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复旦大学中文系陆国兴教授

复旦大学中文系陆国兴教授

发布时间: 2021-02-13 20:22:07

⑴ 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会

它也藏于建筑、雕塑和音乐的构造精良中。它是古书里百转千回的字句,是画纸上深深专浅浅的颜色属。 它是画报上的旧时美人,是设计展览里的现代装置。当你悄然回首,你会看见君抚菩提笑倾城的缱绻缠绵。 当你凝神注视,你能发现其中不动声色的波澜壮阔。我们需要对美的了解,既有感性体悟,也有理性认知。 因为,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能从一杯清水里观出世间万物。 朱立元,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师从蒋孔阳教授攻读文艺学研究生,198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工作。1985年破格提为副教授,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被评为博士导师,1988年起任中文系副系主任,1994-1997年任中文系系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

⑵ 为什么复旦大学教授对“黑暗森林法则”的突发奇想,引发网友热议

说起中国著名科幻文学,大家肯定会提到刘慈欣所著的《三体》。在《三体》中大刘提出一个黑暗森林法则,黑暗森林法则被认为是刘慈欣对费米悖论的回答,更是三体整部小说的灵魂所在。

⑶ 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学者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
中国社会科版学院权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孟繁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洪子诚
上海评论家蔡翔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匡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评论家李庆西
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南帆
孟繁华,中国常用名,著名的有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山东邹县人,现为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此外还有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助理 孟繁华。

⑷ 复旦大学都有哪些知名校友,我需要10个。。。(目前还在世的昂)

人文学科 叶楚伧 著名的南社诗人 郭绍虞 中国语言学家、文学家[35]
熊十力 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36] 朱东润 古代文学及各体文学专家[37]
刘大杰 著名文史学家、作家[38] 赵景深 中国戏曲研究家、文学史家
刘大白 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洪深 电影戏剧理论家、剧作家
胡风 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负责人 老舍 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
龙榆生 词学大师 梁实秋 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
胡裕树 语言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 裘锡圭 全国政协委员,古文字学家
蒋孔阳 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 王元化 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员
王蘧常 哲学史家、历史学家 章培恒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
杨剑桥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王安忆 中国当代文学女作家
哲学 胡曲园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39] 严北溟 中国哲学史专家
全增嘏 复旦大学西方哲学学科的奠基 王蘧常 中国哲学史家、历史学家
新闻学 萧乾 世界闻名的记者 陈望道 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 [40]
王中 中央美院雕塑师 丁淦林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首席教授
童兵 新闻传播学评议组召集人 李良荣 复旦大学著名新闻学教授
刘海贵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黄旦 教育部新闻学科组召集人。[41]
数学 陈建功 著名数学教育家 洪家兴 偏微分方程专家
苏步青 杰出的数学家 [42] 胡和生 中国著名女数学家
杨武之 数学教育家 李大潜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3]
谷超豪 数学家,复旦大学教授 陈恕行 偏微分方程 专家
历史学 顾颉刚 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 蔡尚思 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
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理专家 杨宽 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
周谷城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 田汝康 历史学专家
吕思勉 著名史学家 金冲及 辛亥革命史和孙中山研究专家
胡厚宣 甲骨学家、史学家 朱维铮 中国经学史专家[44]
周予同 国经济学史著名专家 葛剑雄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外国语 梁宗岱 诗人、学者 葛传槼 中国研究英语惯用法的先驱
孙大雨 中国著名文学翻译家 [45] 许国璋 中国语言学家
陆谷孙 《英汉大辞典》主编 -------- -----------
物理学 王福山 物理学家教育家 周同庆 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
卢鹤绂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谢希德 著名固体物理学家
杨福家 核物理学家 ------- ------------[41]
化学 顾翼东 化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委员[46] 邓景发 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

