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复旦大学余龙教授

复旦大学余龙教授

发布时间: 2021-02-13 00:12:03

Ⅰ 余龙的介绍

余龙,男,1954年来11月出生自,贵州省镇远县青溪镇青溪村人,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人类基因组学和肿瘤分子遗传研究。现任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兼职是中国遗传学会人类基因组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Ⅱ 简述大肠杆菌对进化生物学的贡献,并举例说明实验过程。

模式生物——大肠杆菌;摘要:模式生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材料,目前公认;的常见模式生物有大肠杆菌、噬菌体、酵母、线虫、果;关键词:大肠杆菌模式生物生命科学一、大肠杆菌简介;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是Es;二、大肠杆菌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各领域所做的贡献;2.1大肠杆菌用于基因突变研究;突变型生物体在研究基因及蛋白质的性质的过程中扮演;定的诱变剂

模式生物——大肠杆菌
摘要: 模式生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目前公认的用于生命科学研究
的常见模式生物有大肠杆菌、噬菌体、酵母、线虫、果蝇、斑马鱼、小鼠、拟南芥等.其中大肠杆菌对生命现象的揭密和探索等都所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历史轨迹、各自优势、技术手段、热点研究、发展前景等系统而又简要的了解,
有助于具体而又生动地体察到大肠杆菌在今天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推动生命科学不可替代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模式生物 生命科学 一、大肠杆菌简介
大肠杆菌(Escher i chia col i ) 是Escherich 在1885 年发现的, 在很长的时间里, 一直被认为是正常肠道菌落的组成部分,
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期,一些科学家才认识到一些含有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大肠杆菌作为研究生命科学中外源基因表达的宿主,
遗传背景清楚,技术操作简单,培养条件简单,所以大肠杆菌的大规模发酵经济, 倍受遗传工程专家的重视。目前大肠杆菌是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表达体系,
常作为高效表达的首选体系。20 世纪70 年代, 通过对大肠埃希菌的研究发现了操纵子学说并且绘制成了完整基因图谱, 基因组全序列完成, 全长为5 Mb, 共有4
288 个基因, 同时也搞清了所有基因的氨基酸序列。62% 的基因功能已经阐明, 仍有38% 基因功能尚未完全搞清。
二、大肠杆菌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各领域所做的贡献
2.1 大肠杆菌用于基因突变研究
突变型生物体在研究基因及蛋白质的性质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一
定的诱变剂如: HNO2、烷化剂等, 可使野生型大肠杆菌诱发突变, 从而产生突变型。常见的大肠杆菌突变型大体有两种类型: ①合成代谢功能的突变型(
anabolic functionalmutants)它是指在某些外界作用条件下, 基因组中部分基因发生突变时, 有些生化反应就不会正常进行,
因而使某些代谢失衡, 菌体也不会在基本培养基上存活, 这种突变多为条件致死突变。这种突变型的产生,
主要用于研究该突变基因的具体功能,对其进行准确定位。②分解代谢功能的突变型( catabolic funct iona
lmutant)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利用比葡萄糖复杂的不同碳源, 因为它能把复杂的糖类转化为简单糖类,
这些降解功能是细菌体一系列酶的产生所致。而当决定该酶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后, 就产生了相应的突变型。运用这种方法, 人们可用一定的选择培养基对突变型进行筛选,
