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张幸教授出版的专著
1. 张世秋的论文专著
张世秋教授发表了十数篇专业学术论文,参与写作了高教出版的《环境经济学》并作为《可持续发展论》的付主笔写作了该书的两章,其参与写作的《资源经济新论》获在国第十届图书奖,她翻译并出版了3本具有极高学术和环境管理价值的专著,其中《世界无末日》因其翻译质量和发行数量以及社会评价,获中国财经出版社社会效益一等奖。此外,她还担任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副主编,以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OECD环境经济与政策丛书》的编委。
中国低碳化转型的政策选择,绿叶
美国自然保护计划对中国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启示,林业经济
环境资源配置低效率与自然资本“富聚”想象剖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退耕还林工程费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o-author (member), Report of the TEAP Basic Domestic Needs Task Force. October 2004, UNEP, Nirobi
co-author (co chair), Assessment of the Funding Requirement for the Replenishment of the Multilateral Fund for the Period of 2006-2008. May 2005, UNEP, Nirobi
Contributor. OECD, Chap. 17, Environmental Priorities for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the World Economy: the domestic policy challenges”. P581-P622, March 2002
Co-author (Co-Chair of the task force), Supplement to the April 2002 TEAP Replenishment Report: “Assessment of the Funding Requirements for the Multilateral Fund Replenishment for the Period 2003-2005; September 2002, UNEP
Co-author (Co Chair of the task force). Assessment of the Funding Requirements for the Multilateral Fund Replenishment for the Period 2003-2005 (TEAP Report/April 2002/Volume 2. UNEP. 2002
S. Hansen, H. Vennemo, H. Yin, 张世秋、安树民. Green Taxes and the Poor in China: policy challenges in a changing economy. A Publication of the China Council (CCICED). Aileen International Press. Maryland U. S. A 2002
Hilary Sunman, Mohan Munasinghe, 张世秋Zhang Shiqiu. Economics, Environment, and Instry in China. A Publication of the China Council (CCICED). Aileen International Press. Maryland U. S. A 1999
马中、张世秋等.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co author, Supplement to the April 1999 TEAP Replenishment Report. UNEP, August 1999. Nirobi.
co author, Assessment of the Funding Requirement for the Replenishment of the Multilateral Fund for the Period 2000-2002. UNEP, April 1999. Nirobi.
Co author, UNEP 19
2. 谁知道林丰民教授的简介
林丰民,年2月出生,仙游县人。高中毕业于仙游一中。大学就读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阿拉伯语专业,获博士学位。现工作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教授、支部书记。
林丰民的学习、工作履历颇丰富。1992—1994年于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助教。1992至今任《国外文学》编辑。1993—1994年,埃及开罗大学师范学院访问学者。1994—1999年,北京大学东方学系讲师。1996—1997年,科威特大学文学院语言中心访问学者。1998—2002年任《东方研究》编委。1990—2010年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副教授。1999年至今,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基地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带头人。2004—2009年,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教育专员(二秘、一秘)。2006—2009年,四川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2009年至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书记、阿曼卡布斯国王大学研究教授。2010年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兼职教授。2011年至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学者(兼职教授)。
