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传旺
㈠ 厦门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怎么样想考他的研究生
本人想考厦大国贸的研究生,请问厦大这个专业在全国排名怎么样?----------------------------------------------教育部学位中心2009年全国学科排名 0202 应用经济学
1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88
2 10001 北京大学 78
3 10034 中央财经大学 75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10384 厦门大学
有哪些有名的老师在那-------------------------------------------------------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拥有一支教学与科研素质较高、年龄与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共有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14人,讲师8人,其中6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现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中央直接联系掌握的高级专家2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同行评议专家1人;此外,聘请王洛林等国内外近20位著名专家为兼职或客座教授。本系教师在国际经贸理论与实务、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别经济与贸易(美日欧盟)、国际货币合作、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市场营销、中国对外贸易理论、服务贸易、商务英语及基础英语等研究领域都有良好的学术建树,尤其在世界经济与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与税收、国际货币关系、国际投资研究、欧盟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反倾销规则、国际市场营销、国际产业竞争力、服务贸易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前沿。2003—2005年,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师共发表了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含论著、教材、译著)10多部,主持国家、省部级和横向课题30多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0多项。
王洛林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2000年明确为正部长级) ,中共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中央委员,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邓力平
经济学博士,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王亚南经济学特聘教授,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庄宗明
著名世界经济问题专家,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黄建忠
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贸易与世界经济类核心刊物《国际贸易问题》杂志编委,全国外贸经理人职业资质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学会副会长,福建亚太合作与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国际商务人才协会副会长,福建省外经贸教育协会副会长。
陈亚温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中国欧洲学会理事。
马元柱
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福建社科院亚太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亚太经济》杂志社社长、总编,并在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招收国际贸易及区域经济合作方向的硕士生。
㈡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现任院长都是谁
现任正院长是洪永淼教授,有多个副院长,,如果想知道详细情况的话,建议去厦大经济学院网站,查看师资队伍,,里面应该会有全经院的老师名单!
㈢ 有厦门大学的学长学姐吗厦大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都有金融学专业,在考研中哪个院校的更好些
简单地说,学的课程差不多,就业方向也差不多。如果你未来想出国读博,建议你去亚南院;如果你想做学术,建议你去亚南院 ;如果你想出来工作,建议你去经院。
亚南院偏学术,其数理和英文要求较高。他的课程是全英文的,而且课程量较整个经院的研究生都要重,到研二还有专业课,因此课余时间较少。学术气氛重。但是他的国际认可度高,要想出国比较容易;
经院研究生现在都分教科类和应用类。金融系的课程在研二上学期基本结束,研二下学期大家都开始找实习了。课业在研一时较重,研二基本轻松。而且,个人觉得,就是经院的教科类研究生也没亚南院的累。= =。
就业时,两个院差不多,看你什么岗位。个人觉得,你如果喜欢搞学术,就去亚南院,个人性格活泼点,想边学边攒社会经验,就来经院金融系吧。
考研时哪个好考,我还不确定,可能是经院的金融学吧,考的人比较多。不过,亚南院的复试更难就是了。
㈣ 陈永志的厦门大学经济学教授
[1] 新时期国际价值变化的背景、特点及启示,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年1期[2]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启示, 学海, 2010年6期[3] 政府行为与产业国际竞争力, 求索, 2010年2期[4]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初探, 福建论坛, 2010年1期[5] 新时期国际价值的变化与国际价值论的发展, 经济学家, 2009年06期[6] 农地使用权流转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刍议, 学海, 2009年3期[7] 马克思服务劳动理论与当代服务劳动的变化, 当代经济研究, 2008年5期[8] 马克思企业管理理论与当代管理劳动探讨,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版[9] 加快科技创新 提升福建民营经济, 福建论坛, 2007年12期[10] 加快科技创新提升福建民营经济竞争力,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7年11期[11] 