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杜老师
『壹』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有哪些院系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办学始于1937年。
1952年院系调整时,奉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文高( 52 )字第4339号文的命令组成“重庆土木建筑学院”建筑系的有原“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国立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科、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建筑科和川南工业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科”等四个建筑系科,1954年5月改称“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上述四个系科中,办学最早也是唯一具有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是1937年开始在重庆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中分出“建筑组”专业办学方向、1940年秋季成立的重庆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学制四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继中央大学、东北大学、中山大学之后第四个开办了建筑系的国立大学。先后担任过原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系主任的有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陈伯齐、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黄家骅、毕业于比利时国立沙诺王劳动大学的罗竟忠以及毕业于中央大学和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叶仲玑等四人;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原名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其建筑科的招生办学始于1941年秋季,学制五年,首任科主任为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刘文宝;国立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原为1937年成立于南京的国立中央工业(职业)专科学校,其建筑工程科1945年开始招生办学,先后担任科主任的有毕业于中央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徐中及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的黄宝勋;川南工业专科学校兴办于解放以后,建筑工程科负责人是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系的叶启_。
作为实质上是全国院系调整时全新组建的新中国第一所土建类专门高校,也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建设部所属的唯一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中国建筑学教育著名的“老八校”之一,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1994年之后改称“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立足西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逐步发展成为了我国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学科最齐全、特色最鲜明、本硕博及博士后办学体系最完整、学生最出色的建筑院系之一。80多年来,培养了包括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总建筑师徐尚志、四川省设计院总建筑师曾乃凡、西北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张之凡(张之蕃)、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宋融以及陈世民、赵元超、杨瑛等三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和汤桦、李秉奇、董明、徐锋、黄捷等数十名省级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在内的万余名优秀毕业生。
『贰』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学院领导
【院长】赵万民
【党委书记】杜春兰
【副院长】李和平、周铁军、卢峰
【党委副书记】陈兰
【规划院常务副院长】周茜
【院长助理】董世永、韩群
『叁』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科研团队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93 年,是首批国家甲级规划设计研究院。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依托专业学科齐全、学术水平一流的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技术力量雄厚,技术设备先进,集生产、科研、教学于一体,注重产学研结合。规划院人才资源雄厚。至2008年,研究院职工中 50% 获硕士或博士学位, 40% 以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注册规划师 26 名,一级注册建筑师 18 名。专业齐全,拥有规划、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建筑智能化、建筑声学、建筑构造、建筑经济、室内外装潢、交通(道、桥)等专业,业务范围覆盖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旅游规划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市政工程设计等。
