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欧阳红兵教授邮箱
㈠ 欧阳红兵的基本信息
欧阳红兵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90-1995年,在武汉市仪器仪表研究所工作,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2004年9月起,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讲师。
2005年,任韩国西江大学客座教授
2007年9月-2008年5月,任香港城市大学经济与金融系高级研究员
1968年9月22日
工作单位、职务及职称: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学历、学位:
。
㈡ 求华中科技大学杨勇教授的联系方式
杨勇
◆ 1982年2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留校工作,历任校团委书记、学生工专作部(处)长、校属长办公室主任、学校办公室主任等职;
◆ 1998年11月,任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 2000年5月,任华中科技大学东湖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 2000年10月,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助理;
◆ 2002年2月,任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 2007年9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call:027-87542101 87541114
㈢ 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曾伟联系方式 最好是手机号
如果是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可以在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信息中找到,或者在发表的期刊论文中找到,但是一般都不留手机号的,一般是邮箱和办公室固定电话
㈣ 跪求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连杰老师的邮箱及电话。
公共管理从产生意义上讲是公共组织的一种职能,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和以公共利益为指向的非政府组织(NGO)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现代公共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集中体现在是否将目标定位在公共利益上,公共管理不仅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而且更应当强调社会公平,因为社会公平是作为分配的公共服务的法律和现实基础。当代新公共管理倡导是从主体的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再只限于政府和组织,进而把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区分开来。
公共管理从学科意义上的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原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发展管理,教育经济管理以及劳动社会保障等方向,公共管理学的兴起得益于全球化新公共管理运动,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新公共管理学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公共管理学研究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
公共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科学四大分支之一,是未来世界和当代中国最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前途的学科。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公共管理作为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出现,中国公共管理科学的发展展示了蓬勃的生命力。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公共管理的作用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中国公共管理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大生长点。在国内,中国MPA学术委员会唯一顾问中山大学夏书章教授为国内最早提出引进公共管理学教育人士,中山大学是中国最早公共管理学发轫之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等公共管理的学科建设都有很高的水平。
㈤ 华中科技大学万小龙老师的联系方式
万小龙,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逻辑与科技哲学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哲专学学会理事,湖属北省自然辩证法学会副理事长,山西大学教育部科学哲学重点基地兼职教授。
1984年9月--1994年7月:常州交通学校助教, 讲师, 所教课程:物理学, 电工学等
1997年8月--至今: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讲师, 副教授,教授(2005年起)。
2002年2月--2003年1月:巴黎多科技术学院(Ecole Polytechnique,最近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全世界排名第十,欧洲大陆第一)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应用认识论中心博士后,导师: M. Bitbol(课题组合作导师:德斯班格诺,R.Omnes等),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邮箱:[email protected]
要去查他的英文文献就会留下邮箱,中文哲学文献则一般不留邮箱
google xiaolong wan 找到第一篇文献下面就留有邮箱
㈥ 高义华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高义华于1998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1999年3月赴日本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Science (NIMS,原名为)工作版,权2006年3月回国。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楚天学者和华中学者特聘教授,物理学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纳米表征与器件中心执行主任。大力协助国家实验室创建了纳米表征与器件中心,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博士点基金和回国人员启动基金、湖北省杰出人才基金等,作为骨干参与1项973课题。发表与接收74篇SCI论文,其中50篇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SCI文章:1篇荣登Nature,2篇Nature旗下刊物Sci.Rep.,1篇Adv.Mater.,1篇Adv.Funct.Mater.,1篇LaserPhotonicsRev.,6篇Appl.Phys.Lett.,2篇Nanotechnology,3篇Opt.Express等。全部文章他引近900次。
㈦ 李震彪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李震彪 教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电接触电弧及材料、开关电器技专术、电器状态检属测与故障诊断。现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接触电弧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工产品可靠性研究会常务理事、《电工材料》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低压电器》杂志编委,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在科研方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晨光计划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科研启动基金等基金资助项目近20项和ALSTOM、BOSCH、长征火箭公司、航天五院等企业合作项目约20项。在国际IEEE Trans on CPMT,IEICE Trans on Electronics、IEEE及ICEC等重要国际会议文集、《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多次赴美、英、法、爱尔兰、瑞士、日本、沙特等国进行学术交流。
㈧ 华虹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职称: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所属学科:环境工程系
研究方向: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EMCP/LMD),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武汉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英文论文3篇。赴日本等国进行学术交流。 (1)《生态节能型小区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5BA807B08LA03),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2)《不同区域生态建筑建设技术的研究与示范》(2005BA807B08),国家“十五”重点攻关项目;
(3)《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评价指标体系与关键技术集成研究》(2002EA760001),国家星火重大计划项目;
(4)《小城镇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创新机制研究》(2002BA80806B06-2),国家“十五”重点攻关项目;
(5)《武汉市江岸区旧城住区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EMCP/LMD-02-PURJD),中国-欧盟合作计划项目;
(6)《历史城区建筑遗产公共事件预警机制研究》(2005BA807B08LA05),国家“十五”重点攻关项目;
(7)《旧城住区可持续改善关键引导技术研究与示范》(2002BA806B06-2),国家“十五”重点攻关项目;
(8)《城市旧住宅(区)小康型更新改造研究》(95920030104),国家“九五”重大项目;
(9)《村镇小康住宅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十一五”重大支撑计划项目;
(10)《湖北省现代化村镇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11)《武汉市旧里弄更新改造合作研究》,武汉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12)《武汉市木兰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06-2020)》;
(13)《武汉市青山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研究》;14《武汉市新经济增长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研究》。
㈨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数学方向文志雄教授现在的电子邮箱地址
你加分 我去帮你问电话
㈩ 徐天亮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1970年7月~1980年1月,在四川珙县电信局任技术员。
1980年2月到华中科技大学任教。曾任物专资管理工程教研属室主任、管理工程系副系主任、管理学院副院长。 负责承担的纵横向课题7项,作为主要参加者承担的课题4项,获原国家物资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优秀成果奖1项,获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主编教材有《商品流通企业管理》《运输与配送》《现代企业管理概论》,参编教材和专著有《物流系统工程》《物资系统工程》《物流合理化的数量方法》《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撰写论文30余篇。 《商品流通企业管理》《运输与配送》《现代企业管理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