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复试前要不要见导师
㈠ 复试有没有必要提前联系导师
对于考研复试而言有很多同学私信询问关于提前联系导师的问题,联系一下吧觉得可以更好的确定一下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但是又怕导师觉得这是什么投机取巧留下不好印象;不联系吧觉得别的同学都联系了自己没联系,导师可能会觉得我不重视……这可怎么办?今天中公考研小编就和大家讨论一下,提前联系导师有没有必要这一问题!先看看其他同学怎么说:
@慕孔
首先表态:需要提前联系导师。
提前联系导师的话,能够在面试的时候有帮助。这不是投机取巧,而是你和当事导师的互相选择。如果这个导师对你不感兴趣,你可以去选择其他的导师。这对导师和学生都是有利的。
@王伟超Mijiag
分学校、分学校、分学校
如果是招生与导师分离,开学后定导师的学校,联系导师对录取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给正常的复习添乱。当然奔着某个导师去报考的除外。
@英双
法不禁止即可行,我认为这是无可非议的,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判断和考量。但不得不说这样会有风险。要是老师认为这是可行的,那么提前联系就是个很好的自我推荐机会。但要是老师认为你这是在走后门,自然就不会理会或录用你。
此外,是否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很大程度与学科性质有关。理工科需要长期和导师做实验,接触会很多,提前沟通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性格特点等是很必要的。不然到时了在实验室才发现自己不适合那就太晚了。文科类的专业学生主要看自己的意愿。事先联系导师其实是个毛遂自荐,也是一个让老师提前了解你的机会,是一种双向沟通。
其实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就不必有那些顾虑,毕竟你只是想要更好的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今晚就有个北大学姐在晨星成长计划微信群分享她的面试经历,如果你实在拿捏不准也可以去听听玩。
@jianbocc cao
要,一定要!
如何联系:个人认为首先应明确表达希望继续深造的愿望,其次应对导师课题组有大概了解,大致阐述自己感兴趣方向,并表明目前自己已为此做了哪些准备。
更进一步:导师邮件回复只要没有明确拒绝,建议直接去实验室拜访,一来表达诚意,而来互相选择,三来至少可以感受科研氛围。
@柴郡
都说需要联系,那我说个画风不一样的吧……
联系导师与否还是看个人。我完全不介意别人提前联系导师混个脸熟,但对我自己而言就是觉得不应该或者说不需要这么做,毕竟,有人提前联系有人没有,联系之人也有先后之分,这就是在我看来的一种不公。也许有人会说,别人知道提前联系为什么你就不?我觉得吧,大家都联系的话,如果我是导师,我也会觉得很烦的。
@菜先森
联系了导师,复试进去的时候没注意看所有面试官。我在那儿就说我联系了谁谁谁,刚说出来周围老师都笑了,原来我联系的导师就在复试组里,场面一度尴尬。
后来,另一位老师继续补刀,问我有没有兴趣读博士,面试前也没人说导师在场的情况能不能大声说想读博士呀,总不能以后上了硕士再反悔不读博吧。sad……
㈡ 复试前需要约见导师吗怎么约
最后确定导师是在复试之后,但是初试成绩后到复试前联系导师的目的是:让导师了解自己多一点,自己了解导师也多一点。通过联系导师,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从而增加考生成功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自己以后更好发展。
联系导师的方式
1.电话联系。这里所说的“电话”,指的是导师的办公电话。导师的私人电话,一般情况应尽量避免拨打。除个别院校外,导师的办公电话大都公开在校园网上。考生可以通过登录报考院校的网站搜寻导师的相关信息。既然办公电话是公开的,那么考生在导师办公时间就可以拨打。电话联系的优点是费用少,效益高。比如通过与导师电话交谈,导师可能对考生的一些重要信息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电话联系的最大缺点是信息量少。显然,导师不可能与你长时间通话,另外考生的紧张会进一步缩小传达给导师的有用信息。比如,有的考生第一次与导师通电话,高度紧张,从而不知所云。