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看公平与效率问题,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年11月版[12] 马克思企业管理理论与当代管理劳动的变化, 当代经济研究, 2007年第10期[13] 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与公平效率的思考, 理论前沿, 2007年第6期[14] 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两岸产业分工合作探讨, 亚太经济, 2007年6期[15] 两岸经贸发展与海峡经济区构建, 福建论坛, 2007年第4期[16]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动力、条件、及路径选择, 经济学家, 2007年第1期[17] 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与当代国际价值的变化, 当代经济研究, 2007年第1期[18] 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与当代国际价值的变化, 当代经济研究, 2007年第1期[19] 加快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东南学术, 2006年12月[20] 三大差距与社会和谐刍议, 经济中国,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版[21] 三大差距与社会和谐, 当代经济研究, 2006年第3期[22] 新时期国际价值的变化、特点及启示, 经济评论, 2006年4期[23] 略论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 经济学家, 2005年第3期[24] 略论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 经济学家, 2005年第3期[25] 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动力、障碍与路径选择, 经济管理, 2004年第16期[26] 面向21世纪经济学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探索, 厦门大学学报(增刊), 2003年11月[27] 加入WTO后福建个私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措施,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年7月版[28] 价值总量之谜试解, 经济学家, 2003年6期[29] 大力发展融资租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经济管理, 2003年6期[30] 科学技术、科技劳动与价值创造, 经济问题探索, 2003年5期[31] 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制约因素及演进路径, 发展研究, 2002年12期[32] 入世后我国私营企业跨国经营探讨, 改革与战略, 2002年10期[33] 新技术革命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 经济评论, 2002年3期[34]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培养新世纪经济学人才, 厦门大学学报(增刊), 2001年11月[35] 纪念王亚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经济研究, 2001年11期[36] 略论虚拟资本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中国经济问题, 2001年6期[37] 经济学基地班《资本论》教学改革若干设想, 厦门大学学报, 2001年教学专辑[38]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培养新世纪经济学人才, 厦门大学学报, 2001年教学专辑[39] 福建跨世纪海洋经济发展法规建设研究, 《迈向21世纪海洋新时代——论文选》, 2000-2-1[40] 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与居民收入差距, 经济评论, 2004/2[41] 福建民营经济跨世纪发展战略研究, 漳州大学学报, 2000年1期[42] 新世纪经济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厦门大学学报, 2000年教学专辑[43] 试论马克思的商品销售理论, 厦门大学学报, 2000年4期[44] 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 漳州大学学报, 2001年1期[45]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2004年6月[46]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及收入差距问题, 中国经济问题, 2004/2[47]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刍议, 当代经济研究, 2004/8[48] 按生产要素分配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对策, 资本论研究, 2004年10月[49] 入世后我国私营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问题探索,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02年5期[50] 新时期《资本论》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本科教学研讨论文集》, [51] 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刍议, 荣兆梓、吴春梅主编:《中国三农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3月版[52]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外部条件及政策选择, 李天德、朱方明主编:《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版[53] 面向21世纪经济学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探索, 厦门大学学报(增刊), 2003年[54] 加入WTO后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对策选择, 厦门大学学报(增刊), 2003年[55] 马克思市场营销理论初探, 千年交替之际的思索, 2003年[56] 论私营企业的产权制度变迁, 当代经济研究, 2003年9期[57] 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动力,障碍与路径选择, 经济管理, 2004/16[58] 福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发展研究, 2001年12期[59] 入世后我国私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刍议, 亚太经济, 2002年5期[60] 入世后福建个私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开放潮, 2002年9期[61] 我国私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2年7期[62] 浅析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经验, 经济工作导刊, 2002年15期[63] 新技术革命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 经济评论, 2002年3期[64] 科学技术与价值创造, 当代经济研究, 2002年2期[65] 私营企业主管理劳动的性质特点分析, 经济学家, 2002年2期[66] 正确处理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产业的关系,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2期
