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研究生与导师交流

研究生与导师交流

发布时间: 2021-02-10 01:21:05

1. 研究生该如何与导师相处

导师都希望自己的研究生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表现出很大的热情、责任感和能专动性。属因此,在研究生初期接触科研的时候,花时间阅读课题组前辈们的文章,尤其是自己导师的文章,了解课题组目前的研究进展,缩小你与课题组前辈们的知识鸿沟,通过阅读文献尽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与导师交流。

2. 研究生如何与导师搞好关系

一个研究生想要和他的导师搞好关系特别简单,你就要经常性的去向你的导内师进行请教,因为一个导师容他可能带的研究生只有你一个或者两个人员不是特别多,你们两个之间的见面次数是特别多的,所以你只要努力,你们这样关系就可以变好。

3. 研究生如何与导师相处

转的冯长根教授的 我觉得挺有用的:

前不久中山大学的艾云灿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或许该事件只是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紧张的极端个例,那么,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应如何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学科博士生导师冯长根,在其教学生涯中,已有74位博士生成功拿到学位,目前还有8位博士在读。4月2日,他在北京化工大学所作的演讲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丰富经验,为研究生处理与导师关系提出了自己的忠告和建议。

阳光准则:保持与导师的联系

这件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不容易做到。冯长根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在读博士时,就因为导师忙,有时一两个月都没有机会见面,甚至有时他写了留言条贴在导师的门上,约好什么时间见面,最后还是不能如愿。

但是,博士生与导师保持联系又非常重要,博士生进入某个科研领域,对该领域科学共同体最真实细致的体验往往首先来自导师。

很多博士生开始做实验、搞研究时,非常希望得到导师随时随地的指导,但这不现实。冯长根对学生们说:“你们平时见不到我是可能的,但联系不到我却没有可能,我手机天天开着怎么会联系不到呢?”他认为,保持联系并不仅仅是见面。见面不是本质,联系才是本质。

与导师保持联系最快捷有效的办法就是发手机短信,也可以给导师留纸条,此外还有导师的助手、学科组的其他老师,这些都是与导师联系的渠道。

如果博士生与导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他不仅可以得到科研上的指导,而且也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那么导师在与科学共同体内其他同行交流时也乐于推荐他,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的实验毫无进展”

与导师保持联系是第一步,但保持联系要说些什么呢?这就用到了第二条:让导师得到你的消息。

一些博士生在导师出差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时,失去了“导师意识”:“导师出差了,他不会找我了,我也不用找他了。”更糟糕的是,有些博士生甚至会松懈起来,甚至偷懒了。如果导师在出差期间得不到学生的信息,而产生“看起来一切顺利”的想法,那么对学生以及他的研究工作毫无益处。

博士生要有规律地给导师发送一些自己的研究消息,也许有的博士生担心自己的实验没有结果能跟导师说些什么呢?那么他也可以给导师发一个短信:“我连续作了几天的实验,没有任何进展。”

冯长根甚至收到过这样的短信,他的学生告诉他实验样品给浪费了、实验室的仪器给烧坏了等等。

冯长根认为,这样的通报也是有价值的,至少让导师了解到你科研的详细进展。让导师得到自己的消息,他将会成为一名“幸福”的博士生,因为让导师知道自己的研究进展会起到推进研究的效果。

要将向导师通报科研工作的信息成为有规律的任务,频率最好是一个星期一次。

摸清导师的脾气

社会上很多人习惯地把导师“美化”成“观音菩萨”式的人物: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其实导师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有的导师性子慢,也有的导师性子很急,这些现象都是很正常的,人的脾气总是各有特点。

因此,博士生要熟悉导师的说话方式、口头语甚至是思维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挑选最高效的词汇、语言与导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博士生与导师沟通的语言要像玻璃一样透明,一句不行,就再说一句,这也许叫“导师语言”。

冯长根认为,博士生要鉴别自己的个性和人际交往技巧与导师的差别,然后逐步消除这些差别,作为学生,这是责无旁贷的事。导师已经带着自己的脾气和个性在科研中得到了成功,学生没有必要因此去犯低估自己导师的错误。

“我能行!”

