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人大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人大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发布时间: 2024-04-19 06:15:54

Ⅰ 人大教授余虹的死因

[转帖]人大博导余虹自杀背后——曾在课堂称自杀是勇者行为
沉重的翅膀

在中国人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余虹跳楼自杀的消息传来后,本刊记者赶赴人大校园,试图解开这个悲剧背后的谜底。

撰稿/陈统奎(记者)

一时间,一篇题为“一个人的百年”的文章四海传诵,成为对生命礼赞的经典,因为它的作者以一种“非正常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跳楼自杀,更因为这位作者——余虹——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博导。时间定格在2007年12月5日13时,余虹在其居住的四季青桥世纪城小区10楼一跃而下,“在正午,一个尼采式的时间,他从高空坠落”。随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发布公告:“经公安部门现场勘察认定:排除他杀,高坠身亡。”

并非没有征兆

12月8日,当记者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资料楼(文科楼),这里已经布置起纪念堂,121室,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会议室如今菊花灿放,黄的、白的,弟子亲友、他供职过的院校敬献的花篮、花圈摆满四周。一台笔记本电脑藏在一个花篮背后,放出缓缓的哀乐。墙上悬挂的是一张巨大的“生活照”,逝者背对大海、闲适而坚决地站立在天地之间,天很蓝,海很蓝。“天和海之间是我的余老师,这份现实和坚毅背后,今天我读出的是老师为人的态度,生的态度,死的态度。”一位弟子如是留言。

几天里,同事、友人、弟子陆续从全国各地赶来,站在这张大照片前凭吊,送花篮的人多得数不胜数,组织者只好通知大家不要再送花篮。这时,纪念堂里只有文辉从(化名)一个人,他哭得很伤心,不停地用手擦泪。“我是余老师在上海时带的第一个硕士生,后来又考进人大跟他读博士,非常震惊,不敢相信这个事实。”文辉从停顿片刻,继续说,“但又不是没有征兆,之前他两次叫我上博客读那篇《一个人的百年》。”文辉从现在认为,这是为师向得意弟子发送的信号,而他竟没有觉察出来。

9月13日,余虹亲自将这篇文章贴到自己的博客上,其中一段话被后来的纪念文章广为引用:“这些年不断听到有人自杀的消息……听到这些消息,我总是沉默而难以认同那些是是非非的议论。事实上,一个人选择自杀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里知道?更何况拒绝一种生活也是一个人的尊严与勇气的表示,至少是一种消极的表示,它比那些蝇营狗苟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像一个人样地活着太不容易了,我们每个人只要还有一点人气都会有一些难以跨过的人生关口和度日如年的时刻,也总会有一些轻生放弃的念头,正因为如此,才有人说自杀不易,活着更难,当然不是苟且偷生的那种活。”

“假如我能及早觉察,余老师就不会……”30来岁的文辉从无比懊悔,无比悲痛。

无法公开的遗书

12月9日晚10点,记者在人大校园内的迦南美地咖啡屋等一个人。她是一名对余虹充满仰慕之情的中文系研究生,又因听过余虹的课,所以被同学推荐给记者采访。余虹的“非正常选择”打了俗世上的人们一个猝不及防,面对汹涌而来的媒体记者,人大文学院上下大都选择了沉默。她一开始也并不乐意接受采访,但后来主动约见记者,“可能我讲述的是别人无法提供的视角”,“让人不要执迷于一位‘博导自杀’的耸动的干瘪的新闻标题中,去胡乱臆测这里面的八卦故事”。她不愿意透露姓名。

她带着一个暖水瓶走进咖啡屋,这是一个个子小巧的南方姑娘。她说自己消息闭塞,一直到周五(12月7日)中午才听说,当时和同学在去食堂的路上,“同学跟我说余虹老师自杀了,我还没反应过来,就不知所云地重复了一句,余虹老师自杀了?他自杀了……你开玩笑吧”,她说自己实在没有时间和准备来消化这个“惊天”的大消息,思维一度短路,直到吃饭时,在同学肯定的目光下,她才“恐惧地意识到老师不在了”。而且同学还告诉她,余虹老师还留下了一封遗书,里面说他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是他自己的选择。

这封遗书是警察在逝者身上发现的。遗书是留给文学院院长杨慧林教授的。在遗书中,余虹将人大的经历称为“最有意义的几年”,他将全部藏书“捐给文学院”,而且在“祝福所有朋友”的同时,表示“如果有来世,愿一起工作”。杨慧林在发给余虹教授亲友们的信函中写道:“我院师生听到余虹教授离去的消息,都深感震惊和悲痛……读信至此,无不潸然。”杨慧林委婉地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并告知遗书不能对外公开,因为里面涉及个人隐私,比如存款、汽车和房产怎么处理。杨说,信是留给他本人交待如何处理后事的。院方对余虹的评价突出两点,“深厚的学术造诣及率性自真的人格魅力”。

