助王忬封赠。在《绣像本》看来,这都是“蔡太师擅恩”。
六,《绣像金瓶梅》第七十二回王招宣府上“世忠堂”有对联“乔木风霜古”,这句诗本来是杨士奇的,后来被王世贞抄袭过。书中把这句诗挂在臭名昭著的王招宣府,讽刺可谓毒辣。王招宣府只有王三官,那王大官和王二官哪里去了?
七,《绣像金瓶梅》第九十三回败家子“陈敬济”当了道士,取名“陈宗美”,成了娈童。王世芳(1503-1563年),字济美,王世贞堂兄。王世懋(1536-1588年),字敬美。王世贞,自己字元美。如果是王世贞或者门客这样写《金瓶梅》,情何以堪?
可知作者兰陵笑笑生既是严嵩的仇家,又是王世贞的仇家。二者交集,现有作者嫌疑人中唯有徐渭符合这一条件。 究竟谁是《金瓶梅》的真正作者?书上所署笔名“兰陵笑笑生”究竟是何方人士?这个中国文学史和金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四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专家学者和读者。2008年11月浙江学者陈明达推出长篇论文《(金瓶梅)作者蔡荣名考》,论文中解释《金瓶梅》作者为明朝黄岩人氏蔡荣名。
蔡荣名(1559--?)字去疾,别字簸凡,明黄岩人。出身书香门第,习研古诗文。曾祖父蔡余庆,进士出身,曾任汀州知府。祖父蔡绍科,举人,曾任大理知府。叔父蔡宗明,进士出身,官至礼部郎中。蔡荣名少小聪慧异常,17岁时考中头名秀才。但他我行我素,偏激狂傲,不耐繁文缛节,多次赴省试均未中举。于是就纵情诗酒,醉中成诗。著有《太极注》、《芙蓉亭诗钞》。蔡荣名于24岁北上拜谒王世贞,深受赏识,延为上宾。留住在府。陈明达从八个方面考证:1,书中大量独特的黄岩方言证实只有黄岩人才能写得出来。2,蔡荣名的出身、经历和秉性符合写作《金瓶梅》的身份;《芙蓉亭诗钞》更是提供了直接的证据。3,王世贞鼎力相助蔡荣名完成写作《金瓶梅》。王世贞诗“袖携天台石,吐作弇山云”。“两年两扣先生门,沾沾所见惬所闻”及蔡荣名《弇山行》证实,《金瓶梅》初稿是蔡荣名的,也是蔡荣名在弇山园两年最后定稿的。4,王世贞“袖携天台石”;欣欣子序“吾友笑笑生为此,爰馨平日所蕴者,著斯传”;《金瓶梅》36回955页:蔡状元道:“学生蔡蕴,贱号一泉,”“泉”,水源也,黄岩话“水、书”同音,均念“xu”。意思就是蔡蕴书源也。三者均指《金瓶梅》书稿出处,证实笑笑生就是蔡荣名。5.“兰陵笑笑生”出自王世贞诗“吾怜蔡去疾,不去陶陶酒人疾”中的“陶陶酒人”,兰陵指代酒。“欣欣子”的“欣欣”出自王世贞诗“沾沾所见惬所闻”中的“沾沾”;6,欣欣子书于明贤里之轩”。“欣欣”的第二个含义是“欣欣向荣”,所以,整个署名隐含“荣名闲里书之于轩”。7,《金瓶梅》跋中的“钜公”指张居正。王世贞与张居正是同年,要影射张居正,必须让作者隐姓埋名,所以托名“兰陵笑笑生”。8,历来许多学者不解的疑惑在蔡荣名身上都能找到答案。如“三七”、“凤城”、“芙蓉亭”等的出处。 此说见《金瓶梅》满文译本序。该书卷首有康熙四十七年五月谷旦序:“此书乃明朝闲散儒生卢楠斥严嵩、严世蕃父子所著之说,不知确否?”
卢楠,明代文学家,字少楩,大名浚县人。太学生,明末广五子之一,著有《蠛蠓集》等。他是王世贞的高足,富有才华,极为熟悉浚县、临清一带的社会风情、市民生活,具有创作《金瓶梅》的条件。王汝梅教授在《谈满文本金瓶梅序》一文中,申述了卢楠说,然无确证。 冯梦龙(公元1574—1646年),明代著名通俗文学家。字犹龙,别号茂苑野史、龙子犹、顾曲散人、姑苏词奴、詹詹外史、平平阁主人、墨憨斋主人等等,长州(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崇祯中,由贡生授福建寿宁知县。清兵渡江时,参加过抗清斗争。受李贽为代表的晚明进步文学思潮影响颇大,重视小说、戏曲和通俗文学。编纂话本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民歌集——《桂枝儿》、《山歌》;笔记——《古今谈概》、《情史》;改写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散曲集《太霞新奏》;戏曲《墨憨斋定本传奇》等。冯梦龙是晚明一位极为活跃而多才、多艺、多产的作家。《苏州府志》卷八十一《人物志》中曾称赞他“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他幼年家贫,读书用功,对文、史、哲深有研究。曾在私塾里教过书,讲解《春秋》,所以后来能写出《春秋衡库》。中年时期,靠卖文为生,曾给苏州的书社(店)编写过大量的书稿、书籍。据《太霞新奏》中的有关记载和散曲,我们知道他青年时期曾经热恋过一位叫侯慧卿的著名歌妓。