然后与野生型大肠杆菌基因组相对照, 可得该突变基因的相应碱基顺序, 从而为人们更好地了解某些基因的位置及功能奠定了基础。
2.2 大肠杆菌“性别”的研究
长期以来, 在遗传学研究中发现,
大肠杆菌主要通过无性方式繁殖。1946年,Lederberg和Tatum在研究大肠杆菌间遗传物质交换的过程中首次发现了大肠杆菌也有性别, 后来进一步研究表明,
决定大肠杆菌“性别”的主要因素是一重要质粒F因子。通过F因子进行遗传物质的传递大大提高了遗传物质重组的概率,
这就是现代基因工程研究中把质粒作为目的基因载体的一个非常有力的理论根据。另外,科学家通过F因子与大肠杆菌染色体某些基因进行重组,
形成了转移频率很高的Hfr菌株,通过Hfr菌株的不同非选择标记与F细菌染色体在不同时间形成重组子的频率,
创造性地提出了中断杂交作图法,从而对大肠杆菌菌株的部分基因进行了准确定位,为以后进行细菌染色体测序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3 大肠杆菌与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在物体长期进化过程中, 经历了从原核到真核的进化过程。最简单的原核生物在不同的细胞周期需要不同的基因产物, 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调控各种基因的表达活性,
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条件。大肠杆菌作为一种结构简单、取材广泛以及培养较方便的原核微生物,早在40多年前,
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通过对不同大肠杆菌乳糖代谢突变型的调控基因作用的研究,他们发现在大肠杆菌中有3种酶基因一起被表达,
分别为-半乳糖苷酶、透性酶和酰基转移酶基因, 在此之前有一段DNA序列为基因表达的调控序列,
它包括阻遏物基因、启动基因和操纵基因。阻遏物与操纵基因结合而阻止结构基因表达; 当诱导物与阻遏物结合后,
就启动结构基因表达。这几个基因和一套表达的调控序列称为操纵子。这可以说是最早研究蛋白质表达的最简单的调控系统。
2.4 基因工程中的质粒载体的重要来源
质粒是把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使之得以复制和表达的载体。从20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诞生以来,
科学家已通过实践从大肠杆菌中筛选出了多种性质优良的载体。如美国的Botivar等构建的PBR系列, 如PBR322、PBR325等,
其中PBR322就是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另外科学家们还根据具体需要改建了多种类型的优良载体, 并已应用于科研实践中, 收效明显。如:
中科院遗传所把带有固氮基因的质粒PRD1 从大肠杆菌(K12jc5564)转移到无固氮能力水稻根系菌4502Y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固氮能力。
2.5 分子克隆中的受体
基因工程也称为DNA重组技术, 它是将外源目的基因转入某种质粒载体, 然后,通过载体转入受体细胞, 然后受体细胞大量增殖形成无数克隆。大肠杆菌以其
特殊的生物学特性而被选作为目的基因的受体, 应用十分广泛。在我国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克隆目的基因生产基因药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例如: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和复旦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合作, 将化学合成干扰素基因插入大肠杆菌, 该工程菌表达的干扰素,每升发酵液可达2×10^9单位,
生产前景看好。北京大学蛋白质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大肠杆菌为表达系统, 生产出了基因工程人胰岛素等。
参考资料:
《生命科学研究》 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模式生物 王凯
《动物医学进展》 模式生物及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意义 罗盘棋, 王新华, 薄新文
《生命的化学》 2000 年20卷2 期 酵母: 一种模式生物 刘 擎, 余龙 《生物学教学》 2005年(第30卷)第11期 模式生物 席兴字
《生物学教学》2008年(第33卷)第2期 重要的模式生物- 大肠杆菌 王瀚