“他的课逻辑性很强。”这个学期,余虹在课堂上抛出的一个问题一直铭刻在女研究生的心里,而且她一直想找机会请为师解答清楚,“他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的国家,况且尼采又宣布说上帝已死,人生没有信仰,只好寄托在艺术上,但艺术又是错误荒谬的,知识分子没事干了,怎么办?”这堂课后,余虹就因病缺课了几个星期,她也就一直没有机会向老师讨教这个问题。11月的一天上午,在资料楼遇见余虹,“看到一个背影,已经有一点弓,但还挺精神的”。她叫了一声,余虹转过身来,她于是追问:“您怎么没来给我们上课?”余答说,病了,很抱歉。

女研究生抓住机会请老师回答那个终极归宿问题:“您说现在人生没有信仰,‘上帝已死’,艺术又很脆弱,那么,哪里才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地?”不过,余好像有事,微笑地答复:“以后我们再探讨吧。”

请尊重逝者的选择

再后来,余虹还给他们班上过2次课,最后一次是11月20日,周一。不过,当时余虹已经不能站在讲台上授课了,他出了几个问题,然后坐在下面,请学生上去讲,最后再进行点评,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结束“最后一堂课”。“看起来精神状态还好,老师生病了,需要休息。”她说,老师这样授课同学们蛮理解的。一周之后,学生们被告知,余虹病重了,课上不了了。再一周,课依然没上,紧接着2天后,自杀消息传来,文学院上下震惊。“难道只有一死才能成全美吗?您用自己的生命践履又一次给了我们一个活生生、血淋淋的答案吗,又证明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几天以来,这位女研究生心情一直非常沉闷、痛苦,余虹似乎用生命来回答了那个终极归宿问题,她不能接受这个答案,“您学识渊博,历经忧患,看透世事,应该有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的啊?!”

在院方发给余虹教授亲友的函件里,抬头便写道:2007年9月以来,我院余虹教授深受失眠之痛,逐渐难以进食,虽尽全力而未见改善。接着引述逝者的话说:生命本身是脆弱的,比生命更为坚强的是生命的意志;而生命的意志之所以坚强,有时正在于它可以主动放弃脆弱的生命。院方“希望社会各界尊重逝者的选择”。

事实上,消息传出,人们便纷纷猜测逝者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其实就连其最亲近的弟子和亲友都只能猜测,媒体报道出各种版本,有的说死于抑郁症,有的说死于对终极归宿的哲学思考。余虹的不少学生更相信为师是“选择死亡来对人生终极意义做出回答”,“又一次证明了死亡之美”,暴露了当代知识分子对极致人格的追求过程价值空虚的危险。

生死转念须臾之间

“在世界黑夜的时代里,人们必须经历并承受世界之深渊。但为此就必须有入于深渊的人们。”这是余虹生前最喜欢的一句话,由海德格尔写在《诗人何为》中。有位西南交通大学的研究生回忆,今年6月,余虹赴蓉授课,谈到了生与死的思考,“他给我们谈到人大那些硕士、博士的自杀,谈到马加爵,赵承熙,谈到中西不同的爱和宽容,谈到宗教。他说,自杀是勇者的行为,是作为‘人’的自己的行为,你的生命属于你,你可以独立自决,而不要盲目地将自己委托给他者。人死的方式是不同于动物的,自杀让他们回到‘自己’并守护自己的自由,成为‘真正的自己’”。听得这位研究生一时震惊,他当时还给朋友发短信说:“人大的余虹老师正在给我们谈自杀。”岂料半年之后,传来的消息更令他震惊。

余虹学生回忆说,周一,即事发2天前,几位弟子去看望老师,“他的精神还很好”,于是感慨“生死的转念只是天地上须臾之间的事情”。不过,这位学生也透露,事后文学院院长杨慧林曾对学生表示:余老师既不喝酒,又不骂人,心中自然有很多积绪出不来,长期的深度抑郁。对此,杨告诉学生,他并不感到意外,“只是觉得来得太早太突然了”。

余虹有两度不成功的婚姻。其中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1990年代中期,余虹在暨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那时他的前妻割腕自杀,他于是赶回四川在抢救过来的老婆床前伺候了半个月。这段个人生活在当时的暨大中文系被得沸沸扬扬,余虹的“有情有义”还为他博得不少女孩的注视。其后,余虹再婚,然后又离异,如今前妻在一所大学教书,儿子又留学美国,而余虹的父亲早年去世,其母已年届70岁,目前居住在成都,他便一个人在北京生活工作。学生们感叹说,老师的心灵台阶几乎没有人打扫,它太需要呵护了。余虹的一位生前好友便对记者说:“他是死于绝望,对自己的绝望,心灵的绝望。”

