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张莹教授
㈠ 沈阳农业大学师资力量介绍
知名人才 ◇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温福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计划人选 李天来 陈温福 冯玉龙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冯 辉 史振声 边连全 刘明国 朴在林 张玉龙 张志宏 李天来 迟道才 陈温福 依艳丽 段玉玺 徐正进 傅俊范 谢甫绨 曹敏建 孟宪军 冯玉龙 ◇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 陈温福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张志宏 陈立杰 ◇ 教育部"优秀青年资助计划"人员 谢甫绨 吴元华 段玉玺 丛 斌 徐正进 李成华 ◇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陈温福 汪景宽 朴在林 ◇ 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朴在林 李天来 陈温福 史振声 刘明国 谢甫绨 徐正进 段玉玺 梁成华 傅俊范 ◇ 农业部"神农计划"人选 张玉龙 李天来 陈温福 ◇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张玉龙 ◇ 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陈温福 ◇ 第二届中华农业英才获奖者 陈温福 ◇ 教育部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李天来 ◇ 全国模范教师 陈温福 ◇ 全国优秀教师 傅俊范 曹军 ◇ 辽宁省院士培养工程人选 李天来 ◇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 李天来 陈温福 谢甫绨 徐正进 依艳丽 傅俊范 段玉玺 曹远银 刘明国 陈晓飞 董文轩 胡建民 冯 辉 丛 斌 王秋兵 李成华 赵玉军 沈国顺 胡 兰 纪明山 陈立杰 张志宏 张 艳 王铁良 孟宪军 须 辉 吕德国 迟道才 王昕陟 吕 杰 刘鸣达 张文忠 张广胜 何剑斌 齐红岩 李凤海 高增贵 王 瑄 代红艳 汪景宽 白义奎 岳喜庆 刘常富 陆秀君 王 术 刘显军 齐明芳 于海秋 ◇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 张玉龙 韩晓日 齐 华 张立军 秦 利 雷家军 陆秀君 王丽学 杨丽娟 吴元华 赵 瑞 崔建国 薛春生 郭维东 周永斌 王 术 殷 有 杨桂芹 刘显军 王晓光 郗伟斌 范海延 孙红梅 张 勇 吴长德 汉丽梅 马殿荣 邱永春 范昊明 孙守慧 赵天宏 王海英 刘 限 杜国栋 虞 娜 齐明芳 王玉刚 王宏伟 皮钰珍 夏桂敏 严雪瑞 刘 江 张春红 潘春玲 汪 澈 丛玉艳 谢立勇 陈 珂 谷祖敏 李海春 刘文合 刘彦群 魏松红 于海秋 邹洪涛 安迎锋 边振兴 董胜君 李 旻 祁之秋 钟 鸣 王嘉宇 ◇ 辽宁省攀登学者 张玉龙 李天来 陈温福 徐正进 冯玉龙 ◇ 辽宁省首批领军人才 李天来 ◇ 辽宁省优秀专家 刘长江 陈温福 张玉龙 李天来 边连全 刘明国 ◇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拔尖人才 李天来 陈温福 ◇ 辽宁省特聘教授 王铁良 张文忠 冯 辉 汪景宽 刘明国 ◇ 辽宁省普通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张玉龙 李天来 陈温福 曹敏建 李成华 ◇ 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张玉龙 ◇ 辽宁省首届十大青年科技英才 张志宏 ◇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张志宏 陈立杰 冯 辉 王铁良 徐正进 张玉龙 张广胜 李天来 张 艳 段玉玺 纪明山 胡建民 ◇ 辽宁省教学名师 傅俊范 胡建民 惠淑荣 纪明山 李天来 朴在林 张玉龙 王铁良 任文涛 ◇ 辽宁省优秀教师 张玉龙 李成华 张广胜 ◇ 辽宁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杨桂芹 吕德国 张志宏 刘明国 王小奇 王铁良 孟宪军 纪淑娟 冯 辉 须 晖 迟道才 王秋兵 依艳丽 汪景宽 段玉玺 韩晓日 谢甫绨 黄瑞冬 吴元华 张广胜 刘鸣达 郭维东 胡 兰 陈立杰 刘常富 齐红岩 田有文 张本华 孙红梅 孙仕军 张 勇 王 术 张佰清 刘显军 吴朝霞 白义奎 王昕陟 刘 限 ◇ 沈阳市优秀专家 边连全 张 艳 陈温福 吕 杰 ◇ 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 陈温福 王春平
㈡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导师谁比较好谢谢帮忙了。
http://spxy.syau.e.cn/pic_list.asp?t=2&n=%D7%A8%BC%D2%D1%A7%D5%DF&include=b&leixing=1
食品院的专家学回者答
㈢ 沈阳农业大学两院院士都是谁
陈温褔,李天来
㈣ 沈阳农业大学的三位终身教授是谁
1.杨守仁 -- 中国农业科技界的“北丐”、中国超级稻之父
杨守仁,男,汉族,江苏省丹阳人,1912年3月生。193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48年赴美威斯康星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任山东大学农学院教授。1953年后从事水稻理论、水稻育种的研究工作,奉调到沈阳农业大学,为沈阳农业大学一级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被称为“中国农业科技界的‘北丐’”;他三年时间连拿威斯康新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研究的超级稻亩产800公斤以上;他90高龄的时候,一谈起水稻,仍然精神振奋,没完没了。
2005年2月28日6时20分,杨守仁教授逝世,享年94岁。农大校园里一片悲痛之声。
