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中山大学的黄民教授

中山大学的黄民教授

发布时间: 2021-02-10 01:15:10

❶ 中山大学药学院的学院概况

中山大学药学院是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两校合并后于2002年6月成立的第一个新学院。学院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学系为基础,整合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以及医学院有关药学科学研究的资源,以中山大学的综合力量为依托组建而成。现任院长为黄民教授
现为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药学本科专业一个。目前在读全日制本科生446名,硕士研究生325名,博士研究生113名。本科生招生规模为每年120人,研究生招生规模呈稳步增长态势。学院积极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现已启动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培养100名研究生的计划,首批研究经费64万港元已经全部到位,有力地推动本院研究生培养整体水平的提高。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平台“新药成药性评估与评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拥有“广东省新药设计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成药性评估及评价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创新药物制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现代中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高校手性合成技术工程中心”、“广东省高校创新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中心”及“广东省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8个省部厅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拥有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等校级研究机构4个。
学院重视对外交流,近年主办或承办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全国性学术会议有:2004 年主办了“精细化工与药物合成国际研讨会”;2008 年9月,学院承办了“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2009 年10 月,学院主办了首届“国际工业药学与临床药学研讨会”。2011 年9 月,承办了国际药物代谢学会联合学术会议。2011年11月,承办了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中英药物化学学术会议。2012年12月,学院主办了第二届“国际工业药学与临床药学研讨会”。开办“药学前沿大讲坛”系列学术报告,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参加,自2008年来累计报告166场次。
学院于2008年7月启用位于大学城的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的药学大楼,目前实验室使用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以上。学院非常重视实验室科研条件建设,现已购置了10万元以上用于药学科学研究的大型贵重仪器150多台,如核磁共振仪、质谱仪、X-单晶衍射仪、荧光光谱仪、全自动细胞组学高内涵筛选和分析系统、激酶筛选系统、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2超临界萃取仪、全自动生化仪、红外光谱仪、各种高效液相色谱仪、软胶囊机、流化床包衣机、挤出-滚圆造粒机等等。购置仪器3000多件,总价值逾亿元。
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以创新药物研究为龙头,组建与国际接轨的公共技术平台。借助学校的整体力量,将药学院办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某些领域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特别是培养创新药物的团队和人才。使药学院成为广东省和全国的药物(新药)研究、开发与评价中心及药学人才培养基地。