完美主义者的悲剧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人,展现在学生和亲友面前的总是微笑和热情。“余虹教授最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记者询问余虹生前好友、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教授陶东风。陶答:“开朗、乐意帮助朋友,是一个非常纯净的人,有人格魅力。”

用陶东风的话来说,余虹没有按照完美主义的原则来要求他人,但是他却用完美主义原则要求自己。对于余虹的死因,陶这样分析:这个世界、这个俗世以及 沉重的翅膀

在中国人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余虹跳楼自杀的消息传来后,本刊记者赶赴人大校园,试图解开这个悲剧背后的谜底。

撰稿/陈统奎(记者)

一时间,一篇题为“一个人的百年”的文章四海传诵,成为对生命礼赞的经典,因为它的作者以一种“非正常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跳楼自杀,更因为这位作者——余虹——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博导。时间定格在2007年12月5日13时,余虹在其居住的四季青桥世纪城小区10楼一跃而下,“在正午,一个尼采式的时间,他从高空坠落”。随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发布公告:“经公安部门现场勘察认定:排除他杀,高坠身亡。”

并非没有征兆

12月8日,当记者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资料楼(文科楼),这里已经布置起纪念堂,121室,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会议室如今菊花灿放,黄的、白的,弟子亲友、他供职过的院校敬献的花篮、花圈摆满四周。一台笔记本电脑藏在一个花篮背后,放出缓缓的哀乐。墙上悬挂的是一张巨大的“生活照”,逝者背对大海、闲适而坚决地站立在天地之间,天很蓝,海很蓝。“天和海之间是我的余老师,这份现实和坚毅背后,今天我读出的是老师为人的态度,生的态度,死的态度。”一位弟子如是留言。

几天里,同事、友人、弟子陆续从全国各地赶来,站在这张大照片前凭吊,送花篮的人多得数不胜数,组织者只好通知大家不要再送花篮。这时,纪念堂里只有文辉从(化名)一个人,他哭得很伤心,不停地用手擦泪。“我是余老师在上海时带的第一个硕士生,后来又考进人大跟他读博士,非常震惊,不敢相信这个事实。”文辉从停顿片刻,继续说,“但又不是没有征兆,之前他两次叫我上博客读那篇《一个人的百年》。”文辉从现在认为,这是为师向得意弟子发送的信号,而他竟没有觉察出来。

9月13日,余虹亲自将这篇文章贴到自己的博客上,其中一段话被后来的纪念文章广为引用:“这些年不断听到有人自杀的消息……听到这些消息,我总是沉默而难以认同那些是是非非的议论。事实上,一个人选择自杀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里知道?更何况拒绝一种生活也是一个人的尊严与勇气的表示,至少是一种消极的表示,它比那些蝇营狗苟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像一个人样地活着太不容易了,我们每个人只要还有一点人气都会有一些难以跨过的人生关口和度日如年的时刻,也总会有一些轻生放弃的念头,正因为如此,才有人说自杀不易,活着更难,当然不是苟且偷生的那种活。”

“假如我能及早觉察,余老师就不会……”30来岁的文辉从无比懊悔,无比悲痛。

无法公开的遗书

12月9日晚10点,记者在人大校园内的迦南美地咖啡屋等一个人。她是一名对余虹充满仰慕之情的中文系研究生,又因听过余虹的课,所以被同学推荐给记者采访。余虹的“非正常选择”打了俗世上的人们一个猝不及防,面对汹涌而来的媒体记者,人大文学院上下大都选择了沉默。她一开始也并不乐意接受采访,但后来主动约见记者,“可能我讲述的是别人无法提供的视角”,“让人不要执迷于一位‘博导自杀’的耸动的干瘪的新闻标题中,去胡乱臆测这里面的八卦故事”。她不愿意透露姓名。

她带着一个暖水瓶走进咖啡屋,这是一个个子小巧的南方姑娘。她说自己消息闭塞,一直到周五(12月7日)中午才听说,当时和同学在去食堂的路上,“同学跟我说余虹老师自杀了,我还没反应过来,就不知所云地重复了一句,余虹老师自杀了?他自杀了……你开玩笑吧”,她说自己实在没有时间和准备来消化这个“惊天”的大消息,思维一度短路,直到吃饭时,在同学肯定的目光下,她才“恐惧地意识到老师不在了”。而且同学还告诉她,余虹老师还留下了一封遗书,里面说他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是他自己的选择。

