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研究生导师电话怎么说
㈠ 要跟导师联系 第一次打电话该怎么说 请高人指点!
作为过来人,我认来为是先应源该以邮件的方式跟导师联系,邮件内容介绍你自己的情况以及为什么想选他做导师,言辞恳切,表达自己对他的尊敬。
一般导师会尽快回复的,如果隔天没有回复,你就可以直接打电话了,并说明自己发过邮件,这样导师就不会觉得你冒失。打电话说要展现自己的自信,主要就是这样吧,祝你成功!
没有导师邮箱的话你可以向那个学校的学生打听一下啊!实在找不 到的话就直接打电话了,态度好一点就行了
㈡ 谁能给点建议,跟研究生导师联系应该说些什么有经验的请分享下~~~谢谢~~~~如题 谢谢了
1 考研之前发送了一封email,向老师表示我正在准备考他的研究生。报上你的姓名,给老师增加点印象。---一般老师可能不回,但是他会有这个印象。我老师回了,还说约见我,可惜我当时没上网,错过了时间? 2 考研结束后,给老师打电话,随便聊聊。比如自己复试准备的什么啊,向他请教阿,并且打听他的研究方向。我们聊了10多分钟吧,一开始紧张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不过聊开了就什么也不在乎了。 我那个导师挺和蔼,还说你不用紧张什么的。 3 春节时候,我给他发了email,给他拜年。 4 成绩出来以后,尽快跟他汇报成绩,表示你对他的尊重。不然他会以为你成绩不好 而不去联系他了。 5 这段时间,可以准备复试。我准备的内容有 A :英语听力--我用新概念4 B : 阅读你导师所有发表过的论文,在网上能够查到的 C :复试科目 D : 你报考的导师所研究的方向(包括正在研究的还有已经研究成功的),这点要提前跟他打听清楚 其次,EMail不要发的太多了,会让他觉得你很腻歪。但是你可以对他已经研究过的成果进行讨论,比如提出点建议什么的,不一定有独特见解但是要诚恳,而且表示你用心去做他的项目了。至于正在研究的项目,你恐怕还不能做出什么突破,所以说拿他以前的作品提看法,比较不错的方式。但是注意方式,不要颐指气使,而是用一种诚惶诚恐的语气,这时老师一般会鼓励你好好去做,并给你一些建议。总之有好处没有坏处。 6 :我还没有做但是正在准备做的: A:复试线出来后,在复试前提前跟导师见个面。还要给导师带点特产什么的,不用太贵,表示你对他的尊重。 B:复试时候尽量发挥你的优点,但是不要太能侃,会让老师觉得你很浮躁,只是用一种学习不太肯定的态度,比如说:我觉得如何如何,是不是这样会更好之类的话。不要咄咄逼人,要尊重老师。 复试也是一次考试,你要非常努力的去准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注意一点就是:进了复试线,所有的人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了,不要因为400分就得意,如果老师觉得你只会考试,他照样不要你。也不要因为350就心惶惶,你的优势可能不再考试上, 注意要老师去注意到它。
麻烦采纳,谢谢!