Ⅲ 余龙的人物经历

1969年11月,刚从中学毕业的余龙应征入伍,走进了人民解放军的大学皎里,刻苦锻炼,努力学习,受到部队指战员的一致好评,历任战士、文书、班长。
1974年9月,经过部队的逐级推荐和考试选拔,进入第―军医大学学习。
1976年10月光荣加人中国共产党。
1978年3月,余龙经过三年半的严格、全面系统的临床医学学习之后,毕业分配回原部队团卫生所工作。他一回到部队,马上就投入到当时正在进行的唐山抗震救灾后的恢复建设中。三个月之后,由于其所在团在抗震救灾中和灾后的恢复建设过程中功勋显著,被基建工程兵兵部选中,派到新疆执行新疆钢铁生产基地建设任务。在距乌鲁木齐市40公里的戈壁滩上,余龙不顾路途劳累,带领卫生员当夜就搭好了帐篷,第二天立即投工作,开始接待病员,部队由于旅途劳累和气候的不适应,初到之时发病率骤升,门诊小组不得不白天看病,夜晚出诊,有时白天要完成70―80人的就诊,一个晚上得出诊3―4次。由于所在部队慢性病患者较多,余龙利用休息时间,―个班―个班地做体检,并且建立起健康档案。之后蔓焰谴建设了防蝇厨房和食堂,建起了标准的卫生厕所,给战士们讲授防病知识,组织卫生检查评比等,有效地降低了部队的伤病发生率。对于难治的疾病,余龙就带上一批病员到乌鲁木齐市各家医院求医以帮助确诊,买不到的药就托人去内地买。自己则把在学校的课本翻出来,结合上课和实习时的笔记,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好了不少老战士多年来未愈的疾病,看到战友们康复后的喜悦,自己也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一边为战士治病,一边开办卫生员培训班,培养了10名合格的部队卫生员。
1979年,由于成绩突出,他所在卫生所被评为兵部先进单位,受到通令嘉奖,余龙个人被授予“模范军医”称号,荣立三等功。
1980年9月,其所在部队已经完成了在新疆的任务,奉命出疆调往南京军区,驻防在安徽省马鞍山市。
1982年初所在部队进行缩编调整。团党委在他的多次情求下,经请示师部同意之后,他报考了研究生。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1982年9月进入中山医科大学,主修神经遗传病学,大学研究生阶段,科研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年3月毕业后,因原部队在大裁军中已集体转业地方,在导师刘焯霖教授和医院领导的极力挽留下,他从广州军区政治部以副营职军官身份转业进入中山医科大学工作。
1987年3月考入中山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博士点,受中山医科大学派遣前往复旦大学遗传所完成博士论文,从而成为中山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师从刘焯霖、刘祖洞和柴建华三位教授。其成绩作为科研成果的主要组成部分,获国家卫生部科技二等奖。
1990年10月取得医学博士学位,进入复旦大学生物博士后流动站,在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院士和赵寿元教授的指导下学习。
1991年恰好是美国科学界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项目的第二年,由于这一研究方向极其重要,在谈家桢院士和赵寿元教授的授意下,余龙开始创建复旦大学人类新基因研究室。

Ⅳ 贵州镇远有没有古代名人

周达文(1902--1937年),俄语名邱贡诺夫,汉族,镇远县舞阳镇人。父周英曾留学日本,担任过中国驻日外交官。达文本名达定,在镇远上小学和中学,1920年春举家迁到北京与父亲同住,用二哥达文的中学毕业文凭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遂更名达文。11月,达文出席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首次会议。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达文由青年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往来于北京、上海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并为党中央翻译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往来的文件、信件。1925年,达文受党中央委派,任赴苏学生临时支部书记,率150多名青年由上海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达文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担任教务和翻译,曾就中国革命的有关重大问题写信向斯大林求教。1927年4月9日,斯大林给达文回了信(这封信以“给邱贡诺夫的信”为题,选人《斯大林全集》第九卷)。5月13日,斯大林到中山大学发表长达三个小时的讲话,达文担任翻译。7月,达文调入列宁学院,任中国部负责人。1932年,调到伯力地区,担任中文报《工人之路》总编辑。1937年苏联开展大规模“肃反”,王明伙同康生诬告达文等人为“托派”、“间谍”。7月,达文在伯力被捕,12月遇害,当时年仅35岁。1985年,中共贵州省委组织人员对周达文的历史进行查证,完全否定了王明等人诬陷给达文的罪名。1987年4月,中共贵州省委上报中共中央组织部,12月1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复,为周达文平反,恢复荣誉。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周达文蒙冤50年后,终于昭雪。 谭钧培(1828—1894),镇远人。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官江西监察御史、江苏常州、苏州知府,山东、湖南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漕运总督,江苏巡抚并充任对巴西国换约大臣、湖北、广东、云南巡抚并两度兼署云贵总督。任上,刚毅严明,严禁浮冒,整肃弊端,严处贪官,赏罚分明,疏导淮河,筑堡垒、修工事以御外敌,政绩卓著。慈禧太后称他“办事认真、克勤其职”,并以德宗名义赐舍,为其建造宅第,光绪皇帝为其题赐“中丞第”竖额。 余龙(1954年11月---),贵州省镇远县青溪镇青溪村人,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人类基因组学和肿瘤分子遗传研究。现任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兼职是中国遗传学会人类基因组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聂远 (1978年---),贵州镇远县人,当红影视明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远哥”他的家乡就在这里就在这美丽而古老的地方—镇远。2008年其家乡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雪灾,他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家乡捐了款,前一年他还亲自到家乡,参加捐建希望小学仪式。