这封遗书是警察在逝者身上发现的。遗书是留给文学院院长杨慧林教授的。在遗书中,余虹将人大的经历称为“最有意义的几年”,他将全部藏书“捐给文学院”,而且在“祝福所有朋友”的同时,表示“如果有来世,愿一起工作”。杨慧林在发给余虹教授亲友们的信函中写道:“我院师生听到余虹教授离去的消息,都深感震惊和悲痛……读信至此,无不潸然。”杨慧林委婉地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并告知遗书不能对外公开,因为里面涉及个人隐私,比如存款、汽车和房产怎么处理。杨说,信是留给他本人交待如何处理后事的。院方对余虹的评价突出两点,“深厚的学术造诣及率性自真的人格魅力”。

“他的课逻辑性很强。”这个学期,余虹在课堂上抛出的一个问题一直铭刻在女研究生的心里,而且她一直想找机会请为师解答清楚,“他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的国家,况且尼采又宣布说上帝已死,人生没有信仰,只好寄托在艺术上,但艺术又是错误荒谬的,知识分子没事干了,怎么办?”这堂课后,余虹就因病缺课了几个星期,她也就一直没有机会向老师讨教这个问题。11月的一天上午,在资料楼遇见余虹,“看到一个背影,已经有一点弓,但还挺精神的”。她叫了一声,余虹转过身来,她于是追问:“您怎么没来给我们上课?”余答说,病了,很抱歉。

女研究生抓住机会请老师回答那个终极归宿问题:“您说现在人生没有信仰,‘上帝已死’,艺术又很脆弱,那么,哪里才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地?”不过,余好像有事,微笑地答复:“以后我们再探讨吧。”

请尊重逝者的选择

再后来,余虹还给他们班上过2次课,最后一次是11月20日,周一。不过,当时余虹已经不能站在讲台上授课了,他出了几个问题,然后坐在下面,请学生上去讲,最后再进行点评,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结束“最后一堂课”。“看起来精神状态还好,老师生病了,需要休息。”她说,老师这样授课同学们蛮理解的。一周之后,学生们被告知,余虹病重了,课上不了了。再一周,课依然没上,紧接着2天后,自杀消息传来,文学院上下震惊。“难道只有一死才能成全美吗?您用自己的生命践履又一次给了我们一个活生生、血淋淋的答案吗,又证明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几天以来,这位女研究生心情一直非常沉闷、痛苦,余虹似乎用生命来回答了那个终极归宿问题,她不能接受这个答案,“您学识渊博,历经忧患,看透世事,应该有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的啊?!”

在院方发给余虹教授亲友的函件里,抬头便写道:2007年9月以来,我院余虹教授深受失眠之痛,逐渐难以进食,虽尽全力而未见改善。接着引述逝者的话说:生命本身是脆弱的,比生命更为坚强的是生命的意志;而生命的意志之所以坚强,有时正在于它可以主动放弃脆弱的生命。院方“希望社会各界尊重逝者的选择”。

事实上,消息传出,人们便纷纷猜测逝者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其实就连其最亲近的弟子和亲友都只能猜测,媒体报道出各种版本,有的说死于抑郁症,有的说死于对终极归宿的哲学思考。余虹的不少学生更相信为师是“选择死亡来对人生终极意义做出回答”,“又一次证明了死亡之美”,暴露了当代知识分子对极致人格的追求过程价值空虚的危险。

生死转念须臾之间

“在世界黑夜的时代里,人们必须经历并承受世界之深渊。但为此就必须有入于深渊的人们。”这是余虹生前最喜欢的一句话,由海德格尔写在《诗人何为》中。有位西南交通大学的研究生回忆,今年6月,余虹赴蓉授课,谈到了生与死的思考,“他给我们谈到人大那些硕士、博士的自杀,谈到马加爵,赵承熙,谈到中西不同的爱和宽容,谈到宗教。他说,自杀是勇者的行为,是作为‘人’的自己的行为,你的生命属于你,你可以独立自决,而不要盲目地将自己委托给他者。人死的方式是不同于动物的,自杀让他们回到‘自己’并守护自己的自由,成为‘真正的自己’”。听得这位研究生一时震惊,他当时还给朋友发短信说:“人大的余虹老师正在给我们谈自杀。”岂料半年之后,传来的消息更令他震惊。

余虹学生回忆说,周一,即事发2天前,几位弟子去看望老师,“他的精神还很好”,于是感慨“生死的转念只是天地上须臾之间的事情”。不过,这位学生也透露,事后文学院院长杨慧林曾对学生表示:余老师既不喝酒,又不骂人,心中自然有很多积绪出不来,长期的深度抑郁。对此,杨告诉学生,他并不感到意外,“只是觉得来得太早太突然了”。