❷ 中山大学药学院黄民教授的研究生难考吗

其实中大初试分数线挺低,但是最终考过来的学生分数都不低啊,怎么也得350以上才能行吧~

❸ 太阳能学科哪种专业更有发瞻前景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简介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学校位于“七仙女下凡”神话传说发祥地、拥有“钢城”美誉的新兴工业城市——江西省新余市。学校现有新老两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校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紧邻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仰天岗省级森林公园,距离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仙女湖仅二十分钟的车程。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86年的新余职业大学,1987年,新余职业大学与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江西师范大学新余专科班合并。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新余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从新余高专分离出去。 建校二十余年来,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各项事业呈现勃勃生机,现已发展成为一所融工学、理学、文学、教育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于一体,规模结构较为合理,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显著,办学特色鲜明,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学校现设有机电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太阳能科学与工程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医学与生物工程系、人文科学系、外国语系、经济与管理系、艺术系、体育系、职业教育部、成人教育部等十二个教学单位,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成教生约2000人。 学校专业特色鲜明。现有4个联办的本科专业以及40多个专科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基本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导,文、理为基础,太阳能光伏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专业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在所开设专业中,有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是全国高校中首个此类专业。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00余名,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5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80人(其中博士8人),聘请外籍文教专家7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省级教学名师12人。此外,学校聘请了台湾大学胡述兆教授、著名画家傅抱石之子傅二石教授、南昌大学周绍森教授、中山大学黄民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副教授李点博士、美国里昂大学章向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崔容强教授、南昌大学周浪教授、内蒙古大学季秉厚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近年来,学校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行政用房等办学基本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已达5000多万元,装备了设备先进的语音室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有基础化学实验室、普通物理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数控仿真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EDA技术实验室、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D-Link联合网络技术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基础护理实验室、康复医疗实验室、医学美容实验室等4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室)。图书馆藏图书80余万册,中外期刊600余种,收藏有整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建有设备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学校图书馆是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咨询二级站。 2007年2月,学校斥资6.5亿元,正式动工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占地2000亩、规划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实验行政用房23万平方米。新校区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设设计,以“融于自然的山水校园”为设计理念,采用“集中型、组团式”规划格局,塑造“以人为本”的多重交往空间,努力打造生态化、园林化、人性化、信息化的现代化大学校园。截至2008年5月,已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新校区已初具规模,届时,环境优美、设施优良的新校园将为莘莘学子的成才提供良好的条件。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适应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通过强化管理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年,学校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多项优秀教学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学生在全国、省级数学建模大赛、电子电脑大赛、英语演讲大赛、大学生文艺展演等重要比赛中屡创佳绩,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 学校重视实践教学,依托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中小学建立了10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附属的新余市逸夫小学是学校师范类毕业生见习、实习基地。学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与世界级光伏企业、亚洲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企业——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联合办学,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融合。学校毕业生素以实际操作能力强、适应面广、综合素质好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2005年、2007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的理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自2001年以来,我校教师出版教材、著作数百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千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数百篇,有多篇论文被SCI、EI检索收录。学校承担并完成了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各级科研项目100多项。学校编辑出版的《新余高专学报》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是江西省九家核心期刊遴选期刊之一,在省内外专科院校学报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历经20余载的春华秋实,学校共向社会输送了2万余名各类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江西及广东、上海、浙江等沿海省市,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中坚骨干力量,有的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担任了大、中型企业主管,政府部门负责人,有的成为校长、优秀教师、优秀记者、公务员,还有不少毕业生已获得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博士、硕士学位。 “深感东风暖,喜见桃李芳”,在全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高专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全校师生员工正戮力同心,锐意进取,秉承“求新、求实、求善”的校训,不断加快新校区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建院升本工作,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独具特色的本科院校和一流的太阳能产业人才培养基地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 http://www.xygz.net/web.files/hantiao/jianjie/jianjie.htm

❹ 了解中山大学的进

呵呵,药学院是我们这个校区的——东校区。虽然不是校本部,但是环境好,消费低,关键是饭堂菜饭可口啊。药学院的美女很多,抓紧时间。

❺ 考研求助:中山大学药学院

1、中山大学药学考研难,毕竟中大是985和双一流建设学校。 2、考研难度和招生单位所处的城市以及名气相关,因为生源不一样。 3、不管是报考什么学校,一定要努力和自信,因为录取是比分数。

❻ 黄民的介绍

男,1963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新余市。现为中山大学药学院院长,中山大学临床药版理研究所教授权、博士生导师、所长。1983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88年中山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8年香港大学研究生毕业,获药理学博士学位(Ph.D.);2000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并担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理事),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理事)、广东省分会理事、广东省药理学会理事,“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医药导刊”、“癌症”、“广东药学”以及“中国肿瘤”杂志编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库专家、广东省药品审评专家库专家。