博士生在与导师的交往中,赢得导师的尊重也很重要。

博士生的科研工作虽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导师在该领域的经验也比学生多,但是具体科研工作的细节不一定是导师完全了解的,如果博士生在与导师交流时,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信心,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导师,让导师对学生的工作也失去信心。

如何走出这个怪圈并赢得导师的尊重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博士生只要对导师说:“我能行!”冯长根曾经有个学生,他在回应老师交予任务时总是说:“老师,您放心……”这样有信心也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就会赢得导师的尊重。

在与导师的交往中,博士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是赢得导师尊重的首要因素,高于其做出的研究成果。博士生首先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在确保自己已经得到某些深层次的好东西、好想法再交予导师,否则导师也会厌烦。

稍稍有些个性

许多学生不习惯向处于权威地位的导师提出要求,很多都是百依百顺,这样也没有好处。对于一个学生来讲,稍稍带着一些个性与导师交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如果一个博士生已经应用了上述第四条建议,那么他就得到了一个直接的好处:处在和老师正常交往甚至“谈判”的地位,博士生完全可以跟导师提出一些对实验的方式、顺序等的具体安排,甚至是对某个研究课题的看法,因为导师已经开始重视他的看法,导师也会在你的意见中得到一些启发。

这对博士生自己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博士生的研究过程就是一个被训练成独立研究者的过程,如果他在与导师交往中应用这个准则,那么就会更快地完成这个过程。

给导师写一点东西

对于博士生来说,学术论文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培养环节。对于导师来讲,相关的学术论文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导师可以把学术论文用于申请研究项目。

因此,尽快将自己工作的成果写成论文交给导师,对博士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这首先会让导师对学生有信心:我在你身上付出更多的时间是值得的。同样,博士生的论文也会给导师自己的研究工作带来便利。

冯长根为他自己的导师写的第一篇论文只涉及到一个数据,只有短短的3页,但他的导师拿到论文时是那么的高兴,冯长根也由此和导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于科学技术专家来说,再没有比看到又有一篇带有自己姓名的新的学术论文要递交给刊物更能吸引他们关注的事情了。

而对于博士生来说,导师会因此愉快地阅读他博士学位论文的一稿、二稿……博士自己的论文答辩也变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容易事——因为你研究的某些部分已经作为学术论文发表了。

4. 如何跟研究生导师搞好关系

保质保量地完成导师交给自己的读书任务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搞形式主义回、想瞒天过海答蒙混过关的学生,导师嘴上不说,实际上洞若观火。所谓“竖子不足与谋”,如此作为难与导师共奏和谐之音。

全力以赴地融入导师的科研团队
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得到导师嘉许、获取导师更多指导的较好办法就在于此,导师通常都很爱惜人才,帮助导师开拓研究领域和完成研究课题于师于己都好处多多。发表论文时别忘了署上导师的名字,导师不靠你出名,但导师的指导功不可没,导师喜欢有本事又厚道的学生。

携手共进与导师共谱毕业论文奇章
毕业论文不仅是学生的艰巨任务,也很可能是导师的可喜成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自己要勤思善写,同时也要多向导师请教。优秀的毕业论文必定闪烁着学生与导师智慧与汗水的双重光芒。

逢年过节别忘了登门拜访导师
这样的交往比较妥当,入情入理,最好与师兄妹协同行动,携点薄礼,大家都显得脸上有光;有机会也要适当搞搞会餐。如果读书时期都不能多点交往,各奔东西后就更无感情可言了。
希望帮到你

5. 研究生(已经是研究生)跟导师聊天应该聊些什么啊

与导师沟通时,先说结果,再说过程

还是以A同学这件事为例,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和老师沟通:

我:老师,您有认识其它地方可以做力学性能测试的吗?(以目标为导向,跟导师说明需要他帮助的内容)我现在毕业数据需要做一下力学性能测试,这个测试能够表现出......(说明一下实验背景和实验的必须性、重要性)之前我们都是在xxx做的,现在他们那里引伸计坏了,我和维修工程师以及他们的博士师兄都沟通了,确实完成不了。(说明理由)所以想问一下,您这里有没有相关资源,了解哪里可以做相关测试的。

这种情况下,一般导师会回复:

1、正向回复:xxx那里能做,你和xxx联系一下。(导师能够给牵线搭桥,给你联系方式你自己去联系)

2、导师也帮不上忙:不清楚,你问问别的同学都是在哪做的。

针对第二种回复,我会说:

嗯嗯,老师,我现在问了一下其他同学,有的是在xxx做的,他们那里的参数是xxx,我的试样参数需要xxx,收费是xxx。另外也可以找xxx那里做,收费是xxx。老师,您看咱去哪做合适?(给出备选方案和参考细节供导师选择)