2.邮件联系。与电话相同,导师的邮箱一般也会公布在校园网上。邮件联系的优点是费用少,信息量大。比如考生可以通过邮件,向导师详细介绍自己,如研究兴趣、爱好、特长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导师可以对考生有比较全面的把握。邮件联系的最大缺点是缺乏直观性,留给导师的印象可能不够深刻。比如考生的个人形象、气质等信息。但是,邮件联系依然是实现考生与导师交流的较好途径。
3.面对面交流。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直观、信息量大。借助它,考生和导师对彼此都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导师对考生表示赞许,则无疑增加考生成功的机会,有些导师甚至会指定要某考生。面对面交流的缺点在于成本大,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面对面交流的成本包括住宿费、交通费和时间成本等。有些考生所报考的院校距离甚远,因此是一笔不少的花费。另外,由于近年来招生单位加大了复试权重,因此复试前的时间极其宝贵,时间成本是较为巨大的。更糟的情况是,有些考生由于见导师前准备不充分,加之紧张的情绪,可能会掩盖自己的优秀的一面,而将自己平时很小的缺点放大。比如,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过于害羞而不善表达等。
LZ在与导师会面时赠送礼物宜少不宜多。首先,完全不赠送是不恰当的。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朋友、亲戚见面互赠礼物,乃人之常情。毕竟中国社会是礼仪之邦,空手去见重要的人不符合普遍的道德规范。当然也有导师会拒绝LZ的诸如水果之类的小礼品,但毕竟是极少数。其次,过于贵重是不合适的。一般的导师,特别是年龄大的导师,对这种现象是极其反感的。他们常以为人师表、治学严谨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过于贵重的礼物极易招致导师的警惕心理,继而对自己的人品产生怀疑。诚然,学术研究需要纯粹的心态,过于世故的学生很难做好学问,也较难获得老师的好感。总之,通过见面时赠送导师价值较低的特产、水果之类,较易获得导师认同。 而且应该做到大方自然,畏畏缩缩,反而惹人怀疑!
㈢ 考博复试前和导师见面怎么聊比较合适
聊聊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信心。了解下导师,聊聊共同的话题。什么都可以聊。华¥慧考博
㈣ 考博过了初试后,在复试前需要跟导师联系吗怎么联系谢谢,急!!
恭喜楼主,抄我也是10年博士,已经被录袭取了。
导师一定要联系,这一点是肯定的,否则,分数最高你也会被刷。联系的时候注意几点。
联系方式:打电话,(我认为这个是比较好的方式)大家可以从网上查到导师的工作电话,最好不要冒昧地去打私人电话,可以打办公室电话,时间最好是上午10点到10点半;晚上7点半到8点,下午不要联系,一般下午人的心情比较浮躁。
导师见面是最好的联系方式,但要有全方面的准备,争取给导师留一个很好的印象,如果觉得不好去,就去找上一届的师兄师姐帮忙引荐。或者在上班之前先到办公室门口等到老师来,快下班时也可以去(我就是用的这个方法,我觉得可以体现虔诚)
所以我的建议
(1)是先给导师打个电话,在征得导师的同意下再去见面,这样就不会太冒昧。相信你没问题,今年博士很多学校复试都不刷人。
(2)先见师兄或师姐,询问老师是否有收礼品的习惯,如果有见导师时最好送点特产或水果,但是要记得,不能太贵重了,要尽量多带一些。如果没有特产那送水果是很好的选择,争取多送一些,不仅仅送给导师本人,还要给他学生,让他有一种成功感。
最后祝楼主成功
如还有疑问,请给我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㈤ 考博需要提前找导师搞关系吗是不是好多都内定好了
考博联系导师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在复试的时候,与导师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大家在考博英语方面存在问题,可以咨询华慧
㈥ 统一考试考博要不要联系导师
考博士必须联系导师吗是的没错,考博士前一定要联系好导师。 虽然理论上来说,博士回是考上的,但与导师的答关系很大。 考博初试的专业课大都很深,没有针对性地复习,很难获得好的分数,这方面导师可以给你一些指导意见。复试一般都要求导师参加,导师的话语权很重。
㈦ 考博前要不要与博导见面
你好:必须见面的。正常情况下,联系上导师后,第一时间就应该去见导内师,这样一是感觉你重视,容一心一意的要报考他;二是考博的专业课都说是报考导师出题,如果他认为你不错,你问他专业课怎么复习重点时时,他会告诉你的,甚至告诉很具体的。和导师没见面,很难被录取的!
