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苏州大学钱仲联教授

苏州大学钱仲联教授

发布时间: 2025-01-26 22:59:12

A. 钱仲联人物简介

钱仲联先生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1986年,他被国家教委批准并评聘为首批指导国内访问学者的导师。作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成员,钱先生曾担任多项重要学术职务,如《中国大网络全书·中国文学卷》编委会副主任,以及《中华大典·文学典》、《全清词》、《续修四库全书》、《全宋诗》等多部重要文学典籍的顾问或编纂研究室顾问。同时,他还担任了多个学术学会的顾问,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以及中国韵文学会的副会长和名誉会长等。


钱先生在教学与研究领域贡献卓著,尤其在明清诗文研究方面造诣深厚。他的学术著作丰富,如《鲍参军集注》、《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剑南诗稿校注》等,都体现了他对古典文学的独到见解。他主编的《清诗纪事》更是集众人之力的力作,荣获国家古籍整理评比和全国图书学会一等奖,堪称学术界的瑰宝。


钱先生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被收录于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的《国际人物传记辞典》,并自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然而,不幸的是,2003年12月4日中午,这位杰出的学者因病逝世,享年96岁,为学术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苏州大学钱仲联教授扩展阅读

钱仲联号梦苕,浙江湖州人,生于江苏常熟。著名诗人、词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国学大师。苏州大学终身教授。 钱先生1926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馆,先后任教于大夏大学、无锡国学专修馆、南京中央大学、南京师范学院、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苏州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先生被评聘为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

