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地质奚教授
『壹』 学术会议通知格式范文6篇
学术会议是一种隐蔽的、体面的 文化 消费方式,其以文化为载体,团结了学术场域里的精英,在经济资本的基础上,加强了社会资本的整合,于是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术会议通知的格式 范文 ,仅供参考。
学术会议通知格式范文一:时间:xx年x月x日下午两点(明天下午)
地点:卫生局三楼会议室
主讲人:市人民医院神内科主任:吕海东
讲课内容: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与危险因素分析
参加人:1.市直第一、二、三院,中医院,保健院(内科主 任、副主任、主治医师),每个医院不超过5人
2.各乡镇卫生院一人
会议名称
xxxx:
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和光学领域的研究 热点 。得益于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纳米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发展和应用,生物医学光学成像为医学领域提供并将继续开拓为追求人类健康所期望的各种生物医学研究 方法 和生物医学仪器。召开本次讨论会,正是基于这样的交流需要,邀请各位在光学或医学领域做出一定成就的专家学者,回顾 总结 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的成就,同时积极展示最新的前沿研究和应用成果,并探讨今后的发展方向,促进该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应用。希望您届时光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会议主要内容:1、宣读学术论文;2、交流教学和科研 经验 。
二、 出席会议的代表应向大会提交学术会 议论文 摘要。
三、 会议的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由大会负责,往返交通费由代表自负。
四、 接到会议通知后,请即向会议筹备组寄回登记表(电子邮件或传真均可,
会议开前三天没有寄回登记表,即视为不出席会议,不再安排食宿)。
五、 会议时间:
六、 会议地点:
七、 代表登记表和会议论文投稿邮箱:*@*****
八、 联系电话:000-‐00000000(人名);传真:000-‐ 00000000
附:会议登记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国籍 主要职务
联系电话 往返抵离时间
备注:
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和中国材料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定于XX年11月10-13日在福建厦门召开。这将是一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员广泛的学术盛会。本届会议旨在通过广泛的学术和信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明确研究方向,推进我国的疲劳与断裂研究的发展。第一轮 征文通知
1、会议主要内容
1)材料的断裂与循环形变的晶体学
2)断裂与疲劳损伤的微细观方面
3)金属材料的断裂与疲劳行为
4)非金属材料与新型材料(包括工程塑料、生物材料、建筑材料、陶瓷、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材料等)的断裂与疲劳行为
5)环境对材料与结构的断裂与疲劳的影响
6)载荷谱和随机载荷下材料与结构的疲劳与断裂
7)材料和结构的疲劳寿命估算、可靠性、延寿及老龄化分析
8)计算断裂力学、实验断裂力学、概率断裂力学及可靠性
9)线弹性弹塑性断裂、界面断裂、动态断裂
10)断裂与疲劳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理论
11)材料疲劳与断裂研究中的实验及测试技术
12)抗断裂与疲劳的设计技术
13)断裂与疲劳的的失效分析
14)断裂与疲劳理论的典型工程应用
15)断裂与疲劳分析软件及材料数据库
2、会议征文
凡未经正式刊物发表,与材料的疲劳和断裂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工程经验、设想及建议等均可以论文形式应征。应征论文必须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流畅、图表清楚,一般约为5000字以内(3页),计量单位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的有关规定,并附word文件类型的软盘、email word文件到会议秘书处或在线投稿。论文经专家审阅后给予书面答复。经评审合格的论文将在《机械强度》杂志(增刊)上正式出版。接到论文录用通知和论文收费通知后汇交会议注册费600元(学生400元)和版面费600元/篇到《机械强度》杂志社,每超过一页加收200元。不交会议注册费和版面费的论文,将不编入论文集(期刊)中。已经录用的稿件将付一定稿酬。没被录用的稿件恕不退回,请自留底稿。
欢迎全国各地从事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高校师生踊跃投稿,同时也欢迎暂无论文但对会议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会议。