❼ 中山大学药学院的学术交流

一、师生出访交流
1.本科毕业生留学情况
2012年120名本科毕业生中有黄思远等19名同学已经接到海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即将于今年9月前往剑桥大学、杜克大学、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匹斯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国际顶尖学府深造。本院本科生毕业出国留学率为15.8%。
2.派出研究生情况
截止2012年底,四年来派出博士研究生22人,占在籍博士生总数18%。派出经费来源:政府资助占52%,校内导师资助占24%,外方导师资助占24%。派出学校有: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美国乔治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
3.教师出访交流情况
截止2012年末,我院出国(境)教职工人次达93人次。拥有一年以上留学经历的老师37人占总教职工人数的57%。出访学校及科研机构包括剑桥大学、耶鲁大学、诺丁汉大学、普渡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北卡罗来那大学等。出访性质包括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修培训、参加竞赛、访问考察等。
二、来访专家交流
1.“药学院十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药学前沿大讲堂”
近年来,我院共邀请130余名海外国际知名专家进行了140场“药学前沿大讲堂”的高水平学术报告。受邀专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Dr. Roger Kornberg及其科研团队、来自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诺丁汉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匹兹堡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等国际顶尖学府的教授;来自美国国立卫生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专利局等权威研究机构高级技术人员;来自辉瑞、诺华等大型跨国制药企业的公司技术总监等。
2.匹兹堡大学药学院院长、副院长及中心主任来访我院并举办匹兹堡—中山大学药学院师生联谊会。
3.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药学院院长Fred Nyberg 教授来访我院洽谈科研及产业合作、人才培养。
4.瑞士联邦理工洛桑分校教授Prof. Florian Wurm 来访我院,并洽谈科研及产业化合作。
5.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常务副总裁 Mr. Peter Yuile来访我院洽谈合作。
三、科研国际合作
近三年来,我院共承担国际(境外)合作与交流项目25余项。累计经费4000万元以上,合作院校皆为悉尼大学、麦吉尔大学、罗马大学等国外知名顶尖学府;截至2012年底,共与境外研究机构共发表文章130余篇(均我院为第一单位)。
四、签署国际合作协议
截至2012年末,我院分别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澳大利亚皇家理工学院、西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等海外10余所顶尖知名高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及科研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
五、举办国际会议
——2008年9月,学院承办了在广州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黄民院长作为大会主席主持及发言;大会邀请了院士、资深学者、国外同行以及官员进行演讲,这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
——2009年9月13日“国际药物代谢学会(ISSX)暨中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专业委员会(CSSX) 联合学术会议”在我院举行,国际药物代谢学会的10名药物代谢学海外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为中外药物代谢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开展学术交流,沟通研究信息,切磋经验体会,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成果转化的平台,产生了很好的学术和社会影响。
——2009年10月10日,学院主办了首届“国际工业药学与临床药学研讨会”。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香港、澳门以及中国内地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著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名。
——2011年11月17日-11月19日学院主办了“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近千人出席了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其中海外专家15名;本次大会共收到来自国内外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论文摘要507篇,实际参会代表955人,是近年来与会代表人数最多、会议规模最大的一次年会,是中国药物化学界的一次年度盛会,也为国内外药物化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了一个充分交流和学习的大舞台。
——2011年11月20日学院主办“第三届中英药物化学学术会议暨中国药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桑国卫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当选主席Lesley Yellowlees教授分别在签约仪式上致辞,并代表双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都希望以此为契机,今后在教育和科研方面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来自中英两国的多位学者见证了签字仪式。随后中英两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做了9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展示和交流了各自在药物化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
——2012年12月8日-2012年12月9日,学院主办了“第二届国际工业药学与临床药学研讨会”。黄民院长、吴传斌副院长分别作为大会主席及组委会主席进行了主题演讲。该会议构建了一个国际工业药学和临床药学交流的平台,密切了学术界、企业界、政府的联系,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工业药学和临床药学领域的国际合作,有力地推动我国制药产业实现由仿制向自主创新研制的历史性转变。

