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张薇教授
Ⅰ 华东师范大学讲师月收入多少 如题。希望大家给予靠谱回答。
从学校拿到的所有钱(工资、奖金、课时费、岗贴、论文奖励……)大概一年五六万,从别处拿的钱没法算,0的也有二三十万的也有。
Ⅱ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所著名的女教授是谁
不错,有钱。就是忙点
Ⅲ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数学大师
1958年,他担任了数学系系主任。在曹锡华的带领下,华东师大代数研究室已经成为国内代数学的研究中心之一。肖刚和陈志杰在代数几何方面的成果,曹锡华、王建磐和时俭益在代数群方面的成果,沈光宇和邱森在李代数方面的成果,朱福祖在二次型方面的成果,都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注目.世界著名的代数学家、代数K理论的奠基者H.巴斯访问华东师大数学系后写道:“华东师大数学系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特别是代数小组.在某个富饶而活跃的数学领域里建立一个受过良好训练而且互相交错的核心,看来是当前情形下很
曹锡华和他的三个学生
有效的发展模式。”肖刚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时俭益、王建磐和叶家琛也都分别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王建磐、时俭益和肖刚还分别获得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近十年来,曹锡华呕心沥血开拓代数群,如今已硕果累累,但他仍在亲自带硕士生和博士生,还和王建磐合著《线性代数群表示导论》(其中上册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和时俭益合著《有限群表示论》(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曹锡华经常提到华东师大名誉教授陈省身1985年来数学系时的一句题词:“二十一世纪的数学大国”
一、翻译过邦德列雅金的《连续群》和贾柯勃逊的经典著作《李代数》等许多重要学术著作。
二、曹锡华先后指导了6名博士研究生,他们的博士论文都能发表在国际一流杂志上。
三、在开展“代数群”研究的同时,还积极引进人才,进一步加以培养。段学复先生的研究生沈光宇、法国国家博士肖刚先后来到我校。肖刚和陈志杰在代数几何方面的成果,曹锡华、王建磐和时俭益在代数群方面的成果,沈光宇和邱森在李代数方面的成果,还有朱福祖先生在二次型方面的成果都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称誉。
四、带领下的代数研究室已经成为国内代数学的一个研究中心。世界著名的代数学家,代数K理论的奠基者H·巴斯访问数学系后说道:“华东师大数学系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五、弟子的成就:
肖刚、时俭益分别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四等奖;
肖刚、时俭益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建磐、叶家琛和时俭益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建磐、时俭益和肖刚获得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
肖刚、王建磐、席南华获得陈省身数学奖;
时俭益、王建磐获得求是基金青年教师奖;
时俭益被评选为上海市科技精英。
Ⅳ 华东师范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华东师范大学不仅仅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还培养过许多人才,这些名人活跃在各个领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首先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央视一姐——董卿。她曾经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她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曾经多次主持过央视春晚,和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节目如:《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她的优雅被大家所喜爱。
华东师范大学之所以走出这么多名人,与它的培养计划是分不开的。
华师大以陶冶品性、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为导向,将崇尚真理、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以民族振兴为己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在各领域有影响力的卓越人才。
还有创造条件,努力使具有特殊潜质和突出才能的优秀学生,在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能够更快达到更高发展水平,在各自领域展现才华,成为各个领域拔尖人才、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
华师大的名人还有很多,母校都因他们而感到骄傲!