3、会议地点
会议地点在厦门市鼓浪屿别墅酒店(厦门市鼓浪屿鼓声路14号,电话:0592-2062418;传真:0592-2060165), 会议不安排接站,请注意到厦门后,一定要到厦门旅游客运码头上船。会议期间食宿自理。
4、重要日期
提交论文摘要截止日期: XX年3月30日
提交论文全文截止日期: XX年5月1日
论文录用通知: XX年6月1日
汇交版面费截止日期: XX年7月15日
会议召开日期: XX年11月10-13日
5、技术展示和产品宣传
欢迎在本次会场内设置与会议内容相关的宣传 广告 (以材料、图片、样品和软件为主)。
6、特别提示
本次会议将邀请日本和我国知名专家学者就疲劳与断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等方面作若干专题 报告 。
7、应征论文参考格式
“机械强度”的论文格式:题目、作者、工作单位、摘要(250字),关键词(5-8个),中图分类号,英文题目,作者名字的汉语拼音和工作单位的英文译文,以及 文章 的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
由于“机械强度”被美国工程索引和英国的“科学文摘”等收录,为了便于国际著名检索刊物和 其它 信息机构采用,英文摘要应详细,尽可能反映文稿的主要内容,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所论述的主要信息;避免使用第一人称,应包括目的、过程及方法,结论三部分。字数不得少于900个印刷符号。
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编号 作者(姓列名前). 论文题目.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编号 作者(姓列名前). 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 起-止页码 文中图表附最具代表性的,并一律安排在正文中.图表题请附中英文对照稿。 稿末写明作者的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包括省、市、县名)、单位、职称、职务、学位、学术简历、研究领域和主要成就;详细通讯处、e-mail、电话及传真号。
8、会议主办: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和中国材料研究会
会议承办: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学术会议通知格式范文篇四:第五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通知(第一号)
为充分展示我国应用地球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工作者学术交流,推动应用地球化学学科发展,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应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拟于xxxx年9月在长春召开第五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会议重点围绕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环境质量调查评价、农业土壤及生态等应用地球化学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测试技术等方面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大会交流议题亦将覆盖应用地球化学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主要议题:
1. 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地球化学
2. 油气及能源勘查地球化学
3. 矿床地球化学
4. 有机地球化学
5. 环境与生态地球化学
6. 地震与自然灾害地球化学
7. 地球化学工程学
8. 应用地球化学新理论、方法与技术
9. 地球化学信息提取及数据综合处理
10.地质样品分析测试技术
11.地球化学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发起和主办单位: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应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
吉林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南京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长安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吉林省地质学会
吉林大学矿产资源研究院
地球信息探测仪器 教育 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研究所
吉林省发改委地下空间探测工程实验室
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高校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会议组织机构:
学术委员会
主任:於崇文 刘丛强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 俊 毛景文 王世称 王京彬 王瑞江 邓军 叶天竺 任天祥 朱立新 陈仁义 侯增谦 胡瑞忠 奚小环 柴育成 彭省临 吕志成 郭进义