Ⅳ 帮帮!!!谁有电力系统的个人先进材料给看一下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集体名单

序号实验室名称

1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2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4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5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6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7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8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9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10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11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2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3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14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5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6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7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18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1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2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23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24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25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26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27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28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9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30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1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2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33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4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5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6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37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名单

序号姓名性别职称实验室名称

1安芷生男研究员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

重点实验室

2白以龙男研究员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曹健林男研究员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常文瑞男研究员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5陈竺男研究员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6陈大融男教授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7陈国良男教授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8褚健男教授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9褚君浩男研究员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0段恩奎男研究员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

11范维澄男研究员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2冯登国男研究员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13冯守华男教授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

14刚铁男教授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

重点实验室

15龚健雅男教授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

重点实验室

16管欣男教授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17桂建芳男研究员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

重点实验室

18郭烈锦男教授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

实验室

19郝小江男研究员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

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何天白男研究员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

21侯晓远男教授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22侯云德男研究员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3胡国渊男研究员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24黄伯云男教授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25黄卫东男教授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6贾培发男教授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

实验室

27贾锁堂男教授量子光学和光量子器件

国家重点实验室

28蒋民华男教授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29黎乐民男教授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

重点实验室

30李灿男研究员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31李靖男教授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

实验室

32李爱珍女研究员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33李润培男教授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4卢柯男研究员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

实验室

35卢强男教授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

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36罗毅男教授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7罗平亚男教授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38麻生明男研究员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9马巍男研究员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40马胜利男研究员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1马颂德男研究员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42闵乃本男教授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

实验室

43穆西南男研究员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44秦大同男教授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45石教英男教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46田昭武男教授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

47童光志男研究员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

实验室

48涂永强男教授功能有机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49王琳芳女研究员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

实验室

50王永学男教授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

实验室

51王正国男研究员创伤、烧伤与复合伤研究

国家重点实验室

52吴国雄男研究员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53夏家辉男教授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4项海帆男教授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55徐懋男研究员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

56徐僖男教授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

实验室

57许宁生男教授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

实验室

58薛其坤男研究员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59薛群基男研究员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60杨志峰男教授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

重点实验室

61叶朝辉男研究员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

重点实验室

62叶声华男教授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

重点实验室

63尤肖虎男教授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64游效曾男教授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65余龙男教授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66袁亚湘男研究员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

实验室

67詹怀宇男教授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68张礼和男教授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

重点实验室

69张启发男教授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70张仁和男研究员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71张卫华男教授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72张永莲女研究员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73赵忠贤男研究员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74郑楚光男教授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75郑厚植男研究员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管理人员

序号姓名性别职称单位

76龚克男教授清华大学

77李明辉男高级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

工程师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78刘丽曼女高级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

工程师

79孙晓兴女高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工程师计划局

80谢天生男研究员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81章荣德男教授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82郑传临男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

保护研究所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突出贡献者名单

周光召宋健师昌绪韦钰马德秀

973计划先进个人名单

序号姓名性别职称单位

1 曹雪涛 男 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2 常文瑞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3 陈创天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4 陈木法 男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5 陈难先 男 教授清华大学

6 陈鹏飞 男 副教授南京大学

7 陈受宜 女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

生物学研究所

8 陈文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9 陈益民 男 教授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10 陈涌海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11 褚君浩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

研究所

12 崔保群 男 研究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13 崔磊 男 副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14 丁健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15 方盛国 男 教授浙江大学