作为高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完成工程任务的同时,注重发挥人才与技术优势,以积极担负行业科研创新为己任,取得多层面丰硕成果。在山地城镇规划设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设计、古建筑修复设计、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三峡库区迁建规划,风景旅游区保护规划等多方面始终走在先进规划理论运用的前沿,并取得显著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好评。
在山地城镇规划与建筑文化重点学科群的支撑下,结合中国多山国情,立足西南地区,为国家和地区制订山地城镇和区域的发展战略,发展山地城镇和区域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科学理论,开展山地城镇与区域环境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国内外学术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在城市规划编制和经营活动中,立足甲级院高标准要求,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划行业管理规定,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日趋完善,对承接的规划任务,严格把好质量关,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树立了良好形象。顺利通过历次建设部与地方管理部门的资质审查,全国高校规划院中表现突出,得到建设部职能管理部门的好评。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科技创新平台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实验室)展开科研与创新工作,并以此带动院系间的合作交流,发挥各学院在国内研究与学术领域的优势,共同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自主创新产业。本平台通过高新技术吸引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的关注,增加企业、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多元合作的方式,逐步把本平台建设成为能满足多方需求的学术化、产业化的新型科研基地。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科技创新平台由建筑城规与土木工程两个学院共同组建,现设有山地城镇规划综合技术、山地建筑空间环境优化技术、山地岩土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山地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技术四个研究中心。平台积极探索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围绕重大项目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组织模式。
各中心科研人员都由本学院在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组成,并逐步形成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具有扎实基础和较高研究水平的科研团队,为平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重庆大学建筑学实验教学中心是以1952年成立的建筑物理实验室为基础,1978年更名为建筑系实验室,1997年更名为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实验中心;2000年更名为重庆大学建筑学实验教学中心;2004年,学校批准建筑学实验教学中心为重庆大学校级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肆』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条件
你是今年入学吧?那大一开始就在老校区区,不像其他学院那样先去新校区呆2年。
B区的宿舍还可以,分给建筑城规学院的一般都是最好的。女生应该在十二舍,是B区最新最好的宿舍,离教学区也近些。男生有可能在四舍,条件差不多,不过是高层有电梯的那种,离教学区比较远。 宿舍四人间,上床下桌,每个人两个衣柜,还有抽屉厨子之类的。有网络端口,没有空调,但是房间里有风扇,有阳台、独立卫生间、洗手池。
食堂的话B区有四个,都在宿舍区那块比较集中,条件一般般,一食堂刚刚装修过环境比较好。食堂里的东西就那样咯,比较偏重庆口味,也有不辣的可以选择。每个食堂都有清真窗口。食堂吃东西还是非常省钱的。另外在十二舍楼下、男生宿舍区那一带有些私人开的小吃店和小炒店,价格便宜,口味不错。
宿舍楼里没有热水洗澡,这点比较麻烦,不过靠近后门有一个澡堂和洗衣房。家属区那边(也在校园里)也有很多人家开了私人澡堂和私人洗衣房,条件都要比学校的好。我就是去私人澡堂洗的,可以包月,一般一个月60元。
B区校园挺小的,绿化很好,有些上坡下坡和台阶要走。总的来说从后门走到前门大概15分钟,还是比较轻松的。去A区上课的话可以走地下通道,你去那里问问就知道在哪里啦,不用出大门再过街,那样比较远。
B区的体育设施还算比较齐全吧。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以及两块网球场。就是没有游泳池,得去A区游。
设计课和专业理论课会在系馆上课,其他的有时候在一综合楼、二综合楼或者A区上课。B区的图书馆比较小,但是很专业,偏建筑类的书多。系馆三楼也有一个专业图书馆,我更经常去那边。
建筑城规学院的系馆在正门附近,算是B区几个系馆里面很不错的了。外头看比较旧(可能是因为贴了红砖),里面条件很好,固定教室(就是以后你们上设计课的教室)是工作室模式的,以后你们设计课就是十多个人一个组,每个组一个教室,每人一个大桌子,很爽的。教室有空调,走廊里有饮水机,楼下还有小卖部什么的。三楼有一个木平台可以休息,很浪漫,呵呵~系馆中间有个大中庭,一般有什么展览都在那里办。以后你还可以体验在教室熬通宵画图、搭帐篷睡觉,还有人在教室里煮饭,很好玩的,呵呵。
总之,恭喜你咯~~我今年刚从建筑城规学院毕业,五年还是过的很快乐的~希望你也能快乐度过,并学有所成~
『伍』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学科有哪些方向
2000年,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重庆大学,学院也随之改名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继续在第一集团军中引领着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方向。