㈤ 请问一下厦大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到底有什么区别
亚南院
1.亚南院偏学术,其数理和英文要求较高。
2.他的课程是全英文的,而且课程量较整个经院的研究生都要重到研二还有专业课,因此课余时间较少。
3.学术气氛重。但是它的国际认可度高,要想出国比较容易。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简称“研究院” ,或“WISE”)成立于2005年6月,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为基础、依托于“985工程”二期项目。
WISE是一个实体性的教育科研机构,下设计量经济学研究中心、金融经济学研究中心、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王亚南学术思想研究中心、现代统计学研究中心、计算与数据中心、厦门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中心、SAS计量经济学卓越中心、康奈尔合作中心以及高级教育培训与咨询中心。
经济学院
1.理论上育人和科研五五开,但实际上科研的实际含量估计占不了那么大比例。
2.经院研究生现在都分教科类和应用类。金融系的课程在研二上学期基本结束,研二下学期大家都开始找实习了。
如果从就业来讲,经济学院好一点。
(5)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传旺扩展阅读: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被誉为“南方之强” 。
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福建省和厦门市共建高校。
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入选“211工程”、“985工程”,“111计划”、“珠峰计划”、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厦门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一侧是南普陀寺,一侧是白城沙滩与胡里山炮台,与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隔海相望,包括群贤楼群、建南楼群、芙蓉楼群以及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在内的厦门大学早期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8个学院(含88个系)和14个研究院,有专任教师265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75人,有在校学生近40000人(含外国学历留学生1437人),其中本科生20045人、硕士研究生16172人、博士研究生3647人。 截至2018年5月,厦门大学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㈥ 厦门大学会计系的系主任是谁
会计系系主任史继坤:财会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撰稿:会计系 2010年10月26日
10月15日,会计系主任史继坤在主楼群3号楼大报告厅为会计系10级新生开展了题为“财会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的专题讲座。这次讲座延续了上次的话题,并作出了详细的分析。
史主任先介绍了学科发展动态,指出现今国内的会计法规与国际上相较70%是一样的,然而会计核算的人才十分紧缺。此外,拥有ACCA证书对于财会专业人士来说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接下来,史主任为大家分析自我发展规划的方向,分别是考研、闯事业以及出国。其中,考研最重要的科目便是数学和英语,这是困扰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史主任告诉大家,想要圆梦,就要一步一脚印,慢慢累积。
随后,史主任介绍了成为紧缺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史主任还提出,同学们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认为的正确观点,现在看来未必是正确的。大家要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自己的学习和思维能力。过了将近半学期,大家都应该为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作出相应调整。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将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的必备条件。然而,许多同学还未适应这样的学习习惯。但是,史主任通过“十指交叉”的游戏告诉大家,习惯是可以改变的,“21天便可改变命运”。只要你坚持下去,便可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最后,史主任给大家送出了一些寄语,“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
㈦ 求厦门大学财政系的知名教授以及他的著作有哪些比如出的书等
中国财政巨擘邓子基...
厦大的路过...
㈧ 厦大经济学院有几个院士分别是谁
经济学院没有院士。
院士指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没有包括一般意版义上的权社会科学领域
现在比较流行的词是“文科资深教授”,学校官方网站上列出来的是会计方面的葛家澍(现在属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财政的邓子基、高等教育方面的潘懋元
㈨ 有人熟悉厦门大学金融系的教授吗他们的学术水平等等
有一些不错,有些不是特别好,金融学的老师像何孝星,朱孟楠都是不错的老师,金工三专大强人郑振属龙、林海、陈蓉都非常牛。不过越牛的老师要求越高,比如据说郑振龙研究生要前两名才可以。。。。但仍然有一些实力不强,上课比较水,但给分都还可以
㈩ 请问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有哪些哪个比较好教授特点是什么
你可以登陆管理学院的主页,里面有硕导简介,具体最好有那里的同学打听清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