余虹有两度不成功的婚姻。其中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1990年代中期,余虹在暨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那时他的前妻割腕自杀,他于是赶回四川在抢救过来的老婆床前伺候了半个月。这段个人生活在当时的暨大中文系被得沸沸扬扬,余虹的“有情有义”还为他博得不少女孩的注视。其后,余虹再婚,然后又离异,如今前妻在一所大学教书,儿子又留学美国,而余虹的父亲早年去世,其母已年届70岁,目前居住在成都,他便一个人在北京生活工作。学生们感叹说,老师的心灵台阶几乎没有人打扫,它太需要呵护了。余虹的一位生前好友便对记者说:“他是死于绝望,对自己的绝望,心灵的绝望。”

完美主义者的悲剧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人,展现在学生和亲友面前的总是微笑和热情。“余虹教授最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记者询问余虹生前好友、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教授陶东风。陶答:“开朗、乐意帮助朋友,是一个非常纯净的人,有人格魅力。”

用陶东风的话来说,余虹没有按照完美主义的原则来要求他人,但是他却用完美主义原则要求自己。对于余虹的死因,陶这样分析:这个世界、这个俗世以及我们自己,本质上不可能完美。彻底“战胜”(实际上是回避)这种不完美的唯一手段就是离开它的寄生地,也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我想这或许是余虹选择离开世界、抛弃生命(因为任何生命都不可能不附隶于有瑕疵的物质世界和身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种选择绝非他的初衷。他曾经苦苦挣扎,但最后绝望了,只好离开这个世界,去天国实现他的唯美主义理想。

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陶东风表示余虹的离世对他打击很大,很多细节都来不及回忆,不过有一件事不需经回忆就跳跃出来。几年前,陶东风买房子搞装修,搞美学的余虹尽其力参与设计,结果“他对于细节的这种苛求常常让我这个房主不胜其烦”。当然,陶东风也还记得今年3月间,余虹在参加自己的学生的博士论文开题时,大谈“唯美主义”是一种“致命的美”,“难以抵抗的美”,“他说得那么激动、那么投入、那么专注,令在场的所有人倾倒。我想,也许余虹就是为了这‘致命的美’而生、而死。”

“许多学者自杀是因为那个动荡与压抑的时代,许多诗人自杀与思想的无法表达与现实物质生活的不尽如人意多少有着关联。但是一个学者、一个国内多所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重点学科文艺学带头人,有着我们这样世俗社会所梦寐以求的光环与文化资本符号的学者,在今天意外的个体事件,不得不使我们对我们所生活的校园语境重新作出自我反思。我宁可相信余先生生前的自我行为与整个时代无关,与我们的命运无关,与我们所在的大学体制无关。”

正如陶东风所言,唯美主义者太累了。余虹的翅膀太沉重,他飞向了大地。
我们自己,本质上不可能完美。彻底“战胜”(实际上是回避)这种不完美的唯一手段就是离开它的寄生地,也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我想这或许是余虹选择离开世界、抛弃生命(因为任何生命都不可能不附隶于有瑕疵的物质世界和身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种选择绝非他的初衷。他曾经苦苦挣扎,但最后绝望了,只好离开这个世界,去天国实现他的唯美主义理想。

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陶东风表示余虹的离世对他打击很大,很多细节都来不及回忆,不过有一件事不需经回忆就跳跃出来。几年前,陶东风买房子搞装修,搞美学的余虹尽其力参与设计,结果“他对于细节的这种苛求常常让我这个房主不胜其烦”。当然,陶东风也还记得今年3月间,余虹在参加自己的学生的博士论文开题时,大谈“唯美主义”是一种“致命的美”,“难以抵抗的美”,“他说得那么激动、那么投入、那么专注,令在场的所有人倾倒。我想,也许余虹就是为了这‘致命的美’而生、而死。”

“许多学者自杀是因为那个动荡与压抑的时代,许多诗人自杀与思想的无法表达与现实物质生活的不尽如人意多少有着关联。但是一个学者、一个国内多所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重点学科文艺学带头人,有着我们这样世俗社会所梦寐以求的光环与文化资本符号的学者,在今天意外的个体事件,不得不使我们对我们所生活的校园语境重新作出自我反思。我宁可相信余先生生前的自我行为与整个时代无关,与我们的命运无关,与我们所在的大学体制无关。”

正如陶东风所言,唯美主义者太累了。余虹的翅膀太沉重,他飞向了大地。

Ⅱ 北师大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名单

北师大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名单如下:

高友鹤,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尿液蛋白质组学。 尿液生物标志物。 蛋衡辩掘白质相互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相关的生物信息学。

孙儒泳,院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虫鼠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师范院校科技教育顾问。

姜帆,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7月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又继续在那里作博士后。2006年2月,博士后出站,同年3月,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

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主讲老师是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主讲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1998年荣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1999年荣获“宝钢优秀教学奖”。主讲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国古代诗体流变》、《吴梅村研究》、《古典文献要籍概述》、《历代诗文名著选》等十几门课程。