杨守仁教授是我国迄今惟一而且是比较全面科学地阐明我国悠久的传统经验而又有所创新的著名水稻科学家。他曾用第一代IBM进行博士论文的研究,还发明了“田间试验区估算的新方法”,人称“杨氏公式”,至今美国仍在应用。他是东北三省水稻生产的积极宣传倡导者,是我国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体系的始创者。经过多年的长期努力,水稻高产栽培理论研究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且已形成体系。他是釉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育种、水稻超高产育种新途径的开拓创造者。由他主持的超级稻研究在国内外已引起高度重视,超级稻科研项目列人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杨守仁教授执教40余载,他从1980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是我国第一批招收“作物栽培学及耕作学”的博士生导师,发表有关水稻栽培理论、水稻育种、育种新途径的开拓等方面重大学术问题的论文达200余篇,在总结弘扬我国传统种稻经验和开拓水稻新的育种领域籼粳稻杂交育种、理想株型育种中做出了创造性的突出贡献,填补了这项空白,因此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委一部“六五”重点科技攻关奖等几十项奖励。1998年,杨守仁教授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此奖项的农业科学家全国仅2人,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评价杨守仁教授“对籼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育种及水稻超高产育种有重要贡献,在超级稻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从50年代起,他先后主编了第一部全国高等学校通用教材《作物栽培学》和《东北水稻栽培》专著,编写了《中国水稻栽培学》,还主编了《中国大网络》及《中国农网络》有关水稻的内容,并担任世界名著《稻的生物学》的总校译,出版了个人学术专著《水稻高产栽培与高产育种论丛》和《水稻专题讨论文集》。在他80岁高龄时,仍然孜孜不倦,辛勤耕耘,自辑出版了《水稻文选》,并列人辽宁省文化名人丛书之列。
杨守仁、张龙步、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的育种专家杨守仁、张龙步、陈温福三位教授培育的高产水稻新品种,近年来平均亩产达830.7公斤,居中国前列。它标志着中国在超高产水稻育种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由该校直接或间接育成的优质超高产水稻新品种已达20余个,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增产稻谷46亿公斤,创造经济效益逾36亿元人民币。
杨守仁简介:193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48年赴美威斯康星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53年后在沈阳农学院一直从事水稻理论、水稻育种研究工作,现为学校终身教授,首批博士生导师。他是我国迄今为止惟一比较全面科学地阐明我国悠久的传统经验而又有所创新的著名水稻科学有。199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进步奖家学奖。
张龙步简介: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于沈阳农学院本科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87年8月赴苏联考察。参加和主持国家和省科技攻关、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高校博士点基金、农业部科教基金等资助的十余项课题的研究,内容涉及灿粳稻杂交、水稻理想株型、北粳南引、水稻超高产四大前沿水稻育种领域。
陈温福简介:沈阳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育种专家。
㈤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机构设置:
1,学院办公室:学院办公室主任:李继涛院办秘书:斯琴格日勒
2,系设置:
食品科学系
主任:李斌副主任:郑煜焱
食品加工教研室暂由25名教师组成,其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11人,助教1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88%,承担着以果品蔬菜加工畜产品加工及冷食加工等课程为主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食品质量与安全系
主任:纪淑娟
食品质量与安全系暂由8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88%,承担着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感官鉴评、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卫生与安全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与评价技术方面的研究任务。
包装工程系
主任:韩春阳
包装工程教研室由8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助教3人。承担着包装材料学、包装工艺学、包装结构设计、包装动力学、包装印刷、包装机械、包装测试、食品包装学、包装装潢设计、包装美学基础、包装造型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3,院工会:工会主席马荣山副教授全面负责学院工会工作,分管职工福利
副主席颜廷才
委员李斌分管青工工作
张琦分管宣传工作
张旋分管女工工作
情况介绍:食品学院现有工会会员48名。工会委员会由5人组成(见上表)。多年来,食品学院工会在维护职工利益、职工教育、工运理论研究、开展“三育人”活动、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职工福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食品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4,食品学院分团委:
分团委书记:朱宁
㈥ 沈阳农业大学怎么样
