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授对新生的讲话
A. 大学,在招新上对新生发言。。要怎么说,演讲稿。。。字数要在500个以上。。。主席说的~~~~急急急急
呵呵,这位大哥你太紧张了,首先是你与稿子的形象,年轻人没有那些经历沧桑回的老同答志们的心理,年轻人追求的是幽默与激情,鼓励最好不要说太多,就算你说多了也没多少人听得进耳,反而会不耐烦,对于新生,你们大哥大姐更多要说的不是教育,而是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好相处,让新生们不会太多感到紧张和陌生。你是大学生,词语应该可以的。
B. 作为教官面对新生第一次的讲话
要有有互动抄,热情一点,一袭般学生对教官还是有一定的敬重之心的,反正我是挺崇拜教官的,他们平时的工作都是最帅气值得人尊敬而且是和非常伟大的。你可以以大哥哥的身份给新生讲话。不要太松散,稍微严肃一点,可以让你保持一定的威信。不过最好是表面严厉,内心还是要对学生比较细致的。在训练非常累的时候也是要开开玩笑或者和新生唠唠的,但是点到为止,不用太随意。
C. 北大开学英国留学生的讲话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我是白若汐,很高兴能够代表留学生在开学典礼上发言。我来自英国,本科毕业于剑桥大学,接下来两年将要在政府管理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2014年到2015年我曾经在北大对外汉语学院交换一年。因此,对我而言北大已经有了一种“家”的感觉。我想和在座很多来自中国各地、世界各国的同学一样,我们远离家乡来北大求学,我希望北大能够成为我们第二个家,不分国籍,省份,北大人是我们共同的名字。
在座的每个同学背后都有自己迈向北大的故事。我的北大梦始于我的15岁。那时
候著名运动员Tiger
Woods成立的基金赞助了一批学生去中国重庆参加体育活动。对一个来自英国乡下,没离开过欧洲的女孩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开眼界的机会。仅仅9天的时间足
够点燃我对中国的好奇心,特别是中国人的热情待客以及中国城市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重庆给我当翻译的女孩现在还跟我保持联络,甚至已经成为了我的
闺蜜。第一次来到中国,第一次结识中国的朋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下决定心一定要学好中文,从此我与中国有了不解之缘。
可是,如果我15岁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以后有机会去中国顶尖学校交换,我根本不相信,那是个天方夜谭的事! 更何况读研究生。今天我能站在这里,我要感谢北大与世界各国名校建立的交流项目,提供了我们与北大沟通的平台,进而缩短了英国到北京的距离,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在北大交换的收获极为丰富。燕园一走进来就会让你感觉到它的历史悠久,但在每
间教堂里学生都在学习学术领域最领先的知识。北大的生活不仅是在课堂内得到知识,还包括课外的活动:下课后跟老师在最美时光咖啡馆讨论话题,中午和同学在
康博斯吃鸡腿饭,晚上去理教、二教听各种讲座,还有一年一度的国际文化节。北大的校园充满活力,每个北大人都为自己热爱的事情而努力,我感到这是一个万事
皆有可能的地方。我在剑桥的本科论文写的是中国春晚小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我利用北大图书馆搜集到大量资料,北大的老师和同学也给我很大帮助,这让我明白
北大是了解中国最好的学术园地。因为对中国感兴趣,我来到北大交换一年,又因为北大,我更加热爱中国,所以我做出了重回北大读研究生的决定。
再次来到北大,我希望在这里能够增进我对中国文化、历史以及社会的了解,毕业
后与更多英国人分享我学到的知识,让他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多么值得去探索的国家,鼓励更多英国人来这里旅行、学习以及工作。我希望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在将来
有能力让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交流迈向新的台阶。
我对未来两年的生活充满期待,我一定会跟随老师努力学习,认真研究,和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当然我也愿意和你们一起打卡锻炼,聚餐K歌,咱们一起当个充实又丰富的北大人!
最后,祝大家在北大快乐成长,学业有成!北大,我又来了!
谢谢大家!
D. 北大开学第一课校长寄语是啥
近日,北大开学第一课校长寄语:不要太功利 追随好奇心
校长发言结束之后,在场学生全体起立佩戴上北京大学的校徽,“从今天起,共享北大人的荣耀,共担北大人的责任。
E. 跪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2010级新生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急用!!!感激不尽!!!!
农大校长柯炳生在2010级新生开学典礼讲话
亲爱的新同学们:
大家好!
再次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欢迎!祝贺你们考上了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欢迎你们成为中国农业大学大家庭中的新成员!