⑸ 复旦大学中文系出了哪些编剧

作家多

⑹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中文系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前身是复旦大学国文部,国文部时期,中文如同英语,是全校各系的必修课程,并非专门研究语言文学的科系。 1925年秋,改部为系后中国语言文学系正式诞生。从那时起,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复旦大学一道,共同走过了曲折而又漫长的历史。
1902年春,马相伯先生创立的震旦学院,虽然用外文教学,但对国文也相当重视。1905年 9月,震旦改名复旦公学。 此时的复旦没有文科,作用为“政法科,商科大学之预备”, 下设伦理、国学、法文、英文、历史、地理、数学、伦理、心理、理财、 法学、簿记学、 体操、音乐、拉丁文等课程。 当时校章规定: “凡投考者, 次中西文俱优为最合格……, 惟中文差者随时屏斥”;“本公学于考取学生时,皆取文笔业已通达者。” 1912年,复旦进入私立公学时期,李登辉先生任校长,规定无论大学预科还是中学部,均需修习国文,并另设国文部。当时教授国文的教师有: 蒋兆婴、杨昌、邵闻泰、赵玉森等》。 1917年.复旦公学开办大学本科,改名复旦大学。复旦进入私立大学时期,李登辉先生仍任校长,学校扩大后,更重视国文教育,这在当时的校章与入学规定中可见一斑。当时校章规定:“其国文一科,以尊重国学,故特设专部教授。”入学规定:“试验作文一篇,以辞句通顺,缀字无讹者为合格。”此时教授国文的老师有:叶楚伦、 于定、 陆冠春、陈望道、殷章瑞、何宪琦、葛豫夫、郭祖根、刘大白、陈传德、陆曾沂等。1924年夏,前国文部主任邵仲辉先生向本大学行政院提议改国文部为中国文学科。
1925年秋.实行改部为科,中国语言文学系正式产生。当时设系的三个宗旨为:(一)顺时代之趋向,整理研究中国文学。(二)满足青年学生学习文学之需求。1929年,系科改组,文学院成立,原文科外国文学系、史学系、中国文学科的中国文学系、社会学科的社会学系,组成复旦大学文学院,并增设新闻系、教育系。1933年,系大纲规定设系之主要目的为:“以现代眼光,研究历代文学,以世界眼光,创造本国文学”。确立施教方针为。“1、养成学生有探讨整理本国文学之能力。2、能创作本国文艺。3,能理解世界文艺思潮。”并规定本系的必修课有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文选、诗选、修辞学、文字学、诗歌原理、小说原理、戏剧原理、文学批评、文艺思潮、艺术论,本系学生非习完之,不得毕业。可见中文系的课程已形成一个理论性、基础性较强,涉及面亦较广泛的系统。 1935年,复旦诞辰30周年,中文系对十年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当此时,本系学科已相当完备,成绩也已十分可观。1937年10月,日寇侵略上海。本校大部分师生内迁于重庆,留在上海的李校长与留沪教师在租界办沪校。1938年6月,沪校改称复旦大学补习部,文科院照常运作。1946年10月,重庆部与上海补习部合并于上海江湾,两部中文系也合并一处,教师阵容得到增强。 1947年元旦,为抗议美国士兵的暴行,本校37位教授联名发表《正告美国政府的意见》,指出美国政府已抛弃了抗战时较为正确的政策,揭露了美国视中国为半殖民地的事实,认为中国,学生的抗暴行动,“按之正义与政治上之需要,均甚正确,应予声援”。这些教授中中文系教授有:方令孺、陈子展、吴剑岚、章靳以、余遂辛、马宗融、胡文淑等。 解放前(1925—1949)中文系历任系主任有:叶楚伦(1925)、刘大白(1926)、陈望道(1927至1948)、孙良工(193 1)、谢六逸(1932至193 7)、陈子展(1938至1948)、应功九(上海补习部)、郭绍虞(1949)。
旭日和风 茁壮成长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此时复旦大学有文、理、法、商。农五院,中国文学系是文学院所属五个系之一。7月,包括陈望道等17人的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8月,同济大学文学院、暨南大学的有关院系、中国新闻专科学校与复旦大学文学院合并,部分师生转入复旦中文系;中文系开始分为文学组和典籍组。 1951年,中文系成立“文学史”和“语文”两个教学小组,并出版油印刊物——《中文系刊》。 1952年9月,华东地区院系调整,取消文学院,中文系成为独立的系科。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院校的中文系师生调整来系。10月,院系调整工作完成,奠定了中文系的教学格局。同时,中文系建立起教学组织,分设语言、写作实习、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四个教学小组。1953年5月至6月,中文系教务处制定并公布了教务会议条例、系工作条例、教研组条例等,进一步加强系的领导,巩固教学组织。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为:1、培养高校语文系助教和中等学校语文老师;2、培养关于中国语言文学和初级科学研究人才;3、培养文化部门工作干部。1954年6月至7月,中文系建立起资料室。改“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旧名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以便在适当时候增设兄弟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左为陈望道先生)
身陷浩劫 痴心不改
1955年1月,中共中央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对胡风的批判,复旦中文系与外文系联合座谈批判胡风思想。许多教授被迫撰文批判胡风的时候,与胡风关系密切的贾植芳教授却挺身而出,对这种批判表示不能接受,5月15日,贾教授被“停职检查,交代问题”,随即送公安局关押。 1957年,招收副博士研究生4人。 1958年,设立文学研究室,并将陈望道校长于1956年创设的语法逻辑研究室改名为语言研究室,同时挂靠在中文系。分设语言和文学两个专业。1959年,举办语文夜大学,将语言、文学两个专业重新改为专门化,取消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专门化。确定培养目标为:“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能胜任教学和语文研究的工作者。”1960年,3月底开始新的一轮“大跃进”,在全校文科师生学习中文系三年级的过程中提出搞“文学革命”。在此号召下,中文、外文、新闻的部分师生开始批判蒋孔阳先生的所谓“修正主义美学观”开设干部专修班。1964年,由于“备战”需要,中文系根据学校安排,在青浦县三湾队征地造屋,准备一旦作战,即行搬迁。一、二年级大部分学生及部分教师,于1964年至 1966年在该处一边劳动,一边上课。