❽ 新余高专好不好啊 请读过了的学长学姐讲一下谢谢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简介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学校位于“七仙女下凡”神话传说发祥地、拥有“钢城”美誉的新兴工业城市——江西省新余市。学校现有新老两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校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紧邻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仰天岗省级森林公园,距离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仙女湖仅二十分钟的车程。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86年的新余职业大学,1987年,新余职业大学与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江西师范大学新余专科班合并。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新余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从新余高专分离出去。
建校二十余年来,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各项事业呈现勃勃生机,现已发展成为一所融工学、理学、文学、教育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于一体,规模结构较为合理,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显著,办学特色鲜明,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学校现设有机电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太阳能科学与工程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医学与生物工程系、人文科学系、外国语系、经济与管理系、艺术系、体育系、职业教育部、成人教育部等十二个教学单位,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成教生约2000人。
学校专业特色鲜明。现有4个联办的本科专业以及40多个专科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基本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导,文、理为基础,太阳能光伏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专业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在所开设专业中,有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是全国高校中首个此类专业。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00余名,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5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80人(其中博士8人),聘请外籍文教专家7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省级教学名师12人。此外,学校聘请了台湾大学胡述兆教授、著名画家傅抱石之子傅二石教授、南昌大学周绍森教授、中山大学黄民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副教授李点博士、美国里昂大学章向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崔容强教授、南昌大学周浪教授、内蒙古大学季秉厚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近年来,学校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行政用房等办学基本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已达5000多万元,装备了设备先进的语音室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有基础化学实验室、普通物理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数控仿真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EDA技术实验室、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D-Link联合网络技术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基础护理实验室、康复医疗实验室、医学美容实验室等4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室)。图书馆藏图书80余万册,中外期刊600余种,收藏有整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建有设备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学校图书馆是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咨询二级站。
2007年2月,学校斥资6.5亿元,正式动工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占地2000亩、规划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实验行政用房23万平方米。新校区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设设计,以“融于自然的山水校园”为设计理念,采用“集中型、组团式”规划格局,塑造“以人为本”的多重交往空间,努力打造生态化、园林化、人性化、信息化的现代化大学校园。截至2008年5月,已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新校区已初具规模,届时,环境优美、设施优良的新校园将为莘莘学子的成才提供良好的条件。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适应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通过强化管理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年,学校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多项优秀教学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学生在全国、省级数学建模大赛、电子电脑大赛、英语演讲大赛、大学生文艺展演等重要比赛中屡创佳绩,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
学校重视实践教学,依托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中小学建立了10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附属的新余市逸夫小学是学校师范类毕业生见习、实习基地。学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与世界级光伏企业、亚洲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企业——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联合办学,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融合。学校毕业生素以实际操作能力强、适应面广、综合素质好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2005年、2007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的理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自2001年以来,我校教师出版教材、著作数百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千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数百篇,有多篇论文被SCI、EI检索收录。学校承担并完成了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各级科研项目100多项。学校编辑出版的《新余高专学报》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是江西省九家核心期刊遴选期刊之一,在省内外专科院校学报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历经20余载的春华秋实,学校共向社会输送了2万余名各类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江西及广东、上海、浙江等沿海省市,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中坚骨干力量,有的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担任了大、中型企业主管,政府部门负责人,有的成为校长、优秀教师、优秀记者、公务员,还有不少毕业生已获得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博士、硕士学位。
“深感东风暖,喜见桃李芳”,在全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高专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全校师生员工正戮力同心,锐意进取,秉承“求新、求实、求善”的校训,不断加快新校区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建院升本工作,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独具特色的本科院校和一流的太阳能产业人才培养基地而努力奋斗。

❾ 黄民的个人历程

1979.09——1983.06 上海医科大学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3.06——1989.11 中山医回科大学临床药理教研答室助教;
1985.09——1988.06 中山医科大学药理学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9.12——1994.11 中山医科大学临床药理教研室讲师;

1994.10——1998.08 香港大学获药理学博士研究生,1998年获博士学位(Ph.D.);
2000.05——2000.10 香港中文大学药剂学院访问教授;
1994.12——2000.11 中山医科大学临床药理教研室副教授;
2000.12——现在 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教授;
2002.06——现在 中山大学药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热点内容
浙江财经大学考研榜单 发布:2025-08-08 23:34:05 浏览:370
北京大学王化成教授 发布:2025-08-08 23:31:55 浏览:770
大学专业特色 发布:2025-08-08 23:23:44 浏览:712
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博士点 发布:2025-08-08 23:19:33 浏览:240
暨南大学金融学考研参考书 发布:2025-08-08 23:19:17 浏览:446
第六届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奖名单 发布:2025-08-08 23:15:11 浏览:337
贵州大学2016考研音乐大纲 发布:2025-08-08 23:11:43 浏览:672
浙大学生美国遇害 发布:2025-08-08 23:10:34 浏览:546
给日本大学院教授写信 发布:2025-08-08 23:09:08 浏览:997
重大计科研究生导师推荐 发布:2025-08-08 23:07:23 浏览: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