Ⅳ 韩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详细资料大全

韩星,男,1960年6月出生,陕西蓝田人。著名儒学、儒教研究专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中和书院院长。

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儒学思想史、儒家经典诠释学、儒(孔)教问题研究。

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国际南冥学研究会副会长、中韩文化交流丛书编委、中国儒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孔子文化全球传播委员会专家顾问团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政治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孔子2000学术网站顾问、《原道》学术委员、《原道》文丛编委、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研究所 *** 研究员、陕西省孔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

出版专著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论》、《儒教问题:争鸣与反思》、《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孔学述论》、《中国文化通论》、《儒家人文精神》等,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

近几年先后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韩星
  • 国籍 :中国
  • 出生地 :陕西蓝田
  • 出生日期 :1960年6月
  • 职业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历,教学科研,学术任职,代表成果,课题荣誉,重要演讲,学术交流,

个人简历

韩星,男,1960年6月出生,陕西蓝田人。先后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分别获文学学士、硕士、历史学博士(中国思想史)。先后工作于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研究室、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现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要致力于儒学文化思想研究。

教学科研

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的教学、研究。曾给本、专科学生、研究生讲授过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通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史专题等多门课程。 曾在《哲学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宗教学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了《先秦儒法源流述论》、《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儒教问题:争鸣与反思》等专著,在学术界产生一定反响,一些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北京大学学报》等全文转载或观点摘编。参与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中国早期文字与文化》、《儒释道三教关系研究》以及《陕西省志·黄帝陵志》、《中国学术思想史·魏晋南北朝卷》等多项重要课题的研究工作。

学术任职

兼任国际南冥学研究会副会长、中韩文化交流丛书编委、中国儒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孔子文化全球传播委员会专家顾问团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政治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孔子2000学术网站顾问、《原道》学术委员、《原道》文丛编委、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研究所 *** 研究员、陕西省孔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

代表成果

著作: 1、编译“三箴言丛书”:《道家箴言录》、《儒家箴言录》(合作)、《佛家箴言录》(合作),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初版,2006年再版,香港容斋出版社1999年版。 韩星教授在演讲 2、专著《先秦儒法源流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3、专著《儒教问题:争鸣与反思》,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版。 4、专著《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5、参撰张岂之总主编《中国学术思想史·魏晋南北朝卷》部分章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6、点校:《南华经注疏》,郭象注,成玄英疏,王雱:《南华真经新传》,《中华道臧》第13卷,华夏出版社2004年。 7、编撰:《吴宓学案》,张岂之主编,麻天祥执行主编:《民国学案》(第四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 8、编著:《儒经贞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 9、编著教材:《中国古代思想简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编著中国经典语录:《天下大同》,《仁者爱人》(合作,第一作者),《和而不同》(合作,第一作者),西安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2009年第二版。 11 、专著《孔学述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2、主编《中和学刊》(一、二辑)、中和丛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10年。 13、主编《国学论衡》第五辑,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 14、研究生教材:《中国文化通论》,获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教材资助,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论文: 1、《郭店楚简儒家天道观述略》,《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2期。 2、《郭店楚简儒家礼乐文明精义辨析》,《人文杂志》,2000年第5期。 3、《儒家的隐者——李柏思想构成探析》,《人文杂志》,2001年第2期。 4、《儒教是教非教之争的历史起源及启示》,《宗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6期转5、《清末民初孔教活动及其争论》,《宗教学研究》,2003年第2期。 6、《郭店儒简的儒法融通》,《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7、《中国大陆关于儒教问题的最新争论》,台湾华梵大学哲学系编《海峡两岸宗教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10月中国台北。 8、《忠恕之道与多元文明的和平共处》,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编《孔学论文集》(二),2004年8月吉隆坡。 9、《香港孔教学院:现代民间儒教的基地》,张立文主编《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和发展》(上下),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孔教——儒家参与多元宗教对话的途径之一》(合作,第一作者),汤恩佳主编:《儒教儒学儒商对人类的贡献——第二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香港:香港孔教学院2006年出版。 11、《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学与中国文化的整合》,《东方论坛》2006年第1期;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编《儒林》第二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12、《秦汉政治文化整合中儒家思想的变异》,《孔子研究》2006年第5期。 13、《孟子的批判精神及其现代意义》,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编《儒林》第三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14、《黄帝与中国原创文化的人文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15、《夏夷之辨及其进近代转型》,刘泽华、罗宗强主编:《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 16、《黄帝祭祀与中华人文精神》,陕西黄帝陵基金会编:《黄帝祭祀与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17、《段正元论儒道与儒教》,垄菲主编《国学论衡》第四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18、《儒家的批判精神与王权政治》,王中江、李存山主编:《中国儒学》第二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11月。 19、《儒经与中国文化》,《中和学刊》第1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0、《秦对儒家思想的吸收》(合作,第一作者),《秦文化研究论丛》第十五辑,三秦出版社2008年。 21、《段正元的孔教思想与实践》,《福建论坛》2008年第2期。 25、《辜鸿铭:中西文明比较视野中的孔教观》,《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1期 26、《荀子的治道及其当代价值》,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编《儒林》第四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28、《霸王道杂之:秦汉政治文化模式考论》,《哲学研究》2009年第2期。 29、《张载“和”哲学论纲》,《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30、《论秦汉政治文化整合过程中法家思想的变异》,《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1、《对于刘泽华<关于倡导国学几个问题的质疑>的质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21日。 32、《儒家教统:教化、教育与宗教》,《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23日。