B. 苏州大学的知名校友

李济深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董事长。 许德珩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治活动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社会事业行政学系主任。 周谷城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雷洁琼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政治活动家、社会学家。东吴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赵朴初 全国政协副主席。192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 费孝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社会学家。193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医预科。 孙起孟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29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学系。 荣毅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江南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 钱伟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1926至1927年就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马寅初 经济学家、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898年入上海中西书院。 金善宝 农学家、中科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江南大学教授、农学系主任。 谢少文 微生物学家、中科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1921年毕业于东吴大学。 高尚萌 病毒学家、中科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193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 胡经甫 昆虫学家、中科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1917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 刘承钊 动物学家、中科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1934年于东吴大学任教。 周同庆 光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江南大学教授。 谈家桢 遗传学家、中科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1929年毕业于东吴大学。 陆志韦 语言学家、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1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 顾翼东 化学家、中科院化学部学部委员。192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化学系。 钱俊瑞 经济学家、中科院院士。1928年入江苏省立教育学院。 苏元复 化学工程家、中科院化学部学部委员。1929年保送东吴大学化学系。 时钧 化学工程学家、中科院化学部学部委员。1929年保送东吴大学。 宋鸿钊 妇科肿瘤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 汪菊渊 花卉园艺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29年考入东吴大学化学系。 陆宝麟 昆虫学家、中科院生物学学部委员。193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 刘健康 鱼类学家、中科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193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 冯新德 高分析化学家、中科院化学部学部委员。1933年考入东吴大学。 钦俊德 昆虫生理学家、中科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194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 郁铭芳 化纤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 潘君骅 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乔登江 核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5-1963年在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任教。 陈子元 核农学家。苏南蚕丝专科学校教授。 薛鸣球 光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长。 沈之荃 高分子化学家、中科院院士。1952年至1961年任教于江苏师范学院。 宋大祥 蛛形学与无脊椎动物学家、中科院院士。1953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生物系。 阮长耿 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述汤 化学家、材料学家、中科院院士。苏州大学教授。 詹启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 陈衍 近代诗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金松岑 诗人、教育家。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吕思勉 历史学家。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东吴大学教授。 黄人 文学家。东吴大学中文教授。 王宠惠 法学家,法学博士。东吴大学法律学院任教。 吕凤子 书画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教育学系主任,江苏师范学院教授。 章太炎 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东吴大学任教。 吴梅 词曲学家。东吴大学教授。 顾维钧 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上海中西书院毕业。 雷沛鸿 教育家。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任教。 梁漱溟 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郭绍虞 语言学家、文学家。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任教。 钱基博 国学家。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务主任、教授。 许崇清 教育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 俞颂华 著名新闻工作者。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兼新闻系主任。 洪深 戏剧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 潘慎明 化学教育家。江苏师范学院二级教授。 陈调甫 化工专家,化工实业家。苏州东吴大学化学毕业,1917年获硕士学位。 顾颉刚 历史学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 林语堂 文学家。东吴大学任教。 钱穆 国学家。1947年任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朱东润 文学家。就读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沈青来 数学家。江苏师范学院二级教授、数学系主任。 童润之 教育家。苏州省立教育学院院长。 刘湛恩 教育家,沪江大学校长,191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4月7日被日伪特务暗杀。 周予同 经学家。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戈绍龙 耳鼻喉科专家。苏州医学院副院长、一级教授教授。 王遽常 中国哲学史家。1920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徐志摩 现代诗人散文家。东吴大学教授。 吴福桢 我国昆虫学科和植物保护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农教系系主任、教授。 吴经熊 法学家。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 夏承焘 词学家。国学专修学校教师。 盛振为 法学家。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 董渭川 社会教育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 鄂森 东吴大学法学院教务长。 梁实秋 文学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 朱正元 物理教育学家。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主任、二级教授。 唐兰 文字学家、历史学家。1917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王同观 妇产科学专家。苏州医学院二级教授。 端木恺 东吴大学行政法教授。台湾东吴大学董事长。 曹聚仁 作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 程有庆 化学教育家。江苏师范学院化学系主任、二级教授。 李一氓 外交家。在东吴大学求学期间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而肄业。 许幸之 画家、影剧编导。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化教育系主任、教授。 蔡尚思 史学家。东吴大学教授。 胡曲元 哲学家。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教授。 秦柳方 经济学家。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任教。 杨兆龙 法学家。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刘雪庵 作曲家、音乐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 倪征燠 法学家。联合国际法院法官,二战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东吴大学教授。 潘汉年 我党历史上隐蔽战线、文化战线和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就读无锡国家专修学校。 吴其昌 历史学家。1920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焦菊隐 著名导演。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 李浩培 法学家。198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律系。 张奎 寄生虫学专家。苏州医学院一级教授。 周有光 语言学家。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任教。 钱仲联 国学家。1926年于无锡国学专修馆毕业,苏州大学教授。 陈汀声 电影技术教育家。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任教。 杨绛 作家。193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 陈白尘 戏剧家和电影剧作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 柴德赓 史学教育家。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系主任。 吴强 作家。早年就读教育学院民众教育系。 郑君里 著名演员、导演。国立社教学院教授。 马荫良 著名新闻工作者。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教授兼系主任。 郭影秋 云南省省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就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 汤不器 组织胚胎学专家。苏州医学院学院二级教授。 陈明斋 外科学专家。苏州医学院教授。 周振甫 文学家。就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徐迟 作家。就读东吴大学。 吴大琨 经济学家。东吴大学任教。 周孝谦 物理教育学家。江苏师范学院二级教授、苏州大学副校长。 陈王善继 放射医学专家。苏州医学院一级教授、附属第一院院长。 钱仁康 音乐学家、作曲家。江苏师范学院任教。 蒋纬国 军事学家,蒋介石次子。就读东吴大学物理学院物理系。 饶宗颐 历史学家,文学家。1943年至1945年任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教授。 陈务民 儿科学专家。苏州医学院二级教授。 许国璋 英语教育家。在东吴大学执教英语。 戴爱莲 舞蹈艺术家。1942年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任教。 陈悦书 血液病学专家、我国血液学专业奠基人之一,苏州医学院教授。 王绍堉 台湾东吴大学董事长。就读于东吴大学。 冯其庸 文学家、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1948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毕业。 柯岩 作家、诗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戏剧系1948级学生。 林斤澜 作家。1945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 方汉奇 新闻学家。1950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 范敬宜 新闻学家。1949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金庸 小说家。1946年入东吴大学法学院修习国际法。 杨铁梁 香港高等学院首席大法官。就读东吴大学法学院。 熊黛林 中国女演员、模特

