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里教授级高工
❶ 浙江大学共有多少教授
中文系
方一新 徐亮 林家骊 吴笛 张德明 金健人
吴秀明 黄健 李咏吟 胡可先 周明初专 孙敏强
陈建新属 盘剑 郑淑梅 池昌海 许志强 陈东辉
李小林 王小潮 陶然 汪超红 姚永铭 王德华
邹广胜 梁慧 黄擎 朱首献 郭昊 徐永明
陈力君 黄笑山 颜洽茂 汪维辉 姚晓雷 陈玉洁
陈洁 史文磊 真大成 彭利贞 叶晔
❷ 谁能告诉我浙大教授郑强的详细情况
我也是通过浙大女的文章才去找郑强教授的演讲视频来看的,56,youku,土豆上都有回,我几乎都找来看了。。 非常答喜欢郑强教授的精神、观点、风格,希望中国有更多这样的知识分子。
关于浙大女的文章,最近查明是一个男的冒用浙大女的名义写的。
也许这位网男也是位愤青,哈哈,他痛恨中国有些极度崇洋媚外贪慕虚荣享受的女生没有丝毫民族自尊心甚至作为女性应有的基本自尊,实在可悲,所以他用有点变态的方式写了一篇所谓反对郑教授的文章。又闹的一些网络右粪高兴的不得了。这些网络右粪真是愚蠢得可以。
❸ 浙江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院长是什么级别
浙江大学的学院院长行政级别并不高。处级干部。但是他们这些人是不看这个的。他们都是专家。走职称的。浙江大学的院长最起码是专业技术4级。专业技术4级的待遇要比处级高的多。
❹ 浙大张树友教授是几级教授
张树有,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浙江大学工程及计算机图学研究所副所长。
张树有:男,1984年7月毕业于杭州化学工业学校化工机械专业,先分配到浙江丝绸工学院(现为浙江理工大学)工作.1989年考入浙江大学研究生.已获工学硕士学位,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工程及计算机图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获浙江省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基金资助,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计划第一层次.获浙江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亿利达优秀教师奖.获包玉刚出国留学奖学金,
张树友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开发,计算机图形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扎实,教学工作有效,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科研双挑并做到了双强,科研成果显著.负责承担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攻关子项目2项,浙江省重大科研攻关项目2项,企业合作项目16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在中央级出版社合著出版专著1本,面向21世纪教材2本.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获教育部提名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软件著作登记权5项.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20多名.
❺ 浙江大学教授算国家级干部吗
浙大校长是副部级的。
教授当然不是国家级的。
❻ 易复乾,男,1930年出生,1952年浙江大学土木系毕业,教授级高工。
已去世多年了
❼ 浙江大学到底有几个院士
浙江大学有专职院来士自41个。
截至2018年5月,浙大有教职工8657人(其中:专任教师3611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0人、文科资深教授10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含青年项目)23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含青年学者)10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9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别是唐孝威、陈云敏、朱诗尧、麻生明、贾承造、韩祯祥、陈子元、吴朝晖、罗民兴、段树民、杨卫、张泽、沈家骢、杨德仁、杨树锋、翟明国、杨文采、朱位秋、曹楚南、路甬祥、沈之荃。
❽ 浙江大学教授郑强的简介为什么他能成为最被学生喜爱的老师
姓名:郑 强,性别:男,名族:汉族,出生年月:1960年9月 出生地:福建武夷山,职称:教授,博士,政治面貌:中共党员。现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
简历:首批"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兼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力学会流变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分子科学委员会聚合物表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Rheology, Japan》地区编委、《科学通报》特约编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功能材料》、《高分子学报》、《高分子通报》、《应用化学》、《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编委。
近年来负责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三级子课题、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和骨干教师基金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 Carbon,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Chinese J. Polym.Sci., J. Mater. R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等本学科相关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90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60余篇。主讲研究生课程4门,培养硕士、博士30余人。主要学术成就:将动态流变学方法引入两类最典型的"排斥效应(Repulsion effect)"导致相容的共混体系,对其相分离和相行为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长时区域特征流变响应以及时温叠加失效与相分离的定性和定量特征温度概念,丰富了多组分复杂体系流变学理论。将流变方法引入粒子填充导电复合材料体系,探索小应变、大应变及体积膨胀与导电结构网络的变化及导电机制的关联,发现非浓度唯一的动态逾渗现象形成的转变的微观机制。 建立动态流变光散射组合方法,为获得真实Spinodal温度开辟了新途径。
学习及工作经历: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浙江大学化学系本科学习
1982年8月至1985年8月在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任助理工程师
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研究生
1988年8月至1990年9月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教师
1990年3月至1991年8月四川联合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博士生
1991年9月至1992年9月国家教委留日研究生预备学校学员
1992年10月至1994年9月日本京都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
1994年10月至1995年4月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客座研究员
1995年6月至1999年7月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教师,先后任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9年7月至2007年6月任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兼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
2007年6月至今任副教务长
2008年7月至今兼任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求是学院院长
2009 年3月任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常委、副书记
九届、十届浙江省政协委员。
2012年6月任贵州大学校长所获荣誉: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批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支持西部建设先进个人“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获得者“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称号获得者
❾ 浙江大学的知名校友
浙江大学的知名校友:
杨奇逊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文虎 :力学家、教育家、振动工程专家。
沈昌祥: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和生:数学家,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数学会理事长,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陈宜张: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
金国章: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院士。
干福熹:科学家。
王元:著名数学家。
陈吉余 :河口海岸学家、教授、名誉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
陈独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谭建荣:教授。
潘镜芙:船舶工程专家。
汪槱生: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臧克茂:坦克电气自动化专家。
孙优贤:工业自动化专家。
徐扬生:院士。
林祥棣:西南科技大学校长。
徐承恩:炼油工艺设计专家。
杨裕生:核试验技术、分析化学专家。
龚晓南:浙江大学教授。
程开甲:核武器技术专家、教授。
贺贤土:大学教授。
励建书:数学家。
戴立信:有机化学家。
袁权:化学工程专家。
杨福愉:生物化学家。
杨焕明:院士,生物学家。
丁仲礼: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四纪地质专家。
谢学锦:化学家。
韩祯祥:电工、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家。
沈家骢:吉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郑树森:浙江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外科学教授。
潘云鹤: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专家。
朱玉贤: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百廿载波澜壮阔,双甲子勇立潮头。2017年5月21日上午,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在紫金港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各级领导、海内外嘉宾、30余所海外著名大学校长、80余所国内高校负责人、广大师生校友欢聚一堂,共襄盛举。
诺贝尔奖获得者,82名海内外院士,部分将军代表,国内外兄弟高校的领导,部分央企负责人,知名企业家代表,浙江省有关市县及浙大西迁办学所在地政府领导,浙江大学部分校董代表,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关心支持浙大建设发展的各界嘉宾,和全校师生一道,相聚在浙大校园,共同为浙大120岁生日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