简介:沈阳农业大学是一所地方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现任党委书记迟维意,校长刘广林。 学校坐落在沈阳市东郊的天柱山南麓,东与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毗邻,西与沈阳城区相连,占地面积一万余亩。校园山水、田地、林园兼备,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农业教育、科研条件优越。 沈阳农业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农业教育的始兴时期——1906年清政府设立的省立奉天农业学堂,以后经历了奉天农业大学、东北大学农学院和沈阳农学院几个历史时期,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与复旦大学农学院合并组建成了新的沈阳农学院。1979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10月,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0年,学校由农业部所属划转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辽宁省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几代沈农人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天的沈阳农业大学已成为教学和科研并举,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教育科研体系。现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5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116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57个本科专业;学校有 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6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22个辽宁省重点学科。学校设有15个学院、4个教学部(中心、所);有包括国家工程实验室、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内的省级以上(含沈阳市)科学研究机构72个和基础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19个。 建校以来,一大批海内外知名学者先后来校任教。自1990年以来,已有25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校现有教职工1564人,其中专任教师 921人;专任教师中有院士1人,特聘院士2人,教授170人,副教授327人,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09人和硕士研究生导师385人。一支以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骨干、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学校具备了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进行多学科联合科技攻关的基础和优势。 学校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重视教学研究和改革,着力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建校以来,学校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本、专科生和博士、硕士研究生11万人。我校毕业生基础扎实,爱岗敬业,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现有在校生2107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2807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687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457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1447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发扬光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000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省、市的各类科研项目5000余项,有198项成果获国家、省(部)、市奖励,70%的科研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学校先后在辽宁省10个市24个县(区)建立了科教基点,选派46名科技人员到当地担任科技副县(市)、乡(镇)长或科技顾问,有力地推动了“科教兴农”工作的深入开展。 学校积极构建国际合作平台,不断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联系,与15个国家的34所院校结为友好学校。 进入“十二五”以来,全校师生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学校成功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今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包括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17个建筑单体的新教学科研区和占地500亩、设施先进的校内新教学科研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位于海城、辽中、彰武等地占地4300亩的校外长期教学科研基地建设任务完成过半,新的基地建成后将为高水平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保障,极大地拓展学校的发展空间。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形成了坚韧不拔、坚持发展、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坚持事在人为的沈农精神,创造了沈农速度,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状、辽宁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辽宁省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学校、辽宁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高校平安校园、沈阳市先进党委、沈阳市先进单位、服务沈阳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称号。 在新形势下,学校正在围绕人才队伍、学科建设两大工作重点,努力开创内涵提升的新局面。沈阳农业大学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注:以上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1月13日)