㈧ 请问考博考试前就要联系导师吗还是怎么样的
最好联系一下,因为这个本来就是双向选择的
㈨ 考博士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吗
考博之前,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是每个准备读博的同学都会考虑的问题。虽说博士是考上的,但与导师的关系也很大。据一些博导反映,每年都会有一些考生在报考时没有联系导师,等考试成绩出来后却得知导师已经没有指标了,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遗憾的结果,最好还是能联系就尽量提前联系一下导师。
如果报考专业比较偏,或者是实行导师制的专业,一定要提前联系。如果报考的是普通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基本可以不用联系导师,单个导师对你考博的作用忽略不计。而且联系导师,也可以增加双方交流的机会,会对后继的一些事宜有一定帮助,研究计划书现在也是重要的一环,一般导师的回信往往信息量很大,可以有一个大体的判断。
那么一般如何联系导师呢?
一、院校官网查找联系方式
选择好中意的院校,然后在该校的研究生院网站上可以查到博士生导师的名字、招生方向、考试科目以及基本信息。
如果找不到,可以和学校研招办联系,要到该导师的联系方式,然后直接与导师联系。
二、多种联系方式并用
打电话、加微信、发短信、发邮件,有多种联系方式,都可以联系导师。不过还是建议发邮件会比较好一点,使用传统的联系方式往来,可以多次交流,或许更能打动导师。
三、个人相关信息介绍详细
在导师面前,你可能是一个陌生人,如何让陌生人了解你,那就是把个人相关信息介绍的越详细越好。
一般要有个人简历,学习成绩介绍,发表的学术论文,最好有关于硕士期间研究内容的介绍,研究成果,自己掌握的实验技术、特长,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
四、写邮件时注意细节
发邮件时有些细节还是需要注意一下的,信函的格式都有讲究,这也是起码的礼节和要求。内容开头要有称呼,结尾有落款,附件添加清楚,内容通顺条理,言简意赅。
㈩ 复试之前必须要见导师吗
看具体情况。
1. 如果你有人介绍,提前见下老师就很方便了。一般联系老师最好用邮回件。发邮件要简明扼答要,主要是简单介绍自己的情况,以及为什么报考老师的方向,最后是祝贺语。慢慢来别急,邮件一定不要太长,老师要是回你了,再慢慢说他问你问题。真诚,谦虚,有不礼貌的来联系老师,可能比较好。
2.如果本来就和报考专业的导师很熟,复试前找导师指点一下也并非不可,毕竟导师见多识广,听听导师的建议会有一定帮助,但不能因此把这当成决定研考复试成功与否的筹码。至于根本就不认识导师的考生,就不必在这方面费时费力。时间不等人,距研考复试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了,研考生应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备考上。对于每一个研招单位来说,想要录取的都是爱学习、勤钻研、谦虚诚实的科研人才。考生只有认真备考,才有可能在差额复试中不被淘汰!
3.在研究生复试中,面试考官是由研招单位的几名有声望的导师组成的。导师组的综合评价决定着复试的结果。所以,考生要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复习备考上,而非拉关系、攀亲戚等投机取巧上。考生要知道,决定考生复试结果的是考生自己的知识储备、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而非个别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