林丰民在《国外文学》、《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和《读书》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阿拉伯现当代作家的后殖民创作倾向》、《欧美文化市场对阿拉伯文学的消费》和《阿拉伯文学: 全球化语境中的机遇与挑战》等学术性论文60余篇,学术文章20余篇。出版了《为爱而歌——科威特女诗人苏阿德•萨巴赫研究》、《文化转型中的阿拉伯现代文学》和《中国文学与阿拉伯文学比较研究》(第一作者)等3本专著,参与了《现代伊斯兰主义》、《东方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名著鉴赏》等6本书的撰写。翻译了《无岸的女人》、《爱的诗篇》、《致电祖国》和《最后的宝剑》等4本阿拉伯诗集,以及长篇小说《女儿桥》(第一译者)。还参与《中国网络大辞典》、《精神文明大典》和《东方文学名著鉴赏大辞典》等辞书的编写。
林丰民主持了教育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方文学比较研究》和一般项目《<穆罕默德在欧洲>译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他者化”:东方文艺创作的误区》以及教育部中非20+20项目的中埃经典互译等4个项目。参与了《60年外国文学研究——基于分类视角的考察与分析》、《20世纪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与文学》和《东方文化史》等10多个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的研究任务。
3. 高益槐教授出版过哪些著作
《好运设计》春风文艺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务虚笔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2004年出版)《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广州出版社(2001年出版)《往事:史铁生作品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插队的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合欢树》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宿命的写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散文杂文》华文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我的丁一之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关于一部以电影为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病隙碎笔(史铁生人生笔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活着的事》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出版)《以前的事》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出版)《写作的事》史铁生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出版)《史铁生自选集》海南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务虚笔记:中国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代表作》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史铁生散文/插图珍藏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信与问:史铁生书信序文集》花城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2008年1月出版)《我与地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命若琴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原罪·宿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病隙碎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史铁生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扶轮问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妄想电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4. 北大教授
不知你要问的是哪三名教授啊?阁下?让人怎么回答呢,北大好的教授太多了啊
孔庆东,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旁系传人,是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现代小说与武侠小说,有出色的驾驭语言的本领,其文章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愤世嫉俗。《北大往事》中的那篇《47楼207》令其文名不胫而走,随后取名《47楼207》的文集火爆登场,接下来《青楼文化》、《井底飞天》、《金庸侠语》、《空山疯语》本本畅销,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他那种差不多是与生俱来的幽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年在多家电台电视台和多所大专院校设坛讲授金庸小说,受到广泛欢迎。去年10月,更是和魏明伦、张纪中、杨争光一起与金老先生一起“华山论剑”,江湖人称“北大醉侠”。
孔庆东遭遇金庸:
遭遇金庸已经快二十年了,金庸已经成了一个有点碎嘴唠叨的老人,金庸作品改编的影视也越来越俗不可耐。但是我忘不了金庸小说带给我的感动和我知道的带给别人的感动。
为了休闲,为了备课,为了研究,我肯定还要许多次打开金庸的小说。我不能预料当我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的时候,面对那些段落,还会不会热泪盈眶。