大学生活,是人生的一个全新阶段,你们面对着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环境,新的课堂;大学生活,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你们将从这里开始职业的选择,进入社会之前的热场;大学生活,也是人生最美好的一个阶段,你们将体验成长与进步的快乐,同时享受青春、友谊乃至爱情的阳光……
大学的生活,与中学有很大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大学以前,父母与老师们安排好了所有的事情,你们除了考试之外,不需要操别的心。而在大学里,就完全不同了。大学里虽然仍然有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但是,他们不会每天都围着你们每一个人身边转。大学只是提供一个场所和一些资源,其中包括有许多名家大师--例如在座的李宁院士,有大量的优秀课程和讲座,有各种各样的设备条件以及机会,等等。如何利用好这个场所和这些资源,主要取决于你们自己,取决于你们的主动态度和主动行动。同样的大学校门,走出很不一样的毕业生,主要原因就在于此。所以,你们的大学生活,应当从主动提问开始;你们要从现在开始,就主动地去思考一些问题,提出一些问题,并去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下面,我对这些需要你们自问自答的问题,做几点提示。
第一个问题,这是你想上的大学吗?同学们会说,当然是我想上的,要不怎么会坐到这里来呢。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你为什么要报考这个学校?我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同学是因为喜欢这个学校的专业,愿意献身于一份有重大意义的事业――像新生代表李瑾同学刚才说的那样;而也有不少同学,则是想上北京,看看自己的分数,就中国农大吧;等等。社会上对这个大学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有一些人,有着深刻的了解和理解――就像新生家长代表王建新先生和中学校长代表郭涵女士那样,很有眼光,很有理性和智慧;但是也有些人仍然带着不少无知和偏见。前些天,见到一位地方政府官员,得知我是农大校长,脱口就说,“哦,就是培养农民的大学!”还有一个故事,是一位优秀毕业生告诉我的:他当年是县里的高考状元,邻居问他,考哪儿去了?他回答说,中国农大。邻居有些诧异:“你不是学习挺好的吗?”你们当然不会这样认识,但是,社会上的无知和偏见,不可能对你们毫无心理影响。我可以详细地给你们讲述,这个大学如何之重要,以至于总书记都要来视察,还给我们写回信;也可以给你们念出很多数字,说明这个大学的学科和实力如何之强,不仅无愧于中国最高农业学府的称号,而且同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相比,也有相当地位,主要学术水平指标排在全国前10名以内或前20名以内,等等。不过,这些都无法真正代替你们自己的回答。只有你们自己真正了解了和理解了这个学校的职责和使命,知道了这个学校的方方面面,进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对这个学校的热爱,萌发出对你所学专业的热爱,萌发出一个农大学子应有的由衷的自信和自豪感――就像你们的学长刘懿同学表现出来的那样,你们的大学生活,才能过得充实,过得丰富,过得快乐。
与上一个问题相关的问题是:你热爱这个专业吗?你们的专业,绝大部分是自己的选择。但是,很多人可能并不真正了解所选择的专业;更重要的是,可能也不是真正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真正兴趣点和擅长之领域。很多家长和中学老师在专业选择上,与对学校的选择一样,有很大的盲目和偏见,他们只根据专业的名称进行判断。实际上,专业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也没有高低差别。最适合你的兴趣和最能激发你的潜能的,就是最好的;只要你能够学到极致,在哪个专业都可以成为杰出人才,都会受到社会的重用,都会成为国家的栋梁。我遇到过很不相同的例子。有的同学,入学后从热门高分专业转到了冷门低分专业,并且是文科转到理科,学得非常之好;也有的同学,入学时的专业不是首选,半年后家长要求转到一个名字好听的专业,而学生坚决不想转了――因为他通过半年的学习,了解了专业,萌发了对现有专业的强烈热爱。所以,你们进校后,一定要很好地研究和分析自己的专业选择问题。在兴趣与爱好方面,谁也代替不了你们自己。如果你发现高考时做了非常错误的专业选择,那么,就要及时进行改正。把四年最宝贵的年华,用在学习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东西上,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痛苦和最浪费的事情之一。做自己喜欢做的有价值的事情,是人生快乐的基础,也是做出重大社会成就的基础。尽可能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学习自己最喜欢的专业,是大学以人为本的最重要体现之一。我校的转专业制度同其他大学相比较是较为宽松的,学校还将进一步放宽和完善――尽管很复杂,有阻力,学校也将继续坚决推进。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四年之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许你会说,我刚刚进校门呢,哪能这么早就想得了那么远的事情?其实,一点也不早。四年时间,并不很长;而这四年的时间,对人生是极为重要的。并且,你需要想的,不仅仅是四年之后,而且包括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因为,这大学的四年,是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基础和开始。你现在的眼中,或者心中,需要有一个未来的你,有一个四年之后、十年之后乃至二十年之后的你。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要想成为未来的你,应该如何做好今天的事。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需要再问自己两个问题:成为哪一类的人?成为哪一领域的人?首先,成为哪一类的人?这涉及到人格养成问题。我校的校训是: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你们一定与我有着共识,就是把你们培养成精英之才。我对精英的定义是:整天为他人的福利而操心的人,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整天仅仅考虑自己如何糊口和谋生的人,不会是社会精英。而你如果能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那么,你自己的谋生就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你会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快乐。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理想问题。人的一生所能达到的高度,一定不会超过他的理想的高度。所以,希望每个同学心中,都要有一片星空。