学术指导委员会(以姓氏笔画为序)
张本仁 陈毓川 欧阳自远 莫宣学 高 山 谢学锦 翟明国 翟裕生
组织委员会
主任:刘 财 张德会
委员:
成秋明 杜建国 方维萱 严光生 王学求 邓吉牛 戴塔根 周永章 鲍征宇 燕长海 凌洪飞 陶明信 韩润生 曹志敏 罗先熔 郝立波 赵克斌 黄智龙 张连昌 沈存利 徐文喜 康明 杨万志 施泽明 潘家永 李振生 龚庆杰 秘书长:郝立波 柴社立
联系秘书:赵玉岩
会议征集论文
征集大会论文及摘要。论文择优以专辑形式在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xxxx年第5期出版。格式参照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要求。投稿网址为http://xuebao.jlu.e.cn/dxb/,并标注“第五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
摘要一般控制在2-3个版面(包括参考文献在内,每个版面1200个字符),以大会论文集形式印刷。通过电子邮件向大会秘书组提供电子文档。
要求xxxx年6月30日前提交正式论文/摘要。
主要内容
1、开展学术交流。
2、召开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应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3、评选青年学者和学生优秀论文。
4、会议期间为有关组织和公司提供条件,进行业务宣传、产品介绍及技术成果展示。
5、会后野外地质考察。
会议地点与时间
吉林大学,xxxx年9月中下旬
重要截止日期
第一轮会议通知回执:xxxx年4月30日
第二轮会议通知:xxxx年5月30日
论文接收截止时间:2012年6月30日
会议秘书处联系方式
学术会议通知格式范文篇五:关于第四届金属间化合物学术研讨会的会议通知金属间化合物与非晶合金学会各成员单位:
为提高我国金属间化合物科研水平,推动我国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按照CMRS-金属间化合物与非晶合金分会的计划,定于xxxx年11月27日至30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举办第四届金属间化合物学会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将与“xxxx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院士行暨攀枝花钒钛(国际)论坛”同期举行。
第四届金属间化合物学会学术研讨会将就我国近年来金属间化合物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生产应用进行交流;会议将邀请著名专家作金属间化合物发展特邀报告,推动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
欢迎我国从事金属间化合物及相关领域科研、生产及商贸等业界人士积极向大会投稿和前来参会。论文并非参会的必要条件,欢迎金属间化合物领域学者积极参会交流。会议通知如下:
一、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金属间化合物与非晶合金学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 席:陈玉勇 哈尔滨工业大学
林均品 北京科技大学
郭建亭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陈 光 南京理工大学
胡鸿飞 攀钢集团研究院
秘书长:孔凡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三、会议时间地点
时 间:xxxx年11月27日至30日 地 点:四川省攀枝花市红格假日酒店
地 址: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温泉度假开发区
酒店电话:0812-8782999 四、会议日程安排
xxxx年11月27日全天: 报到
xxxx年11月28日上午:xxxx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院士行暨攀枝花钒钛(国际)论坛 主题论坛
xxxx年11月28日下午:第四届金属间化合物学会学术研讨会 xxxx年11月29日全天:第四届金属间化合物学会学术研讨会 xxxx年11月30日全天:参观或返程
五、论文要求及出版事项
1. 会议接受中文论文,论文必须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2. 为保证论文的原创性与质量,组委会将组建专家评审组对提交的论文进行评审、筛选,符合要求的论文将被录用,并编入会议论文集。
3. 论文集论文经过正常评审程序评审后,拟在《稀有金属》出版,请认真准备,文责自负。论文一旦录用,须按时交纳相关杂志规定的版面费至编辑部,方可发表。
六、会务事项
1、本次会议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2、攀枝花是西部阳光城,冬季平均气温20度左右。每年11月-12月属旅游旺季,请务必在10月15日前将参会回执表(见附件)传真或电子邮件发到会议联系人哈工大王晓鹏,以便安排。
3、红格假日酒店内有温泉(自费),代表可自备泳衣。
4、北京、成都、重庆、深圳有航班直达攀枝花。昆明、成都都有火车、汽车直达攀枝花。
5、如需接站请与攀钢研究院贺同正联系。 七、注册费
1、本次会议收取会议注册费: 1500元/人
