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气象学教授
Ⅰ 华中科技大学年轻的教授有那些,希望带简介!
年轻的教授多的去了,太多了,简介自己去学校版网站权查询。http://www.hust.e.cn
Ⅱ 武大有四大名嘴,那么华中科技大学有哪些名嘴
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名人事迹。我们所知道的武大四大名嘴有:尚重生,赵版林,权李工真和李敬一。其中我对赵林印象比较深刻,那一句“一个教师在讲课时如果不能感动自己,他也不能感动学生”,“这就是我的讲台,我一直站在这里”,当时看《百家讲坛》他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以为教授。
华科的名嘴,听他朋友说过最多的是刘克明,学识渊博,对我国文化了解颇深,但是呢,有人说他比较仇外,这个我不得而知,大概上过他课的人比较了解吧。
Ⅲ 吴波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男,1963年3 月出生, 湖北监利人。博士,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湖北省力学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筹)秘书长。
学习简历
1983年本科毕业,
1988年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2年获工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包括设备智能监测与控制、信息处理、制造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等。
长期从事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主要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包括智能制造、分布式制造系统、虚拟制造技术、网络化制造与企业集成等。开展了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制造系统集成、分布式制造系统的合作与协调、智能化制造单元与智能控制器、制造信息与制造智能的分布式处理、基于分布式对象技术(CORBA)的制造知识与信息的共享技术、基于Petri网的制造系统与制造过程的建模与仿真、制造资源的智能调度、加工状态和加工设备的智能监控、加工参数的优化与自适应整定、制造过程的智能控制、网络化智能制造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中港联合资助项目(NSFC-RGC)、中-新(加坡)智能制造国际合作项目、国防科技预研项目、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等研究课题。发表论文60余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出版国家级重点教材一部。
在研项目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重点是支持网络协作的数字制造装备理论与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环境下数字制造装备多源、异构信息的感知和自主适应原理与方法,异构装备的协同决策支持理论,数字制造装备基于状态、工况和动态性能演变的适应协作机制与行为适应控制等。
Ⅳ 华中科技大学半月内5位教授离世,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大学(既是985,也是211,称“双一流”),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珞喻路1037号,因为主校区内被200万株高大的法国梧桐所覆盖,日常气温比市区内低2到3度,因此又被学子们亲切的称为“森林大学”。据艾瑞深中国校友网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2019年的排名尚未公布)显示,华中科技大学综合办学实力位于全国第11名,是国内知名的顶尖高等学府。
华科大原来的老校长周济先生在卸任后升迁就任国家教育部部长,而今又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而鞠躬尽瘁。如果你到了武汉,到了华科大,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学在华科”,学校里浓郁的学习氛围,是你在其他高校都难以体会到的。而且,华科大是一所工科类院校,全校近10万学子,男女生的比例却只有8:1,女生就是个宝啊,广大女学霸们,还等什么?考去华科大吧!
Ⅳ 李震彪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李震彪 教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电接触电弧及材料、开关电器技专术、电器状态检属测与故障诊断。现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接触电弧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工产品可靠性研究会常务理事、《电工材料》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低压电器》杂志编委,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在科研方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晨光计划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科研启动基金等基金资助项目近20项和ALSTOM、BOSCH、长征火箭公司、航天五院等企业合作项目约20项。在国际IEEE Trans on CPMT,IEICE Trans on Electronics、IEEE及ICEC等重要国际会议文集、《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多次赴美、英、法、爱尔兰、瑞士、日本、沙特等国进行学术交流。
Ⅵ 华中科技大学几个院士
院士名录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叔子 熊有伦
沈绪榜 裘法祖
叶朝辉 侯云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 崔 昆版 樊明武
潘 垣 张勇传
周权 济 吴中如
刘广润 方秦汉
李培根
华中科技大学基本情况统计
(统计时间2006年12月底)
一、教职工基本情况
全校教职工总数: 12918人
校本部教职工 7659人
附属同济、协和、梨园医院及卫校职工 5259人
院士(含双聘院士6人) 16人
博士导师 610人
正高级 1119人
其中:教授 1016人
副高级 2329人
其中:副教授 1348
Ⅶ 华中科技大学的杰出校友都有哪些
华中科技大学杰出校友名单
朱九思 杰出教育家
邹寿斌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周祖德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
许晓鸣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
丁烈云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
陈小龙 同济大学副校长