你想成为哪个方面的精英?这涉及到的是职业选择问题,有许多选项供你们选择,包括科学家、政治家和企业家。所有这些社会精英除了具备有知识、有能力和有责任感的共性之外,还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成才路径等方面,有所不同。四年之后,你是出国深造?是国内考研?还是走入社会,到基层或者企业中去打拼?这些不同的选择,都与你的职业选择有关。这个问题,你不一定现在就回答,但是,你应该现在就开始考虑如何回答;等到四年之后再回答,就太晚了。
为了回答上边的问题,你们就要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学校会提供些什么帮助呢?学校能够提供的,是精英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服务。这有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传道授业的课堂,精神文化的滋养,以及生活服务的保障。在这些方面,大学与中学也有许多不同。
课堂里的事,大学与中学不同的是:你们会有共同的专业培养方案,但是不再有全班统一的课程表,在一些必修课之外,你们还必须自己选定一些课程。到底选什么?是选好拿学分的,还是选难度高一些的但是受益更大一些的,得你们自己拿主意。学校里每个专业都有一些名教授,不过如果你们自己不主动,可能四年之内都见不到他们,因为他们整天忙于指导研究生、搞科研工作和提供社会服务;而如果你们主动去选修或者旁听他们的课,听他们的讲座报告,然后带着问题去找他们,他们一定会给予你们热心的专业指导和人生的启迪。中学的老师会一遍遍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些定理和公式,把重点强调了再强调,而在大学里,你们会发现,老师往往把课程讲得飞快,你一不小心,就会落下很多功课。大学里的分数仍然重要,但是绝不再像中学里那样每一分都很关键了。如果说中学给予你们的主要是“鱼”,那么大学里希望给予你们更多的“渔”――大学里你获得的能力远远比知识重要,更比分数重要。还有,大学里,你们还有权利对老师的讲课进行打分评价,你们将会感到得到更多的尊重,等等。总之,你们在大学的课堂里,将更多地享受到成年人的待遇:你们需要更多的自我思考,更多的主动争取。
精神文化的滋养,其实就是素质教育。大学的素质教育与中学也有很大不同。大学以前,所有素质教育方面的缺失,都可以被考试分数所掩盖。并且,同学们年纪也小,也没有更多明显表露素质的地方。而到了大学里,就很不一样了。你们已经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了,社会接触面和生活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小学时隐藏的素质缺失,会在大学中迅速得到显现,并且放大。尤其同学们社会阅历不足,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上浮躁低俗等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一点,请同学们一定要警惕。学校将努力帮助你们度过这样一个困难的转换期。学校要努力做到关爱而不溺爱,包容而不纵容,引导而不误导。学校会很坚定地坚持这些原则,不怕你们的一时误解,不怕你们的无端抱怨。希望你们关注自己成长成才的大事,要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就是要成为能够改变一些事情的社会精英,要有务实作风,要有包容精神,要有自觉的法制意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其中最主要、最根本和最为基础的,我认为是要学会感恩,学会尊重: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所有为我们服务的员工,尊重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有了这两点,你离精英就不远了。素质教育,除了在课堂上通过老师们的言传身教、通过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之外,也还要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大学里的课外活动要比中学丰富得多,也更重要的多,这包括各种社团活动、经常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各种文化活动和论坛活动等等。同样,这需要你们自己的主动,包括主动组织、主动参与。有了这些优良素质,同学们无论干什么,都会成为行业中的领军人物,社会中的优秀公民。
在各种保障服务方面,大学也与中学有所不同。大学里的同学之间差别很大,大家从五湖四海来到一起,家庭条件不同,地区特点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对生活保障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学校将尽力搞好保障工作,让同学们能够不受干扰,静心读书。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较多,学校将竭尽全力,落实好各种奖助政策,绝不让任何一个农大学子因为经济原因而影响学业。在水电暖、吃住行方面,学校一直在努力改善条件。学校一定在该供暖的时候供暖,在该停电的时候停电――对,你们没有听错,是停电:学校规定晚上11点拉闸断电。这是不得已的事:休息和健康很重要,你们6个人一个房间,有一个人折腾不睡觉,那么所有6个人第二天就都没有精神上课了。我校的图书馆条件,很不如意。西区的正在维修,东区的很小。不过,东区的新图书馆会很大,已经在办理各种审批手续的过程中,希望你们在校期间能够用得上。我校是985工程大学,未来几年的经费投入会比较多,学校将加大对教学方面的各种投入,大大改善教学条件。例如,学校已经在考虑全面解决教室的空调问题,争取明年夏天可以用上。你们可以看到,同兄弟院校比较,我校的校园没有很多耀眼和奢华的地方,但是却可以说是最为安静、最少死角、最为整洁的校园之一。学校近年来清理了不少杂乱差的地方,补种了不少树木花草,也进行了周边治理。我们要建设一个安全的、安静的、精致的校园,使得同学们能够在教室中安静地学习,能够在教室外找个地方安静思考,能有些可以散散步乃至偶尔独自一个人对着蓝天白云发发呆的地方。有一个地方,会经常得到你们的青睐,这就是食堂。根据你们的学长们的亲自调查和事后回想,我们的食堂还是不错的,在北京的高校中名列前茅。当然,尽管如此,食堂的饭菜也将是你们在BBS上的永恒话题,而学校的一个永恒的任务,就是如何同时实现这双重目标:让钱少的学生觉得不贵,让钱多的学生觉得好吃。