学院现有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与设计)国家重点学科,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3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重庆大学建设国家“双一流”学科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2个重庆市“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3个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建筑设计及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等3个住建部二级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1个重庆市二级重点学科。
学院的建筑学一级学科拥有建筑历史与理论等5个二级学科方向,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拥有城乡规划与设计等6个二级学科方向,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拥有园林与景观设计等6个二级学科方向;并有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城市规划方向)和艺术设计共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建筑学和城乡规划2个国家特色专业。
目前,学院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平台下,以建筑系、城市规划系、风景园林系、建筑技术科学系和建筑历史研究所“四系一所”组织结构基础上,形成以下11个研究平台。
● “建筑城规实验教学中心”国家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山地城镇减灾与安全”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
● “建筑技术”住建部和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住建部“山地城镇与区域环境研究中心”
● “山地人居环境工程与综合技术”重庆市工程实验室
● 重庆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甲级)
●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甲级)
● 重庆市建筑科普教育基地
●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山地城镇规划与建筑科学”(重庆大学)
● “985”工程“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创新平台(重庆大学)
『陆』 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作为大三在读,我基本同意两位前辈的说法。我再补充一点自己的感觉吧,也是正专负能量都属有…
可能是因为地缘因素,身处同为老八校的重大并没有像东部学校的那么多的交流。演讲和沙龙我们学校自己也举办了很多,但是,如果和东部的情况相比,是比不上的。在东部,我的同学,可以腾出一两天的空闲时间从南京到上海,或者天津到北京,这样,当某校有举办比较有价值演讲和展览的时候,可以去观摩。而在重大就要考虑更多问题,钱,时间,被画图挤占过后的时间。于是我开始在网上关注那些有关东部学校活动的动态,有价值的照片和文章,主要的站点就是豆瓣。豆瓣上有很多东部学校的老师、毕业的前辈在豆瓣发声和讨论。但是我们几乎没有……似乎还是没时间。
于是我觉得整个重大对于建筑系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系馆的阅览室。1.有网络。2.有经典。3.有期刊。外文期刊阅览室,一个安静的地方。各大期刊书目很全,而且更新很快,有很多启发性的东西,拓展视野的好地方。图书馆有更多规范和范例相关的作品,还有零星添加的新书,有的很有价值,但不是随手一本就值得看,需要自己找。
生活上不好意思,本人昨天熬夜了,下午睡了一觉刚睡醒。
『柒』 想要重庆大学(原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研究生导师名单,最好包括导师的方向~
我是复旦大学的.不符合楼主的要求,
但是我觉得楼主太懒了,不会思考,什么都想回在网上问别人.读研答究生可要善于思考哦,预祝你成功
想要重庆大学(原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研究生导师名单,最好包括导师的方向?很容易就可以办到
方法1:
由于硕士招生目录是不公布导师的
但是一般博导都带硕士,既然能带博士,那一定水平相对比较高.所以,楼主只需要查询重庆大学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导师和研究方向都有
方法2:
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网站查找师资情况,可以找到各个方向的牛人,他们的科研成果也是院系宣传最多的
『捌』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师资队伍
教授:褚冬竹、邓蜀阳、戴志中、卢峰、龙灏、汤桦、魏宏杨、杨宇振、曾旭东、陈仲林、李必瑜、唐鸣放、翁季、严永红、杨春宇、周铁军、龙彬、张兴国、胡纹、李和平、李泽新、谭少华、徐煜辉、邢忠、杨培峰、闫水玉、颜文涛、魏皓严、赵万民、曾卫、杜春兰、欧阳桦、朱捷
副教授:陈纲、顾红男、黄海静、李建华、马跃峰、王琦、吴叶红、阎波、杨震、张庆顺、周露、丁素红、何荥、覃琳、孙雁、陶陶、王雪松、王朝霞、谢辉、熊洪俊、杨真静、宗德新、陈蔚、戴秋思、郭璇、陈静、段炼、戴彦、黄瓴、韩贵锋、黄勇、李旭、聂晓晴、孙忠伟、谭文勇、王正、董世永、王萍、徐苗、许剑峰、应文、杨柳、赵珂、邓宏、邓小山、付子龙、刘骏、毛华松、王中德、夏晖、肖平西
讲师/工程师:陈俊、陈科、陈安、黄颖、黄小寅、刘智、李骏、林桦、刘彦君、刘剑英、孟阳、宋晓宇、孙天明、陶以欣、田琦、武晓勇、王立、杨威、于群力、张斌、张洁、张翔、左力、郑曦、杜晓宇、刘英婴、吴静、许景峰、尹轶华、张海滨、冯棣、黄珂、胡斌、蒋家龙、罗强、李臻赜、冷婕、廖屿荻、刘志勇、唐淼、汪智洋、熊海龙、高芙蓉、郭剑锋、贡辉、孙国春、王敏、叶林、赵强、张辉、曹正伟、陈静、邓舸、范红军、郭良、谷光灿、胡俊琦、贾祺、赖文波、林雪源、李莉、孟侠、唐紫安、许芗斌、杨西、杨古月、章彬、张克胜、张伟、周恒
『玖』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奖学金加分论文只是录用可以吗
最好是在正规学术期刊发表,然后上数据库,带着资料过去就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