后来侯慧卿嫁了人,使他大失所望,遂绝迹青楼,结束了放浪的生活。可见冯梦龙曾经在一段不短的时间里放浪于青楼。由于他在青楼歌场、茶坊酒肆活动,使他对市民的社会生活十分了解,也使得他有机会观察和分析那些沉沦于社会底层的女性们的生活和心态。他做官是在56岁的晚年。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魏子云认为《金瓶梅词话》中的《祭头巾文》一文,在冯梦龙所编写的《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的“凡例”中,有“金陵游客”冯梦龙写《头巾赋》的记录,所以,《开卷一笑》和冯梦龙的《古今谈概》、《古今笑林》、《智囊补》等著作后,认为文句“不惟有其语态雷同处,且有引言惯用语”,可以“肯定《金瓶梅词话》是冯梦龙参与的改写本,连‘欣欣子’与‘东吴弄珠客’都是冯梦龙的化名”。陈昌恒先生则从考索冯梦龙的名号入手,得出“东吴弄珠客”、“兰陵笑笑生”、“欣欣子”等都是冯梦龙的化名。它三篇序跋,署名、尾语不同,但实为一文,倘排比研究,则构成一篇完整的《金瓶梅》研究论文。同时具体论证了冯氏创作《金瓶梅》的三个阶段。另有些学者指出,“崇祯本”《金瓶梅》词话亦宜出自冯梦龙之手。在《金瓶梅》的早期传播和成书过程的研究中,冯梦龙的特殊作用,应值得注意。
专家们认为《金瓶梅》不一定是世代累积型的一种集体创作,但并不否定曾经有人系统整理或最后修定,而且这个最后修定,也难以确定是一次或多次,多次是指在一次初步完成后,又经同时或不同时代的人对作品进行较大的或最后的修定、写定。同时要解开《金瓶梅》作者之谜,还必须从三个框框里跳出来:第一,“嘉靖间”,第二,“山东人”,第三,“大名士”。才能比较科学地去探讨,而现存万历本,即丁巳年(公元1617年)刻本,应是初刻本,初刻即是新刻,也即是首刻,这与冯梦龙关系极大,最后修定者或写定的非他莫属。 此外还有李先芳说、沈德符说、冯维敏说、谢榛说、臧晋叔说、金圣叹说、田艺蘅说、王采说、唐寅说、李攀龙说、萧鸣凤说、胡忠说、刘修亭说、李卓吾说、汤显祖说、陶望龄说、丁耀亢说、丘志充说、袁宏道兄弟说等,不一而足。
还有更早一些的“绍兴老儒”、“金吾戚里门客”、“某孝廉”等。据统计,这个名单截止到2013年已有60余众之多了。但这绝不是最后的数字,说不定哪一天,这个名单就要上升到三位数了。
除此之外,还有“世界累积”型的“集体创作”说。而丁朗先生则认为,《金瓶梅》的原著作权,并不属于“兰陵笑笑生”。所谓“兰陵笑笑生”基本上是一个冒名顶替、欺世盗名的人物。他有可能是现存《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三和五十四这两回的修改者。更大的可能是,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人,纯粹是炮制序文的那位夫子为了满足出版商的需要,心血来潮,随手杜撰出来的一位“乌有先生”、“子虚真人”。丁朗先生主张“挂一张寻人画像在北京街头”,他给这位作者花了一幅肖像,认为他应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他长期生活于北京东部城区。二、他经常出入于“本司三院”之类的地方。三、他对武官生活的了解超过了他对文官生活的了解;他对京城知识的了解超过了对外地知识的了解;他对实际生活知识的了解超过了他对书本知识的了解;而他的书本知识(包括历史、地理知识等等)又主要来源于宋元活本和各种戏曲的戏文之中。四、他几乎没有什么诗才,甚至不大懂得诗词格律,而对流行歌曲及民间小调的爱好,非同一般。五、他与曲艺界关系密切。六、他同嘉靖朝失势一派的太监们观念一致,爱其所爱,恶其所恶。而且他本人极可能是个性无能者和性变态者。七、他同明嘉靖丁未科的某些进士有交往,同时可能与嘉靖皇帝有深仇大恨。(见丁朗著《金瓶梅与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11月版)
尽管《金瓶梅》作者候选人名单越来越长,而且如黄霖关于屠隆说,卜键关于李开先说,鲁歌、马征关于王稚登说,许建平、霍现俊关于王世贞说,潘承玉关于徐渭说等,在当今《金瓶梅》研究成果中可以并称五大说,但平心而论,尚没有一说为学术界所普遍认同,同时以上所有说法均无直接证据证明兰陵笑笑生的籍贯与姓名。四百多年以来,学者们为了解开这个谜,作了多少深文周纳的辨析、研究,至今仍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因此,周续赓副教授曾幽默地说,除非哪一天地下出土了什么有关文物,否则这场争论便永远不会完结。