㈢ 怎样联系想考的研究生导师什时候联系应该说些什么呢
如果你的专业是统考抄的话,在初试之前是没有必要联系的。如果你的专业是非统考而你又不认识导师的话,联系导师还没有联系一两个学姐学长效果来的明显。总之,联系导师是初试之后的事,现在的任务是努力复习,将初试给过了。加油吧
㈣ 研究生复试,发邮件联系导师 导师给了电话 给导师打电话应该说什么呢
最好是先发短信,因为也许老师有事情,会打扰到他,短信的话就无碍了。可以先简单如邮件里一般,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及为什么选他,以及对老师的尊敬。短信也可以避免彼此不认识之间的尴尬。恭喜你。
㈤ 如何给研究生导师打电话
联系老师是抄绝对必要的,但一定要注意方式。例如,一些求学心切的学生会反复打电话与导师联系,假如有若干位这样的同学与一位导师联系,那么就会影响导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的进行,乃至影响导师的正常生活。比较合理的联系方式是邮件。学生可在邮件中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性别、毕业学校(历届生可介绍工作单位与经历)、本科所学过的主要课程、毕业论文题目与要点、曾经阅读过的主要书籍等。若导师有兴趣,便会与你联系,一旦该考生进入到复试阶段,成功率会高一些。
㈥ 请教如何联系研究生导师
导师想联系就可以联系,甚至不需要像你说的需要认识人。一般去学校的官网就可以查到导师的邮箱,然后发邮件即可。态度诚恳一点就好,没那么多讲究,研究生导师大多都是很好的人,不会因为邮件上的小问题而计较的。
首先,你要知道,提前联系导师是为了增加复试的成功率,初试是门槛,和导师联系对初试没有帮助,还是要去抓紧时间准备初试,初试的分数很重要。
其次,联系导师之前要做足功课,我的建议是这样:首先想明白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什么方向,针对兴趣找相关专业,找相关方向的相关导师(其实这里面工作量挺大的,各种上官网上贴吧找学长问)。锁定了想选择的导师之后就针对这个导师再细致了解一下,最好是想办法联系到知情的学长,了解导师的人品和科研方向等(能联系到导师的学生是最好的,而且了解时老师的人品比科研情况什么的重要)。这一步首先可以让自己的选择不至于很糊涂,而且你了解一下导师的情况有助于你以后和导师交流。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有学弟找我们导师(想考研)然后来问导师的研究方向---问的是很浅显的在网上可以随意查到的问题。结果就是老师不太高兴,觉得这个人没有一个主动做事的态度和方法,就pass掉了。
所以在你了解了老师大致的情况,大致的研究方向以后就可以发邮件了,中心思想是这样:1.简单的做一下诚恳的自我介绍,像你说的过了四六级,得过奖这些可以说,但要注意不要显得很装B,你是学东西去的,所以任何交流的时候都不要有那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情绪流露出来。2.说明你对这个专业XX方向感兴趣,可以简单说两句你的理解(说得好会加印象分,说得与导师的有关会加分),但一定不要胡说(会扣分,导致印象很差)。所以不了解就不说,宁可不做也比做错强。3.表达希望咨询一下导师的团队现在研究的具体情况,具体研究方向是什么(一般网上介绍的都是导师主要的研究方向,这个方向和导师现在,或者是你入学的这三年做的东西可能会有出入,所以需要了解导师现在在做的东西是什么---为了不入错行)。4.委婉的咨询一下:“您对您的研究生有什么具体要求?”或“老师我需要在??方面做到??水平才会在复试时进咱们团队的希望较大?”总之就是问一下老师的具体要求,希望自己可以有所准备达到老师要求的素质。
以我的经验暂时就只想到这些,现在联系导师的确有点早,一般这个时候可能还是在选定专业目标,准备复习的阶段。所以这个邮件我建议你九月份十月份再发。
和导师联系这件事就平常心对待就好,其实就是一个线下增加了解的机会,我们担心选不到好导师,担心导师人品不好,导师何尝不担心招了一个人品差不会做事的学生呢。所以你把握住这一点,然后诚恳的,积极主动的联系,结果就不会很差。而且无论是否有用,这样联系都会显得你是个主动做事的人,同样的机会,给你的概率就高。
考研不易,仔细体会这其中的酸甜苦辣,然后你会明白经历本身就是学识的一种,哪怕这一年的高数,马原等一些知识以后再也用不到,这段经历还是很宝贵。
一不小心就BB了很多,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当年吃过一些苦,就出来乱吐槽了。努力复习,祝成功!!
㈦ 怎么联系研究生导师
最好先发邮件,等导师有了回复后再尝试打电话联系,这里面牵涉一个礼貌问题,直接打电话我感觉太唐突。。
我这里有个邮件的模板,你可以看看,关键是突出自己的闪光点,让老师觉得你很优秀,不过我这个是考博的时候联系导师的邮件,希望能帮到你。
>尊敬的XXX教授:
> 您好!