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开始,“文革小组”替代学校掌管行政工作,党组织停止领导。中文系学生,教师分别成立“战斗组”,兴起“停课闹革命”和全国性的“革命大串联”,在一片“造反”声中,许多教授学者及少数学生被打成“牛鬼蛇神”,备受折磨,丧失人身自由。停止招生,毕业生暂缓分配。1967年,“军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中文系。1968年8月18日,“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中文系,开始了“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并成立“革命委员会”,正式替代原有行政单位,并彻底改变原来的教研组织。1969年9月,“五·七”文科试点班开学。1971年,中文系恢复招生。设文学评论专业,学制为三年。原来被停止活动的语言教研室恢复建制,开展科研活动。1972年,中文系增设文艺创作专业。1976年,中文系增设汉语专业开始拨乱反正,“文革”中被取消的文学研究室恢复建制,系资料室也开始正常工作;由学校创设的鲁迅研究室下放挂靠在中文系。 春去春回 再创辉煌
1981年,增设一个外国留学生教学研究和图书资料室。6月中国文学语言研究所成立。1983年,中文系本科中国文学专业和汉语学专业。开始招收秘书干部班,学制二年。
1988年,新闻系书刊编辑专业转入中文系,并增设秘书学和文化事业管理两个专修学科。 1989年,增设比较文学教研室。1990年,中国文学和汉语言学两个专业,同时招收秘书专业和文化事业管理专业的专科生。1993年,台港文学研究所挂靠在中文系。这以后中文系继续保持全方位高速发展,不断繁荣壮大。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草创于困境之中,经历了战争炮火,政治风暴的重重考验,终于发展成今天人才辈出,师资雄厚,成果显赫的大系,相信在未知的岁月中,中文系定能长青不衰,为中国语言文学事业撑出一片绿荫! 中文系于 1925年秋在国文部的基础上扩充建立,归属文学院。当时设系的宗旨有三:(一)顺时代之趋向,整理研究中国文学;(二)应青年学生学习文学之要求;(三)使全校学生除学习一般应用课程外,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精修博选的机会,以改进学校国文教学状况。
至30年代初,中文系已发展完备,颇具规模,课程亦逐渐丰富完善,并趋向系统化,授课名师如云,其中有刘大白、陈望道、谢六逸、夏丏尊、应照伦、傅乐华、郑振铎、田汉、赵景深、曹聚仁、洪深、梁实秋、冯沅君和叶绍等。1937年 10月,复旦内迁至重庆,部分留沪教师在租界办复旦大学补习部,也设中文科。1946年 10月学校复员回沪,补习部中文科回归中文系。1949年8月,同济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暨南大学文法商学院奉命停办并入复旦,并划归中文系,中文系由此分设文学组和典籍组。至1951年,又改为文学史和语文两个教学小组。1952年9月全国院系调整,中文系从文学院中独立出来,同时因沪江、圣约翰、东吴、大同、震旦 诸大学及上海学院等校的中文系师生和设备调整来系,据此,中文系组成新的教学组织格局,即分设若干考古组具体实施教学任务,1954年,中文系建立起资料室。1958年,又设立文学研究室,并将由陈望道校长于1956年创设的语法修辞逻辑研究室改名为语言研究室,同时挂靠在中文系。文革初期,中文系曾一度停止招生,至 1971年始有恢复。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中文系开始拨乱反正,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1977年,全国统一高考恢复,中文系的教学秩序随之进一步得到恢复、调整和稳定。 1981年又增设了外国留学生教学研究室。同年6月,文学、语言两研究室合并扩充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成为与中文系平等的机构,行政上由中文系办公室统一管理。中文系的教学组织调整为现当代文学、古典文学、文艺理论、写作、汉语和比较文学等六个教研室,另设语音实验室、近代文学研究室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室。 1989年新成立的台港文学研究所也挂靠在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则设有中国文学批评史、现当代文学、语法修辞学、吴方言、理论语言学和美学6个研究室。
中文系的学制,解放初为4年制本科,设中国语言文学专业。1955年起,本科改为5年制。1958年起分设语言和文学两个专业。文革期间;学制3年,设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两个专业。 1988年,学校将新闻系书刊编辑专业转入中文系,并增设秘书学和文化事业管理两个专修科。 1990年本科设中国文学和汉语言学两个专业,同时招收秘书学专业和文化事业管理专业的专科生。中文系在文革前已开始招收研究生,文革后国家实行研究生学位制以来,中文系又正式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本系共有硕士点12个(民俗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现代汉语语言学、电影学),博士点11个(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现代汉语语言学、影视文学),中文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也于 1995年正式建立。复旦大学中文系自成立以来,经历了曲折前进、不断发展的不寻常历程,已形成专业门类全、师资力量雄厚的系科,因此被确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本科学科点。
中文系(含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在编的教职工共92人,其中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 27人),副教授31人,副研究员6人。长期以来,中文系的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做出了重大成绩,仅以改革开放以来的近十几年为例,本系教师共获得国家和上海市教学和教材奖16项,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30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千篇,获得国家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90多项。