⑧ 叶思芬是谁, 在哪里可以听到她的作品 先前豆瓣里都在讨论她,所以问问大家

叶思芬:国学名师,最近她的《金瓶梅》私房笔记正在听众中热播。大众回点评如下:答
透过肉欲情欲物欲,洞见复杂人性;从西门庆的商业兴衰透视官商规则;从寻常百姓到豪门权贵的衣食住行,寻找经济学的踪迹;从巷陌趣事到市井生活,为你展开一幅活脱脱的晚明浮世绘;从一首首醒世金言,反观自身的修为。读《金瓶梅》,如果只是“阵亡”在西门大官人的男欢女爱,那就太可惜了;其实《金瓶梅》是关于大明王朝的网络全书,书中活色生香的成人世界在今天一样活灵活现。叶思芬教授讲《金瓶梅》有什么不同
金瓶梅是天下第一奇书、第一世情书,写的人津津有味,看的人兴高采烈。如果说红楼梦是满汉全席,色香俱全;那么金瓶梅就是山间美味,颇富野趣。潘金莲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女青年;西门庆在今天会为了逃税捐笔善款成为大善人。

⑨ 《金瓶梅》为何被称为奇书,它到底”奇”在哪里

问到《金瓶梅》了。勉强答一下,纯属个人的读后感。

评判任何一部书,都不可脱离创作时代背景。《金瓶梅》成书于是明朝中期。而明朝却是我国小说发展的高峰期。元末明初有《水浒传》,跟着就是施耐庵的弟子罗贯中写出了《三国演义》,中后期则是《金瓶梅》和《西游记》,直至清朝的《红楼梦》达到顶峰。之所以先扯这些,其实是要通过比较,来确定《金瓶梅》的最大特点。

第三个奇就是,这部书的争论

所有名著中,对《金瓶梅》的争论最是让人称奇,因为非常极端。但公认的却是这个评价:读《金瓶梅》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禽兽耳!

瞅瞅,《金瓶梅》竟然成了一个人的人品试金石了,这种情况是其他名著不存在的。

总体来说,笔者看着《金瓶梅》有这三奇。

总结说来就是,其一是,对历史的把脉非常准,那股子市侩庸俗血泪,让人称奇。其二,书籍一直遭禁,反而成其名,书籍命运让人称奇。其三,对《金瓶梅》的争论称奇,竟然演变为人品试金石。

热点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王永贵教授 发布:2025-08-08 05:48:14 浏览:442
美国大选对当代大学生 发布:2025-08-08 05:44:28 浏览:131
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学院导师 发布:2025-08-08 05:38:40 浏览:591
你听说过女大学生吗 发布:2025-08-08 05:27:56 浏览:649
2017中南大学考研大纲 发布:2025-08-08 05:16:52 浏览:8
河北大学比较文学考研 发布:2025-08-08 05:15:29 浏览:769
上海财经大学孙宁教授 发布:2025-08-08 05:14:01 浏览:786
武汉大学孙晋教授 发布:2025-08-08 05:13:55 浏览:245
安徽工业大学考研复试 发布:2025-08-08 05:09:16 浏览:919
吉林大学2017放假时间 发布:2025-08-08 05:06:43 浏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