> 我叫XXX,是XXXX大学XXXX学院2007级XXX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通过贵校博士招生信息介绍和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XXX教授的推荐,我希望能够有机会报考您2009年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所以非常冒昧的给您写信。
> 我是理工科出身,一直以来对经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我阅读了很多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经典著作,包括梁小民教授翻译的曼昆《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Economics) 、人大版的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和、人大版的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等,从中获益匪浅。同时我在XXXX读本科期间,在完成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辅修了金融学,辅修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国际金融学、金融投资学和国际贸易等,均顺利通过了课程考核。
> 硕士期间我主要是在XXXX大学XXXX重点实验室做XXXXXX的学习和研究,我的硕士毕业论文课题是XXXXXXXX,将于2009年7月毕业。
> 我的优点是做事情能够静下心沉住气,对感兴趣的东西能够潜心研究,有一种不做出成果誓不罢休的劲头,数学一直是我的强项,从中学到现在曾多次在省级的数学类竞赛中获奖,但缺点就是有时候容易钻牛角尖犯错误,这一点我一直在尽力克服。我05年的时候来过山大,很喜欢这里的学术气氛,也很喜欢济南这个城市。我在网上查阅了您的有关资料,并看了些您发表的文章,对您的研究方向这些很感兴趣,所以非常的希望能在您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做金融方面的研究。虽然我不是学经济学的出身,但我相信凭着对经济和金融的兴趣,再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很好的完成博士期间的任务。
> 冒昧致信,恳请您海涵!下面是我的个人教育经历,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
阅信!
> 2000年8月——2003年6月
> 2003年9月——2007年7月
> 2007年9月——2009年8月
> 此致
>敬礼!
> 祝万事如意!
>
学生:XXX
㈧ 请问联系研究生导师的邮件该怎么写有谁能帮忙急!
是在复试之前联系导师么?邮件开头写导师的称呼,先向老师问好。
第一段接着版简要介绍一下自己(权姓名,学校院系专业,报考的专业及方向,初试的分数);
第二段然后谈一下你的基本情况(比如发表过的文章,在做的项目或课题,如果没啥好说的,就谈一下自己对所报考专业及方向的热爱,如果本科成绩能拿出手的话可以略略地提一下)。
第三段谈一下你对这位导师的了解(主要是表达钦佩崇敬之情,最好是读过该导师的一些文章,即使没读过,也赶紧搜出来他做过哪些方面的研究,要对他的研究提一提。如果能够对导师的研究有比较深的了解,就多谈点。)
最后表达一下你对报考专业方向的渴望,渴望能够通过复试。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在最后的时候可以提一提,但是不要太露地问,比如说复试会考什么内容啊,怎么准备一类的,问这一类的话会让你的印象分大打折扣的!含蓄点表达一下就可以,导师明白的。
如果有发表文章或科研成果,最好一起发给导师。
最后写此致敬礼,署名,日期。(署名时名字后面最好带上“敬上”,“敬奉”等字眼)
㈨ 复试前怎么联系导师见面好见面说什么,怎么说
既然LZ的初试成绩很好,就更不应该有担心,大大方方的去找导师。联系导师的目的是:让导师了解自己多一点,自己了解导师也多一点。通过联系导师,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从而增加考生成功的机会。
以下是找到的参考资料:
1.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的意思是考生应该如实向导师讲述自己的研究兴趣、特长等相关信息。一般来说,诚实的考生更能获得导师的青睐。主要基于:其一,诚实是一名研究者应该具备的首要品质。科学研究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探寻事物背后的本质。如果研究者缺乏诚实的品质,总是幻想走捷径,无疑难以进入科学的怀抱。其二,诚实在当今学术界显得弥足珍贵。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不良副产品也开始弥漫学术界。浮躁之风愈演愈烈。一些学者为了评职称、获奖励,往往不顾论文质量,粗制滥造,把别人的研究成果堂而皇之地据为己有。因此,诚实在当今学术界是如此的重要,导师在选择学生时也将会对其投入更多的目光。