学生注册费(凭有效证件): 800元/人 非注册陪同人员:600元/人
(注:10月30日前交注册费在上述标准上优惠100元) 2、注册费交付方式:
(1) 9月30日前通过银行直接汇款至(汇款时请注明“第四届金属间化合物学会学术研讨会会议注册费和参会者姓名”, 凭银行汇款单参会时直接换取正规发票。):
收款单位: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攀枝花工行炳支; 账号:2302328109022107864
(2)参会时交付(条件限制,只收取现金)
3、交付注册费联系人:董雅君 13808140125 0812-3380515
八、会议联系人
王晓鹏(哈工大) 13633661095,0451-86418802 贺同正(攀研院) 13982345005,0812-3380568 九、会议重要时间节点
征文通知 xxxx年5月20日 论文摘要截止日期 xxxx年10月8日 论文全文截止日期 xxxx年10月20日 正式会议通知 xxxx年9月10日 参会预登记回执 xxxx年10月20日 论文录用通知 xxxx年10月30日 论文全文修改稿截止日期 xxxx年11月15日
会议时间 xxxx年11月27日至30日
学术会议通知格式范文篇六:广东省气象学会关于召开十一届四次理事会暨第十届青年气象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同志:
为了交流气象研究成果与业务技术经验,根据学会理事会的工作安排,经研究,决定于xxxx年12月3—4日在广东省韶关市召开“广东省气象学会十一届四次理事会暨青年气 已被本次大会安排在分会场报告。接到通知后请作好出席会议的准备。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地点:韶关市碧桂园凤凰酒店
地址:韶关市曲江区五里亭镇良村公路2号,碧桂园内
二、会议报到时间:xxxx年12月2日
三、会议注意事项:被会议安排在分会场报告的人员请按照10分钟发言和5分钟讨论的要求,准备PPT材料报告材料。
四、交通情况: 象学术研讨会”。经有关专家审定, 您的论文:
1.会议接站安排:韶关高铁站—碧桂园凤凰酒店,12月2日,韶关高铁站开车时间: 14:00,16:00,18:00,20:00。逾时自行解决交通问题。
2.自驾车的代表请直接到韶关市碧桂园凤凰酒店报到。
五、为了做好会务工作,请参加会议的代表务必于11月20日前将会议回执通过Notes或E-mail告知学会秘书处。
Notes: 气象学会/气象学会/广东/CMA@CMA E-mail: [email protected]
学会秘书处联系电话:020-87673022 ,18620723023 联系人: 钱美
韶关市碧桂园凤凰酒店:0751-8838888 ,13435120521
六、每位代表收取会议费500元(由承办会议的酒店代收),会议期间食宿自理。
附件:1.会议回执
2. 韶关市碧桂园凤凰酒店交通图
广东省气象学会
20xx年x月x日
『贰』 苏州市高岭土矿()
苏州阳山高岭土矿位于苏州及吴县的阳山、苏州观山地区,包括阳西、阳东、西白龙寺、观山及戈家坞5处大、中型高岭土矿床。矿区东距苏州约15公里,东北距沪宁铁路浒墅关站4公里,有河流连接京杭大运河,水陆交通四通八达。
矿区位于木渎向斜西北翼。高岭土矿由火山碎屑岩、流纹岩、酸性岩脉及下二叠统堰桥组中泥质页岩蚀变而成。矿体呈似层状、囊状、脉状,赋存在逆掩断层及火山岩底部不整合面上的矿体规模较大,堰桥组中的矿体规模较小。粘土类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多水高岭石,次为蒙脱石、水云母及绢云母。矿石化学成分:Al2O3一般30%—39%,SiO2 40%—50%,Fe2O3 1%—5%,TiO2 0.01%—0.30%,CaO+MgO 0.03%—0.3%,灼减8%—13%,可塑性 3.3—8.9,耐火度多数在1700℃以上。围岩蚀变主要有大理岩化、高岭土化、硅化,局部有夕卡岩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矿床成因类型以热液蚀变矿床为主,次为风化矿床。
唐朝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志》中有“开元贡白石脂,元和供白石脂三十斤”的记载,证明苏州高岭土矿远在唐朝已经开采,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代主要开采阳东及阳西高岭土矿。1926年开始私人陆续在此建矿开采。新中国成立后,私营矿先后停开或合并,1954年由国家接管组成地方国营苏州采矿公司。
苏州高岭土矿系统普查勘探工作始于1956年。在此之前仅进行了少量的矿山调查工作。
1929年,英国人英克门氏被延请查勘苏州阳山瓷土矿,同行的有胡公恺工程师,经初步调查,确认有开采价值。
1944年,日本大使馆矿物资源调查班阳山调查组佐藤舍三曾到阳山进行调查,写有《江苏苏州阳山粘土产地调查报告》,估算了阳东及阳西矿区矿石储量132万吨。
1952年,南京大学地质系学生孙德彰来阳山进行调查,著有《阳山白泥矿》,对阳东、阳西及观山西南脉状高岭土矿的矿体规模进行了概述,提出高岭土矿成因为热液蚀变而成。
1954年12月,南京大学地质系助教方邺森、韩同蓉等到阳山进行调查,搜集资料供给李学清教授对阳山高岭土矿进行科学研究,于1957年5月发表了《苏州浒墅关阳山高岭土的初步研究(摘要)》。
1956年5月,江苏省工业厅成立苏州市阳山勘探队,开展以寻找“阳山式”高岭土为主的地质普查工作,8月提交了《苏州地区地质普查报告及其远景评价》。同年10月开始在阳山采用小圆井揭露矿体,11月底对阳东羊眼睛矿段进行钻探,从此对阳山高岭土矿开始了较正规的地质普查勘探工作。