Ⅳ 您好请问,华东师范大学的生物系硕士生导师都有谁,哪个老师比较厉害,是不是博士生导师不收硕士生
现在不是叫生物系,现在叫生命科学学院,有生物系和生命医学系,你可以看看这个
http://life.ecnu.e.cn/szdw.htm
页面版上有权各个学科的老师,有硕导和博导。一般教授都是比较厉害的,呵呵,你自己看吧。博导也招硕士生的。
Ⅵ 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房地产学院的师资队伍
院长张永岳
男,汉族,1954年6月生,本科,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方房地产学院院长,上海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副会长, 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1971年10月参加工作。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求学。1982年2月至1994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经济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副系主任。1994年9月至2000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房地产系、东方房地产学院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院长。2000年9月至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方房地产学院院长。1997年起,先后担任过上海房屋置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上海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上海房屋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副院长华伟
男,汉族,1969年11月,中共党员,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房地产系系主任、东方房地产学院常务副院长。
1987.9~991.6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并入武汉大学)电场热能动力工程专业 本科;
1995.9~1998.1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
1998.9~2001.7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外国经济思想史专业博士
1991.6~1995.9南京下关发电厂工人、技术员、专职工程师;
2001.7~2001.10上海市委办公厅
2001.10~2009.6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讲师、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兼任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执行主任;
2009.7~至今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房地产系系主任
龙胜平
博士,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投资、房地产网络、家庭数字生活。
彭加亮
男,1968年4月生,博士,副教授,1995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历任上海房屋置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金丰易居网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苏吴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居中国房地产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等职。自1995年起留任华东师范大学,在房地产“产、学、研”结合发展中,与他人共同研究并提出了多项对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如开创了国内二手房市场起步和发展全新局面的“房地产二三级市场联动”重要理论;打造国内中介排名本土第一的上海房屋置换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上房置换模式”等。
谢福泉
管理学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曾担任部属国有企业副总会计师,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型企业委托咨询项目等多项。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参编教材3部。现任房地产系支部书记。
教授课程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房地产企业会计、财务报表分析
学术与社会兼职
上海经济学会会员
上海普陀区房产学会会员
上海九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顾问。
崔裴
副教授,产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中介服务业、房地产流通
教学情况
房地产估价、资产评估
社会职务
项目为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资质等级评定标准研究(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介专业委员会委托项目)。中国高等院校房地产学者联谊会(暨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房地产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上海房地产流通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信衡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注册房地产估价师。
孙斌艺
男,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上海市经济学会会员、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会员、上海市运筹学会理事,浙江同心集团董事局独立董事。
孟星
副教授,1970年生,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制度与政策。
教学情况
房地产经济学。
社会职务
上海社会科学院房地产研究中心理事;
上海市经济学会会员;
上海房地产经济学会会员;
华东师大“三八”红旗手。
关涛
1978年生,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
房地产金融、企业并购。
教学情况
房地产金融、产业经济学。
在研项目
1)“跨国并购的模式选择与可维持性:基于动态比较优势和交易效率的研究”.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基金编号20060613) 项目负责人
2)“房地产经济周期的微观解释:行为经济学方法、实证与政策含义”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基金编号:99030306080) 项目负责人
王盛
1977年生,博士,讲师。
研究方向
产业组织、产业演化。
教学情况
产业经济学、管理学课程。
科学研究
获教育部2006社科项目、获2007年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
胡金星
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讲师,2001年9月至2004年1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攻读管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2月转入产业经济系,提前攻读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7年6月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企业发展战略产业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近期主要从事房地产住房保障研究。
Ⅶ 有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介绍认识吗想找一个负责任的老师
当然有。华东师范大学有非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而且大部分都是非师范专业。除非LZ是免费师范生,不然不存在这个问题,毕业后的出路完全自己定。即便是免费师范生也是有回旋余地的。
Ⅷ 华东师范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错过悔一生
我写的都是上学期教过我的老师,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听他们的课,但是这些老师真的既有实力又有魅力。
他总是会及时地反馈,真的非常耐心,有时候邮件都是在夜里发来的。还有,这个老师非常的好,有一次(我忘了是为什么了),突然就请全班同学吃披萨,哇,这个老师真的很好
Ⅸ 华东师范大学有哪些第一批二级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有哪些第一批二级教授,
不挂网公布的。
如有合法需要,
可询问学校办公室、教务处。
立马就知道了。
Ⅹ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师资力量
据有关资料显示 ,社会发展学院有教职工44人,其中专任教师有40人,校内兼职教师若干名。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9人,讲师1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8人,35人具有海外留学或访问学者的经历。有17人在全国及上海市学会担任理事以上的学术职务,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和外国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亦挂靠在社会发展学院。
自1999年以来,学院先后从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以及国内知名大学引进了进20余名博士,充实了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工作等二级学科教学与科研队伍,并进一步加强了与实际应用部门的联系。据不完全统计 ,社会发展学院的专职教师出版各类著作、教材100多种,主持各类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50多项。科研成果有30人次获奖。
挂靠在社会发展学院的主要校级学术研究机构有:社会学研究中心、社会学研究所、现代城市社会研究中心、社会调查中心、青少年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社区文化研究中心、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民俗、社会、文化联合研究中心等。此外,社会发展学院部分教师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的主要组成人员。社会发展学院派出教师到海外著名高校进行研修和访问,并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著名高校保持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