16 付小兵 男 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4医院

17 高秀梅 女 副研究员天津中医学院

18 龚旗煌 男 教授北京大学

19 顾钧 男 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 韩恩厚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1 韩秀峰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2 韩正甫 男 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3 韩忠朝 男 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24 郝天珧 女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

物理研究所

25 胡岳华 男 教授中南大学

26 黄如 女 教授北京大学

27 黄薇 女 研究员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

28 贾士荣 男 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

研究所

29 金亚秋 男 教授复旦大学

30 景益鹏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31 匡廷云 女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32 雷加强 男 研究员新疆资源环境中心

33 李晓兵 男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34 李晓明 男 教授北京大学

35 李自超 男 教授中国农业大学

36 林东昕 男 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研究所

37 刘昌明 男 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

38 刘云圻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39 刘中民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

研究所

40 卢柯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1 卢孟柱 男 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

研究所

42 卢强 男 教授清华大学

43 吕龙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

研究所

44 骆仲泱 男 教授浙江大学

45 马柱国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6 倪允琪 男 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47 欧阳颀 男 教授北京大学

48 潘建伟 男 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9 裴钢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

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

生物学研究所

50 裴京 男 副研究员清华大学

51 祁海鹰 男 教授清华大学

52 乔方利 男 研究员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53 饶子和 男 教授清华大学

54 沈平平 男 教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55 史学正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56 唐启升 男 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

水产研究所

57 陶文铨 男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58 田军 男 讲师同济大学

59 王斌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60 王启明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61 王清印 男 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

水产研究所

62 王涛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

与工程研究所

63 王宪 女 教授北京大学

64 王学求 男 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勘查研究所

65 王远 男 教授北京大学

66 王振林 男 教授南京大学

67 闻海虎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68 翁宇庆 男 教授钢铁研究总院

69 吴枚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70 吴文俊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

科学研究院

71 肖文交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

物理研究所

72 肖云汉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73 徐林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74 徐祥德 男 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75 许甫荣 男 教授北京大学

76 薛勇彪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

生物学研究所

77 严纯华 男 教授北京大学

78 颜天 女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79 杨华中 男 教授清华大学

80 杨建义 男 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

信息技术研究所

81 杨金龙 男 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2 杨立中 男 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3 杨玉良 男 教授复旦大学

84 尧命发 男 副教授天津大学

85 姚檀栋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86 叶凯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

物理研究所

87 应明生 男 教授清华大学

88 袁正宏 男 研究员复旦大学

89 曾嵘 女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

研究院

90 张海峰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91 张培震 男 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92 张希 男 教授清华大学

93 张兴栋 男 教授四川大学

94 张亚平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95 张永莲 女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

研究院生化细胞研究所

96 张宗玉 女 教授北京大学

97 赵春华 男 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

研究所

98 赵春江 男 研究员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99 赵文智 男 高级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工程师

100 赵颖 男 教授南开大学

101 郑晓瑛 女 教授北京大学

102 钟宁宁 男 教授石油大学(北京)

103 周雪平 男 教授浙江大学

104 周忠和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

古人类研究所

105 朱英国 男 教授武汉大学

106 宗保宁 男 高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工程师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热点内容
湖南大学日语考研 发布:2025-08-10 00:29:23 浏览:264
大学老师水课 发布:2025-08-10 00:21:49 浏览:386
美国中部大学排名 发布:2025-08-10 00:16:47 浏览:777
淘宝大学杨柳老师 发布:2025-08-10 00:16:35 浏览:297
地理位置好的美国大学 发布:2025-08-10 00:15:39 浏览:850
大学教授以上级别 发布:2025-08-10 00:15:36 浏览:567
国际大学物理专业 发布:2025-08-10 00:08:08 浏览:224
青海师范大学考研英语参考书 发布:2025-08-10 00:07:00 浏览:989
贵州大学2017博士 发布:2025-08-10 00:06:07 浏览:989
写给大学老师的英语信 发布:2025-08-10 00:06:04 浏览: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