学校保障方面的事情还有很多,尽管学校一直在努力,将来还会更加努力,但是,你们也一定会不断发现,这里或者那里还会不时出现一些小问题。为了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建立了后勤服务热线电话。同时,还建立了一个特殊的校长信箱,就在校园网的主页上。名字叫校长信箱,其实是一个全校性的管理服务大平台。你们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意见,有什么建议,发一封信去,就会贴出来。然后,就会有人(那些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去回答你的问题。我通常不亲自回答,但是,我会经常看,看你们的问题和他们的回答。你们也一定要经常看看,因为,别人提的问题,可能也是你想提的问题。
在写这个讲话之前,我问了一个去年的大学新生,该讲点什么。他说,讲什么都没有用,没人会听到心里去,因为,不亲身经历一遍,就不会真正理解。他说的好像对,等到你们毕业的时候再听这些话,你们肯定会更容易理解。只是,等到那时候,就太晚了。人的一生,只能上一次大学。所以,我帮你们提出了上边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你们自己去寻求答案。希望你们从今天开始就去认真地思考,去想着如何及时地找出答案,去想着如何编织好你们的人生梦想。我衷心地祝愿,四年之后,当你们离开这个校园的时候,回首往事,回想起从今天开始的日子,你们能够没有遗憾,只有怀恋;没有后悔,只有欣慰。希望这个可爱的校园,成为你们放歌青春、激扬理想的舞台,成为你们人生中那个真正的梦开始的地方。
F. 假设你叫李华,现是北京大学的一名新生。请你根据以下提示,给你中学的英语老师王老师写一封感谢信,表达
Dear Mr Wang,
I’m very excited to write to express my thanks to you. I am now a freshman of Beijing University, which I have been dreaming about. Mr Wang, I still remember the days when you taught me English. My English has been improved greatly because of your creative work. However, at one time, the pressure of examinations, too much homework and the high expectations made me depressed. I was tired of the warning that if I didn’t do my best, I wouldn’t have the chance to go to college. Thanks for your encouragement; if not, I wouldn’t have realized my dream. And now I really understand you. I wish more and more of your students could go to their ideal colleges. Are you still so busy? How I miss you! Look forward to hearing/Hoping to hear from you soon . Yours, Li Hua G. 中青报:大学开学致辞靠什么打动学生
开学时刻,校长致辞可以说是新生接受的大学第一课。然而,一些校长开学致辞并不能让人印象深刻,有的堆砌了现代理念,有的流水账式地介绍校园,它们能给新生带来一时的振奋,却缺乏可堪回味的余地。 H. 有谁知道北大法学院院长致05级新生欢迎词
第一个梦想成真---苏力2005年北大法学院新生致词 I. 帮忙想几句主持人台词,关于请教授来给新生讲科研生活。给个大致内容就ok了。具体点更好。
1,开场白:用几句话介绍-----科研的前景,欢迎新生的加入;简单介绍院士的版简单经历,欢迎他讲话权。 J.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原文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学校。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 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 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 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 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几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 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 至于同学共处一室,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 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已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二曰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 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虞缺乏矣。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10)北京大学教授对新生的讲话扩展阅读: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