1958年3月,江苏省工业厅钻探队和苏州市阳山勘探队合并,组成江苏省工业厅勘探队,负责阳山高岭土矿的地质勘探。1958年7月江苏省工业厅勘探队改名为江苏省地质局苏州地质队,继续该矿区的地质勘探工作。通过张浩泉(地质组长)、袁增晟(技术负责人)、王道修、俞祥元等工作,于1958年10月提交了《苏州阳山东高岭土矿地质勘探报告书》,这是提交的第一份苏州高岭土矿勘探报告,并首次提交了高岭土矿可供利用矿石储量419万吨。1959年3月提交了《江苏省苏州阳山西高岭土矿床地质勘探报告书》,获得高岭土矿可供利用矿石储量787万吨。同时在矿区北部发现有高岭土矿,即后来普查勘探的西白龙寺高岭土矿。
在勘探阳山高岭土矿阶段,苏联专家马列万斯基应江苏省工业厅的邀请,到阳山作调查研究,对苏州高岭土矿地质勘探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其中对在石灰岩和粗面岩分布区寻找矿体的建议,为以后的找矿起到指导作用。1957年5月,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徐克勤、孙鼐教授及杨鸿达、刘英俊、胡受奚、陈树盛等通过专题调查,亦对阳山高岭土矿床成因、地质时代和勘探工作提出意见,与此同时,郑志炎工程师提出了《对阳山高岭土矿勘探工作意见书》。
1960年,苏州专区地质队(原苏州地质队)根据地质部及江苏省地质局的要求在阳西进行补充勘探,同时在阳山外围开展高岭土矿的普查找矿工作,在年终总结报告中提出在阳山北部到观山一带粗面岩分布区有可能赋存有较大的高岭土矿体,并提出在蚀变火山岩区寻找明矾石矿的建议。1961年以自然电场法配合钻探继续对阳西高岭土矿11—18线进行补充勘探。1962年江苏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原苏州专区地质队,简称地质四队)俞祥元、李灿华等继续在阳西11—18线、6—11线进行补充勘探,于1965年提交了《江苏省阳山高岭土矿阳西矿区6—11线补充地质勘探报告》及《江苏省苏州高岭土矿阳西矿区11—18线地质勘探最终报告》,探明高岭土矿可供利用矿石储量576万吨,为国家建设一个优质高岭土矿原料基地提供了地质依据。
1960年3月,建筑工程部非金属地质公司102队程大耕等根据该部综合勘探院下达的任务书及苏州阳山白泥矿的勘探任务委托书,对阳东矿区沙墩头矿段进行了勘探。1962年6月以后,选择27线以东氧化铁高岭土露天开采块段进行勘探,于1964年3月提交了《苏州阳山高岭土矿阳东矿区沙墩头矿段地质勘探报告》,探明高岭土矿可供利用矿石储量80万吨(其中氧化铁高岭土矿31万吨,硫化铁高岭土矿49万吨),硫化铁高岭土矿远景储量286万吨。
1962年建筑工程部非金属地质公司华东分公司505队(简称505队)吴书楣(技术负责人)、蒋振声、王树钧等采用钻探、磁法、电法等综合勘探方法,对白墡岭主要含矿地段进行补充勘探,于同年12月提交了《苏州阳山高岭土矿床阳东矿区白墡岭矿段详细找矿报告》,为勘探提供了依据。1963年底对白墡岭矿段继续进行勘探,到1965年5月结束野外工作,6月份提交了《江苏省苏州阳山白墡岭高岭土矿地质勘探报告》,探明可供利用矿石的储量119万吨。
1964年2月,505队钱志成等在观山南西地区进行约2个月的矿点检查,1964年10月—1965年1月进行详细找矿,于1965年3月提交了《苏州观山沙性高岭土矿详细找矿报告书》,探明可供利用矿石储量4万吨。
1964年,地质四队开始对西白龙寺高岭土矿进行普查,后因矿床构造、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而停止工作。1967年5月受江苏省轻工业厅委托,地质四队王道修、赵秀南、戴俊法、魏文龙、李灿华等对该区进行勘探,于1968年8月提交了《苏州阳山西白龙寺高岭土矿区地质勘探最终报告》,探明高岭土矿可供利用矿石储量118万吨,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了地质依据。
1965年底,根据江苏省地质局应在矿区外围寻找高岭土矿的指示,地质四队在技术负责人徐金城主持下,王元清、陆瑞宝、孙国民等十余人经过讨论,决定在观山进行钻孔验证,经局批准布置两个钻孔,于1966年5月12日施工的第二个钻孔发现40多米厚的高岭土矿,从而揭开了普查勘探观山高岭土矿的序幕。在以后的10余年普查勘探中,先后参加工作的有余纪扬、丁世辉(地质负责人)、奚劲秋、李顺民、周勤舟、孙国民、李灿华等,于1982年12月提交了《江苏省观山高岭土矿普查及3—16线南部块段详细勘探地质报告》,探明高岭土矿矿石储量4373万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3450万吨,伴生明矾石储量513万吨,估算了高岭土矿底板菱铁矿矿石储量122万吨。为苏州高岭土矿增添了一个大型高岭土矿床及中型明矾石矿床。
1982年,地质四队由魏文龙主持设计在阳北戈家坞施工2个钻孔,见到具有工业价值的高岭土矿体。1986年青山地质组陆生根(项目负责人)、黄光荣、张志忠等,开始对戈家坞高岭土矿进行普查,通过槽探、钻探等工作,于1987年12月提交了《江苏苏州通安乡戈家坞高岭土矿普查地质报告》,提交了矿石远景储量1041万吨,可作为矿山建设规划和进一步部署地质勘探工作的依据。1984年由陈叙福负责提交的《苏州西部地区高岭土资源总量预测——德尔菲法研究成果报告》,预测高岭土矿资源总量近亿吨。
苏州高岭土矿经过30多年普查勘探,在阳山、观山地区提交了5个大、中型高岭土矿床,累计探明了高岭土矿矿石储量6879万吨,其中可供利用储量4629万吨,暂不能利用储量923万吨,远景储量1327万吨。伴生明矾石可综合利用。
苏州高岭土矿普查勘探工作是在前无实例的情况下,由地质四队地质人员在边工作、边实践中完成的。探索发现隐伏高岭土矿床,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发现或探明大、中型苏州高岭土矿过程中,徐金城、俞祥元、王道修、李灿华、丁世辉、魏文龙、陆生根等在普查勘探阳西、阳东、西白龙寺、观山及戈家坞5处大中型高岭土矿床中均先后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通过工作积累了一整套的工作方法,为以后普查同类型高岭土矿提供了宝贵经验。该队所提交的《江苏省观山高岭土矿普查及3—16线南部块段详细勘探地质报告》,获地质矿产部找矿一等奖。