课题荣誉

1、参与陕西省 *** 特批项目《陕西省志·黄帝陵志》部分章节的撰写。 2、主持校级重点研究课题《儒学·儒教·孔教》研究,已经结项,完全专著《孔教:历程与理念》,25万字,获得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学术出版基金资助,正在联系出版。 3、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早期文字与文化研究”(2005年立项)。 4、参与陕西黄帝陵基金会项目《黄帝文化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5、专著《先秦儒法源流述论》获陕西省哲学学会2006年度特等奖。 6、参与《陕西省志·黄帝陵志》,获陕西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7、论文《儒学与中国文化主体性的重建》获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首届(2007)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8、专著《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获陕西省政治学会2007年度一等奖。 9、主持校级重点研究课题《汉初思想整合与政治文化模式的构建》研究,正在进行。 10、参与张岂之先生总主编的《中国思想学说··魏晋南北朝卷》部分章节撰写,获2009年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二等奖。

重要演讲

1、2006年6月在陕西师范大学为马来西亚教总教师代表团“中国文化之旅”考察团考察西安讲课:“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中的宗教信仰和学术思想”。 讲学 2、2006年8月在北京大学中国管理思想董事长研修班班西安暑期教学点为企业老总讲解《寻求长治久安之道:以儒法整合为核心的秦汉政治文化整合》。 3、2006年8月12日在西安市图书馆“天禄讲坛”为市民讲“儒学与中国文化”。 4、2007年3月31日在西安市图书馆“天禄讲坛”为市民讲“超凡入圣:孔子的人格境界”。 5、2007年5月5日在西安图书馆“天禄讲坛”为市民讲“仁者爱人--儒家的人道精神”。 6、2007年12月在西安生物医学技术学院为中层以上干部讲“孔子教育教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7、2008年6月24日在陕西彬县县委组织部主办的“彬县党建讲坛”系列讲座第六讲为科级以上干部讲《儒家的社会和谐思想以及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8、应香港孔教学院汤恩佳院长的邀请,赴香港出席孔历2559年孔圣诞环球庆祝大典。2008年9月14日,在香港逸东酒店(EATON HOTEL)“中国香港国学大讲堂”演讲“奥运与儒学”。 9、2009年1月23日在西安市图书馆“天禄讲坛”为市民讲“儒教是宗教吗?关于儒教问题的争鸣”。 10、2009年1月30日在西安市图书馆“天禄讲坛”为市民讲“孔子儒学与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 11、2010年2月17日在西安市图书馆“天禄讲坛”为市民讲“看《孔子》电影,听评说孔子”。 12、2010年4月12日应延安大学研究生学院研究生论坛之邀,为延大研究生作了题为《如何重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的学术报告。 13、2010年10月13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学而”讲坛做《儒学是宗教吗?——关于儒学是否是宗教的争论和反思》的学术报告。

