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燕浙江大学副教授
Ⅰ 2014年浙江大学金融学考研群有好点的交流群
2 7 3 6 4 4 7 9 8 3(答案)考研,刑法,虽然没有民法那样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但中国的刑法处于理论转型期,传统的苏联的四要件平面耦合式的犯罪构成理论受到多数学者批判,但也有部分传统的学者仍固守传统的四要件(2009年张明楷教授把犯罪构成三要件理论写入三大本,引起高铭暄老一辈刑法学家等众怒,遂上书司法部,批其“扰乱刑法学秩序”)。由于张明楷2009年以前的司考拼题人的地位,他本人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地位达到了顶峰(传某检察院同志人手必备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司法考试的授课中掀起了一阵研究张明楷理论的热潮,讲课言必称张明楷,刘凤科、韩友谊等人因此发迹。韩友谊的授课磅礴大气,妖风阵阵(想不到好词了),险象环生,充满激情,引人入胜,激起人学习和研究刑法的极大兴趣,尤其是他的总则讲的非常精彩。但近两年韩友谊的课程有“唯张明楷”的倾向,在一些知识上求新求偏,严重背离司法考试的命题导向和理论立场,所以他的三天的刑法分则课程充满废话,虽然有趣,但有些浪费时间。冲刺课程更是玄而又玄,颠覆你传统的理论知识体系,严重摧毁考生自信。李建伟评语“哗众取宠,沉醉于自己的世界不能自拔”虽有诋毁之嫌,但也非妄语。另一位老师刘凤科以张明楷学说发家,前些年也有唯张明楷的倾向,但今年来其授课归于平和,以法条和真题为依归,基本符合司考的理论立场,但其口音着实听着难受,
不过刘凤科的300多页的讲义还是值得研究和学习。最后,司法考试刑法学习必备的一本书就是柏浪涛老师的指南针《刑法攻略》,柏浪涛是拼题人周光权的学生,在他的刑法攻略里贯穿着“温和新理论”立场,讲解富有实用性,如能把此书融会贯通,则司考刑法可将之拿下。
余者,精力有限简述之。
(1)民事诉讼法抓住杨秀清和郭翔(杨秀清的课讲得很清晰、基础,娓娓道来,但一她的课具有一定的跳跃性;万国的郭翔是神一般的人物,把枯燥的民诉法讲得非常生动、犀利),刑事诉讼法搞定汪海燕(期待重出江湖)、向高甲(汪海燕“老师”,黑马,讲义做的特棒)、陈少文(万国新锐,感动许多人),不过诉讼法最终还是要回归法条,不断重复,重视每年新增内容。
(2)行政法拿下季宏(精深透彻)和林鸿潮(林鸿潮的课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好,对很多试题的讲解有牵强附会之嫌,复议诉讼一锅端不适合初学者,但讲义做的很好,值得收藏)。
(3)商经推荐王小龙和张海峡(王小龙讲课四平八稳,经典的冷幽默为人熟知,但对知识的讲解非常全面细致,实用性强。张海峡也是司考界的一朵奇葩,其自编口诀和黄色笑话是其横行江湖多年的杀手锏,他的公司法讲的非常好,但余下的课程基本上可称之为鸡肋,有华而不实之感。此外,商经还可以听一下鄢梦萱老师的课。)
(4)三国毫无疑问肯定是杨帆的天下,此外万国的王斌和刘万啸也非常不错。理论法学陈景辉无出其右(但由于其12个小时的课程经常法理学就讲11个小时,宪法和法制史让同学自己看,前些年不明真相的考生被污为“二吊子”)。
Ⅱ 汪海燕的人物简介
汪海燕,教授,硕士生导师, 湖北武汉人,1953年1月出生。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
1982-1985年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 秘书;
1985-2003年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部 讲师、副教授;
2003-2005年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2005年至今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副教授、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师主任。 本科生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教师伦理学、人际关系学、法律基础。
研究生课程:团体咨询、心理咨询实习与督导(课程班)。 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科研论文。
[ 1 ] 2005年10月 全国首届心理创伤治疗和危机干预学术研讨会,论文报告“危机团体干预的理论与实践”
[ 2 ] 2002年7月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大会专题报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
[ 3 ] “中小学教师对职业道德教育意见与建议调查报告”,第一作者,载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12期。
[ 4 ] 论女大学生性心理保健 . 独立著作 见:第一届亚洲性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8月
[ 5 ] 女学生手淫问题心理咨询 . 第一作者 见:面向 21 世纪的性与健康 .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 6 ] 2001年8月 第一届亚洲性教育学术研讨会,大会论文报告“女大学生性心理保健”
[ 7 ] 2000年10月 中国陶行之研究会全国女学生教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 大会学术报告“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
Ⅲ 如何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有新气象新作为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政法领域体现“四个转变”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针对这一重要论断,会议指出,在政法领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在“四个转变”上:
1、从实现基本物质文化需要向同步追求高品位物质文化生活转变;
2、从实现外在物质文化需要向同步追求精神心理满足转变,不仅希望人身权、财产权不受侵犯,而且期待个人尊严、情感得到更多尊重,隐私、名誉、荣誉等人格权得到有效保护;
3、从注重现实安全向同步追求长远安宁转变,对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有更高要求;
4、从单纯的个体受益向同步追求参与社会事务转变,更加关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对社会事务参与意愿强烈。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凸显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民主法治的需求、对法治品质的要求、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对安全保障的法律依赖等,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增量部分几乎都与民主法治直接关联。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说。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政法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提高法治品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历久弥新“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50多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