苏州阳山优质高岭土矿,驰名中外。新中国成立后,经过40多年的建设,在阳山建成一座我国最大的高岭土矿采选联合企业——中国高岭土公司,设计年产矿石37万吨。观山高岭土矿正在建设中。阳山已成为我国优质高岭土矿生产基地。高岭土产品有8个系列40多个品种,供全国20多个行业使用,并远销国外。
『叁』 考研要考《微机原理》或《单片机原理》的学科有哪些
《微机原理》南邮是考这个,希望你来南邮!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宗 平 教 授 姚放吾 教 授 洪 龙 研究员级高工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王汝传 教 授 陈慧南 教 授 陈春玲 副教授
郑 彦 副教授 奚建春 高 工 李玲娟 教 授
孙知信 教 授 茅 苏 高 工 张卫丰 副教授
王海艳 副教授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王绍棣 教 授 杨 庚 教 授 张顺颐 教 授
王锁萍 教 授 宗 平 教 授 沈苏彬 研究员
姚放吾 教 授 孙力娟 教 授 张登银 研究员
许建真 副教授 秦 军 副教授 章 韵 副教授
张代远 副教授 曾 鹏 副教授 卢捍华 高 工
王晓军 副研究员 张载龙 副研究员 程春玲 副教授
201
南京大学报考点
报考本校、南艺
研究生院研招办
025-83593251
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
210093
3202
东南大学报考点
报考本校
研究生院招生办
025-83792452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
210096
32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点
报考本校、南林
研究生院研招办
025-84892487
江苏省南京市御道街29号
210016
3204
南京理工大学报考点
报考本校、南农、南体
研究生院研招办
025-84315498
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200号
210094
3205
南京工业大学报考点
报考本校、江苏省内南京市外单位、南京市内非报考点单位(不含南京艺术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研招办
025-83587068
南京市中山北路200号
210009
3206
河海大学报考点
报考本校
研究生院研招办
025-83786303
南京市西康路1号
210098
320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考点
报考本校
研究生部研招办
025-58731201
南京浦口区盘城新街114号
210044
『肆』 央视的《百家讲坛》有哪些经典系列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CCTV-10)2001 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题范围包括大学通选课、选修课精华;名校有影响的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社会各界学者、名流的精彩演讲。选择目前大家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形式不拘一格,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
《百家讲坛》已经成为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
《百家讲坛》栏目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可以说《百家讲坛》是一个开放的大学。节目内容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形式多样,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 适合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欲的观众。
共享教育资源 弘扬科学与人文精神
海内外名家名师主讲
《百家讲坛》选题范围:
(1)大学通选课、选修课精华。
(2)大学名校内有影响的专题讲座、主题演讲。
(3)社会各界学者、名流的精彩演讲。
(4)中学文科类课程及第二课堂、兴趣课堂。
百家讲坛系列音像制品:
1、不停息的旋律
2、传乘的神韵
3、当茶遇到咖啡
4、地球成长史(上)
5、地球成长史(中)
6、地球成长史(下)
7、风雅百代存
8、撼天之旅
9、华夏春秋志
10、建筑不是房子
11、冷眼看热点
12、女人说话(上)
13、女人说话(下)
14、品读水浒
15、人的生与活
16、生命的奥秘
17、时代的加速器——数字
18、探寻宇宙
19、文明的发动机
20、文学的个性
21、物理的挑战
22、相识数学
23、与健康手拉手
24、智慧的痛苦
25、清十二帝疑案
26、论争象牙塔
27、缪斯女神
28、企业的方向盘-管理
29、社会的源动力——经济
30、新解红楼梦
31、语言的方程
32、身边的礼仪
33、孔庆东看武侠小说