2.与人方便的原则。与人方便原则的意思是考生应该尽量考虑导师的需要,避免引起导师的反感。一般来说,硕士生导师是一所高校或研究所的中坚力量,大都承担极为繁重的科研、教学和行政任务。因此,他们大都非常忙碌。那么遵循与人方便原则,尽量考虑导师的需要就显得极为重要。这里所说的“需要”指的是:其一,工作需要。考生应该避免在工作时间打扰导师。比如有些考生在导师上课或办公时间拨打其移动电话,极易招致导师的不满。其二,休息需要。考生应该避免打扰导师的休息时间。一般来说,午休、晚上九点以后是导师的休息时间,考生应该避免与其联系。总之,考生应该切记:导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该尽量从导师的需要出发,避免弄巧成拙。
3.重点突出原则。重点突出原则的意思是考生应该与导师谈论其感兴趣的话题,避免天马行空。一般来说,导师比较关心考生的研究兴趣和特长。主要基于:其一,考生的研究兴趣直接关系到日后导师的指导。如果考生的研究兴趣与导师的研究领域契合度高,无疑能减轻导师的指导压力,提高指导效率。其二,考生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导师日后的声誉。一般来说,学术能力和道德素养是评价一名导师的核心指标,而其所带学生日后在学术上的成就也是重要的指标之一。诚然,能力强的考生能够更快的掌握研究方法,把握研究前沿,从而产生更多的研究成果。总之,考生应该牢记:导师的时间很宝贵,尽快进入正题吧!
联系导师的方式
1.电话联系。这里所说的“电话”,指的是导师的办公电话。导师的私人电话,一般情况应尽量避免拨打。除个别院校外,导师的办公电话大都公开在校园网上。考生可以通过登录报考院校的网站搜寻导师的相关信息。既然办公电话是公开的,那么考生在导师办公时间就可以拨打。电话联系的优点是费用少,效益高。比如通过与导师电话交谈,导师可能对考生的一些重要信息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电话联系的最大缺点是信息量少。显然,导师不可能与你长时间通话,另外考生的紧张会进一步缩小传达给导师的有用信息。比如,有的考生第一次与导师通电话,高度紧张,从而不知所云。
2.邮件联系。与电话相同,导师的邮箱一般也会公布在校园网上。邮件联系的优点是费用少,信息量大。比如考生可以通过邮件,向导师详细介绍自己,如研究兴趣、爱好、特长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导师可以对考生有比较全面的把握。邮件联系的最大缺点是缺乏直观性,留给导师的印象可能不够深刻。比如考生的个人形象、气质等信息。但是,邮件联系依然是实现考生与导师交流的较好途径。
3.面对面交流。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直观、信息量大。借助它,考生和导师对彼此都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导师对考生表示赞许,则无疑增加考生成功的机会,有些导师甚至会指定要某考生。面对面交流的缺点在于成本大,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面对面交流的成本包括住宿费、交通费和时间成本等。有些考生所报考的院校距离甚远,因此是一笔不少的花费。另外,由于近年来招生单位加大了复试权重,因此复试前的时间极其宝贵,时间成本是较为巨大的。更糟的情况是,有些考生由于见导师前准备不充分,加之紧张的情绪,可能会掩盖自己的优秀的一面,而将自己平时很小的缺点放大。比如,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过于害羞而不善表达等。
LZ在与导师会面时赠送礼物宜少不宜多。首先,完全不赠送是不恰当的。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朋友、亲戚见面互赠礼物,乃人之常情。毕竟中国社会是礼仪之邦,空手去见重要的人不符合普遍的道德规范。当然也有导师会拒绝LZ的诸如水果之类的小礼品,但毕竟是极少数。其次,过于贵重是不合适的。一般的导师,特别是年龄大的导师,对这种现象是极其反感的。他们常以为人师表、治学严谨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过于贵重的礼物极易招致导师的警惕心理,继而对自己的人品产生怀疑。诚然,学术研究需要纯粹的心态,过于世故的学生很难做好学问,也较难获得老师的好感。总之,通过见面时赠送导师价值较低的特产、水果之类,较易获得导师认同。 而且应该做到大方自然,畏畏缩缩,反而惹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