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陈春声的博士生导师
❶ 中山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中山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方文峰、杨弘、朱孝峰、黄益军、杨瑞华等。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是中山大学的直属学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现任院长陈曾平。
根据2022年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53个博士授予权一级学科、63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1935年春中山大学经当时的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研究院,是中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正式设立研究生院;2001年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后,新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体系更加完善。
❷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师资力量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目前设有外语一系(英语专业)、外语二系(日语、法语、德语专业)、两个系级单位;并有英美语言文学研究室、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诗研究所四个研究机构以及图书分馆、教学技术部;学院的管理部门有行政部、教学科研部、继续教育中心、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和广州英语培训中心。全院目前有教职工8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 27人、讲师及其他中级职称人员25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36人;在学本科生724人、硕士研究生264人、博士研究生 29人、研究生课程班学生97人。另外聘请客座教授 1人、兼职教授4人,外国专家13人。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学风严谨的师资队伍,除了有资历深、造诣高的老教授,还有一批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都已取得显著成绩的中青年学者,这些优秀学者是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未来和希望。
❸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森
陈春声,男,广东省揭西县人,1959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1989年在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中国史)召集人,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历史学会会长。1991年起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副主任,1994年起任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副院长,2000年起任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院长,2001年起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3月起任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2年3月起任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厅级)、副校长,2015年9月起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
主要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历史人类学和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计量历史学和历史人类学两个学术领域有较大成绩,曾获两项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和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获得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先后在美国、英国、瑞典、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多间大学长期讲学和从事合作研究,曾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兼任国内、国际10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或学术顾问。
❹ 中大老教授百岁仍在家给博士生授课
下面是整理的“中大老教授百岁仍在家给博士生授课”,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高考栏目。
中大老教授百岁仍在家给博士生授课
夏书章这个名字,是与中国行政管理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经历就是一部中国行政管理学‘活的教科书’。”1月19日,中山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举行了夏书章教授从教70周年座谈会,自1947年起,他已在中山大学70个年头了。1月20日,夏书章过了99岁生日,按中国人的说法,已是百岁高龄。这位生于“五四运动”年代的学人,经历国家磨难,参与国家建设,也见证了国家复兴。他身上的家国情怀到今日仍能感召我们。
夏书章教授,1919年生裂歼,早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1946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中山大学副校长、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等。现为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名誉会长、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曾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2006年度“国际公共管理杰出贡献奖”,以及“全国模范教师”“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等奖项和荣誉称号,被誉为新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奠基人、“中国MPA之父”。
夏书章生于“五四运动”的年代,一生跨越了北洋政府、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山大学一起走过风风雨雨,他经历过战争、屈辱、动荡的年代,也在参与和见证新中国的发展、富强和复兴。
“明明白白近百年,喜见日月换新天”
1947年,夏书章结束学生生涯,开始在中山大学任教,从此与中山大学结下70年的缘分。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历史学者陈春声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夏老是国家磨难、国家建设和国家复兴的亲身经历者,他身上的家国情怀最为真挚,并感召着我们。夏书章教授长期积极推动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与发展,盛誉载身,由他创建的中山大学公共管理学科一直在全国发挥着学科引领作用。
座谈会上,夏书章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百年人生的曲折经历和人生体会。他说,自己的人生可以分为3个30年和一个10年。第一个30年是1919年至1949年,这是在旧社会的30年,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饥源租,彼时的他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深怀同感。1949年到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9年改革开放后,国家慢慢富强,他正式进入了学术研究黄金期。“明明白白近百年,喜见日月换新天。全面小康已在望,民族振兴梦必圆。”他用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
97岁仍著书 《夏老漫谈》一谈就18年
夏书章在百岁高龄仍在进行高频率写作,并时刻关注最前沿的学科发展和国家治理议题。在当天的座谈会上,还举行了《夏书章著作选辑》(十卷)、《夏老漫谈》(增订版)发布仪式。《夏书章著作选辑》(十卷)包括《<孙子兵法>与现代管理》《“三国”智谋与现代管理》《行政学新论》《知识管理导论》《现代公共管理概论》《论实干兴邦》等,选取了夏书章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初十年、近十年的代表作品,兼顾了夏书章治学与公共管理学术领域的各类代表性研究主题。其中,《论实烂兆干兴邦》是在2016年写就并出版,当时他已97岁高龄。
《夏老漫谈》是夏书章受邀自2001年起在《中国行政管理》杂志上开设的专栏,至今已持续18年。《夏老漫谈》选编了这个专栏近二百篇杂文风格的短文,展示了他作为新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奠基人的学者情怀。在编入该书的《当代治国理政中的行政学内涵》一文中,夏书章写道“行政的实质在于‘行’,或者说行政的要害、关键、精髓与根本在于‘行’”。 “我们选择夏老著作的部分再次出版,是希望更多人阅读它,体会夏老思想精髓,感受夏老的家国情怀和为师之道。”陈春声说。