34、明亡清兴六十年
35、易中天品三国
36、于丹《论语》心得
37、于丹《庄子》心得
38、王立群读史记
39、我读经典
40、玄奘西游记
41、我心中的陈嘉庚
周一至周日播出 时长43分钟
中午12:45首播,晚上11:10、次日上午6:40重播。
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市复兴路11号
中央电视台社教节目中心教育专题部《百家讲坛》栏目
邮 编:100859
网 址:http://www.cctv.com/program/bjjt/01/index.shtml
百家讲坛的特邀专家包括:
蒙 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康 尔: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
周文顺:郑州大学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乔 良:现任空军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空军大校。
张望朝:现为中共黑龙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
曾仕强: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陈毅明:现任厦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李 蕾:河南省林州市市委、市政府接待办公室副主任。
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赵英健:河北遵化市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副主任。
孟宪实: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国学院副教授。
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于 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隋丽娟: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立群: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徐放鸣:现任徐州师范大学美学教授。
梁小民: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
易中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孙丹林:锦州市楹联学会会长 ,渤海大学特聘教授。
高有鹏: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李昌集:现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康 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赵 林:哲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韩秀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刘扬体: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曾国平:重庆大学贸易及法律学院院长。
叶广芩: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方尔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纪连海:北师大二附中高级教师。
李敬一: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赵世民:中央音乐学院教师。
淳 子:上海东方电台谈话节目主持人,女作家。
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知名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姚淦铭: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
刘心武:当代作家。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马 骏:法学博士。
戴锦华:北京大学教授。
张少泉: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周思源: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
马瑞芳:山东大学教授,学者,作家。
阎崇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伍』 想系统自学风水,求有大师教我先看哪本书,再看哪本书。。
先去了解风水的定义吧。这一点非常重要;必须切合实际探究;做到看一眼就能断出风水地、并且可以分析出风水如何形成。接着你可以去学相术,有道是:未精风水、首通卦。相术和风水是相辅相成的。学风水者,必定要学会卜卦,测算吉凶。因为你帮人勘测风水,要先看主顾的生死福祸。不然会出现:你为人勘测、寻断的风水宝地一流,但主顾却不久就暴毙。那就是主顾的命中劫数,与风水无关;最后其家属还会将矛头指向你。所以总的一句“欲学风水者,先会卜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