学术交流

近几年先后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家和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2000年10月参加在广东五邑大学召开的“陈白沙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白沙主静论——兼论主静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和《白沙、阳明异同论》(与导师合作),后来收入章继光等主编的《陈白沙研究论文集》,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2002年8月参加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的“第六届场与非实体国际研讨会”,会上有论文《场有与中道》参加交流,后来刊登于鞠曦主编《恒道》辑刊第二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2003年7月参加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的“张载关学与曹南冥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儒家的隐者——曹南冥的思想、道路及其意义》在会上宣读,并获得中国人民大学葛荣晋教授和韩国著名学者、南冥学研究院院长金忠烈先生的肯定,论文收入《张载关学与曹南冥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004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第一届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忠恕之道与多元文明的和平共处》在会上宣读,并收入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编辑的《孔学论文集》(二)。 2004年9月30至10月7日在台湾华梵大学举行的“海峡两岸宗教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中国大陆关于儒教问题的最新争论》在会上宣读,并收入《海峡两岸宗教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年12月3日至5日参加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儒家思想在海外的传播和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有论文《香港孔教学院:现代民间儒教的基地》交流。 2005年9月16-18日参加在山东大学召开的儒学全球论坛(2005)暨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有论文《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在会上交流。 2005年12月9日-11日参加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国际儒学论坛·2005”国际学术会议,有论文《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学与中国文化整合》在会上交流,并收入会议论文集。 2006年4月26-28日参加由山东大学和邹城市 *** 合办,在山东邹城召开的儒学全球论坛(2006)——“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有论文《孟子的批判精神及其现代价值》在会上交流,并收入会议论文集。 2006年9月25日至28日,参加在澳门理工学院召开的第四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和”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在会上交流,并收入会议论文集。 2006年12月1-2日参加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国际儒学论坛2006 “儒家思想与跨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辜鸿铭:中西文明比较视野中的孔教观》在会上交流,并收入会议论文集。 2007年7月13至15日参加在上海大学举办的“宗教制度与宗教认同暨第四届宗教社会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道德学社与道德认同》在会上交流,并收入会议论文集。 2007年8月5日至8月8日在山东临沂由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举办的“荀子思想与当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荀子治道及其当代价值》在会上交流,并收入大会论文集。 2007年10月19日至22日参加在韩国庆山市岭南大学召开的“道德恢复和人文学的任务暨东亚人文学会第8届国际学术大会”,论文《春秋德礼思潮及其人文精神》在会上交流,并收入会议论文集。 2007年11月20日至23日赴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参加第四届国际儒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段正元的孔教思想与实践》在会上交流。 2008年11月29日参加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08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儒家仁爱思想的现代价值”,提交论文《仁者爱人——儒家的人道精神》。 2009年8月20-23日参加由国际场有哲学研究所主办、香港道教联合会及香港圆玄学院协办的“第十一届场有哲学研讨会”,提交论文《场有哲学与儒家身心观发微》,并接受了会议专访,发表于道家场有学会(香港)出版的《道场》2009年创刊号。 2009年9月22-26在北京参加国际儒学联合会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和而不同与全球多元文明》。 2009年11月12-14日在广东省肇庆抱绿山庄参加由香港法住文化书院主办、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新加坡南洋孔教会、新加坡东亚人文研究所协办的“百年儒学”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社会儒学——儒学的现代转型与复兴之路》。 2009年12月5-6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参加“国际儒学论坛·2009”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儒家幸福观及其现代意义》。 2010年5月3-5日香港城市大学参加“儒教宪政与中国未来”国际会议,发表论文《三才之道与王道政治》。 2010年5月21-23日在山西新绛县参加“《弟子规》与孝文化研讨会”,发表论文《儒家蒙学教育——儒学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2010年7月24-26日赴云南昆明参加第三届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研讨会,发表论文《珍惜生命,完成人生——从儒家角度讨论自杀问题》。 2010年7月26至8月1日吉林大学参加第十二届场有哲学研讨会“当代哲学范式的转换与哲学发展的新趋向”,发表论文《全真道三教合一的多维向度及其现代意义》。 2010年9月26-9月26日山东曲阜参加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发表论文《儒学的社会维度或社会儒学?——关于儒学发展方向的思考》。 2010年9月24日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参加“儒学与人权”会议,发表论文《儒学与人权理论的价值基础》。 2010年10月7-8日赴香港参加孔历二五六一年孔圣诞环球庆祝大典暨首届世界孔教儒学大会,发表论文《儒家教统略论》。 2010年10月16日-17日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参加庆祝国学院成立五周年“国学前沿问题研究暨冯其庸先生从教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吴宓与清 *** 学研究院》。 2010年10月23-24日,参加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的“汉唐儒学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汉初儒学的思想整合》。 2010年11月6-8日参加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的“首届服饰民俗文化与文学”,发表论文《当代汉服复兴运动的文化反思》。 2010年12月3-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国际儒学论坛·2007”,发表论文《寓教于治——儒家教化与社会治理》。 2011年九月17日在人民大学参加了 百年辛亥 儒家百年 儒家复兴之路 座谈会

热点内容
大学开学我的老师英语版 发布:2024-05-02 04:14:50 浏览:333
世界大学城空间装修 发布:2024-05-02 04:06:56 浏览:570
大学英语预备级答案u7 发布:2024-05-02 04:06:14 浏览:30
北京大学燕园校区游客时间 发布:2024-05-02 03:25:17 浏览:681
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处 发布:2024-05-02 03:20:22 浏览:143
博士后联系导师情况 发布:2024-05-02 03:20:08 浏览:547
王成山教授天津大学 发布:2024-05-02 03:20:05 浏览:311
江南大学贾丽娜老师 发布:2024-05-02 03:17:10 浏览:748
分数低的本科大学高三网 发布:2024-05-02 03:12:34 浏览:857
中医大学生群 发布:2024-05-02 03:10:39 浏览: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