会议要求,以总结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契机,提升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2、坚持以善治为目标,推动创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3、坚持以预防为基点,构建社会矛盾风险综合防控新体系;
4、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筑牢社会和谐稳定新防线。
“过去的‘枫桥经验’强调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强调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刘仁文说。
要牢牢把握“枫桥经验”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要总结推广“网上枫桥经验”,推动社情民意在网上了解、矛盾纠纷在网上解决、正面能量在网上聚合,努力使社会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单纯部门监管向社会协同转变。
新时代的“枫桥经验”不仅要贯彻落实到“现实空间”,还要落实到“网络空间”。例如在打击和防范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领域,在探索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利用互联互通的网络科技,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
强调 “完善产权保护机制”增强企业家信心
“更加注重完善产权保护机制,促进市场主体立恒心、增信心。 ”这是会议透露出的一个重要信号。
切实维护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严防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超标的超范围采取财产强制措施、财产处罚过宽过重等现象发生。
政法机关直面当前产权保护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需要更新执法理念,转变执法作风,改进执法方式,提高执法质量和水平,才能实现执法办案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2017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人民法院将依法再审张文中案,顾雏军案,李美兰与陈家荣、许荣华案等三起重大涉产权案件,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党中央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坚定决心。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这次会议提出,要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增强企业家信心。
“这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起‘有恒产者有恒心’的理念。 ”刘仁文说,“提升社会对公正司法的信心,对促进有关当事方和办案机关依法办事必将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
构建“中国特色轻罪诉讼制度体系”
诉讼制度改革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司法质量效率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正在18个城市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
会议提出,今年9月试点到期后,要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推动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修改,构建起中国特色轻罪诉讼制度体系。
“在保障司法公正的前提下,应当在提高司法效率方面多下功夫。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汪海燕表示,要解决有限的司法资源与不断激增的诉讼案件之间的矛盾,就要使公正和效率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统一。
在民事诉讼制度改革方面,会议提出要推进化解方式多元化,完善诉调对接机制,探索调解前置程序改革试点,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发挥诉讼费制度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民商事纠纷以非诉方式解决。
深化民商事庭审方式改革,探索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合并进行,进一步提高司法效率。
“通过理论层面的不断创新,以及改革试点的实践,将一些成熟的、科学的改革经验上升为法律,以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诉讼制度。 ”汪海燕说。
全国执法司法规范化大检查今年开展
会议透露,今年要开展全国执法司法规范化大检查,着力解决执法司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问题,防止公权力损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针对执法司法的规范化大检查很有必要。汪海燕说,政法机关应当遵循法治思维,秉承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争取在司法执法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进行,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和司法的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要努力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更加注重改进执法司法方式。
改进执法司法方法,确保司法执法方法的严格、规范、公正和文明,是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提升司法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与保障。
要深化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逐步构建起完备的执法制度体系、规范的执法办案体系、系统的执法管理体系、实战的执法培训体系、有力的执法保障体系,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要开展重大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专项行动,努力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查办和化解风险、追赃挽损、维护稳定结合起来,防止引发次生风险。
要开展专项行动,依法查处金融、财税、资本市场、社会民生等领域经济犯罪案件,重点打击非法集资、网络传销、内幕交易等经济犯罪,坚决惩戒违法违规活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手段也不断翻新,极具隐蔽性和欺骗性。一旦蔓延,将对金融体系乃至社会稳定产生巨大冲击,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
相关部门要强化监测预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积极排查化解金融风险隐患,加强薄弱环节的制度建设,构建系统化的追赃挽损工作体系,同时积极回应民生诉求,加强对广大群众的金融普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