㈦ 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的学院组织机构
工程学院领导班子
院 长:张本华,教授,硕士生导师
书 记:邱立春,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书记兼副院长:柴 宇,助理研究员
副 院 长:李永奎,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程学院下设12个部门
学院办公室
主 任:于 彬
教 务 员:孙 薇
科 员:黄铁梅 姜 峰
农业机械化教研室
主 任:宫元娟
成 员:邱立春 王丹阳 王 强 秦军伟
田素博 辛丽丽
农业机械教研室
主 任:辛明金
成 员:任文涛 宋玉秋 林 静 王瑞丽
白晓虎 孔爱菊 邬立岩
工程技术教研室
主 任:赵凤芹
成 员:李永奎 徐 岩 陈丽君 赵 萍
刘翠红 邢作常 白雪卫侯俊铭
运输工程教研室
主 任:赵秀荣
成 员:高连兴 刘志侠 李 华 刘德军
何凤宇 魏利华 杨德旭
机械设计教研室
主 任:张祖立
成 员:张本华 魏凤兰 王君玲 崔红光
姜迎春 刘 锷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教研室
主 任:刘庆玉
成 员:赵 玲 李 轶 张文基 牛卫生
李金洋 张 敏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主 任:孙 清
成 员:张春梅 谷士艳 高 薇
工程学院专业综合实验室
主 任:
成 员:吕长义 胡景桐 敖永华 陈 彬
关绍武 金鼎玉 赵明宇
工程基础实验室
主 任:
成 员:佟 玲 葛竞峰 胡艳清
院工会委员会
主 席:赵凤芹 副 主 席:佟 玲
生活委员:王 强 组织委员:崔红光
青工委员:杨德旭 女工委员:张 敏
文体委员:王 勇
院团委
书 记:代兴梅
副 书 记:王 勇
㈧ 沈阳农业大学怎么样
不好在纠结要不要报这个学校对吧
说几个事自己判断自己看不懂就把这个拿给家长看家长懂
1.校长召开座谈会请学生谈一谈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于是请了一帮学生会干部,这些学生会干部们在座谈会上把学校校长一顿夸,校长很高兴,说他很高兴,同学们对学校一句怨言都没有。学校形式主义盛行。在农大官网还能找到相关报道。学校排名连年下降可见一斑。
2.这个学校很坑人,最坑人的是保送,这也是不建议大家报考这个学校的主要因素。随着国家发展鼓励有志向的优秀大学生读研,于是农大是普通一本也有了保送资格。保送是学校给你名额别的学校同意接受你你就可以保送,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读研。不仅农大,像渤海大学是二本也具有了保送资格。并且教育部明文规定不允许以保送本校外校为依据确定学生的保送资格(参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可自行网络相关文件)但这个学校偏偏这样做,而且还有更过分的事。
沈农作为一本,虽然很多专业实际在一本线以下招生,基本过一本线就能来。但是始终是一本还是能招到一些成绩不错的学生的,于是悲剧就出现了,很多好学生很优秀,通过大学三年的努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拿到了像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等等很不错的学校的夏令营接收函,但是学校不让你走,不让你走,不让你走,就是不给你保送资格。保送的机会少的可怜,一开始一个专业可以保送百分之五,但是学校为了自己脸上好看,想让学生留校,就改成了百分之一。像农学院整个学院五个专业仅农学专业就100多人整个学院每年就只有一个保送外校的名额。考的是一本的分数,报的是一本的学校,得到的机会却是二本学校的机会。
是不是所有同类学校都这样呢?不是。山东农大农学院2018年保送了10个以上的外校,名次靠后的想保送本校也可以获得保送资格,很人性化机会很多。华南农大安徽农大都很不错,四川农大等211就更不用说了。学校近年来使劲忽悠学生来,但是来了又不让人走,学生成了学校捞取政绩的牺牲品。
再说一说这个学校的保送过程:保送之前老师会大力宣传让你留校读研,告诉你就一个外校名额,保送很公平。保送时,先问你保送本校外校,外校即使你很优秀但是不给你资格,本校即使成绩很低也能保送。从16年到18年保送都是第五名获得外校资格,理由是老师给他在低端杂志发表了两篇论文,他是学生会主席等等。让平时努力学习了三年考第一第二的同学傻了眼,开始怀疑自我,恶心人一辈子。有的成绩好的同学没保送上,备受打击,因为复习的晚某一科没过线,导致调剂专硕,学校的老师会告诉你中农的老师不够意思,千万别去中农。没过线只能调剂呀,你不给人保送名额,给人家名额就能保送学硕奖学金加好导师,不给人家名额还反咬中国农业大学的老师不够意思。
如果你问老师为啥不让我们保送呢?老师会告诉你1.你们能力压根就不行别想了2.或者你们去外校给你们保送名额的话,会使得保送本校的名额相应减少,对我们招生不利。那你就自己考呗。自私自利,高考招生好话说尽,到了要走穷凶极恶。
如果你想保送本校,那你是不觉得这个学校很好,不幸的是植保,农学的专业第三保送本校,条件各方面都够了,但是没保送上,诡异不,哈哈。一些成绩很低的却保送了。
㈨ 现在的沈阳农学院院长是谁
张玉龙
㈩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师资队伍:
姓名 性别 职称 研究方向 张凯斌 男 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 孟宪军 男 教授 谭洪波专 男 讲师 农村属发展 岳喜庆 男 教授 程玉来 男 教授 工程基础和农产品加工工程 李新华 男 教授 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 刘长江 男 教授 纪淑娟 女 教授 食品质量控制 冯叙桥 男 教授 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张琦 女 高级实验师 果蔬深加工及其活性物质提取 张佰清 男 教授 食品工艺、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工程技术 张春红 女 副教授 粮油深加工与转化 马荣山 男 副教授 食品发酵、生物技术、白酒、饮料及食品添加剂 郑艳 女 副教授 食品微生物及食品生物技术 魏宝东 男 副教授 农产品贮运保鲜 吴朝霞 女 副教授 食品营养与安全 吕春茂 男 副教授 食品生物技术 赵春燕 女 副教授 食品微生物、食品生物技术 皮钰珍 女 副教授 食品科学 冯颖 女 副教授 果蔬精深加工及天然活性物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