这种情况下,导师一般会回复,可以,去xxx那里做。然后我会再跟导师讨论细节。

(5)研究生与导师交流扩展阅读

面谈前准备一:尽可能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及近几年的文章

这是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因为这是你和导师一起面谈最主要的谈资。如果做好了这点,一系列的问题就有了答案。例如:为什么希望选择我当导师?你的科研兴趣?希望从事哪方面的研究?同时,如果导师在面谈过程中嗅到了你做了这一块的功课,他会非常开心,因为他看得出你很重视机会。建议是吃透导师信息网上的每一个细节,代表性文章(注意:不是浏览,是吃透)。

面谈前准备二:认真整理自己的大学阶段

整理好大学四年科研工作、学生工作等的每一个细节。意义在于你能够把自己的事说明白,说出亮点。可以解决的问题:简单介绍你本科主要开展的科研工作?你本科最拿得出手的事?本科阶段主修的那些课程?与我的研究方向切合点在哪里?不要这些问题很简单,很多同学被问到是需要花时间去思索的,但是你在面谈中是没有机会的。

面谈前准备三:研究生阶段的规划

很多老师都喜欢了解学生研究生规划,主要是想知道你是否有读博的意愿,心理上有没有准备好进入研究生阶段。这个方面需要大家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清楚的认识,对报考院校的研究生培养计划要多了解。

6. 如何和研究生导师搞好关系

保质保量地完成导师交给自己的读书任务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搞版形式主义、想瞒权天过海蒙混过关的学生,导师嘴上不说,实际上洞若观火。所谓“竖子不足与谋”,如此作为难与导师共奏和谐之音。

全力以赴地融入导师的科研团队
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得到导师嘉许、获取导师更多指导的较好办法就在于此,导师通常都很爱惜人才,帮助导师开拓研究领域和完成研究课题于师于己都好处多多。发表论文时别忘了署上导师的名字,导师不靠你出名,但导师的指导功不可没,导师喜欢有本事又厚道的学生。

携手共进与导师共谱毕业论文奇章
毕业论文不仅是学生的艰巨任务,也很可能是导师的可喜成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自己要勤思善写,同时也要多向导师请教。优秀的毕业论文必定闪烁着学生与导师智慧与汗水的双重光芒。

逢年过节别忘了登门拜访导师
这样的交往比较妥当,入情入理,最好与师兄妹协同行动,携点薄礼,大家都显得脸上有光;有机会也要适当搞搞会餐。如果读书时期都不能多点交往,各奔东西后就更无感情可言了。
希望帮到你

7. 研究生新生入学该怎样与导师沟通

首先,最好能了解下这位导师的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这个你可以通过他们本校的学生(最好是他的学生)了解,或者从网上查一下他发表的论文之类的去了解;然后,你就要结合你自己的情况,争取表现出你对这方面的兴趣、潜力之类的,给自己加些亮点。

最后就通过邮件或者手机跟老师联系了,建议先发邮件,如果老师没反应的话再通过手机跟老师联系。要表现出你的诚意和上进心。

(7)研究生与导师交流扩展阅读:

选择什么样的导师

1、人品好的导师。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为人必然对你,甚至对社会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师,一般都很谦虚,尊重学生,给研究生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很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和刻苦工作。这个一般要通过学长才能了解到,当然也可以在跟导师的联系交往中看出来。

2、科研能力强的导师。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为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做准备,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完全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

另外,在经济技术一体化的今天,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很可能意味着导师的科研经费少,科研经费少就无法保证一些实验的顺利进行。所以报考前应该尽量对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有一些了解。看看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



8. 研究生该如何与导师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在我看来,你只要真正愿意把导师当朋友,导师也会同样把你当朋友的。导师往往是高知群体,很多时候,并没有那种故作姿态的端架子和装腔作势的官僚习气,只要你愿意把他当朋友那样亲近,通常导师也会把你当朋友对待。

热点内容
我与研究生导师之间的故事 发布:2025-08-08 23:40:44 浏览:63
武汉大学李琼教授 发布:2025-08-08 23:40:42 浏览:228
浙江财经大学考研榜单 发布:2025-08-08 23:34:05 浏览:370
北京大学王化成教授 发布:2025-08-08 23:31:55 浏览:770
大学专业特色 发布:2025-08-08 23:23:44 浏览:712
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博士点 发布:2025-08-08 23:19:33 浏览:240
暨南大学金融学考研参考书 发布:2025-08-08 23:19:17 浏览:446
第六届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奖名单 发布:2025-08-08 23:15:11 浏览:337
贵州大学2016考研音乐大纲 发布:2025-08-08 23:11:43 浏览:672
浙大学生美国遇害 发布:2025-08-08 23:10:34 浏览: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