“在文学丛林中与金庸狭路相逢”——在文化里,我重点研究文学;在文学里,我重点研究小说和戏剧;近年来附庸风雅,重点研究通俗小说;在通俗小说里,曾经用心研究过武侠小说;而金庸先生早早地埋伏在武侠小说里等待我这个假面伯乐,于是我们就狭路相逢,悲惨遭遇了……
“不读金庸就等于不懂一半中国文学”——由于迷恋金庸,我开始疯狂地阅读武侠。但是几百部读下来,大多都忘记了。没有炒作,没有指导,甚至没有正版,是亿万人的阅读实践,把金庸的名字铭刻到了人类的文学史上。读了太多的武侠,我也加入了谈侠论剑的行列,而且由同学间谈到老师处。我和其他同学,向钱理群这位以严肃著称的导师推荐金庸,我们夸张地说,不读金庸就等于不懂得一半的中国文学。于是,钱理群老师读了金庸,后来还写了研究文章,他和吴晓东著的插图本文学史第一次列入了金庸的内容。钱老师又鼓励我们把金庸当成严肃文学来读。于是,我又抱着研究者的态度一遍一遍重读金庸,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己的泪水……
“铁石心肠的我一次次被金庸摧垮泪腺”——我是个读书看戏都很投入的人,标榜“先感性,后理性;先感悟,后研究”。我在小学和中学时代,为《红灯记》和《高玉宝》流过泪,为《卖花姑娘》和《金姬和银姬的命运》流过泪,为《雷雨》和《家》流过泪,为《流浪者》和《简爱》流过泪,为《爱是不能忘记的》和《高山下的花环》流过泪。上大学以后,就不曾再为文学作品而流过泪。我以为自己成熟了,永远不会再被作家骗去泪水了。像《悲惨世界》《复活》以及轰动一时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都深深打动过我,但是没有摧垮我的泪腺。然而,我却一次又一次,被金庸感动了……
——孔庆东
学生感言:
孔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不修边幅”,可接下来,你一定会被他的幽默所感染。有人戏言孔庆东是“继钱钟书以来真正的幽默”和“北大的马克·吐温”,几分夸张,几分睿智,不凡的经历和独特的思考方式给他的文字带来持续的生命力。调侃人生,以戏谑抵抗世俗,孔庆东的确“文如其人”……
……孔老师带着我们一同走进著名作家金庸先生的文学宫殿。从武林盟主、武林革命、小说巨匠三部分分析拉开了序幕,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当之无愧的小说巨人、20世纪下半叶最著名的作家——金庸先生。同时我也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正义面前,邪恶永远会被压倒;在义气中间,方显人性本色;在儿女情中,深叹情感脆弱……我们也许更应该像小说曲折的故事那样得到生活的考验、风雨的磨砺,那样也许我们才更能看清远航的目标,在迷失中找回真正的自我……
阿忆
策划人兼撰稿人、北大中文系文学士、北大法学院法律硕士
阿忆主要业绩
2002年初春,阿忆受命凤凰卫视制片人桂平,担当12集大型文献专题片《百年大公报》主策划兼总撰稿。元月,同与桂平合作,担任12集大型外交史专题片《百年中美风》总策划兼总撰稿,并担当旁白配音,获知识界强烈回应。
2001年底,应凤凰制片人樊庆元之邀,阿忆担当《鲁豫有约》主策划,同时应北京久和成影视机构之邀,任42家电视台同步联播的《夫妻剧场》总策划。秋天,应凤凰制片人张力所急,阿忆快手落笔,担当6集人物专题片《周氏三兄弟》总撰稿,一时名噪。春天,经凤凰副总裁钟大年和副台长刘春授权,阿忆与桂平联手,担任12集大型历史专题片《水木清华九十年》主策划兼总撰稿,意外赢得大片喝彩。元旦,在刘春和桂平三番五次劝说下,阿忆勉为其难,暂当《世纪大讲堂》主持人,一发不可收,一直主持到前不久才收山。阿忆不愿被视为"主持人",名片上依然印着"策划人"头衔。
2000年,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副主任周星三顾茅庐,躬请阿忆认真发现自我,担当《谁在说》主持人。于是,撰稿人阿忆挥发主持潜能,竟从此片约不断。
1999年春天,阿忆闭门造车,一口气儿写下105万字的5卷本历史巨著《共和国日记》,由于无从出版,便应凤凰资讯台副台长程鹤麟之邀,任30集大型历史专题片《中国纪录大回放》和《国庆50周年大典全程直播》策划人兼总撰稿,并与陈鲁豫联袂主持,终使一个春天的心血没有白费。
1998年,经程鹤麟点将,阿忆与樊庆元联手,担当16集大型历史专题片《北大缤纷一百年》策划人兼总撰稿。
1997年,经钟大年和程鹤麟提携,阿忆从央视脱身,任《香港回归48小时直播》重要版块《妙语论尽港督》策划人,并与央视胖张越联袂主持。这是阿忆第一次上镜,那时,他还是个清秀的帅小伙儿。
1996年,阿忆是央视365集大型历史专题片《香港百年》总撰稿。
1994年,阿忆是北京电台《人生热线》特邀策划人兼主持人。
1993年,阿忆是《北京青年报》专栏撰稿人。
1992年,出版通俗心理学著作《青春的敌人》,那是阿忆的第一部书。
1964年4月10日,阿忆--一个渺小而伟大的生命--在北京双桥一户军人家庭,呱呱坠地。
孟二冬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年专心治学,撰写了《中国诗学通论》《千古传世美文》《陶渊明集译注》《中国文学史》等400多万字的专著。他花了7年时间,查找翻阅了大量古籍,完成了上中下三册共100多万字的《登科纪考补正》。
这部专著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并得到了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近些年来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的一部力作。
2004年3月,孟二冬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新疆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工作。抵疆后的第二周,他就出现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在医生作出“禁声”的医嘱后,他仍强忍病痛站到讲台上。4月26日,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课,倒在讲台上。经诊断他患了食管恶性肿瘤,返京先后经历3次大手术后,他仍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为表彰他的先进事迹,人事部、教育部授予他“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新华社
5. 学术著作具体指什么