⑺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读研,北大和上海复旦大学,读哪所学校更好现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汉

有把握还是考吧,毕竟通常认为北大中文系比复旦要好,不过进本校有优势,这个还得靠自己选择

⑻ 请问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好考吗在大学里当个老师如何

等你研究生毕业了,除非你水平非常高,不然一般是当不了大学老师的。辅导内员还差不多容。我就是中文系的,当然学校没有复旦那么出名。但是也是省里最好的大学。我学校中文系,现在都只招博士了,而且要有科研能力的。并不是个个都招,博士也不一定能进啊,更不要说复旦这种名校了。
如果你有好好复习的话,其实复旦研究生还是有希望的。不过也要看你具体报的是复旦中文系的那一专业了。我有同学考上了华东师范,报的就是完全的冷门专业。考的不是很好,不过也毕竟考上了。

⑼ 中华好诗词复旦大学中文系的选手

中华好诗词复旦女刘雪悦。

⑽ 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去华为能应聘什么岗位,薪资待遇如何

华为招聘有的要求,分为笔试部分,待遇,要求
[笔试面试]

笔试基本上都是一些技术上的基本功,可能最后一题会考你的逻辑推理能力,诸如FuErMoSi侦探判断几个人中谁说谎的问题,如果学过离散数学会对你有点帮助。

笔试通过的话就是项目经理面视,问一些工作经历和打算(可能还会有部门经理talkwithu)。最后是人事部的头问一个技术无关的问题,如:生平何事自认为最成功最有自豪感。

[待遇]