郑晓静 兰州大学副校长
喻世友 中山大学校长
杨 勇 厦门大学副校长
瞿金平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
陈建新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
杨宗凯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
杨志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
杨叔子 科学院院士
朱中梁 科学院院士
周 济 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部长
樊明武 工程院院士
潘 垣 工程院院士
张勇传 工程院院士
李培根 工程院院士
叶声华 工程院院士
岑可法 工程院院士
姚绍福 工程院院士
郭孔辉 工程院院士
谢伏瞻 国家统计局局长
娄勤俭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
陈小娅 教育部副部长
李 军 交通银行行长
张培刚 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创始人
林少宫 著名计量经济学家
艾春荣 杰出经济学家
石寿永 杰出经济学家
田国强 杰出经济学家
叶荫宇 斯坦福终身教授
陈 刚 MIT终身教授
郑宝用 杰出企业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胡厚琨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刘建华 威斯康星大学终身教授
汪 宁 UIUC终身教授
孙剑桥 特拉华正教授
朱建刚 CMU计算机系正教授
徐 涛 年轻科学家
李一男 杰出企业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汪潮涌 杰出企业家
王 锴 杰出企业家
朱江晓 杰出企业家
严援朝 IT著名人士
裘法祖 科学院院士
吴孟超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科学院院士
吴 旻 科学院院士
陆道培 工程院院士
侯云德 工程院院士
周宏灏 工程院院士
梁伯强 我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
金问淇 著名妇产科专家
贝时璋 我国细胞学、胚胎学创始人之一 生物物理学奠基人,中科院学部委员
李赋京 著名病理学家
谷镜汧 著名病理学家
沈其震 著名医学生理学家 中科院学部委员,现代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第一任院校长
吕富华 著名药理学家 医学教育家
陶桓乐 著名呼吸内科专家
谢敏晋 著名微生物学家 生物制品学家
武忠弼 著名病理学家 世人称之为同济活化石
邵丙扬 著名内科学家
过晋源 著名内科学家
桂希恩 著名传染病专家 贝利"马丁奖章获得者
张应天 首届 中国医师奖 获得者
钱信忠 原卫生部部长
殷大奎 原卫生部副部长
何界生 原卫生部副部长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
Ⅷ 华中科技大学有哪些比较厉害的人物
说一说我说知道的吧
第一个是我们院的崔昆院士;崔昆院士真的是为材料和金属做出了巨专大贡献,属他和夫人的故事我们学生之间也一直流传着,崔昆院士自己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和夫人自掏腰包建立了奖励家庭贫困学生和新生的奖学金基金却一直延续着,并且把财产也捐给了组织,我们都很尊敬并佩服崔院士。
第三个是张小龙,微信之父,产品之神啦。每天用的微信就是他的产品。据说原本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是个大神了。佩服佩服!!
还有pptv的姚欣,qq宠物的汪海兵等等。甚至还有《愿得一人心》的李行亮和正在参加创造营的李昀锐。
其实我科并不缺少各种各样的人才,还有很多更多的专业顶尖人才因为钻研学术所以在自己方向有名但不被媒体所知。希望我也能加倍努力,有一天和各位大佬一样棒!!!!
Ⅸ 徐天亮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1970年7月~1980年1月,在四川珙县电信局任技术员。
1980年2月到华中科技大学任教。曾任物专资管理工程教研属室主任、管理工程系副系主任、管理学院副院长。 负责承担的纵横向课题7项,作为主要参加者承担的课题4项,获原国家物资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优秀成果奖1项,获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主编教材有《商品流通企业管理》《运输与配送》《现代企业管理概论》,参编教材和专著有《物流系统工程》《物资系统工程》《物流合理化的数量方法》《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撰写论文30余篇。 《商品流通企业管理》《运输与配送》《现代企业管理概论》。
Ⅹ 华中科技大学出了哪些名人
周济、谢伏瞻、翦天聪、于登云、李定凡等。
1、周济
周济,男,汉族,1946年8月26日生,上海市人,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党员。分别获得清华大学精仪系学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系硕士学位,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院院长。
2、谢伏瞻
谢伏瞻,男,1954年8月生,汉族,湖北天门人,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3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3、翦天聪
翦天聪(1921.7-2007.8),湖南桃源人,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之子。维吾尔族。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机械系。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教授。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名誉副主席,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理事兼汽轮机专委会主任,武汉市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4、于登云
于登云,1961年11月生,邵阳绥宁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
1981年毕业于绥宁一中,同年以全县高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系,后转入力学系,1985年大学毕业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获固体力学硕士学位,1988年进入原航天航空部,一直工作至今。
5、李定凡
李定凡,1940年10月出生,1999年6月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1963年8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工程物理放射化工专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