C. 钱仲联的生平事迹

先生以博闻强记、学富五车而著称。除了天资聪颖与刻苦好学之外,家学渊源,双亲培养亦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其高祖以上皆务农,至曾祖钱孚威始读书为秀才。钱先生之祖父钱振伦,字楞仙,是清朝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之婿,协办大学士翁同龢的姐夫,道光十八年(1838)二甲进士,与三甲进士曾国藩为同年,曾任翰林院编修、四川乡试正考官、国子监司业等职。因丁母忧回湖州,不再出仕,长期在扬州梅花书院、淮阴崇实书院任山长。钱振伦是晚清著名骈文家,曾从《全唐文》中选出骈文编纂成十大册《唐文节抄》,自著有《示朴斋骈体文》,张之洞《书目答问》予以“今人《示朴斋骈体文》用唐法”之好评。钱振伦于诗学则曾注《鲍参军集》,后来钱仲联先生又著《鲍参军补注》,祖孙同注一书,珠联璧合,堪称文坛佳话。钱先生之父钱滮,字幼楞,曾与钱玄同(钱先生之堂叔父)跟随钱恂(钱先生之堂伯父)留学日本,亦很有出息,惜患病而中途回国。此前钱氏已移居常熟,钱先生正读小学。钱父边养病边课子。钱先生每日放学之后,其父就严督钱先生抄读祖父著作,抄完一部又一部,再反复抄。钱先生于古诗文亦由懵懂无知而逐渐领悟入门,打下深厚的根底。钱先生今日能写出上乘古体诗与骈文,实得益于其父的严教。
钱先生的祖母翁端恩,字璇华,亦非一般女流,乃大学士翁心存之女、协办大学士翁同龢之姐,擅长诗词,乃一代才女。叶恭绰编《全清词钞》选入其《花阁词》;徐世昌编著《晚晴诗汇》,亦入选其《花阁诗钞》多首佳作。钱先生之母沈氏,乃清代著名诗人沈汝瑾之妹,虽不似其婆母那样才华出众,但亦熟悉唐诗、山歌、弹词故事,时学吟唱,讲述给四五岁的儿子听。钱先生文学的启蒙是在母亲怀抱中完成的。他至今仍记得母亲唱的吴歌:“米饭好吃田难种,鲜鱼汤好喝网难扳。”亦记得母亲吟咏的第一首唐诗是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那首名篇。钱母当时决不会想到,她是在为未来的大学者上了启蒙第一课。
钱先生十四岁的时候诗就写得蛮好了。做学问是因为他进入了无锡国学专科馆专修国学。十七岁钱仲联师范学院毕业后考入了无锡国学专修馆就读,从此走出了常熟,开始了人生新的里程。在无锡国专,钱先生遇到了日后对其学术生涯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中国近代著名的理学家、古文家、教育家,原交通大学校长——唐文治先生。虽然唐先生是教理学的,但他非常开明,学生喜欢做诗的就让学生去做,学生喜欢注解的就让学生去注解,学生喜欢考据的就让学生去考据。
唐先生办的无锡国专主要讲授《五经》、《四书》、《宋明理学》、《桐城派古文》、《旧体诗》、《唐集》、《说文》、《通鉴》和《先秦诸子》,这种环境更加激发了钱仲联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唐先生对学生除教授学问外,尤为重视道德的教育,并以身示范,校园中“栽培树木如名节”的话深深地印在了钱先生的心中,并作为日后几十年教学生涯的准则。
钱仲联先生带的博士研究生都是顶呱呱的,甚至有的比钱先生还高明,比钱先生的老师唐先生还高明,有一个叫魏中林的,他在钱先生这里读书的时候,有一个问题钱先生说自己解决不了,魏中林说:“先生,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应该是这样一个问题,他说我来分析,是这样分析的。”……哎呀!钱先生佩服得不得了,反而钱先生要拜他为先生了,学生的本领比钱先生大了。
钱先生桃李满天下,而治学成就就更令人高山仰止。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莫砺锋评价说:“钱先生他是这样一种学者,他完全具有老一辈学者的深厚功底。他跟清末民初在无锡国学专科馆任教的老一辈学者都有过亲身交往,而钱先生从他们那里得到的传统学问,非常深厚,因此钱先生的国学根底非常深厚。现在我们搞这些古代研究的学者,你要我们自己来写骈文,写古诗,一般都写不来,只能研究。钱先生他会写,所以他是处于转折关头的新学问和旧学问都非常好的这样一位学者,这样的学者现在我们国家已经不多了,应该说是国家级的了,他已经九十多高龄了。 ”
钱先生擅长古诗文的笺注和校注,他做笺注并不只是局限于诗人的本身。他广泛涉猎古典文学的方方面面,博通群集,由专而博。三十年代,在教书育人的同时,钱先生开始从事前人诗集的笺注。他第一部笺注的是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笺注》十一卷,《人境庐诗草》是晚期诗歌革新的代表、爱国诗歌的典型,该书193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因其在书中的旁征博引而引起了全国学术界的注意。时年钱先生29岁,风头正渐。不久,“9.18”事件爆发战火四起,国难当头,严酷的现实打破了钱先生个人的书斋天地,他开始用黄诗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大量的反映现实、感咏时世的诗篇,并发表于《申报》副刊上,其中《哀沈阳》一篇中,他写到: “沈阳城中十万兵,城南城北屯严营,夜半贼来兵尽走,四天如墨无战声。平明贼队搜大户,穿门为狼入为虎,母从儿走妻求夫,我军已远空号呼。”针对当时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进行了有利的抨击,黄炎培先生读后拍案叫绝,这些作品的发表在当时的诗坛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被赞为“其骨秀,其气昌,其辞瑰玮而有芒”!