现在进华为待遇并不高,大概与市场价持平或略低,应届本科生3500左右,应届硕士4000左右,社招的本科3800到4500,社招的硕士4000到
5000。转正后会有一次调薪机会,50人里可能有1人,涨幅不超过500RMB,如果你不是巨牛,就甭指望了。每半年或一年部门会有调薪的指标,20人里可能会有1个,涨幅大概几百,不超过1000,如果你不是很牛,不要幻想一两年内工资会有变动,三五年工资没动过的员工遍地都是。当然,1999年以前来的老员工早已不在乎工资了,他们的股票才是大头,一年下来分红10万到几十万的都有,工资只不过是平时的零花钱。2001年后进来的就都没有股票了,而且待遇也低,感觉华为在向国企模式发展。员工工资下调的原因据说是华为已经放下了大公司的架子,不想再打肿脸充胖子,不再重视员工的待遇优越感,而是按照市场来进行定价和人员流动,体现的是公司压缩成本提高效益的思想,倒霉的当然也就只能自认倒霉了,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大量的人员变动。2003年到现在华为新招了4000人左右。现在仍然存在人员缺口。2000年到2002年进华为的基层员工目前工资在5500到8000不等,2003年到现在进华为的基层员工。

目前工资在3500到5500不等。无住房公基金,每月800到1000(在深圳总部为1000)的补贴发到工卡里,可以在公司的食堂和超市消费,若要换成现金,要交20%的税。年终奖有3万、2万、1万不等,具体视所在产品的利润大小而定。工作满整年的才能拿到全部,年终奖要到来年的3季度末才发放。来年辞职的不会影响上一年年终奖的总金额。这一点基本可以放心,华为是大公司,很多事情都是制度化的,不象一些小公司。从华为出去后工资涨50%到100%是问题不大的,我的一些华为朋友中就有三个先后跳槽去了外企,有一个涨100%,另两个涨了50%,奇怪的是,他们外语都不怎样(也就4级水平,口语基本为zero),进外企后好象都是做的技术支持相关的工作。

[工作环境]

总的来说,工作环境比较舒服,每人至少2台电脑,通常都是3台,一台办公室用,另两台实验室用。弹性工作制,早晨上班时间最晚总部为10点,其它研究所为9点半,中午休息1个半小时,半小时吃饭,1小时午睡,传说中的华为床垫就是在这时候派上用场的。华为的信息安全抓得很严,不能上网,机器都是封了的,不可能把任何资料拷贝出去。晚上8点半后可以领一份价值7元的夜宵。早晨和下午的班车自己花钱,晚上9点的班车免费。

[加班]

确实比较多,尤其是项目进度很紧的时候(进度不紧的项目在华为几乎不存在),一般说来周末会要求统一加班一天,另外,华为规定每月必须最后一个周六照常上班,这样算来一月可能只有3或4天的休息时间。春节加班的概率很大,一般大年28放假初六七就开始加班。平时工作是否累是否晚上必须加班也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你的能力很强,2、3周可以把一个月的活干完,那么没有人会强制你晚上加班的(除非最关键的一个月里产品可能会统一要求)。当然,这样的人是少数,大概几十个里面有一个,大部分的人还是需要晚上或周末加班才能完成任务。总之,牛人长久呆在华为的少,不牛的自然会喊累喊忙的,华为就象一个养牛场,小牛小猫小狗之类的可以在这里长成大牛,大牛自然不甘于陪着2、3万小牛们长厮守这个牛圈。这或许就是华为大量人事流动的原因。很多自认为不一般牛的牛们呆了三两年走了,新的小牛们又进来,周而复始,始而复周,此即乃传说中的华为!

热点内容
2017福州大学保送名单 发布:2025-08-03 09:18:07 浏览:34
悲惨大学生活全文阅读 发布:2025-08-03 09:17:26 浏览:804
西电本科生科研经历 发布:2025-08-03 09:10:34 浏览:865
大学生改名字麻烦吗 发布:2025-08-03 09:04:53 浏览:597
荷兰大学开学时间 发布:2025-08-03 08:44:49 浏览:838
大学生在学校开什么店 发布:2025-08-03 08:27:06 浏览:242
香港大学教授茶道 发布:2025-08-03 08:25:24 浏览:207
武汉大学同学名单 发布:2025-08-03 08:14:29 浏览:736
大学选专业根据社会需求的开篇词 发布:2025-08-03 08:09:21 浏览:965
贾小华教授武汉大学千人 发布:2025-08-03 08:00:08 浏览:150