求学:炮火中辗转到哈佛深造
1919年1月,夏书章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县,几个月后,“五四运动”爆发,在这个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他亲身体会到国家贫弱导致国民的缺少尊严。“我的前半生一直在路上, ‘九死一生’。”1939年,夏书章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政治学系。当时抗战硝烟弥漫,南京沦陷,学校迁至重庆。“那时候的山间公路,蜿蜒曲折,七十二拐,山谷里能看见很多翻下去的汽车。”当历时两个多月最终到达学校时,夏书章已经错过了许多课程,不得不选修别的院系的课程来代替学分。即便如此,夏书章还是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毕业后,夏书章原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行政学学位。他在波士顿上岸后访问了哈佛大学,在出示了芝加哥大学的入学证件后,哈佛大学也有意录取他,于是他便留在哈佛行政学研究院求学。
去美国的路上也是危险重重,“那时候在船上,上面有日军飞机的轰炸,下面有潜艇和水雷的威胁,我们吃饭、睡觉和上厕所都穿着救生衣,随时都做好了沉船落水的准备。”
教学:执教七十载仍坚持家中授课
1947年,夏书章到对他“很有吸引力”的中山大学任教。彼时,全国已经掀起反内战、反饥饿运动的高潮,中大师生在广州是主力。为营救被反动派拘捕的进步师生,夏书章和其他师生一起向反动派提出严正抗议。
1979年4月21日至5月17日,以中山大学校长李嘉人为团长、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黄焕秋为副团长、夏书章为秘书长的中山大学学术代表团一行9人赴美国回访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哈佛大学等高校,这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第一个赴美访问的高校学术代表团。
从28岁到99岁,夏书章从当年的“中大最年轻教授”变成了今天的“中大最年长教授”。其间,夏书章编著了著作40余本,发表论文约500篇。然而,年龄的增长并没有改变他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
在工作上,这位九十多岁的“老兵”一直没闲着。如今,夏书章仍在家中给博士生开题、授课,给《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写《夏老漫谈》专栏,在文章里,他担忧城市的过度扩张,批判高校乱象,语言生动又给人启发。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夏书章总能一针见血,切中要害,被学界赞叹“真‘刚猛’也”。
治学:一生倾注于中国行政管理学
夏书章这个名字,是与中国行政管理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经历就是一部中国行政管理学“活的教科书”。他被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他把自己一生的热情和心血都倾注到中国行政管理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的事业中。
1979年,夏书章听到邓小平在讲话中提到要重振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及世界政治的研究,就给《人民日报》写稿,呼吁“要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并很快得到学界的响应。1985年,他编写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本《行政管理学》教科书,同年,《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创刊。1988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成立。1999年,夏书章又倡导在国内引入MPA(公共管理硕士),最初只打算在6所院校试点,后来第一批试点MPA专业学位的全国重点院校增加到了24所。
尽管年事已高,但每次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开会,夏书章都尽可能地参加,每次参加都认真发言。万一不能到会,他总会认真地准备一个书面发言,郑重地委托参会人员宣读。“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夏老作为行政学界的前辈、一名老知识分子,对学会、对学术事业的那份沉甸甸的情感和深深的关注之情。”
我精心 推荐:
❺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的简介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院长胡舒立,学院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中山大学校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传播与设计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公共传播学系、创意媒体设计系,交互设计中心等4个系(中心),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中山大学工业美术视觉文化研究所、传播与设计学院公益传播研究所4个研究机构。拥有新闻学、政务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网络与新媒体系、影像传播系5个本科专业;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及设计艺术学、公共关系学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新闻实务、交互设计2个类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
传播与设计学院目前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包括台、港、澳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学生总数近1200人。传播与设计学院毕业生以知识面广、兴趣广泛、适应力强、专业基本功扎实著称,众多毕业生成为业界生力军。
传播与设计学院现有全职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1名),讲师19人,还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知名专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潘忠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陈卫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展江等)及业界人士为兼职教授。
自国际著名新闻人胡舒立女士担任我院院长以来,学院明确了以发展新媒体新闻传播为己任的学科方向,目前正朝着放眼全球、面向未来的学院发展战略规划前进。现任院长为张志安教授。
❻ 陈春声的人物履历
1982年在中山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4年在中山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9年在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1年起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副主任,1994年起任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副院长,2000年起任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院长,2001年起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3月起任中山大学副校长。2012年3月,任中山大学委员会常务副书记(正厅级)兼副校长。
2015年9月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学术经历:1992年,香港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1993年,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95年,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访问学者;1996年,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访问学者;1997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1998年,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访问学者;1999年,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访问学者;2000年—2001年,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访问学者;2001年,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访问学者;2003年-2004年,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2007年,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文学部客座教授;2007年,台湾中央大学客家学院客座教授,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兼) 。
兼任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广东历史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