在动乱的岁月里,钱先生的家也曾遭受过查抄,还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但所有这一切并未影响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当别人在兴风作浪的日子里忙碌的时候,他却在埋头耕耘,大有“管他冬夏与春秋”的做派与气度。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章培恒这样说:“在这样一个处境下,他还是不断地钻研,不断地做学问,我觉得这种精神很使人佩服!”
正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钱先生完成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陆游《剑南诗稿校注》,此集卷帙巨大,正集有八十五卷,外加题外诗,同时他又另外做题校、补录易诗、剔除误入陆游集的他人诗作,并将诗文中的典故、人物、篇词、地理、背景等等一一注释,由于陆游诗全集向来无著本,钱先生的这部巨型校注,可谓是一个创举,工作之艰难、工程之浩大无人能及!莫砺锋教授这样说:“ 九千多首,不容易,注一注,那钱先生全都做了注解,而且注的非常好,非常详细,所以我研究宋诗的时候也是着重读了钱先生的书。虽然钱钟书先生和钱仲联先生他们研究的路子不太一样,但是在学术上,应该说,钱钟书先生对钱仲联先生也是很钦佩的。因为我看过他评钱仲联先生韩愈的诗的注,当然钱钟书先生对钱老的书提出了一点意见,但总的来说评价很好。我们知道,钱钟书先生一般要受到他的高评是很困难的,所以他们是一个档次的。”
文革浩劫之后,中国教育又重新走上了正轨,1981年,钱先生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说来有趣,这其中不能不提到钱钟书先生。1981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博士生导师,那个时候是非常少的,不像现在博士生导师比较多了。那时候全国古代文学方面的博士生导师大概有八个,四个集中在江苏。当年苏州大学为钱仲联教授申报的是硕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时,材料经评委钱钟书先生看过,他惊讶于钱仲联先生的过于谦逊,对在座的评委感叹说:“钱仲联教授只申报硕导,我们这些人可是没有资格申报博导的啊!”在座的评委感到很为难,钱钟书又说:“如果钱仲联先生只带硕士生,那么,我也只能带硕士生,我是没有资格在他面前做博导的。”钱钟书一言九鼎,钱仲联先生被破格定为博士生导师。
2002年9月26 日,在钱仲联先生九十五岁寿辰之际,国内外学术界的专家云集苏大,为钱先生从事学术活动七十五周年举办了专门的研讨会。孙家正特地发来贺函:“感谢钱老为国学做的杰出贡献!”一代宗师在国际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的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也特地在香港挥毫泼墨“昆仑万象”四个大字相赠;同时《解放日报》也刊登了王元化先生所做的寿序:“吾民族所承受之文化,为一种人文主义之教育,贤者多以文学创造为旨归,而传统文学创造之主流,端在诗歌一脉,虞山梦苕庵钱公仲联先生,一代诗豪也!”

热点内容
女大学生应急舱门 发布:2025-05-01 01:44:43 浏览:403
想砍死博士导师怎么办 发布:2025-05-01 01:18:57 浏览:755
西南政法大学徐教授 发布:2025-05-01 00:20:29 浏览:285
大连外国语大学俄语复试名单 发布:2025-05-01 00:05:50 浏览:464
大学生离省 发布:2025-04-30 23:36:15 浏览:78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薪酬 发布:2025-04-30 23:32:24 浏览:138
大学生严进严出 发布:2025-04-30 22:52:20 浏览:527
2015年辽宁大学研究生专业目录 发布:2025-04-30 22:17:55 浏览:461
大学生有必要迁户口吗 发布:2025-04-30 22:15:42 浏览:579
贵阳医学院研究生部导师 发布:2025-04-30 22:14:22 浏览: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