年国内出版的网络媒介研究专著,仅本人获知的就多达13本。其中丛书一种,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谢新洲教授和新华网总裁周锡生共同主编的《网络传播丛书》(共八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包括:1、《网民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匡文波编著,2003年12月出版);2、《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教授谢新洲著,2004年1月出版);3、《网络数据分析》(邱均平、黄晓斌、段宇锋、陈敬全著,2004年6月出版);4、《网站策划与设计》(严富昌著,2004年7月出版)。其余四本:《网络伦理学》、《网络广告》、《网络报道策划与实施》和《网络信息传播法》正在撰写中。
其他专著成果还有:5、《网络媒体与艺术发展》(厦门大学教授黄鸣奋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6、《网络新闻采编评》(东方网编辑陈斌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7、《网络传播学·一种形而上的透视》(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吴风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8、《中外网络新闻业比较》(上海大学教授张咏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9、《网络信息优化传播导论》(南京政治学院教授戴维民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10、《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南京大学教授杜骏飞主编,副教授巢乃鹏、秦州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11、《数字传媒概论》(河南大学讲师冯广超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12、《网络出版》(中国科技大学副教授周荣庭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13、《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孟威博士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中国新闻年鉴社于2004年2月出版了一本168万字的专辑《中国新闻年鉴·传媒调查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志明策划并主编),其中有《互联网调查篇》,首次汇集了相关的研究文章和调查报告。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教授柯惠新等人为专刊撰写了《对中国互联网经验研究方法的研究综述》一文。近年来,柯惠新教授以及她率领的研究团队不论是在互联网的实际调查方面(例如协助CNNIC完善调查方法),还是在互联网调查学术研究方面,不断有新的建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东京大学攻读的中国留日博士生祁景滢用日文撰写的《中国因特网上的对日言论分析》一书,2004年8月由日本侨报社出版。在日本,中国互联网中有关日本的言论一直广受瞩目,有些人认为中国互联网中的“反日言论非常激烈”,“充满了攻击和煽动性言论”,并以此作为中国互联网在中日关系中的整体形象加以报道。祁景滢的专著从学术的角度对中国网上的对日言论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言辞激烈的批日帖子决不是用简单的一句“反日大合唱”就可以概括的。
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引起了不少国外海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其中一些人多次到中国考察,写了不少的研究文章。瑞典龙德大学(Lund University)学者辛优汉(Johan Lagerkvist)亦多次来华,其中完成的一项工作是选了七位中国学者研究互联网的文章,组织翻译成英文结集在美国出版,这一名为《Chinese Intellectuals Thoughts onthe Internet》的专辑成为学术季刊《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2003年冬季号。这项工作使得中国学者的部分研究成果得以在国际学术界传播。
6. 陈春花著作的出版顺序
2004年,陈春花教授出版抄了总结中国领先企业成长规律的专著《领先之道》,目前正致力于如何让中国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在历经多年实践和调研的基础上得出了我国企业的领先模型,被誉为中国版的《基业长青》,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迈克尔.斯宾
7. 怎么才能知道某人这一年中是否出版了专著,出版多少有没有这种网站
中国知网上有学术统计的,你首先要核对两点:专家名,专家所在单位。根据这两点去中国知网上检索,即可查到几乎所有的中文甚至部分外文信息。
8. 明年要评教授,想今年出一本专著呢,找谁比较方便
自费出书是非常普遍的一种个人学术专著出版的形式。
自费出书即找正规的图书出回版机构答,达成出版意向,确定出版要求,签订合同后,书号申请、编辑校对、排版、设计、印刷成书等事宜都由出版公司负责,直至图书出版交由作者。图书出版机构代理出版学术专著,为作者节省了精力、金钱和时间。
9. 王志彬的出版专著情况
1.《新编土地法教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
2.《实用经济法教程》(主编)专经济日属报出版社2002-9
3.《经济法教程》(主编)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8
4.《土地法教程》(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2
10. 为什么大学本科,专科的老师需要出版教材,学术专著
为了评职称啊,高校教师想要评教授,副教授,讲师,都需要发表论文或者出版专专著。这是国家给的硬性规定。属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大学老师,去年评上了副教授,他就为了评职称发过核心论文,也出过专著。如果你需要出版专著的话可以跟我私信,我可以帮你问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